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一大碗狗粮!86岁老汉和老伴骑马“兜风”逛街市成“网红”

吃了一大碗狗粮!86岁老汉和老伴骑马“兜风”逛街市成“网红”

▲骑马上路前,先绑好缰绳。

吃了一大碗狗粮!86岁老汉和老伴骑马“兜风”逛街市成“网红”

▲往马鞍上绑好锄头铁铲,准备骑马出门去干活。

吃了一大碗狗粮!86岁老汉和老伴骑马“兜风”逛街市成“网红”

▲兰运国给马绑上马鞍。

吃了一大碗狗粮!86岁老汉和老伴骑马“兜风”逛街市成“网红”

▲尽管已是86岁高龄,但兰运国一个跨步就能爬到马背上,干净利落。

吃了一大碗狗粮!86岁老汉和老伴骑马“兜风”逛街市成“网红”

▲86岁高龄干起活来不输年轻人。

吃了一大碗狗粮!86岁老汉和老伴骑马“兜风”逛街市成“网红”

▲村民骑着电动车从马身边经过。

吃了一大碗狗粮!86岁老汉和老伴骑马“兜风”逛街市成“网红”

▲骑马从一辆高顶篷旁经过,这是古老交通工具与现代交通工具的“偶遇”。

吃了一大碗狗粮!86岁老汉和老伴骑马“兜风”逛街市成“网红”

▲骑马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清早,雾气朦胧的柳城县马山镇北浩村琵琶屯的乡间小路传来阵阵清脆的马蹄声,86岁的村民兰运国骑在马上徐徐前行,时不时跟着挂在马背上的录音机哼唱山歌,大黄狗跑在前面领路。

“老搭档”陪伴多年形影不离

12日上午,兰运国吃过早饭,将在田里吃草的马拉回来,装上马鞍,拿上锄头,骑着马下到田里干活。养了12年的黄狗也一路跟着,兰运国在田里干活,狗和马则在一旁安静地陪伴。

无论是去赶圩还是做农活,这一马、一狗都跟着他,几乎形影不离,是陪伴他多年的“老搭档”。

兰运国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养马,当时他从柳江区买回一匹母马,随后母马产下了现在这匹马。如今这匹马已有22岁,从马的寿命来看,也算得上高龄了。兰运国认为他的马还不算老,应该是中年,因为马的牙齿还很健康。“我的马以前可以驮300斤,现在驮200斤上山还不成问题,比他们的都厉害。”这让兰运国感到骄傲。

这匹马在这个年龄还如此健壮,跟兰运国平时的爱护不无关系,他把马当孩子一样。“它有点调皮,没有老母马听话。”兰运国说,早年老母马不光能驮运,还能帮他耕地,但现在这匹马“讲不听”,无奈兰运国只好又买回一头牛用于耕地。这匹马性子烈,刚开始连兰运国都不让骑,一次次将他摔下地;他也不恼,摔下来又爬上去。有一次摔下来他的手腕摔骨折,伤得很严重,有人劝他把马卖了,他舍不得:“你对它好,它也会对你好。”兰运国经常出去割新鲜的草料喂马,有时用米糠拌玉米粒给它改善伙食。多年的陪伴,终于换来了信任,如今兰运国无论去哪里,它都跟着,就跟那条黄狗一样忠心耿耿。

有时兰运国还带着“老搭档”出去“挣外快”。他的马在当地小有名气,经常有人请兰运国用马拉货。11日,兰运国用马帮人拉化肥上山,赚了200元。

骑着“宝马”去赶圩

这匹马不仅是兰运国的重要生产工具,还是他唯一的代步工具。

兰运国一坐车就晕车,有一次晕了三天都没缓过来。有了马以后,他就改骑马出行。最远一次他骑马去太平镇喝喜酒,距离50多公里,来回一趟路程就花了差不多10个小时。虽然耗时,但兰运国就爱他的“宝马”,“坐得稳,舒服。”

兰运国所在的琵琶屯距离镇上有一段距离,每逢圩日,他都要骑马到镇上买东西,因此骑马赶圩就成了他的日常,也成了马山圩的一景。他不仅自己骑马“兜风”,早几年,他还载着80多岁的老伴一起骑马行走在乡间小路、热闹的街市上,引来路人羡慕的眼光。

他年事已高,儿女们担心他的安全,不希望他再骑马。儿子兰德造说,父亲爱骑马,有他的地方就有马在,“我们劝他劝不住,只能随他去,他开心就好。”如今,老伴已到镇上跟儿子住新房,兰运国却不愿意去,“我的根就在这里。”他跟马、狗、牛相伴在老屋里。

已经86岁高龄的他还天天下地种甘蔗、种玉米,经常爬山拉货,“我做农活是锻炼身体,睡多了会生病,不如下地做工一身松。”邻居打趣他:“像你这么大年纪还种甘蔗的,柳城恐怕就你一人。”@@@

一人一马勾起温暖记忆

几十年来,兰运国骑马穿梭在乡间,马蹄下的小路从坑洼的泥路、石子路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他见证了家乡几十年的发展和岁月变迁。加上兰运国为人和善,热心助人,勾起不少当地人的温暖记忆。

@肥仔贵烧腊店:老爷子人缘非常好,无论外人亲人一视同仁。他喜欢喝点小酒,我们老家起房子时一层、三层倒楼面都必须叫老爷子过来饮酒;20年前是我的救命恩人,向老人家致敬!

@我的E家:外出工作多年,远嫁他乡多年的我,再次见到爷爷和奶奶的消息,突然想起20年前几乎天天见面。在我记忆里和蔼可亲的老爷爷老奶奶,从不生气。祝愿两老长命百岁!

@小静:有一次初中周末放学回家天已经黑了,走在山路上碰到了爷爷骑马,跟他一起结伴回家,那次特别难忘。

马山人爱马

在马山镇,有不少人像兰运国一样养马,并以此作为生活和生产工具。

马山镇宣传干事周末介绍,以前马山这个地方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山地多、高、险,交通闭塞。为了解决生产生活所需的物资交易及运输,马山人民就养起了马匹,在马山也因此形成了马匹交易的现象。当地县志记载,每当马山圩日,为了便于买主相马,人们就把待卖的马匹放在现在集市的东北山脚下,马山因此而得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