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高校录取工作马上开始,不要让喜剧变成悲剧!

「预警」高校录取工作马上开始,不要让喜剧变成悲剧!

2018年高考早已结束,即将进入填报志愿阶段。在这段时间里,有些不法分子因此蠢蠢欲动。他们利用考生和家长的求学心理,利用发展的现代技术,翻新诈骗手段,埋下重重陷阱。各种骗局纷至沓来,电信诈骗将进入多发期。

对此,叔叔搜集了以下诈骗伎俩,并介绍了相关防骗技巧,考生和家长们一定要仔细阅读,谨防喜剧变悲剧!

01.

假冒招生人员谎称有“内部指标”

骗子伪造文件、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假扮高校招生人员,或吹嘘自己神通广大,与高校或招考主管部门的领导有“关系”。声称只要愿意出钱,即使考生没上学校投档线,也能将其“操作”到相应学校读书。然而,当家长将钱款如数交完后,他们就卷款逃之夭夭。

防范提示

:高考录取工作中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也没有人能突破政策规定,操作高校录取。

「预警」高校录取工作马上开始,不要让喜剧变成悲剧!

02.

录取信息需亲自查实莫上当

有些骗子利用家长和考生提供的报名号和准考证,冒充家长或亲戚,在招生录取现场咨询点查询考生投档情况。本属于正常投档和录取的,却向考生家长说是由于他找了朋友,花钱舒坦关系,才被投档或录取,并借机向家长索要钱财。

防范提示:1、考生不要轻易将自己的身份证号,准考证号等信息泄露给他人;2、只有在官方指定的查询渠道查到的录取结果才是真实可靠的,到“录取待审”状态时,说明考生已被相应高校录取,正在办理录取手续,此时只要耐心等待即可。

「预警」高校录取工作马上开始,不要让喜剧变成悲剧!

03.

分数成绩尘埃定 修改分数不可能

案例介绍:某考生家长女儿中考成绩比预期差了20多分,一心想让女儿上好学校的她收到短信称可以修改中考成绩,何女士随即加了对方QQ号与其联系,通过支付宝转了1200元钱作为修改成绩的费用,又转了1000元钱作为保密金给对方。

防范提醒:成绩一旦公布即尘埃落定,对自己成绩有异议的考生可通过官方渠道复查试卷,但直接修改成绩肯定是天方夜谭。

「预警」高校录取工作马上开始,不要让喜剧变成悲剧!

04.

混淆成人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

案例介绍:考生高考时没有发挥好,妈妈在网上看到可以交钱直接上大学的消息,主动与对方联系,交了12000元录取费。拿到录取通知书后才发现,对方根本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本科,而是成人教育的学历。

防范提醒:高等教育的办学形式多样,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也是高等教育的形式,但跟普通高等教育有所不同,入学门槛相对较低。骗子最容易在这个问题上打“擦边球”,考生和家长拿到录取通知书后,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进行录取信息比照验证,对招生高校的办学类型进行确认,避免上当受骗。

「预警」高校录取工作马上开始,不要让喜剧变成悲剧!

05.

交钱即可上军校 必有诈

一些不法分子冒充军队机关或招生部门工作人员进行诈骗,假冒军校领导或者军校干部,吹嘘有“内部招生指标”、“计划外招生指标”;更有甚者,编造虚设招生机构,伪造各种公文,诱骗考生和家长。

防范提示:1、军校招生与其他地方招生一样,有严格的程序规和定;2、军校招生没有计划外名额,军队和武警部队不允许任何个人私自携带招生公文,招生过程不存在像任何考生或家长展示公文这一环节。

06.

以“自主招生”名义行骗,将其渲染成“自由招生”

一些骗子利用考生和家长不懂自主招生、定向招生政策进行欺骗,有的生成自主招生就是不要分数线,花钱即可搞定,有的吹嘘可以弄到某大学定向招生计划,保证录取,公开叫价,收取高额“定向费”。

防范提示:经教育部或省教育厅批准可以进行自主招生的高校已对社会公布,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既要达到高校自主招生测试合格标准,还要参加高考,并达到高校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由高校按招生章程公布的相关规则择优录取。

「预警」高校录取工作马上开始,不要让喜剧变成悲剧!

07.

营利性志愿填报咨询辅导 别轻信

一些社会咨询机构、个人冒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高校名义搞高考志愿填报现场咨询、辅导活动,向考生和家长收取高额咨询费、辅导费,令考生和家长遭受经济损失。甚至考生和家长还可能被误导,丧失正常录取机会。

防范提示:考生参加志愿填报指导咨询活动一定要认清主办机构,对于社会举办的收费性质的志愿填报咨询辅导活动要提高警惕,所有 高考政策及信息一定要以官方公布的为准。

08.

谎称能办理各类“特长生”加分

许多不法分子声称能办理各类“特长”照顾资格,帮未上线考生获取降分优惠,以“特长生”录取。

防范提示:各地高考录取分数线严格限定了考生能否被录取,任何个人和机构都不可能在考生没达到分数要求的情况下“破格”录取。

09.

伪造录取通知书

不法分子或中介通过编造虚假招生院校、虚假合作办学单位,以邮寄虚假录取通知书方式忽悠、蒙骗考生将各种费用打入个人或机构的银行账号。

防范提示:学校会在自己的招生网上公布录取考生的通知书信息,家长和考生也可以电话向学校咨询被录取情况,切勿相信自身没有报考的院校所投递来的录取通知书。录取期间,招办工作人员都在录取现场,与考生见不上面,也不会委托中介。考生应耐心等待高校通过“EMS”快递的录取通知书和相关报到须知。

「预警」高校录取工作马上开始,不要让喜剧变成悲剧!

10.

出国留学需防范 漂洋过海也被骗

案例介绍:某学生家长准备让儿子出国留学,为了不通过留学机构交付高额中介费,托熟人为自己的儿子申请国外大学,办理出国留学手续,支付其劳务费1000元后,找不到对方,发现被骗。

防范提醒:如果选择个人申请,要和国外大学实时保持联系;如果选择留学机构,要选择规模较大、证照齐全、市场信誉好、经营状态佳的留学中介,在缴纳中介费用时一定要谨慎,看清合同,不要被机构所谓的优惠折扣冲昏头脑。

11.

培训补课要分清 需要实地查看

案例介绍:某家长收到女儿老师的QQ信息,称可让其女儿报名上大学的学前培训班。唐女士通过向对方转账1200元,后电话联系女儿老师,老师称QQ被盗并未发送此信息,才发觉被骗。

防范提醒:考生一定要选择合格规范的培训机构,如果招生广告打着与名校合办的名义,家长要主动核实培训班的资质,最好实地查看了解,要保证教学质量,不花冤枉钱。

12.

助学金正规申请 防骗信息别外泄

案例介绍:某学生家庭困难,但学习优异,考取了理想的大学,他打算通过助学金和勤工俭学交齐四年学费。一天,他收到自称录取高校学生处负责人的电话,称可为其申请助学金,但要先交500元的报名费。小金信以为真缴了钱,到学校后才发现根本没有这回事。

防范提醒:当接到自称教育、财政等部门工作人员的电话,要发放“国家助学金”、“返还义务教育费”、“助学扶助款”等时,考生及家长要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求证,不要随意透露家人姓名、电话、职业等相关信息,坚持做到不透露、不相信、不理睬。

警方提示

「预警」高校录取工作马上开始,不要让喜剧变成悲剧!

所有的骗局都围绕一个“钱”字,凡是涉及钱财,考生及家长一定要高度警惕。遇到招生疑难问题,要通过正规的渠道查询核实,切不可轻易将考生身份证号、准考证号等信息交予他人。

审核:禹亚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