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輝:抓實退耕還林還溼 全力守護「一江碧水」

抓實退耕還林還溼 全力守護“一江碧水”

周新輝

祁陽是全省戶籍人口過百萬的大縣,也是生態大縣,山清水秀,風景優美。境內森林覆蓋率達60.48%,湘江流經縣境100.8公里,是湖南省“一湖三山四水”生態安全戰略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去年初被確定為全省湘江流域退耕還林還溼試點單位以來,在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下,我縣高度重視、紮實推進試點工作,項目區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出水水質由Ⅳ類提高到Ⅱ類。今年6月,全省退耕還林還溼工作現場會在祁陽召開。

一、堅持從戰略高度來部署。始終站在為子孫後代守護“一江碧水”的戰略高度謀劃和部署試點工作,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實施。一是上“精兵強將”。成立高規格的退耕還林還溼試點工程建設指揮部,縣委書記任顧問,縣長任組長,分管農業的縣領導專抓。縣主要領導先後10餘次深入試點區召開協調會或現場辦公會,幫助解決實際問題。縣林業局成立專抓班子,抽調了5名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作風紮實、相關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員,專職做好試點工作。二是謀“爭先創優”。自加壓力、高點定位,在試點之初就確立了將退耕還林還溼試點區打造成“生態治水示範區、溼地公園樣板區、美麗鄉村標杆區、三產融合先行區”的工作目標,以高標準要求推動試點任務高質量落實。三是投“真金白銀”。採取“上級爭一點、財政投一點、鎮村籌一點、部門扶一點、企業幫一點”的多元化方式,切實保障試點建設資金投入。加大資金和項目整合力度,累計整合美麗鄉村、環境整治、農業綜合開發等涉農項目資金3000餘萬元,傾斜支持試點區及周邊地區配套設施建設。

三、堅持以效益多樣為目標。走好“生態+”發展之路,注重將退耕還林還溼試點與發展生態旅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行河長制等工作有機融合,實現了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三贏”。一是與發展生態旅遊相結合。積極打造溼地生態景觀,通過搭配種植多種林草品種,建設海棠、梅花、櫻花、紫薇觀遊園,美人蕉、再力花、鳶尾觀賞區等,試點區做到“天天有景、月月有花”;全面綠化試點區湘江兩岸的裸露山地,沿江營造綠化帶2.2公里、植樹2.5萬餘株、建成遊步道5公里,構建獨具特色的親水自然風景長廊;高標準興修祁冷一級公路至三家村連接線草砂路8公里,試點區正成為全縣鄉村旅遊新熱點,前來休閒觀光的遊客絡繹不絕。二是與建設美麗鄉村相結合。在試點區所在地三家村創新開展美麗鄉村“一拆二改三種四清潔”行動,加強生活汙水、農業面源汙染防治,切實增強了當地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特別是在試點區內新建“中國罐”10座收集生活汙水,經過淨化處理再排入溼地,使水質大大提高。三是與推行河長制相結合。在試點區大力開展河道清淤保潔,堅決取締網箱養魚,從嚴整治非法採礦洗礦等破壞溼地環境的行為,開展常態化巡河行動,全力防治水汙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

四、堅持朝“漫江碧透”去努力。自覺擔負起全省湘江流經里程最長縣域之一的生態責任,在抓好三家村退耕還林還溼試點的同時,全面推進湘江保護和治理工作,努力還給老百姓“湘江北去、漫江碧透”的景象。一是積極推廣試點經驗。今年擬結合打造鄉村振興示範區,在三家村周邊的滴水、老山灣、茶園、小江等4個村,有序鋪開退耕還林還溼試點工作,進一步擴大試點效應。目前,連通5個村的18公里沿江風情景觀帶已全線拉通。二是加快推動生態振興。在去年探索實踐的基礎上,完善提升,系統謀劃,今年出臺了《祁陽縣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開展美麗鄉村“一拆二改三種四清潔”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8-2020年)》等“1+7”文件,全力推動鄉村生態振興,從源頭上嚴控水汙染。三是傾力打造“百里畫廊”。結合浯溪國家溼地公園和浯溪水利風景區建設,大手筆規劃建設湘江百里畫廊,匯聚山水田園、人文歷史等資源稟賦,打造集中展示祁陽新形象的生態文化旅遊長廊。今年來,在湘江兩岸完成護岸林16.8萬株,水源涵養林2800畝。

(作者系祁陽縣委書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