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评书的温暖岁月

文|邱立新

小时候,我家和村里大多数家庭一样,没有当时流行的“四大件”。在那个凭票买粮食、买食品、买布料,全国上下衣服颜色灰黑蓝的年代,村里的广播是使人听得到外界声音的新奇声响。每天晌午村部广播室播放广播时,人们聚在村口柳树下或者村部的广播喇叭底下听广播,这是那个年月劳累一天的人们精神上的一种享受。

听评书的温暖岁月

小学二年级时的寒假里,村部广播转播辽宁人民广播电台刘兰芳播讲的评书《岳飞传》,刘兰芳洪亮抑扬顿挫的声音和岳家军金戈铁马征战沙场的故事情节吸引了全村老老小小,大家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是“枪挑小梁王”、“岳雷挂帅”、“枪挑铁滑车”等精彩章节。开学后,评书依然在联播,为了听评书,每天中午一放学,我和几个带饭的同学把饭盒在班级炉子上匆匆热好后,就端上饭盒跑到村部的大广播底下占地方,常常是饭还没吃完,评书就开讲了。

听评书的温暖岁月

那时,三月的辽北,咋暖还寒,北风依然凛冽刺骨,因为凝神静听评书,常常忘了吃饭,等听到“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时才意犹未尽地发现饭盒里吃了一半的高粱米饭萝卜咸菜已经结上了冰碴。

小学毕业前,家里终于有了带响的牡丹牌半导体收音机,虽然是从城里亲戚家买来的旧收音机,但听评书再也不用去村部大广播底下这一喜事,着实让我们高兴得整晚都睡不着觉。每天晚上写完作业,我们姐弟三人兴奋地围坐在家里的炕桌旁,看父亲小心翼翼地把盖着红布的收音机放在炕桌上,在煤油灯跃动的灯光下,一家人坐在热炕头听单田芳老师播讲的长篇评书《李自成》。

听评书的温暖岁月

后来,比我家还困难的二叔一家人也在吃完晚饭后挤到我家热炕上听评书。记得那年也是冬天,屋外北风裹挟着呼呼声使劲儿地往纸糊的窗缝里钻,屋内土炕上两大家子人坐在煤油灯下饶有兴致地听评书……那年那月,这应该是世上最高贵、最省钱、最富有的享受吧。

如今,城乡人民的生活紧跟时代步伐飞速发展,高科技电器日新月异,听评书的日子成了遥远的回忆。抚今追昔,我们不忘来路,更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