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80年代清朝是否有绝对优势碾压日本?

麚翾


我不知道为什么你会这么想,19世纪八十年代是指1880-1890年,但在这段时间满清政府是绝对没有实力碾压日本的,为什么要这么说,理由如下。


日本明治维新已完成

1868年,日本政府进行了一场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政治上采用君主立宪制,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积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教育。这次改革使得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向工业化道路的国家,使得日本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明治维新)

清朝“洋务运动”徒有虚表

提问者想到清政府能碾压日本,就是认为清政府进行了洋务运动吧。但是洋务运动并没有你想的那么好,因为只学习技术是不行的,统治阶级不行,那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当时的情形。日本全民捐款筹资购买战舰和慈禧为办寿宴挪调海军军资形成鲜明的对比,果不其然,后面甲午海战清军惨败,有着亚洲第一舰队之称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正是证明了这一点。

(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工厂)

日本筹谋已久

日本当时为了增加海军力量,颁布了一道征兵令,凡是年满二十周岁的男子一律要服兵役3年,预备役2年。与之对应的是清政府的海军军官,不仅技术不太熟练,而且军纪散漫,他们甚至可以在军舰火炮之上晾晒衣服,根本不去保养军舰。同时,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就像之前的西方国家一样,把目光放到了清朝身上,1872年公然侵占清朝附属国琉球,准备以此为跳板拿下台湾。但日本没有打赢,在英美等国的“调停”下,清军赔偿日本白银50万。1876年,日本又侵占了清附属国家朝鲜。1882年,朝鲜发动兵变,中日两国出兵,尽管这次清军镇压了日军,但并没有将日军驱逐出去。1884年,日军发动兵变,企图赶走在朝鲜的清军,但被袁世凯镇压,中日两国签订条约,同时撤出朝鲜,如果出兵必须相互通知,这为之后的甲午海战埋下了伏笔。但从这也可看出,清军并没有碾压日军的能力,不然就不会时签订条约了。

(日军侵占朝鲜线路图)

【结语】

那段不堪的历史已经过去,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大,人民才会有好的生活。


九月读历史


咱觉得没有绝对碾压,因为日本一直以中国为假想敌,在国内无论搞什么都要想方设法比中国高一筹。要直观的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军事角度着手,对比一下甲午海战前清朝和日本的海军实力就晓得了。

先说清朝的海军:

清政府最早建设近代海军是从1862年开始的。 这一年清政府批准了曾国藩等人提出的购买轮船的计划, 开始筹建一支近代海军。 但结果由于受了英国人李泰国的骗, 中国舰队为洋人人所把持, 不听清朝皇帝的命令,最后只好兵勇遣散 , 舰船廉价拍卖。到1866年左宗棠建 “ 福州船政局”开始自己造船以后近代海军的建设才有起色,先后建设了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只近代海军。

福州船政局原貌↑

1888时,在以买为主,兼顾自造的政策下李鸿章的北洋舰队已是一支拥有铁甲二艘(定远和镇远), 快船七艘, 炮艇六艘, 鱼雷艇六艘 , 练船三艘, 运船一 艘的大小舰艇二十五艘, 官兵四千人的一 支近代海军了。除了海军建设外 ,清政府还 在大沽、 旅顺 、 大连湾 , 威海卫分别修筑了用于建造和检修船舶的船坞 , 构筑了用于保护舰队和船坞的港口炮台。 李鸿章看到北洋舰队这样的气象,非常嚣张的说:

“ 从此量力筹画 , 逐渐扩充 , 将见北洋海军规模足以雄视一切” 。 “ 入可以驻守 辽渤, 出可以援应他处 , 辅以各炮台陆军驻守 , 良足拱卫京徽 ” 。 李鸿章《 校阅海军竣事折》

光北洋一只舰队都这么强了,何况还有其他三只舰队呢,当时清朝整体海军的实力大概是这样的:

这么一算的话甲午中日战争前 , 清政府的四支舰队 , 共拥有各种大小军舰七十八艘 ( 不包括其他武装 运船) , 鱼雷艇二十四艘, 排水量总共八万余吨 , 炮六百余门 , 鱼雷发射管近七十个,看起来很强的样子。


下面咱们来看看日本的海军:

日本的海军建设比清朝早几年,1868年明治维新后, 明治天皇谕令军务官说: “ 海军为当今第一急务 , 务必从速建立基础”。从此日本奠定了“举国皆兵”的国策。经过十 五年的全民扩充, 到 1882年 , 日本已建设出一直拥有舰船十二艘, 兵员八千九百九十五人的近代海军,那么小的国家,恁是搞出那么多人当海军,可见日本是有多疯狂。更疯狂的还在后面:

1887年 , 决定于东京设立海军大学校,专门培养海军军官

1888年,日本制定八年造舰计划 。决定每年投资三百三十万日元 , 计划建造大舰五只、 中舰八只、小舰七只及鱼雷炮舰 共三十二只。

1889年 , 山县有朋组阁执政 。规定海 、陆军大臣只能从现役军人中选择担任。并将海军经费又增加一百零七万八千余元 。

1892年, 日本通过节省内廷开支、 文武官员献金等办法 ,向英国购买了当时世界上最快的巡洋舰 “吉野号” 。

疯成这样,怎么看都是想打仗……

在甲午海战中令清朝海军十分头疼的吉野号↑

一阵疯狂后,到1894年甲午战争前 , 日本海军总共拥有大小军舰三十一艘 ( 海防舰三艘、 巡 洋舰 十八艘、 炮舰七艘、 其他三艘) , 鱼雷艇三 十七艘, 排水量共五万九千八 百余吨 , 炮四百一十余门, 鱼雷发射管一百余个。这么一比与清政府四只海军加起来也差不了多少。

虽说差不了多少,但清朝还是有一点优势的,而且如果日本来犯,本土作战有那么多炮台守着,日本绝对赢不了。所以除了海军以外,清朝不能全面碾压日本还有其他原因:

  • 1、在组织领导方面, 日本明治政府为了 实现其 “ 耀皇威于海外” 的武国计划 , 把海军 作 为对外侵略扩张的基本武器力量 , 因此非常重视海军建设,战前还设立了直隶于天皇的大本营,而中国对海军的建设关注是比较少的,只有李鸿章等官员自主筹办,海军中最强的北洋舰队几乎是李鸿章的私军,其他人根本干涉不了,不能做到像日本一样上下一心,甲午海战清朝四支海军,只有北洋一支参战,其他中立。

  • 2、 在思想动员方面, 长期以来 , 日本政府从思想意识上向士兵和国民滋输 “ 武 士 道 精神” 和军国主义教育,他们时长以中国为假想敌,让三岁小孩玩那些打破清朝定远和镇远的游戏,而中国的海军却很少实战训练,经费都拿去修园子了,海军也没用良好的训练环境。

  • 3、从双方舰武器装备看. 日本联合舰队常备炮比北洋舰队多八门。 且速射炮占有压倒 优势。 而北洋舰队配备的炮却很少速射炮 , 十二公分的速射饱连一门也没有。 多为后装炮 , 使用的是有烟火药。 而且弹药不足 , 自1890 年户部即停止购买外国军火。 许多炮弹里装的都是沙子。

小川又次清国征讨方略全文↑

最后总结一下:

在19世纪80年代,也就是甲午海战前,或许清朝有一段时间比日本强,但绝对达不到全面碾压的地步,而且日本侵略之心一直都在,所以时间越长,进步越大,而那时的清朝并没有做到上下一下搞发展,根本不可能长久保持碾压日本的实力,更别说绝对优势了。


国子监小祭酒


我认为是有的,看纸面军事实力的话:

1864年李鸿章的淮军有五、六万人,洋枪三、四万支,炮兵六、七个营。淮军从1871年开始改装当时最先进的克虏伯后膛钢炮,到1884年已装备370多门。左宗棠所部湘军从1863年开始建立洋枪队,1867年进军西北后,洋枪比例增加到六成。19世纪80年代年代以后,全部用西洋枪炮武装起来的湘、淮等近代化军队已经遍布东南、西北和南洋、北洋。日本方面后,1893年有7个师团,约7万人。

海军的对比也是如此。1890年时,北洋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有七艘,共二万七千多吨;而日本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仅有五艘,共一万七千多吨。

以上数据说明,甲午战争前,清军和日军的军事实力差不多,明牌的话谁也奈何不了谁。

但战争打的是综合国力。日本甲午之后一夜暴富,即使这样,两代人苦心经营,尚且不能吞并中国,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的隐藏实力还是相当强的,如果没有甲午这个因素,两国全部动员起来,清国对日本是完胜的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