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辉:抓实退耕还林还湿 全力守护“一江碧水”

抓实退耕还林还湿 全力守护“一江碧水”

周新辉

祁阳是全省户籍人口过百万的大县,也是生态大县,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境内森林覆盖率达60.48%,湘江流经县境100.8公里,是湖南省“一湖三山四水”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去年初被确定为全省湘江流域退耕还林还湿试点单位以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我县高度重视、扎实推进试点工作,项目区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出水水质由Ⅳ类提高到Ⅱ类。今年6月,全省退耕还林还湿工作现场会在祁阳召开。

一、坚持从战略高度来部署。始终站在为子孙后代守护“一江碧水”的战略高度谋划和部署试点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一是上“精兵强将”。成立高规格的退耕还林还湿试点工程建设指挥部,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县领导专抓。县主要领导先后10余次深入试点区召开协调会或现场办公会,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县林业局成立专抓班子,抽调了5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作风扎实、相关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专职做好试点工作。二是谋“争先创优”。自加压力、高点定位,在试点之初就确立了将退耕还林还湿试点区打造成“生态治水示范区、湿地公园样板区、美丽乡村标杆区、三产融合先行区”的工作目标,以高标准要求推动试点任务高质量落实。三是投“真金白银”。采取“上级争一点、财政投一点、镇村筹一点、部门扶一点、企业帮一点”的多元化方式,切实保障试点建设资金投入。加大资金和项目整合力度,累计整合美丽乡村、环境整治、农业综合开发等涉农项目资金3000余万元,倾斜支持试点区及周边地区配套设施建设。

三、坚持以效益多样为目标。走好“生态+”发展之路,注重将退耕还林还湿试点与发展生态旅游、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行河长制等工作有机融合,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三赢”。一是与发展生态旅游相结合。积极打造湿地生态景观,通过搭配种植多种林草品种,建设海棠、梅花、樱花、紫薇观游园,美人蕉、再力花、鸢尾观赏区等,试点区做到“天天有景、月月有花”;全面绿化试点区湘江两岸的裸露山地,沿江营造绿化带2.2公里、植树2.5万余株、建成游步道5公里,构建独具特色的亲水自然风景长廊;高标准兴修祁冷一级公路至三家村连接线草砂路8公里,试点区正成为全县乡村旅游新热点,前来休闲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二是与建设美丽乡村相结合。在试点区所在地三家村创新开展美丽乡村“一拆二改三种四清洁”行动,加强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切实增强了当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特别是在试点区内新建“中国罐”10座收集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再排入湿地,使水质大大提高。三是与推行河长制相结合。在试点区大力开展河道清淤保洁,坚决取缔网箱养鱼,从严整治非法采矿洗矿等破坏湿地环境的行为,开展常态化巡河行动,全力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

四、坚持朝“漫江碧透”去努力。自觉担负起全省湘江流经里程最长县域之一的生态责任,在抓好三家村退耕还林还湿试点的同时,全面推进湘江保护和治理工作,努力还给老百姓“湘江北去、漫江碧透”的景象。一是积极推广试点经验。今年拟结合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在三家村周边的滴水、老山湾、茶园、小江等4个村,有序铺开退耕还林还湿试点工作,进一步扩大试点效应。目前,连通5个村的18公里沿江风情景观带已全线拉通。二是加快推动生态振兴。在去年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完善提升,系统谋划,今年出台了《祁阳县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美丽乡村“一拆二改三种四清洁”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等“1+7”文件,全力推动乡村生态振兴,从源头上严控水污染。三是倾力打造“百里画廊”。结合浯溪国家湿地公园和浯溪水利风景区建设,大手笔规划建设湘江百里画廊,汇聚山水田园、人文历史等资源禀赋,打造集中展示祁阳新形象的生态文化旅游长廊。今年来,在湘江两岸完成护岸林16.8万株,水源涵养林2800亩。

(作者系祁阳县委书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