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取代國民黨是偶然嗎?不,這是信仰的力量

共产党取代国民党是偶然吗?不,这是信仰的力量

(1947年5月,由陳毅、粟裕指揮的華東野戰軍一舉全殲了國民黨精銳主力整編74師,扭轉了華東戰局。)

一些人認為,共產黨在解放戰爭中的勝利,是因為國民黨在抗日時期處於主戰場,損失了大部分兵力,而共產黨的實力相對保存得較好,因此,在與國民黨的較量中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但是,據歷史資料,抗日戰爭剛結束時,蔣介石的個人聲望達到了頂點,國民黨軍隊總人數接近500萬,而共產黨的軍隊算上民兵也就127萬人。從形勢和數據上來看,共產黨在當時似乎是沒有勝算可能的。

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取得最終的勝利,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得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在解放戰爭初期,共產黨的武器配備簡陋,最好的主力部隊裝備是步槍,部隊的火炮是繳獲的日本山炮,而民兵的武器甚至還停留在冷兵器時代,手持大刀就上戰場。但因為民心所向,就憑這樣的武器配備,共產黨的隊伍卻在戰鬥中越打越壯大。遼瀋戰役中,共產黨軍隊曾俘虜了國民黨士兵17萬人,雖然告知他們不願打仗的可以回家,但其中三分之二的國民黨士兵表示願意跟著共產黨部隊參軍。再如淮海戰役,正史上都說它是“60萬解放軍吃掉80萬國民黨重兵集團”,其實賬不能這麼算。國民黨將領18軍軍長楊伯濤在回憶錄裡寫道,他被俘後看到解放軍的後方到處都是老百姓,有的給解放軍推車,有的給解放軍治傷員,有的給解放軍做飯。對此,他不禁感慨說,“國民黨的後勤都是自己辦的,自己拿卡車拉輜重,哪有這麼多老百姓來支援戰爭?”淮海戰役先後動員的民工220萬人次,加上60萬共產黨的正規軍,比國民黨的80萬人數多了不止一星半點。

人民群眾的支持不是無源之水,而是源於共產黨人一以貫之的“為人民謀利益”的信仰。共產黨在廣大解放區開展土地革命,“讓窮人過上好日子”。而且,在他們眼中,窮人都是一樣的,是不分國民黨與共產黨的。當時土改的文件中曾有條款寫道:在分土地的時候,如果本村有在國民黨軍隊服役、現役的官兵家人,一視同仁,一樣分地。也是這樣的土改思路讓國民黨的軍官們害怕,因為,如果有共產黨軍隊在戰場上包圍國民黨軍隊後喊,“兄弟趕緊過來吧,回家吧,你們家分地了”,這會造成國民黨軍隊成建制地投誠。正是共產黨努力滿足多數農民對土地的渴求,才有更多的老百姓選擇與共產黨站在一起,才有農民參軍參戰、支持前線成為熱潮。據統計,在解放戰爭3年內,東北解放區共有160萬人參軍,出動支前民工313萬人;華北解放區有近百萬人參軍;山東解放區有60萬人參軍,出動支前民工580萬人。另外,東北解放區共繳納公糧686萬噸,華北解放區繳納公糧129萬噸,陝甘寧、晉綏、晉南解放區繳納34萬噸,這些都有力地支持瞭解放戰爭。

而國民黨則因信仰缺失,腐敗橫生,其軍隊內部明爭暗鬥,早已不具備與共產黨軍隊抗爭的能力。國民黨將領的回憶錄中,一提起三年解放戰爭,幾乎沒有一個服氣的,如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18師師長鬍璉硬說共產黨打仗是人海戰術,實際上這種說法沒有根據。國民黨的失敗只能說是自身信仰的缺失。許多國民黨將士,隨著解放戰爭的開展而開始疑惑自己究竟是為什麼而戰,以致於其中相當一部分高級將領,在精神上陷入迷茫。也是信仰的缺失,使得腐敗在國民黨軍隊中大行其道。如,在抗戰勝利之後,全國上下約有2300多個接收委員會,國民黨的軍政大員們打著“接收”的旗號,把土地、企業礦山、國家財產都拿來中飽私囊,內部的腐敗難以遏制。以致於蔣介石敗走臺灣後,在總結自己的失敗原因時表示,“失敗就失敗在‘接收’二字。”另外,國民黨軍隊間的派系鬥爭激烈,雖然整天喊著黨國利益高於一切,但在行動上明顯是私利高於一切。如,蔣介石曾在1948年初預感到東北守不住,讓衛立煌把東北的精銳部隊全部撤到關內。雖然這個決策方向是對的,但因衛立煌對蔣不信任而未能貫徹執行。在孟良崮戰役中,張靈甫的軍隊因戰力不支向包圍圈外的國民黨軍隊請求增援,發電報稱“各位兄弟趕緊增援,我這邊頂不住了!”結果因派系等原因受到推諉,收到的回電竟然一律是:“我們請張軍長增援!”張靈甫收到電報直髮蒙,最後戰敗,並留下“我終於弄明白了我們軍隊內部的遊戲規則,我沒有掌握好”這類令人感嘆的名言。

由此可見,中國共產黨之所以獲得政權並不是借了國民黨的光,也不是什麼偶然事件,而是其信仰的魅力,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參見:《礪劍:1949年國民黨突然崩潰原因竟是這樣》《解放戰爭,共產黨為什麼能贏的真相》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