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需要徐峥

怎么定义中年人?

黄渤拿人开过一次涮,挤兑得贼精准:

原来洗澡只用洗发水,现在洗澡只用沐浴露。

说的谁?

徐峥

黄渤这么损呢,一边是他俩关系好,“穿一条裤子不至于,光着膀子吃烤串没问题”,甚至徐峥、宁浩有回在黄渤家喝酒,黄渤裤子脏了回屋脱了,只穿条内裤回来接着喝。

另一方面呢,是徐峥这人吧,也扛挤兑,看过《向往的生活》第二季的朋友应该都记得,光是他的发型,在节目里愣给涮了10分钟——

换位想想,当着全国观众的面挨涮,换个人还真不一定拉得下脸来。

中国电影需要徐峥

正好这两天,徐峥在微博上火成了新中老年流量之光,支持山争大哥C位出道的彩虹屁一浪高过一浪。

中国电影需要徐峥

中国电影需要徐峥

那不如今天就来聊一聊今年三部片轮番上映,《我不是药神》超级大卖、火到不行不行的山争大哥。

中国电影需要徐峥

徐峥的形象,在肉叔眼里,几乎是独一无二的。

宁浩这么说自己的老哥们儿:

徐峥是很城市人的形象,不土。中国的很多演员,其实都是有乡土气息的……他是非常城市化的,非常有城市气息。

肉叔眼里的华语影坛,有几个类型演员独一无二,小市民葛优,宗师气派李连杰,草根天才周星驰……

还有“失败的城市中产”徐峥。

别的类型,各种演员都能替一替,这几位,在他们的类型中,我真想不出第二号人物了。

中国电影需要徐峥

就像宁浩说的,徐峥的城市中产气息,不是演的,是天然的。

1972年,徐峥出生在上海常熟路和安福路交界的“租界”老洋房,别误会成什么老破小,这房子之前属于郁达夫的哥哥郁华,再往前属于民国影星高占非。

让山争大哥火起来的《向往的生活》,肉叔看了两季,别人要么点家乡菜,要么往贵了点佛跳墙,唯独徐峥点当地菜:来杭州嘛,怎么能不吃虾爆鳝面?

嗯,这是杭州著名馆子奎元馆,拿来招待蔡廷锴、蒋经国、梅兰芳、竺可桢的招牌菜。

徐峥外太公坐拥杭州自来水厂和电厂,外公张绶葆是吴昌硕黄宾虹的弟子、杭州西泠印社早期社员。看来外公没少跟他讲钱塘往事。

也托了这个院子的福,徐峥小学三年级就“入了行”——

​70年代,这院子一部分成了上海人艺的宿舍,在里头办学员班,徐峥跟他们成了邻居,耳濡目染下吧,三年级的徐峥自己排了部独幕剧,演遍上海各区少年宫。

到了中学,他母校在上海人艺对面,他还加入了票友们自己组的“人艺之友”话剧社,回忆那会看话剧,徐峥说有回著名演员来演戏:

剧院里坐满了人,过道的台阶上也都是人,当你听到掌声雷动,看到激动的观众,你就会对艺术有一种崇尚。

很难说是从小熟悉,还是天赋,徐峥很早就扎进了戏剧行当:

先是被选进上海市少年宫戏剧班,再大一点在青年宫演出,后来直接在上海人艺演话剧。高二,徐峥就在《原罪》里与奚美娟(《山楂树之恋》静秋母亲、中国文联副主席)演过母子。

别人放学了是回家写作业,徐峥是放学直接到兰心大剧院报道,作业都是在后台写。演出结束后,何政军(《亮剑》赵刚、国家一级演员)再踩着自行车把他送回家。

那时候的徐峥,大概意识不到自己跟“上海人艺”的关系,还没完。

中国电影需要徐峥

火起来之前,徐峥整在上海人艺待满了6年。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在红脸蛋、朝天辫的猪八戒之前,人徐峥是正经八百的青年先锋表演艺术家

中国电影需要徐峥

1994年上戏毕业,徐峥顺利进入上海人艺,轮番排演《雷雨》《商鞅》,他觉着没劲,这个“没意思”的感觉,他上大学就有了——

入校时,徐峥阅片量就已经大于一般大四学生,何况又是在上海人艺泡大的,见惯了世界级话剧表演,在学校按部就班地学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没意思。

他甚至觉得“上什么台词课啊,没必要”:

只要表演对了,台词自然是对的,我觉得我们的教育观念很可笑。

有年艺术节,徐峥看了部德国戏《崩溃》,没有剧情,没有固定台词,就一个女演员在舞台上,纯粹并且不断地表演崩溃的状态。

那天真把徐峥给惊着了,他开始觉得完全死记硬背台词是不对的,像人家这样,只要进入了那个状态里,哪怕胡说八道都是对的。

徐峥有个“金鱼记忆”的段子,《王牌对王牌》里,王源复述了几遍他《港囧》里的台词,然后他再复述,结果忘得一塌糊涂即兴瞎改。

陈赫问:你太垮了,一个演员演过的角色说过的台词,不是应该牢记在心里,印在自己灵魂里么?

徐峥立马接住话头:就是因为它在灵魂里,所以没有在记忆里!

中国电影需要徐峥

像是开玩笑,其实也不一定。

《港囧》台词里那一连串“你为什么不劳而获,为什么买包包,为什么吧啦吧啦”的台词,完全有可能就是他在片场进入状态后即兴的,不记得也正常。

毕竟徐峥即兴改台词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最绝的是《心花路放》,耿浩的车拖着郝义的车,牵引带断了郝义被落后头,郝义打电话叫耿浩回来接他。

剧本写的是郝义在车里打电话,徐峥觉得状态不对,你想啊,你让人扔了还能好声好气坐车里嘀咕吗?早都炸了好么。

于是他给临时改成了自己骑树杈上,举着粘在大宝剑上的手机打给耿浩,还一通带脏字的臭骂:

你TM眼睛让屁股给坐住了啊,你个大傻X!

你不回头看看有没有车,你就往前看?!

你废话我这有信号吗,你知道我怎么给你打的这个电话吗?!

你个缺货,没电了我按个屁(喇叭)啊!

赶紧回来接老子!

中国电影需要徐峥

哈哈哈,不仅把肉叔笑死了,他这套即兴还把片场一帮人给笑翻了个儿。

扯远了,说回还在上海人艺的青年先锋表演艺术家徐峥。

1998年上海国际戏剧节,徐峥自编自导了部先锋话剧《拥挤》。

他想试点新的、先锋的、前卫的艺术。

整部剧啥都没有,就他自己在椅子上表演了40分钟动弹不得,还设计了个舞台装置,一个逐渐展开成封闭空间的框架,结束时把他包裹在塑料薄膜里。

(现在知道《幕后玩家》里,徐峥演被困状态演得那么好是从哪来的吧?)

徐峥还说呢:

(当时)我老觉得我看得书比别人多,我是知识分子,我应该找到自我诉求。

但在上海人艺摸爬滚打的6年,让他意识到一个问题:这么着不行。因为:

你传递不出实质性东西,无法影响别人的价值观,艺术应该是一种手段,个人的这些东西,都应该放到后面去。

他想影响到更多人的价值观,小众的戏剧显然不能,但大众的电影和电视剧可以。

中国电影需要徐峥

徐峥至今还在上海人艺,图为余华小说改编话剧《兄弟》

得“曲线救国”。

在拿到中国戏剧最高奖白玉兰奖的最佳男主角后,徐峥选择了北上,于是就有了那部《春光灿烂猪八戒》。

那个剧有多火呢,就徐峥走大街上都会被认出来:哎!猪八戒!

黄渤还讲了个段子:

说徐峥有一回去银行取钱,柜员非常专业非常微笑地接待他,然后拉上玻璃窗,但忘了关话筒,徐峥就脸都绿了的隔着玻璃清清楚楚地听到了柜员跟同事大喊:

哎!给猪八戒拿一万块钱!

猪八戒让“演员徐峥”火了,但让“青年先锋表演艺术家徐峥”讨厌得要命。

别人叫我猪八戒的时候,我恨不能找个地洞钻进去。

他怕被固定成“猪八戒”特型演员,一辈子框里头。

中国电影需要徐峥

果然,徐峥开始不停接到差不多路子的喜剧本子。他慌了,开始求变,钱嘛,也就不计较了。

机会来了,05年,宁浩本来打算请陶虹来演个角色,因为徐峥跟陶虹用同一个工作邮箱,陶虹还没看到剧本他先看到了,立马联系宁浩“她不来我来,不要钱”。

黄渤还说呢:那时候徐老师算是我们剧组请来的角儿啊!

他还真不要钱,弄得宁浩不好意思,给徐峥包了个红包,报销了机票。

好了,其实你们知道了,说的是《疯狂的石头》。

中国电影需要徐峥

戏演得过瘾,也认识了日后穿裤衩吃串儿的宁浩、黄渤,后面这两位鼓捣《疯狂的赛车》时,徐峥又不要钱跑来串了个墓地经理,肉叔现在还记着他的词:

来来来这位先生里面请,先生不好意思请你不要吸烟,我们这里高尚社区,尚风尚水,地下CBD,人生后花园……

当时给我乐疯了,嘡嘡嘡一大串词亏他背得下来。

徐峥当时肯定也没想到,未来的10年后,他也会像主动找宁浩这样,在新导演们的作品里,串个小角儿,溜个小边儿。

中国电影需要徐峥

“囧”系列《人在囧途》《泰囧》《港囧》,就不用肉叔说了吧。

怎么跟年轻的朋友们解释它们多火呢,就相当于去年的《战狼2》吧。

《人在囧途》导演署名是叶伟民。但刚从香港来内地的叶伟民,对内地不熟,片场很多工作实际交给了徐峥。

幕后花絮里甚至有徐峥代替叶伟民,给王宝强和黄小蕾讲戏的片段。

中国电影需要徐峥

徐峥给黄小蕾讲“捉奸戏”

三部“囧”系列的摄影师宋晓飞,第一次跟徐峥合作时就发现,这人跟个大妈似的,在片场什么都管

到了《泰囧》,宋晓飞一拍就知道了,包括技巧、经验什么的,徐峥早就准备好了,准备充分到什么地步?他跟徐峥开玩笑:这根本不是你处女作。

《泰囧》+《港囧》,收获了28亿票房。

但徐峥很警惕。

按理来说,我肯定是获取到了一个最大的话语权。但是,我要对这个话语权负责任。困扰我的是,我发现在所有的场合,大家都在聊差不多的事情,好像就在(把电影当做)谈生意。

徐峥话说得谦虚,但明眼人看得出来,野心很大。

中国电影需要徐峥

很多人现在应该已经意识到:导演徐峥消失了

豆瓣上,导演挂着徐峥名字的电影,接下来就两部:《猪先生》《印囧》。

《猪先生》16年7月就立项,至今不见下文;《印囧》呢……算了,我们说点别的吧,这片子预计2028年上映……

但另一个人的身影多了起来:监制徐峥

接着说回他跟宁浩、黄渤结识的《疯狂的石头》,那片子当时也惊着徐峥了,倒不是宁浩的鬼才,而是——

一种全新的创作方式。

本子宁浩上大学就写好了,当时叫《大钻石》,邓超他们的毕业大戏还排过话剧版,就这么成熟的剧本,宁浩还是觉得不够劲,攒了一帮人来改剧本。

有电影学院进修班的同学、放弃本行考上公务员的导演同学、宁浩的老师、甚至宾馆服务员,大家关一块想剧本、编段子,把这个纵横交错的故事腻缝得密不透风。

中国电影需要徐峥

一帮眼看着都再也不能拍电影了的人,攒了一个票房奇迹:

这让我相信,很多年轻人其实都有机会来拍电影。

这个种子,10年后发芽了。

2016年,早就拿到影视圈话语权的宁浩、徐峥这帮人,鼓捣了个“坏猴子七十二变电影计划”,不干别的,就是挖新导演。

先说成绩吧,坏猴子16年、17年开始拍片,率先上线的两部,路阳的《绣春刀2》,文牧野的《我不是药神》。

肉叔还在等温仕培的《热带往事》,刘晓世的《时间之外》,以及宁浩自己的《疯狂的外星人》等等……

中国电影需要徐峥

怎么样,牛不牛?

至少肉叔自己想不到,能有哪些新导演,能像坏猴子旗下的年轻导演们,刚开始拍院线片,就能拿到这种量级的投资,以及在宁浩、徐峥、管虎这些成熟监制的指导下出这样的成绩——

说真的,类似的新导演计划,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从没见过哪个跟坏猴子一般砸出来这么多响。

中国电影需要徐峥

哎,等下,有朋友问了:哇靠,新导演一出手就这手笔,是不是监制代为操刀了?

你还真别。

《幕后玩家》的导演任鹏远说了个真事:

结果,徐峥在电话里说:能不能以后剧组的人不要再叫他“徐导”,换一个叫法,因为整个剧组导演只有一个,那就是你。

甚至这帮“硬骨头”新导演,还敢“怼”徐峥,拒绝他来出演:

除了《我不是药神》,徐峥还看中了申奥的一个剧本,跟宁浩说里头有个角色自己特别合适,结果让申奥“怼”回来了:我觉得他不合适。

(哈哈哈哈哈)

中国电影需要徐峥

陈正道第一部内地院线片《催眠大师》监制就是徐峥

做监制嘛,难免技痒,想亲自操刀上去练两手。

但徐峥很清醒自己的位置,他就是站在资方和导演中间做平衡的,导演的活不是他的。

比如新导演不太懂市场、投资、发行,资方反馈来的一堆意见,他来帮忙判断;资方不太明白导演意图,他来负责跟资方沟通比导演自己沟通更够份。

一句话:他就是来保证资方利益,保护导演创作的。

摆明了位置,自然不会指手画脚。

也挺好的,新导演更有可能鼓捣先锋前卫的东西,徐峥这位“中老年先锋表演艺术家”也能过足戏瘾。

《幕后玩家》的密室戏就让他过足瘾,《我不是药神》也是常年演城市中产的徐峥第一次“演一个烂人,过瘾。”

不光监制徐峥帮到了新导演,新导演们也帮到了徐峥。

前阵子徐峥46岁生日,宁浩还叫来一帮被徐峥监制过的年轻导演,集体给他剪了个生日祝贺视频,超有爱——

不可否认啊,坏猴子的目的是赚钱,扶持新导演的本质也是为了赚钱的商业行为。

但亏了徐峥他们这些手艺人眼光好,挑中的人,投的片子,成色都不赖……

不对,像《绣春刀2》《我不是药神》哪是不赖,这就是优秀。

所以尽管为中国电影培植了这么多潜力股年轻导演,只是徐峥监制商业行为的附加功德。

肉叔还是想说:

山争大哥,我等你监制的下一部《我不是药神》。

中国电影需要徐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