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中正劍」是一把什麼劍?

短劍在古代曾作為兵器使用,但在火器出現之後,它們逐漸由自衛武器變為軍官軍常服或軍禮服的佩飾之一,常斜掛在腰間左側以顯威武。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德國、日本等國的軍官都曾佩掛短劍。時至今日,泰國以及講究海軍傳統的俄羅斯海軍軍官在穿著禮服時仍佩短劍。甚至外交官著禮服時也佩戴短劍。

國民黨“中正劍”是一把什麼劍?

上世紀80年代一部《佩劍將軍》的電影,使“中正劍”廣為人知,但是對於“中正劍”真正的緣起以及由盛到衰的歷史演變,卻鮮為人知。

何為“中正劍”

“中正劍”其實就是民國軍官著軍常服時所佩戴的軍官短劍,是民國時期蔣介石贈給其黃埔學生中得力部將及有功人員的隨身短劍,因其劍柄上刻有“校長蔣中正贈(授)”字樣,因此得名“中正劍”。又因劍身上刻有“成功成仁”字樣,也有人稱之為“成仁劍”,殺身才能成仁,因此,也被人戲稱之為“自殺劍”。其中,授予黃埔學生的,又稱“黃埔劍”或者“天子門生劍”。而有些劍柄上刻有“軍人魂”字樣的,則被稱為“軍人魂”。這柄短劍的名稱很多,其相同點是都跟蔣介石有關。

國民黨“中正劍”是一把什麼劍?

“中正劍”起源於廬山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李濟深、陳銘樞、蔣光鼐、蔡廷鍇等人由於他們的抗日要求和行動得不到蔣介石政府的支持,與蔣介石的矛盾日益激化。1932年淞滬抗戰的參戰主力是十九路軍(後期增加了中央軍第五軍),迫於日本方面的壓力 ,蔣介石政權簽署中日《淞滬協定》,十九路軍被調離上海,開赴福建“剿共”。

1933年蔣介石在江西“剿共”失利。6月1日《塘沽協定》簽字後第二天, 蔣光鼐、蔡廷鍇在福州發表通電,反對蔣介石對日妥協、出賣華北。內外交困,因此,蔣介石決定在江西廬山舉辦 “廬山軍官訓練團”,正式名稱為中國國民黨贛粵閩湘鄂北路“剿匪”軍軍官訓練團。於1933 年7月18日正式開學,9月18日結束,先後舉辦三期,每期半個月左右,共輪訓7598 人。當時,軍官訓練團團址在海會寺,寺前約兩百米處,專門 建造了一座木牌坊,成為軍官訓練團的轅門,高懸蔣介石手書“軍人魂”三字。

學員畢業時發給文憑,並贈予蔣介石的照片和刻有“成功成仁,蔣中正贈” 字樣的“軍人魂”短劍,以示寵信。“軍人魂”短劍從此生成於世,成為這一“軍人魂”主旨的衍生物。陳誠在向受訓軍官頒發“軍人魂”短劍時,首次闡明其用途:“這把劍是給大家為主義奮鬥,與敵人肉博到最後的時候,做一個不成功便成仁的志士所用”。因此被稱為“中正劍”或“軍人魂”,開始成為國民黨軍正式列裝的佩劍。1934年廬山軍訓團又辦了三期,1935年在峨眉山辦了兩期,1936年國共談判後停辦,1937年在廬山又辦了二期,基本上全國少校以上軍官全部得到了輪訓,都獲得了贈劍,唯獨尉級軍官沒有獲得,因為尉級軍官沒有參加歷次軍訓團的輪訓。

國民黨“中正劍”是一把什麼劍?

真正的“軍人魂”短劍是廬山軍訓團贈予的,從形制上看,製作比較粗劣,工藝比較稚拙,並且有脫胎於刺刀的痕跡明顯。刀鞘就是基本沿用槍刺鞘,刀身扁平無血槽,刀柄多為厚電木綴銅釘,與擋手連鑄。其身上鐫著兩行蠅頭小字:“軍人魂中國國民黨贛粵閩湘鄂北路剿匪軍軍官 訓練團紀念”。據收藏專家們說,1934年後,再無此類“軍人魂”短劍出現。

“中正劍”形成在黃埔

1934年1月,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因為最初成立於廣州黃埔島,常被稱為黃埔軍校)第九期學生即將畢業,適逢黃埔軍校成立十週年。為籌備畢業和慶典活動,由各隊選出同學代表,並從中產生了籌備委員會。交通科自動車隊學生吳贊榮和炮兵隊學生蔡文治等被選為籌備委員。當時,為了向校長蔣介石表示第九期全體同學畢業後為黨國事業“不成功,便成仁”的忠心,他們向校方提出製作“軍人魂”佩劍的建議,當即得到蔣介石的親自批准。籌委會開始在同學中徵集佩劍的式樣。起初提出的式樣五花八門,有提出要以日本佩刀式樣的建議,步兵大隊第一隊學生孫克昌曾精心設計過一種佩劍的圖案,但最後還是選定了以炮兵隊學生蔡文治、步兵大隊第一隊學生哈鬱文兩同學設計的式樣。

國民黨“中正劍”是一把什麼劍?

2月,校方派吳贊榮和步兵大隊第二隊學生閻豐從南京到當時的北平永豐軍裝廠去定製佩劍,經過兩個多月的時間,六百五十把佩劍全部製作完成。誰知在啟運時卻遇到了麻煩,當時擔任東北憲兵副司令兼北平警備司令的是邵文凱。他說:“這種刀子開刃後就是武器,不能啟運,要扣下來。”這使吳贊榮十分焦急,大概也是急中生智,他就假傳“聖旨”說:“這批‘軍人魂’佩劍,是委員長贈給我們黃埔九期畢業同學的紀念品,畢業典禮大會上就要發給佩帶,誤了日期你要承擔責任!”邵文凱拿起那閃閃發光的佩劍,看到銅劍柄上一面著“成功成仁”,一面刻著“蔣中正贈”的字樣之後,不但同意啟運,還給予特別照顧,把這批佩劍附掛在平滬特快列車上暢行無阻。

1934年5月8日,“軍人魂” 佩劍終於在九期畢業典禮大會上頒發給每個同學。從第九期以後,每期畢業時都會頒發給畢業生,人手一把。

此後,頒贈短劍蔚然成風,從中央軍校擴展至各級軍校、單位、乃至於各派系軍頭都向下級頒發短劍,各軍裝廠、甚至刀劍鋪紛紛仿製,造成五花八門、形式各異、目不暇接,真是有點亂。

“中正劍”在抗戰的風光

1937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訓令《公二(總)第一三五號》、《軍事委員會關於修正陸海空軍軍官佐員生佩劍贈劍辦法訓令》明文規定:著軍常服時佩戴之。一律自備,公家概不得發給,委員長特予贈給者不在此限。各軍事院校考前五名者,由該主管上級機關轉呈本會,得鐫委員長名義,其他應各依規定式樣製備。承製此項短劍店鋪,規定由軍政部指定,呈報本會備案。凡未經軍政部指定者概不得承製之。陸軍官佐著軍常服時概佩短劍,但受閱兵時或指揮部隊時得配帶軍刀。短劍制式如附圖,均不分等階,將校尉官一律。

國民黨“中正劍”是一把什麼劍?

在1936年第77期《立法院公報》上,載有國民政府1936年公佈的《陸軍服制條例》,該條例對軍人所配的短劍做出了統一的樣式規定:

全長三十九公分,劍柄長十一公分二公釐,護手厚三公釐,鞘長二十七公分五公釐,劍柄寬三公分,鞘口寬三公分,尾寬二公分二公釐,劍柄用玳瑁制,柄之兩面中央及頂上均包銅鍍金,平鐫梅花花紋,玳瑁部分箍以斜形金線,護手亦銅製鍍金不鐫花紋,鞘身為白色鍍鎳,但鞘口及鞘尾均包銅鍍金平鐫花紋,鞘口包銅長三公分二公釐,鞘尾包銅長六公分,劍刃長二十六公分,分劍柄與劍鞘相接處置彈簧開關一。

這種短劍按規定是在著軍常服時佩戴,著常禮服(即毛料軍裝)和閱兵、指揮作戰時應佩戴軍刀,但真正執行並不嚴格。許多軍官都把短劍帶上戰場,甚至蔣介石、何應欽等高級將領都沒能嚴格遵守。佩戴短劍成了一種時尚,各種場合都能看到各級軍官佩戴短劍的身影,留下了許多照片,特別是抗戰開始後,國共合作,一些在國統區的八路軍、新四軍高級軍官也佩戴了這種短劍,比如葉劍英、葉挺和八路軍辦事處的軍官。但是,由於這種短劍華而不實,八路軍、新四軍的高級軍官很快就不用了。

抗戰勝利後,在受降典禮上,何應欽和一些國民黨軍官都佩戴著這種短劍,讓“中正劍”再次風光了一番。

國民黨“中正劍”是一把什麼劍?

“中正劍”走向衰落

1946年,國民黨再次整編軍隊,採用美式軍服,取消了武裝帶,同時也就自然而然地取消了這種短劍,但是還有許多軍官把它帶在身邊。所以,在解放戰爭中解放軍繳獲了大量的這種短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內地的“中正劍”持有者怕惹上麻煩,藏匿或者銷燬了“中正劍”,隨後又有全民大鍊鋼鐵運動,大量的中正劍成了鍊鋼的原材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