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十大民族英雄: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上)

今天為大家盤點一下中國歷史上十大民族英雄,能稱得上英雄的,想必都是胸懷大義,心繫人民的忠義之士,他們頭可斷血可流,抒寫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第十位:中流擊缶祖士稚

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范陽遒縣(今保定市淶水縣)人,東晉軍事家。

祖逖出身於范陽祖氏,曾任司州主簿、大司馬掾、驃騎祭酒、太子中舍人等職,後率親黨避亂於江淮,被授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他在建武元年(317年)率部北伐,得到各地人民的響應,數年間收復黃河以南大片領土,使得石勒不敢南侵,進封鎮西將軍。但因勢力強盛,受到東晉朝廷的忌憚。

中國歷史上十大民族英雄: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上)

太興四年(321年),朝廷命戴淵出鎮合肥,以牽制祖逖。祖逖見目睹朝內明爭暗鬥,國事日非,憂憤而死,追贈車騎將軍,部眾被弟弟祖約接掌。北伐大業也因此而功敗垂成。

祖逖是兩晉時期著名的鎮西將軍,西晉末年,中原混戰,流亡在南方的祖逖渡江北伐,船到江心的時候,祖逖發誓說:“我祖逖如果不能掃平佔領中原的敵人,決不再過這條大江。”祖逖揮師北伐,九年時間收復了黃河以南的大部土地。正當他們準備向北推進時,朝廷內部矛盾激化,祖逖看到北伐難成,憂憤死於雍丘,享年56歲。

第九位:何以家為霍去病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漢族,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 ,西漢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愛國將領、民族英雄,官至大司馬驃騎將軍,封冠軍侯。

霍去病是名將衛青的外甥,善騎射,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斷,善於長途奔襲、快速突襲和大迂迴、大穿插作戰。初次征戰即率領800驍騎深入敵境數百里,把匈奴兵殺得四散逃竄。在兩次河西之戰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獲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在漠北之戰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歸。

中國歷史上十大民族英雄: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上)

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僅23歲。武帝很悲傷,調遣邊境五郡的鐵甲軍,從長安到茂陵排列成陣,給霍去病修的墳墓外形像祁連山的樣子,把勇武與擴地兩個原則加以合併,追諡為景桓侯。

霍去病是一個私生子,但他勤奮好學,小小年紀就精通騎馬、射箭、擊刺等各種武藝。霍去病18歲就隨衛青立下赫赫戰功,封“冠軍侯”。而後親自帶兵遠征匈奴,連連告捷,令來犯者聞風喪膽。公元前119年,霍去病率5萬騎深入大漠2千餘里,進擊匈奴。一直打到今俄羅斯貝爾加湖,方才回兵。他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一代天驕霍去病因病去世,年僅23歲。

第八位:精忠報國嶽鵬舉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人,南宋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一。

岳飛,南宋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19歲時投軍抗遼,因其母在背上刺“精忠報國”四個大字,成為岳飛終生遵奉的信條。岳飛揮師北伐,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鬥,所向披靡,戰無不勝。

中國歷史上十大民族英雄: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上)

北宋末年投軍,從1128年遇宗澤起到1141年為止的十餘年間,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鬥,所向披靡,“位至將相”。1140年,完顏兀朮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

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諡武穆,後又追諡忠武,封鄂王。

中國歷史上十大民族英雄: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上)

岳飛,南宋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19歲時投軍抗遼,因其母在背上刺“精忠報國”四個大字,成為岳飛終生遵奉的信條。岳飛揮師北伐,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鬥,所向披靡,戰無不勝。

第七位:將門虎子戚繼光

戚繼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卒諡武毅。漢族,山東蓬萊人。明朝抗倭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

中國歷史上十大民族英雄: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上)

戚繼光出身將門,抱定“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志向,刻苦學文習武。1561年,戚繼光在浙江沿海九戰九捷,擒斬倭寇4000餘,史稱“台州大捷”,次年夏,南下福建,蕩平倭寇三大巢穴,斬倭2200餘。從此解除了東南沿海的倭患。53歲時發明地雷,比歐洲人大約要早300年左右。1587年死於肺炎復發,享年61歲。

第六位:揚眉四海鄭成功

鄭成功是明末收復臺灣的民族英雄。鄭成功原為中國南明政權的大將軍,是南明後期主要軍事力量之一。1661年鄭成功率軍橫渡臺灣海峽,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大員的駐軍,開啟鄭氏在臺灣的統治。被侵佔達38年之久的臺灣終於重歸祖國懷抱。同年5月鄭成功病逝,享年39歲。

鄭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名森,表字明儼、大木,幼名福松,為東寧王朝的開國君王。鄭成功原為中國南明政權的大將軍,因蒙南明紹宗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世稱“國姓爺”、“鄭賜姓”、“鄭國姓”、“朱成功”,又因蒙南明昭宗封延平王,稱“鄭延平”。尊稱“延平郡王”、“開臺尊王”、“開臺聖王”等。

中國歷史上十大民族英雄: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上)

1645年清軍攻入江南,不久芝龍降清、田川氏在亂軍中自盡;鄭成功乃率領父親舊部在中國東南沿海抗清,成為南明後期主要軍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襲、包圍清江寧府,但終遭清軍擊退,只能憑藉海戰優勢固守海島廈門、金門。

1661年率軍橫渡臺灣海峽,翌年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大員的駐軍,開啟鄭氏在臺灣的統治,但不久即病死。鄭成功死後,臺灣民間陸續建立廟宇祭祀,其中以臺南延平郡王祠最為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