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众生轮回世间,都是由于这两种颠倒分别见妄所造成的

一切众生轮回世间,都是由于这两种颠倒分别见妄所造成的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89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世尊,为我等辈,宣说因缘及与自然,诸和合相与不和合,心犹未开。而今更闻,见见非见,重增迷闷!伏愿弘慈,施大慧目,开示我等,觉心明净。作是语已,悲泪顶礼,承受圣旨。

阿难白佛言:说世尊!如佛世尊,为我等辈:好像佛世尊您以前为我们声闻和缘觉辈──阿难和声闻、缘觉是同辈的,宣说因缘及与自然,诸和合相与不和合:您说过这个“因缘”和“自然”的道理,与这一切“和合的相”和“不能和合的相”。心犹未开:佛您虽然讲了,我们听了之后,到现在还没有开悟,也没有明白。

而今更闻,见见非见,重增迷闷:现在我更听到:这个“见”,又不是“见”。这种的学说、这种的道理,令我加多了一层迷闷,加多了一层糊涂,加多了一层不明白!

这个“重”字,读“崇”音,就是“重复”。重增,是“又加多一层”;以前有一层,现在变成两层了。说,这增加我多一重的迷闷哪!我越听越不明白,越听越不懂。好像有人听《楞严经》听到现在,说:“这是讲的什么啊?听了这么多天,越听越不明白!”也是这样子。

伏愿弘慈,施大慧目,开示我等,觉心明净:“弘慈”,就是大慈悲。我现在跪到佛的面前,愿佛发大慈悲,赐给我智慧的眼目,开示我们声闻、缘觉这二乘人,这种本体光明清净而有大智慧的心。“觉心明净”,这种开悟的心和这个清净的体。

作是语已:阿难这回是真着急了,所以说完了这话,你说怎么样啊?悲泪顶礼:就哭起来了,他把那个小孩子的态度,小孩子时候那种本领,又搬出来了,对着佛哭起来了,哭完了又叩头。就好像没有吃奶的孩子,见着妈妈了,就哭起来要奶吃。请这个法,也就等于要奶吃一样,所以他就哭泣顶礼。承受圣旨:他请释迦牟尼佛,来给他这个法乳,好解除他这种迷闷的饥饿!

尔时世尊,怜愍阿难及诸大众,将欲敷演大陀罗尼诸三摩提妙修行路。

阿难这一哭,把佛也哭出定了,就要给他解释“妙定”的这种道理。尔时世尊:当尔之时;就是在阿难饿得不得了,想要吃奶的时候;也就是阿难迷昧太深,想要明白的时候;也就是阿难在悲泪顶礼的时候。佛本来就有大慈大悲的心,阿难这一哭,把佛这个慈悲心又给冲动起来了,就快来给阿难说法。所以说,怜愍阿难及诸大众:因为阿难是佛的堂弟,佛大约这个时候对于这个小弟弟特别爱护的,所以就怜愍他;这不单单为阿难,而且为在会的大众。

将欲敷演:“将”,将要;将要来敷演。“敷”,是那么一样一样的给他分别说出来。“演”,演说。演说什么呢?大陀罗尼诸三摩提妙修行路:怎么叫“大陀罗尼”呢?就是大总持。“陀罗尼”是梵语,也就是咒,翻译到中文就叫“总持”。这个意思是什么呢?“总一切法,持无量义”,言其一切法都在这个咒里头包括着,无量的妙义也在这个咒里头生出来,这是一个解释法。又有一个解释法,这是我自己的解释法:总,是总持身口意这三业的清净;持,就是受持,就受持“戒、定、慧”这三无漏学要精勤;这也是总持。现在这个是大总持,大总持

就和那个小的不同;小的也是个小咒,但那个功效就没有这么大。

“诸三摩提”,这“三摩提”也就是“三摩地”,也就是现在翻译的人说的samadhi,这个我们人人都知道了,这是个“定”。“妙修行路”,要修行三摩地这个大总持这种法的妙修行路。这就是释迦牟尼佛要把这真正的法宣扬出来了!

告阿难言:汝虽强记,但益多闻。于奢摩他微密观照,心犹未了。汝今谛听!吾当为汝分别开示,亦令将来诸有漏者,获菩提果。

现在佛先给阿难一个hint(提示),给一个预言,预先告诉他说,我要给你讲什么了。所以告阿难言:汝虽强记,但益多闻:你虽然记忆力特别强,你能博闻强记,过目不忘;但是你这个记忆力只可以帮助你多闻这种的闻慧。闻慧,就是一听他就开智慧了。

于奢摩他微密观照,心犹未了:于寂静这种妙不可言的道理,这种微密观照的力量,你可是一点没能领会,一点都没有明白。啊,你明白得太少了!

汝今谛听!吾当为汝分别开示:你现在要特别注意听,我现在一条一条的、一样一样的,这么一层一层开示你。阿难哪!你不要哭了!你好好的,我告诉你,你不要悲哀了!

亦令将来诸有漏者,获菩提果:也使令将来所有有漏的众生,得到菩提的觉果!“将来”,我们现在都包括在内了,我们现在都是当时的“将来”。“诸有漏者”,这“有漏”,就是没证得四果的人都叫“有漏”。

这个“漏”就是种种的毛病。譬如欢喜喝酒,这就有酒漏;欢喜抽烟,就有烟漏;欢喜吃好东西,就有吃好东西的漏;欢喜穿好衣服,这有穿好衣服的漏。我说这个,或者你还不会明白;总而言之,你最好什么,那就是漏。说:“那我现在最好打坐,那这也是打坐漏了?”这又不同讲法,因为你这是往上走。我所说的“你最好的”,那是向下流的,往下边走的。你往下边走,你最欢喜什么,那么那就是“漏”!

那么得到什么程度才无漏呢?到四果阿罗汉才能没有漏。这个“漏”,不是说你一定要做了才叫“漏”;你心里动动念,说“我以前有什么毛病,我本来改了,我现在还想要做这个事情”,这就是又漏了!就这么厉害的,你只要一动念,就要往下漏了!你若不动念呢,那就往上升了。初果阿罗汉、二果阿罗汉、三果阿罗汉,还都谈不到“无漏”;证到四果阿罗汉,才叫“无漏”。

“获菩提果”,“获”,当“得”字讲;得到菩提的觉果了。怎么得着的?就是要无漏才能得着;你若有漏,就不要想得到这个菩提觉果。若不信,你试一试!从无始以来到现在,你已试了这么长的时间了!所以现在不要还迷迷糊糊的了,不要我说完了,还像没听见。或者想:大约法师不是说我呢,这么多人,大约是说旁人!我有小毛病也不要紧,这个我欢喜,这个小毛病暂时我还舍不得把它放下!

可是你不要自己混混自己!自己混混自己,就耽误成佛的。所以我们由无始劫以来,流浪生死,在这个娑婆世界生了死、死了生,这么流连忘返哪,这是很颠倒了!现在我们遇着佛法,应该赶快地发勇猛精进的心,发觉悟的心,不要再流连忘返!

阿难!一切众生轮回世间,由二颠倒分别见妄,当处发生,当业轮转。

啊,一读这个文哪,已经应该悚然恐惧,应该生一种警惕的心啰!佛叫了一声阿难!说一切众生轮回世间:所有这世间一切的众生,在这个世间上生死轮转。流转在生死里边,好像车轮子似的,有的时候升天,有的时候又入地,有的时候去做修罗,有的时候又做人,有的时候又做畜生,有的时候又做饿鬼;这六道互相轮转,而不休息。为什么?

由二颠倒分别见妄:就由两种颠倒的分别识心所产生的妄见──见的妄。当处发生:在随时随地都发生这种情形。发生什么情形呢?发生这个妄想妄见。什么叫“见妄”?见的这个也妄,不是真的。我们如果真明白了,这个山河大地、房廊屋舍,什么都没有了。说:“那可糟糕了,什么都没有了,那我到什么地方住去?”你还在你那房子里住,你不要担心这个!

当业轮转:你造什么业,就受什么果报。你做善功德,就生到天上去;你造罪孽过,就堕地狱去。因为你造什么业就受什么果报,所以才说,“当处发生,当业轮转”,在随时随地发生了妄想、妄见,就造了业;在什么地方造出什么事情,就在轮回里受什么果报。

佛法是很微妙的,在佛法里边,不觉得得到佛法的好处;处在佛法的外边,也觉不出来有什么坏处。可是在佛教里边,你一分功,一分果,丝毫都不会错的。佛教里头也是最自由的,也是最平等的,绝对没有一种偏袒的。怎么说最平等的呢?就由这“一切众生”,饿鬼、地狱都包括在内了。如果你发心修佛道,你再坏的人,都可以成佛;你再坏的畜生,也都可以成佛的。不是好像那个外道讲的,说:“这坏的人永远都是坏的,没有法子度。那老虎,什么时候都是老虎,它要吃人的,也没法子度!”

可是,在明朝的时候,莲池大师就有只老虎徒弟,这我常常给你们讲到。这只老虎拜莲池大师做师父,它就护持莲池大师,莲池大师走到什么地方,它就跟到什么地方。莲池大师是没有人怕,可是这老虎一来了,人都跑得远远的,说:“老虎来了!”都怕这只老虎,可以说是“望影而逃”。之后,莲池大师就叫他这只老虎徒弟倒退着走。

那么和尚都化缘,怎么叫化缘呢?就是叫人家布施。莲池大师也不例外,也是化缘吃饭的;一没有饭吃,就叫这老虎徒弟出去给化缘。那么说:“这老虎人人都怕它,谁肯布施给它呢?”不错,老虎是人人都怕它!但是莲池大师教导得好,这只老虎不伤人。时间一久了,人人都知道这老虎是只真正的善老虎,不是个恶老虎,所以也就没有人怕了。并且莲池大师叫它倒退着进城,人没有看见老虎头,先看见老虎尾巴,就没有那么怕了。

而且,莲池大师所有的皈依弟子,都认识这个虎师兄弟了;有的先皈依的,就叫它“虎师弟”;后皈依的,就叫它“虎师兄”。所以它若一来了,人就争着布施,这个给三块钱、那个给五块钱,那个又给八块钱、十块钱。喔,这老虎化一趟缘回来,就够吃一年的!所以莲池大师有这么个老虎徒弟也不错,我很羡慕的,可惜收不着老虎徒弟!那么老虎是最恶凶的,它都知道皈依三宝、护持三宝;所以一切众生将来都可以成佛,这是最平等的。

那么佛法也最自由的,做善做恶,随我们每一个人自己,没有人限制你,没有人说:“啊,你一定要做善事,不要做恶事!”我只可以这样劝你们,说:“不要做坏事!”你一定要做坏事,那我也不能说造一个监狱,专门给我的皈依弟子预备着,哪一个不听我教,我就把他圈到这个监狱里。在佛法里,也没有这个法律,说是把人圈到监狱里,令他改过自新的!所以这佛教也是最自由的。

云何二见?一者、众生别业妄见,二者、众生同分妄见。

在上边所说的两种颠倒的妄见,使之一切众生在这六道轮回里头,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生死不已,循环无端。因为这种妄见支配,人有生死,那么究竟这两种妄见是什么呢?

云何二见:怎么叫两种的妄见呢?一者、众生别业妄见:第一的妄见就是众生“别业的妄见”。什么叫“别业”呢?别业,就是和其他人不同的,是单单自己的业,可以说是“自业”,就是特别的,与众不同,所以叫别业。“别业妄见”也可以说叫“别分的妄见”;而“同分妄见”,也可以说叫“同业的妄见”。

这种“别业妄见”,就是自己见解也特别,行为也特别,所以自己造的业也特别。这种别业妄见的人,就是什么样子呢?好标异现奇。怎么叫标异呢?标异,就是和一般人不同的。这标奇立异,总觉得自己与众不同。那么这别业妄见,造出的业也就是特别的。这是怎么样呢?就是在任何的场合里边,都要做第一个,like to be first, like to be number one。这个因为和其他的业不同,这也是一种“妄见”。标异现奇,这都是妄见、妄行、妄作、妄为,造出一种的业,也就与众不同,那么这都是一种妄想心所造成的。这叫什么妄想呢?就是好高骛远的心。好高,什么他都好越高越好;因为他好高骛远的关系,也标异现奇,独出己见,所以造出一种别业,与众不同了。

二者、众生同分妄见:第二是“同分妄见”;“同分”,就是他和一般人是相同的,又可以叫“共业”。普通有个天灾人祸,或者天塌地陷,这死了多少人,那一个地方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于几千万人一起都死了,这是叫“共业”,这是这种“同分妄见”的妄想造成的同业。

因为众生“迷物为己、认贼作子”──迷这个物,就以为是自己了;所以就造成这个同分妄见,这是同一种妄想所造成的这种妄见。这个“见”,不一定是看见的见,而是这个“见解”的见。大家意见相同,这是“同分妄见”。由众生共同的妄想,造成这种共同的妄业,于是就受共同的妄报;所谓“起惑、造业、受报”,最初就因为不明白,所以就造了业,造了业就要受报了!

这“共业”,方才我没讲吗?或者天灾,譬如荒旱;这个地方的人都没有饭吃了,这是这个地方的众生共业所感。我讲一讲这共业所感,这我以前讲过,白文天大约也听过。

在民国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年),中国的河南省闹荒旱,天不下雨。不下雨还不要紧,还生蝗虫,生得不知道有多少!蝗虫,就是在空中飞的一种虫子,大约有三、四寸长;这种虫子专门吃禾田,你种的农作物,不论是菜蔬、禾苗,所有农作物它都吃的。这个蝗虫有多厉害啊?在空中一飞,喔,遮天盖日的!你就用一个像鱼网的东西──不过小一点的,你把它绑到一根棍子上,在空中这么举起来,迎头一抄,就抄这么一大箩,一大网。回来,就自己吃──那时候因为人没有米,什么东西都没有,就吃蝗虫。蝗虫吃农作物,人就吃蝗虫。

因为小孩子的眼睛多数都容易开佛眼的,所以那时候就有小孩子看见:空中怎么这么多蝗虫呢?就因为在虚空里头,有位这么长长白胡子的老人,往下一口袋、一口袋倒,倒下来就变成蝗虫了。那蝗虫往地下一落,就有一尺多厚,这不只是一个地方一尺多厚,甚至于几百里的地方,都是这么一落,就有一尺多厚的蝗虫;你说那蝗虫有多少?所以人就吃蝗虫。可是回来把这蝗虫一煮熟了,拿到桌子上要吃时,这蝗虫自己就变成人粪了!你说奇怪不奇怪?那么人再饿,也不能吃自己的粪。这个业障就这么厉害!这真是共业啊!这叫“同分妄见”。

你看,怎么不是妄见?本来是蝗虫,等要吃的时候,它就变成了人粪。这不只是一个人告诉我的,有很多很多人对我讲了,我并没有亲眼见过。但是我听很多法师告诉我,因为当时这些法师也都在那个地方,也跟着挨饿了。但是法师吃没吃蝗虫,那我就没有问他;所以现在你也不需要问我这个问题。

那么有的人就走难(逃难),由河南到西京长安,相隔八百里路,每一天在路上死的人不知多少!怎么死的?都是饿死的。人饿死的时候怎么样呢?越饿,他就越笑,一路上就这么笑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