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峪河:破解瓶頸 借「船」出海

虎峪河:破解瓶頸 借“船”出海

改造後的虎峪河建築中巷

虎峪河:破解瓶頸 借“船”出海

改造前的虎峪河建築中巷趙世凱米國偉攝

烈日下,虎峪河道路快速化改造及綜合治理工程進入了最後衝刺階段。高峰時段西礦街的交通“腸梗阻”問題,有望隨著下月虎峪河快速化路主線通車得到解決。

-西山居民出行的通衢大道

虎峪河道路快速化改造及綜合治理工程,西起白家莊路口,東至濱河西路口,全長8.6公里。涉及跨線橋4座,下穿地道26座。建成後,全線不設置信號燈,車輛時速可達50公里。

作為迎澤西大街的“鄰居”,虎峪河快速化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上跨鐵路西南環線,隧道下穿玉門溝線;隨後與河澇巷、建築中巷、普國路、西苑南路、鐵東路、金陽路、西中環、縱三路、前進路、和平南路、眾紡路、千峰南路以及新礦院路等主要道路東西向以下穿隧道形式實現立體交叉;西銘路至南寒街段以及大王路至晉祠路段東西向高架橋上跨通行。虎峪河快速化路建成後,將徹底解決這幾個路口東西向擁堵問題。

駕駛晉AT2614的韓槐珍,對虎峪河快速化路的重要性感觸頗深。家住電石苑小區的他,去河東,路上要經過14個紅綠燈。“西礦街是必經之路,高峰期這條路擁堵是常事。不堵時,去河東也得40多分鐘。虎峪河快速化路開通後,10多分鐘去河東是‘大概率’事件。”他介紹,“西山地區交通四通八達,過去想都不敢想。”

據介紹,虎峪河北岸白家莊路交叉口採用定向高架匝道,實現與九院沙河快速路間交通的快速轉換,同時,在南寒街節點處設置兩條高架匝道,實現與南內環街的自由轉換。改造後,所有路口均南北平交貫通,與立體交叉相配合形成快速化路網,不僅可以打通西山至市區的道路,同時可以整體實現交通分流,並疏通河西城區各主要街道的交通堵點。

-“八河”治理項目中建設難度最大

虎峪河綜合治理項目,是“八河”治理項目中建設難度最大的。其一,改造項目工程量大。虎峪河要建高架橋4座,總長3.7公里、跨河橋13座、人行天橋2座、河道擋牆17.2公里,道路下穿隧道26座,涉及路口眾多,且相鄰路口間距較短,而施工內容中雨汙水、供水、供氣、供熱、供電等各類管線的鋪設一應俱全。大大小小23個路口,地下管線蛛網一般——虎峪河沿線僅電線杆便有180餘根,變壓器21臺:地下電纜僅千峰路口、西苑南路口便各有11根;西山煤電集團的管線更是交錯縱橫,光自來水就有6趟管線。其二,施工難度大。首先是地面拆遷量大——總拆遷量達到了20.3萬平方米,相當於九院沙河道路快速化改造及綜合治理工程的2倍,涉及居民2036戶,住宅樓35幢,拆遷難度可想而知。其次,施工干擾多——道路沿岸兩側規劃紅線緊鄰高層住宅小區,而施工只有一條出入通道,行人穿行工地多;鱗次櫛比的商鋪、企事業單位,對施工影響大,由於施工作業面狹窄,施工方必須派專人疏導場內交通,多個路口不能中斷交通只能半幅施工。最後,地質條件差——下游地下水位高,土質疏鬆流沙多,容易造成鑽孔塌孔和溝槽塌方,汛期稍有小雨就會造成基坑大量積水。

面對這些難題,萬柏林區對工程的拆遷及相關協調給予極大支持。建設單位在有限的時間內,科學合理安排工期,各參建單位統籌規劃,按管線先深後淺、見縫插針的原則有序進場,實施流水化交叉施工作業,避免因工序不合理造成窩工或怠工現象,儘可能減少施工對周邊市民的不利影響,保證了施工整體進度順利推進。

-“船”型蓋梁開全國先河

虎峪河高架橋蓋梁造型獨特,總體呈“船”型,側面設計為空間漸變的弧形曲面。如何打造“船”型蓋梁,全國尚無先例。

虎峪河項目指揮部工程部部長徐宏介紹,由於側面為漸變曲面導致蓋梁截面角度多變,決定了蓋梁每個截面的尺寸均不相同,橫截面均為多邊形,每個截面由5至8個不同角度組成,角度和截面尺寸隨長度方向不斷變化。模板加工時,既要考慮如何將鋼板板面做成漸變曲面造型,又要考慮線型平順,避免鋼板拼接處出現折角、稜角從而影響外觀。經過多次與廠家探討,最終確定採用先將面板外側的鋼板加勁焊接成型作為胎架,然後將面板沿蓋梁長度方向切成橫向長條,鋼板長度方向可塑性好,將其貼到胎架上,拼成蓋梁的空間曲面。拼接前要確保加勁胎架尺寸的準確性,焊接後模板內側焊縫打磨,蓋梁空間曲面尺寸準確,避免了板面折角問題,保證了外觀質量。

-喚醒城市記憶

雖然門前的河還是這條河,但校門口的小橋,卻成為太原理工大學虎峪校區學生們永久的回憶。他們用手機記錄下虎峪河改造前後的巨大變遷。“夏天出校門都不想過虎峪河,不但河水散發異味,而且河道里還時常飄著垃圾。”太原理工大學學生王寧表示,“現在不但垃圾和汙水不見了,校門口的橋更加寬闊大氣,門前還多了一條通暢便捷的快速路,進出校區可省下不少時間。”

通過實施水土保持、黑臭水體治理、雨汙分流、景觀綠化提質、綜合管網配套等建設改造項目,虎峪河河道徹底消除了黑臭水體。治理後,河道寬度達到26米至38米,防洪標準提高為50年一遇。 為給周邊市民提供一個親近自然的宜人綠地環境,虎峪河景觀綠化工程也在加快實施。該工程將圍繞傳統文化機理、景觀風格和喚醒城市記憶,展開綠化設計,將傳統文化融入自然景觀中,運用古典元素及傳統造園手法,為市民呈現出一個鮮活又富有記憶感的城市帶狀綠地公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