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成立第二天,我們請教了張鈸院士四個問題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第二天,我们请教了张钹院士四个问题

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按:清華大學於 6 月 28 日正式宣佈成立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儀式,中國科學院張鈸院士出任首任院長,同時聘請姚期智院士作為學術委員會主任。

而就在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的第二天,張鈸院士出席了由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主辦,雷鋒網與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承辦的 CCF-GAIR 2018 大會,作為主論壇嘉賓做了題為《走向真正的人工智能》的大會報告。

身為老一輩人工智能科學家,至今仍然活躍在中國 AI 前線的張鈸院士是 CCF 會士,2014 CCF 終身成就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計算機專家,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類腦計算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從事人工智能理論、人工神經網絡、遺傳算法、分形和小波等理論研究,以及把上述理論應用於模式識別、知識工程、智能機器人與智能控制等領域的應用技術研究,200 多篇學術論文和 5 篇(或章節)專著(中英文版)。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第二天,我们请教了张钹院士四个问题

圍繞剛剛成立的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作為首任院長的張鈸院士對此又有哪些獨到的前瞻觀點呢?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向張鈸院士請教了以下四個問題。

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在昨天剛剛成立,由您擔任首任院長。結合您今天在 CCF-GAIR 2018 的演講主題——《走向真正的人工智能》,您認為清華人工智能研究院可以從哪些層面幫助我們走向真正的人工智能呢?

張鈸院士:我們在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的過程中,經過了一段很長時間的思考,這實際上也是希望能回到這個問題上,即如何走向真正的人工智能。

清華大學在全世界人工智能的發展中,應該起什麼作用?我認為,我們應該起到其他單位不容易做到的一些作用。

首先,我們對人工智能現在發展的現狀有一個判斷:人工智能現在是處在它的幼年時期,或者是初創的階段,還沒有形成理論體系,也沒有形成統一架構。這就給予了我們一個絕好的機遇,大家都能在共同起跑線上開拓全新的領域。

那麼要開拓新領域,最主要要依靠什麼?要依靠建立一個新的理論體系和方法,這也正是高等學校的優勢。高等學校最主要的工作是從事基礎研究,而清華大學一直以來非常重視基礎研究。所以,這次我們獲得了這樣一個機會,能在參與人工智能的創建和發展過程中發揮清華大學的一些特殊作用,這就是我們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的使命,也是我們的目的。

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據瞭解,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秉承的是「一個核心,兩個融合」的方針,即以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研究為核心,積極推進大跨度的學科交叉融合,積極推進大範圍的技術與產業、學校與企業融合。清華此前也與國內眾多領先科技企業有過相關的高校合作,那麼人工智能研究院的產學合作模式與此前的合作有何區別?

張鈸院士:清華確實在過去已經跟很多企業包括研究單位都有合作。不過我們希望,在清華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以後,能夠重新思考產學合作的問題。我們的目標是從更高更廣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希望通過基礎研究,產生顛覆性的技術,最終產生新的人工智能的產業。所以,我們可能將來跟國內甚至國際上一些企業會有合作,這個合作肯定會遵循一個全新的模式,所以要建立一個新的合作機制。產學合作是我們建立研究院的重要目標,我們也會重新研究和評估。

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從學校的角度來講,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對於整個清華大學的學科建設是否會有一些影響?

張鈸院士:我們實際上是從雙一流建設這個角度去做的。所謂雙一流建設,一個是建立一流的學科,一個是建立一流的大學。首先,從人工智能目前的狀況來看,雖然它是一個交叉學科,但實際上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清華大學的計算機學科在世界排名還是比較靠前的,所以,我們把人工智能這個學科建設好,實際上就是為建設一流的計算機學科做準備。

其次,有了一流的學科,才有可能有一流的大學。如何成為一個一流大學?清華大學雖然在計算機學科領域走在世界前列,但和頂尖的高校相比還有差距。和一流大學的差距在哪?我們需要在創建一個新領域的道路上發揮作用。如果不能發揮這個作用,那麼這個學校很難被視為一流的大學。在清華的歷史上,還沒有這樣的一段經歷。我想,我們可以利用人工智能,藉助當今的歷史機遇,讓我們充分參與到這個新領域的建設過程中。如果清華能在其中發揮作用,那麼我們才有條件說,清華大學是一所世界頂級的大學。

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也就是說,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也是希望清華大學在學科建設和高校建設上都有一個新的突破。我想問一下清華人工智能研究院目前有沒有人才招募的規模及標準的規劃?

張鈸院士:我們會藉助清華大學智能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力量,這個重點實驗室應該是國內非常優秀的實驗室之一。從我們現在的人才來說,博士生是世界一流水平,40 歲以下的年輕教師們,我認為也是一流水平,但是數量還不夠。

要解決數量的問題,實際上有兩個途徑。

第一,自己培養,我們現在的博士團隊彙集了清華大學各個系裡面的前幾名,都是很優秀的博士,從這些博士生中間,我們一定是可以培養出來很多的後備人才。

第二,引進。引進外國優秀的學生到清華做博士,引進優秀的研究人員或者教授到清華工作。如果清華希望建設世界一流的研究院,我自己認為,博士生中間至少有 20-30% 是外國人,教職工裡面至少有 20-30% 是外國人。

所以一個很重要的結論便是,我們必須在開放的環境裡面,建立一個國際化的研究平臺,吸引大量的優秀的外國人到清華來工作,吸引全世界最優秀的人才來建設研究院。我們必須把國內外優秀的同行組織起來,才能夠成功。

更多關於張鈸院士的訪談內容,請關注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