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工资”为什么行不通,因为你的人效低!

文:刁老师

私信“绩效”二字,附送长达100分钟的员工绩效考核激励视频!

导读:

“固定工资”为什么行不通,因为你的人效低!

每当到了年底的时候,都是离职的高峰期。前两天就有个老板问到我,他有个主管在跟他商谈离职的事情,问我该怎样留住他,我问他你想怎么做,他说给他加薪,但是不知道加多少合适,问问我的意见。

我们假设这个主管月工资是6000元,如果你给他加500元,那么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1. 对企业多了一份归属感,有效期3个月;
  2. 对工资多了一份满意,有效期不到6个月;
  3. 工作多了一份热情、主动,有效期3-6个月。

通常6个月后,员工又会感觉到现在的工资太低了,并且随着时间延长,如果老板不继续给他加薪,那将逐步影响到他工作的热情与归属感。当然,也有可能即使你给他加薪依然留不住他。

“固定工资”为什么行不通,因为你的人效低!

传统的薪酬模式为什么行不通?

任正非说过:你发的工资一定要与员工的价值是等同的,员工价值上不来,工资发的再多毫无用处,只会增加企业的成本。

1、固定薪酬

  1. 薪资基本没有上升空间,我只要在现有岗位不犯错就行,做的好不好无所谓
  2. 员工积极性难以调动
  3. 优秀人才在这种模式下拿的跟不干活的一样多,那么他必会心生不满从而离职

2、底薪+提成

  1. 员工关注的只有业绩,公司成本费用什么的与他无关
  2. 业绩做的好的人只要别的地方开的条件更好,就会跳槽
  3. 业绩做的不好的人则会丧失信心,也容易提出离职

好的薪酬方案应该怎样设计?

好的薪酬方案应该要具备激励性、增长性、公平性、规范性四个特性。

  • 1.将刚性转向弹性;
  • 2.将定薪级转向定薪幅;
  • 3.将薪酬与绩效挂钩,转向薪酬与绩效融合;
  • 4.将以考核评估为导向,转向以价值管理为导向。

想深入学习了解的读者,建议点击以下链接购买《绩效核能》!本文的核心理念均来自于书内,附数十个行业案例,送独家视频学习资料。

KSF核心理念:

1. 用最少的人干最多的活,拿更高的工资。实现企业人效的最大化。

2. 员工拿高薪,企业拿高利润,员工与企业的利益一定是一致的。

3. 在薪酬的激励下,员工是为自己而干,那他的工作积极性自然会大不一样。

KSF是一套给员工提供加薪机会,又不增加企业成本,以此激发员工拼命工作的薪酬方案。

“固定工资”为什么行不通,因为你的人效低!

KSF设计的六个步骤:

1、岗位价值分析

分析这个岗位核心工作,直接为企业带来效益的价值点

2、提取指标(中层管理人员指标6-8个)

比如销售额、毛利率、毛利润、员工流失率、主推产品销量、员工培训等可量化的急需改善的指标

3、指标与薪酬融合(设置好权重与激励方式)

每一个指标,都配置对应的绩效工资。需要注意,不高把所有的指标平均分配工资,要挑重点。

4、分析历史数据

过去一年里,营业额、利润额、毛利率、成本费用率等

5、选定平衡点

企业和员工最能接受的平衡点,要以历史数据作为参考

6、测算、套算

依据历史数据,选取好平衡点,讲选取好的指标,各分配不同比例的工资额。

绩效指标利益捆绑

1)设计激励指标

设计的每一个绩效指标都是清晰可量化的,可以用数据表达的,这些指标都是企业当下所需要的。

如销售额、毛利额、成本率、人创绩效、回款率、工资费用率、可控费用率、客户满意度、员工流失率等,这些数据都是以结果为导向。

2)指标与薪酬挂钩

找出每个岗位的激励指标后,我们再把这些指标和员工的薪酬挂钩,然后根据实际的数据以效果来付费,最终决定员工的工资收入高低。

这种指标一般与管理干部、业务型、生产型员工捆绑。

“固定工资”为什么行不通,因为你的人效低!

KSF的设计原理是:

  • 员工的核心价值不在于将所有的事情都做好,而是将重要的事情做好!
  • 这些重要的事情并非完全是员工自已认为的,而是职责定位或由上级决定的!
  • 将岗位重要的职责及公司所需要的结果进行归纳梳理, 并形成目标或标准, 就是决定岗位价值的关键因子!
  • 价值分割,薪酬分块。
“固定工资”为什么行不通,因为你的人效低!

KSF激励方式的设计5大原则

1、以平衡点为导向的激励

例如:销售额(产值工资5000元)。2016年全年月均销售500万,以500万为平衡点,高于500万的,每高出10万奖励100元,如低于500万,每低于10万,少发80元。

2、以提成点为导向的激励

上述案例:也可这样设计:销售额1万=200元,或销售额提成率为2%。

3、以要求标准为导向的激励

4、设定幅度的弹性激励

例如:工资费用率指标。2016年平均工资费率为26%,最高时达到38%,最低时为22%,数据的波动性很大。经过测算,选取25-27%作为不奖不罚的中间地带,高于27%的,每高0.1%少发10元,低于25%的,没低0.1%,奖励15元。

5、正激励与负激励

在设计考核激励是,一定要衡量正负激励的水平。从整体来看,正激励要大于负激励。

从个体来看,被考核人不能完全控制的指标、经营性的指标,正激励要相对大于负激励;被考核人可以完全控制的指标,正激励与负激励可以相当;而对于管理性指标,尤其是责任性、要求性的指标,负激励可以大于正激励。

企业不做绩效管理,等于没有管理,政府也一样,中小企业主们,你还在用固定工资吗?你的企业的绩效管理模式是怎样的?欢迎私信和曾老师交流。

文:刁老师

解决:员工流失快,执行力不够,物料成本浪费严重的种种困惑,教你如何一步步盘活人才!

书内附数十个行业设计案例,同时送独家视频学习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