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人:贵妃是个胖美女,杨贵妃:辟谣,我不胖,更没有去日本

千余年来,杨贵妃的文本形象估计已经不是她自己的形象,而是掺杂了政治因素和审美观的变迁。“肥贵妃”只是在后世不断演变出的形象而已,“环肥燕瘦”的说法早已深入人心,杨贵妃似乎真的是个胖子。

正史中没有记载杨贵妃的实际身材容貌。五代和宋代所修的《旧唐书》《新唐书》只是用“姿色冠代”、“资质丰艳”等语焉不详的词汇来描绘她。但“丰艳”的“丰”并不一定是肥胖的意思,而且据中唐一位宰相的笔记记载,正宠爱着杨贵妃的唐玄宗给太子选妃时,明确提出了必须选“细长洁白”的女性,也就是皮肤白皙、身材修长。风流天子的审美观不至于只限定于儿媳妇,杨贵妃应该也符合这个标准。

其实真正描写杨贵妃容貌的主力军还是文人们。其中最有发言权的是李白。可他狡猾地回避了实际描述,只写了“云想衣裳花想容”。这种飘浮在空中的虚写的美。杜甫朴实得多,在《丽人行》中实打实地描绘道。“肌理细腻骨肉匀······珠压腰扱稳称身。”杜甫也是被“命待制集贤院,召试文章”的人,很可能亲眼见过杨贵妃,在他笔下,杨贵妃是个身材匀称、有着细腻肌肤的美人,一点儿都不胖。

谁也没想到贵妃死后,她就开始“胖”了。

安史之乱后,贵妃美人图火了起来,其中以长安人周昉的美人图最为盛名。他是个善于把一切贵妇人统统画成胖美人的画家,杨贵妃在他笔下就成了一个胖美人。由于之前的中国传统绘画里并没有以肥为美的传统,宋人不客气地批评周昉这种画风。并总结原因一是贵妇人自然应该有贵态,丰厚的家底要在丰厚的身材上彰显,二是关中美人个头都比较大,画家就把少数纤弱的妇人给批量处理了。

纤弱或匀称体形的杨贵妃形象后来一步步发展变成肥美人,体现了这个世界对胖子的恶意。但一直等到五代和宋代,特别是宋代,文人们才开始密集地描写一个肥胖的杨贵妃,肥贵妃的形象就此固定下来。五代人写的《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了唐玄宗时的不少宫中琐事,这是杨贵妃肥胖的最早文献出处,稍她不但胖,还爱出汗。

人们还说杨贵妃身上淌下的是红色的汗水,所谓“红粉知己”最早讲的正是杨贵妃时代,女子们往身上扑红色粉末,汗水混合粉末一并淌下带着香气染在了衣物上,故有“香汗淋漓”之称。

唐玄宗也是个毒舌男:“不比人家飞燕,贵妃你可是不管风多大都吹不走的。”而梅妃痛骂杨贵妃是“肥婢”也是有典故的:据说杨国忠在冬日天冷时选了一批肥胖的婢女在前面当人肉屏风,古人对胖子的恶意简直要溢出纸面。

史家、文人和画家就这样共同参与,构建了中国文化里对“胖美人杨贵妃”的想象。有趣的是,杨贵妃的故事很早就已经传到了日本和韩国。因为没有受到中国史书女子祸国论的影响,杨贵妃在东瀛当地文学中的形象是一个为爱而受困扰的美丽女子。

历史文人:贵妃是个胖美女,杨贵妃:辟谣,我不胖,更没有去日本

相比中国文人对杨贵妃的批判和毒舌,日韩的传统文人们都惊人地喜爱着杨贵妃,甚至舍不得让她死掉。相当多的作品认为,杨贵妃本就是仙人,死后只不过是回到了蓬莱仙境。日本中世小说则认为杨贵妃是天女化为露珠降在人世,总之都是极尽美化之能事,与中国笔记里杨贵妃或妖邪或淫乱的叙事呈现出鲜明对比。还有相当一些作品让杨贵妃在遣唐使的帮助下逃到了日本,日本就这样替中国接收了这个大美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