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真的不是学习的料,你会坚持让他上完高中和大学么?

三秦教育

孩子真不是学习的料,这是谁下的结论?千万不要对孩子乱下这样的结论,合格的教师或者教育工作者,不会轻易对孩子下这样的结论。即便孩子学习不好,也不能用这样的论断去打击他(她)。 虽然学习成绩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学生学习的结果,但并不绝对全面和真实。举个例子,有的学生只喜欢读课外书,对书本的知识并不感兴趣,但考试并不一定只考他感兴趣的内容,导致老师和家长误以为学生不是学习的料。



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在成长过程中陪伴很重要,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的关心和重视。在科学家长期研究发现中,父母陪伴孩子时间越长,孩子的身心越能得到好的发展。此外,多用鼓励性语言能够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有时候孩子不愿意学习,作为家长也要反思,是否为孩子营造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 孩子不是读书的料,应多去培养学习的兴趣。 学生学习主要活动场地是在学校,选择一个好的学校很重要。好的学校并不是升学率高,成绩分数高而已,而是适合学生自身条件的学校。





“孩子,我要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这是作家龙应台对她孩子讲的一句话。当学生长大后,必然要面临着工作。那么是被迫就业还是主动择业,这必然与自身学历,能力有关系。学校是获得知识最容易也是最廉价的地方,高考也是检验人才比较公正的途径。读完高中和大学,不仅仅是为了文凭,为了就业,更为了自己的眼界和境界。所以,即使你孩子不想学习,但请让他坚持读书,他选择离开学校的前提是他要付出更多努力和代价。


许悠然

分享身边一个成绩很差的孩子,他的父母坚持让他读完大学之后的生活,也许会给大家一些参考。

曾经教过的某个男孩,很聪明,但是就是爱上网,坚决不认真学习,无数个夜晚父母都是在网吧把他揪回家,根据其学习表现和应试能力,连统一考试的专科都不能考得上,最终父母为其读了民办的某大学的专科,在2004年时,该学生三年民办专科花费用了十多万,消耗了家庭全部的积蓄。这位男孩的母亲在巨大的经济压力下说了这样一番话:“就当是让孩子在大学里交朋友的,能不能学到知识不是重点,重要的是他能够在大学里感受大学的氛围,说不定孩子就会改变”。事实也是如此,大学毕业之后,这个学生就从事了某行业的销售工作,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已经从当年的那个小混混,各种混不吝成为某外企的中层销售管理人员。

而如果不是这个孩子母亲的坚持,高中毕业之后,孩子可能就走上社会,学一门技术,混生活肯定也是可以的,没见过谁被饿死,但是这位男孩在大学期间的经历和见识,认识的很多的小伙伴,在某个瞬间醒悟,不管这醒悟是来自于自身还是外在,最起码拿着某个大学的专科毕业证书(某些名校和一些地方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的学历),比拿着高中毕业证书找工作要容易很多,通过自己努力改变了生活,比从事某项底层的技术工作来的更容易。

个例,不代表全部。但是最起码能说明某些问题。

没有笨孩子,走上社会之后,混的是知识、能力但更多的是察言观色的本领,一个人骨子里的真诚和善良(相信走上社会之后大家都有这样的感悟)。

所以,如果有可能,在孩子的学习成绩还说得过去的时候,就努力让孩子去经历和感受吧!


九斗学生心理

我就是老师,根据我自己读书的经验和学生的发展来看,大学还是要读的,有的孩子确实成绩不是很理想,但并不是说他们就不是读书的料,更不是说他们就不用读书了。高中和大学能读还是要读,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让孩子读高中和大学,是因为无论你成绩如何,是不是读书的料,基础的教育必须接受。这是娃娃以后在社会立足的基础,这个基础当然越牢固越好。那么基础的教育怎么界定呢。国家给出的最低标准是九年义务教育。这只是最低标准,上不封顶,看个人情况,越高越好。所以如果能读大学,就一定要读。书到用时方恨少,技多不压身。

其次要理性看待考试成绩。我们国家高考的目的是筛选分数更高的学生,而不是鉴别你是否应该继续读书接受教育。设立高考的根本原因是国家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就只能让能力更强的学生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所以如果国家有能力的话也肯定会让所有的孩子都能读自己喜欢的大学,喜欢的专业。所以,你的分数只是你能不能考进更好大学的门槛,而不是决定你是不是应该继续读书的标准。只有有能力,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接受更好的教育。

最后,大学的学习也并不仅仅是为了考多少分,而是让自己有机会在一个专业上能开阔自己的视野,发展的更为深入,以及其他各方面的能力的培养。而大学能给你一个这样的平台和机会。这些东西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是会有持续性的深远影响的。有这些能力的人就会走的更远。不要拿比尔盖茨和乔布斯辍学说事,人家只是没去大学,不代表人家停止了学习。所以,只要有条件,除了骗钱的野鸡大学,大学都应该读。尽力让自己读好一点的大学和专业。如果实在没机会,千万记住,要坚持学习。


朱铁平

以我本人为例子,我想在没有感同身受了解清楚吧!

我从小学5年级开始,就严重跟不上学习的节奏,到了初中被分配到本市第三外国语中学,虽然学校是好学校,但由于本人确实不是那块学习的料,无论我怎么努力,就是记不住像蝌蚪一样的书本知识。


曾经也是早起上学,课堂上认真听课,晚上了学习到夜里12点多,这样的付出按理说应该有所收获吧?

然而结果是让人伤心的,好比,以前外语考试,全部都是懵,从来不看题,120分的卷子能被我懵到60-70分左右,但是努力学习之后呢?认真答题结果成绩一下来,英语35分!


呃!......怎么越刻苦学习成绩反而下滑了呢?什么情况?莫非是学习反弹?下次可能要有出成绩?当时我是这么安慰自己的,于是我更是的刻苦学习,什么语法啊,背英语单词啊!......就这样,一直坚持到下次考试,终于进步了,英语成绩58分....不过第三次又变成42分....

从那以后,我便放弃了!真的不是学习教科书的料。一直等到我高考,凭借着我出色的懵的实力,刚刚好考试了保定的一所大学。




由于本人已经烦透了蝌蚪文字,所以在上大学的时候,报的是当时我国正推的【三维动漫设计与制作】做动画专业。我的天赋也是从这里开始有的转折。

学习这行时,我惊人的发现,我只要听一遍就能过记住老师所讲,并且能够了解,没事练习两边就能够熟练掌握。就这样每次都是【全校第一名】


10年毕业后,本人感觉自己应该还要深造,该领域其他科目,于是又自己去北京,深造学习的【电视栏目包装】影片片头片尾制作。

涉及到AE影片合成软件,PS平面设计软件,maya动画制作软件,等等。本人也是以全班第一的成绩完成深造 ,作品是当时最热映的霸天虎,变形金刚模型制作和动画。


后来不如社会工作,深刻了解到,学历是入行的参考,就是初始该定你工资的多少,主要的看你的能力。却一不可,所以我认为,应该完成高中或大学,拿到学历证明,好处是有的。

不知道读友们,有多少跟我一样,使劲学蝌蚪书,都学不进去的呢?又有多少是学习天赋惊人的呢?

(谢谢大家观看,别忘记关注一下哦!)


逍遥白帝

孩子在高中学习阶段,正处于青春期,很容易躁动不安,也容易受环境影响,再若是之前初中基础就没打好,到了高中就更加难了。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只是在高中那个当下表现得“不是学习的料”,但实际上,孩子究竟是不是学习的料,还需要等待孩子的心窍打开。
如果有经济条件,建议还是让孩子坚持读完高中,但要和孩子平心静气的坐下来沟通,要让孩子表达出心里的真实想法,看看孩子内心是怎么看待学习这件事,最坏的结果也许就是孩子不想读书,想走入社会去体验多彩的世界。若是这样,家长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孩子留在学校好好读完高中再说,是否读大学可以等读完高中再看。

若读完高中之后,孩子不想接着上大学,其实家长可以冷静对待上大学这件事。大学只是高等教育形式的一种,若以后孩子开心窍了,想继续读书了,只要是高中起点的文凭,都可以再重新学习参加考试的,以成人高考或自考的方式来接受高等教育。只要有心向学,最终都是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接受高等教育,培养技术能力,在社会上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

不过无论如何,都要鼓励孩子读高中,并且不管将来是否上大学,都要好好对待高考,争取考一个好一点点 分数,这样以后想上大学时,可选的大学数量和质量也会好很多,父母在选择不同类型大学时,面临的经济压力也会小很多。


接纳成长的自我

首先我们不能对一个孩子过早的下结论:不是学习的料?除了个别“神童”,我们的孩子都是普通的,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爱好不一样!他们专注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会做的特别的好!……

未成年是受教育最好时光,我堂弟小时候很不听话,大人们说男孩子调皮不懂事,成绩差不说,还打架旷课!老师一次又一次请我叔叔带回去:这不是读书的料,别害了要学习的同学!我叔叔坚持,这个学校不要换个学校!不知是教育的问题,还是大人们说这孩子长大了:高考考了个一本大学!

多读书做什么都有好处,我一个同学初中毕业,就去学汽车维修,确实很有发展前途,我们大学没毕业,他就自己开了一个店!有次聚会,几杯酒后他吐了一地的苦水:真后悔没多读点书;多走了许多弯路,受了许多没文化的苦:英文只知道是26个字母组成的,上次公司合同的事差点被坑……以后自己的孩子必须多读书!

你没上学一定早早进入社会了,现在未成年有许多在外打工,流水线上……认识的朋友们都一个层次的:年龄相仿,学历差不多,思维也差不多,生活圈子就在这里了!

记得高中物理老师说过一段话记忆犹新:你们不管考上了什么样的大学,都要认真地去读四年,因为在这四年大学里,如同一个小社会,你学习知识,学会与人交流,你的人脉圈在这里建起,潜移默化地吸收别人的“精华”……小学初中是你们童年的回忆,高中大学是你们青春的见证!

我是鼓励大家引导自己的孩子九年义务教育后继续在课堂上过完青春,上高中上大学!有许多进一步深造的!

当然许多九年义务教育后选择别的:学技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根据孩子们自己爱好选择,这不是说他不是学习的料哦😊他不学习怎么会呢?不学会,怎么在本行业发展呢?

作为家长,我们不是为孩子选择人生方向,做出决定,而是引导……


认识小王子

这个问题,可能各个阶层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毕竟阅历见识,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而出生在大城市,小县城还是农村以及父母的经济地位,人际关系又更能左右一个人的发展。

作为七十后的我,可能是因为我出生,成长的环境,加上又移居了国外,所以看法会更趋于”天生我才必有用“ 这样的观点。所以,如果我的孩子,真的不是学习的料的话,我不会坚持他必须上完大学在开始开始找工作。



说一个我老家那边的两个真人真事,跟我同岁的一个女孩,她是一个非常不喜欢读书的女孩,每次考试几乎都是倒数前五名的那种。那个时候,她父母,哥哥,每天都要逼迫着她去上学,勉强读完初一。她坚决不读书了,于是小小年纪的她跟从去广东的打工大军去了珠三角的电子工厂工作做个流水线的工作,期间认识了同乡的另一个男孩,两人做了几年,存了一点钱,回老家结婚,后来在公路边不远的地方,自己家的农地里,建起了一个一层楼的房子,开起了路边饭店,再后来,就存下来更多的钱,盖了更大的房子,开了更大的饭店,跟着潮流,做起了农家乐,因为开得早,积累了资本,生意做的很顺利,不仅仅在县里买了房子,在市里,也买了房子。生了一儿一女,都在县城上高中。相比较当时我们那些同学,有不少同学是上了师专或者大学的,有的做老师,有的在政府机关,也有做农民的,如果不是混得特别差的,说到生活的品质,谁又觉得谁比谁好很多呢? 都各有各的好,也有各自的不好。




我自己身边移民来的人就更多不一样的了,有朋友在国内也没有读多少书,但人家是澳洲急需的蓝领人才,比如电焊工,矿工。他们拿着技术工签,然后就轻而易举的办好了移民,这澳洲就奇缺这种肯干的蓝领技术人员,人家在这里过的可真比那些读了大学的办公室白领们好多了。


我好朋友爱玛。是的又是爱玛,她的女儿朵拉读完高中(year 12)就不读书了,因为实在是厌恶读书,后来就读了个半年的短程课程拿了个证书(在澳洲,基本上不管是什么工作,都需要相关的就业证书)去了LG 公司做客服,做了一年半,厌倦了,辞职,到处旅游了大半年,再找工作。但文凭低是她的弱点,她想找个有趣的工作-导游,于是边读书,边读高级别一点的导游课程(一年那种,也有半年的)读完出来,找了个导游的工作,做了二年多,因为看不惯形形色色的游客,又厌倦了。正好这期间她怀孕了,再过几个月孩子就出生了,小女孩现在打算生完孩子再说。


朵拉高中时候,就与一个男同学谈恋爱了,读完高中不久,两个人就裸婚了,男孩子读完高中,为了谋生半工半读在技校,学了电工专业出来,现在已经做到小部门经理了,工资非常高。比后来读完大学的那些同学都高。他一个人的薪水已经能养老婆了。




跟珍妮聊天聊到我家孩子,其实孩子小时候大多数的父母都会给孩子设计一条人生轨道并期待他们能在这条轨道上前进,但,孩子真的不是自己,生活的滋味,孩子们要自己去品尝,这个过程也许是艰辛的,但他们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会懂得自己需要什么。像读大学这个事情,有时候我想,只要他们不学坏,别啃老(也没有老可以啃)就成了,以后他们想做什么,如果自己的知识不够,工作的挫折,生活的磨练,会逼着他们去完善自己的学业,学会如何把自己的人生过得更好一些。



有的人认为读大学,都是跟同一水平的同学在一个线上,是高考的佼佼者,读完大学,整个人的视野心境都会不一样。却不知道现在的大学并不是象牙塔,大学一样是个大染缸,虚荣,攀比,有钱就是爷的风气,也很厉害,要不然也不会每到周末,学校门口都是名车等着接人了。再一个在上大学的,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是自己喜欢的,专长的领域,虽然进了大学,却对各种事情漠不关心,每天考虑的就是上完课赶紧回宿舍睡觉、玩游戏、追剧,要不然就是谈恋爱,诸如此类。当然也有一些大学生找到了自己特别感兴趣的领域,埋头钻研。四年时间竟然也弄得有模有样,小有成绩,毕业后也顺利找到心仪的工作。有的还组了小团队开始创业。有的热心于校园里的各种活动,通过活动认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踏实地做了许多学生工作,从一个办公软件小白,蜕变为材料、稿子、PPT小能手,毕业后顺利考上公务员,或者进入企业。他们因为之前学校的积累,迈入社会后,工作上手快,能力提高快,上升也快。


另外想说的现在毕竟是网络时代,智能时代,不是一纸文凭用终身的年代,不读大学,并不是意味着不读其他相关谋生技能的证书。做厨师还得去考厨师证呢,澳洲做砖瓦工也是要砖瓦证的。所以,我认为,如果真的不喜欢读书,但也定要学会谋生的技能,至于学哪一个,有条件的可根据个人爱好,没有条件的就哪个好工资就学哪个。能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做出成绩,最好不过了。


“天生我才必有用” 我想,父母能做的,也只是正确的引导,至于学不学,只能让生活来教会他们。


妮雅的大世界

很坚定的说,会坚持让他上完高中!

前段时间,韩寒又热了一把,原因他在网上发了一篇文章,名叫《我所理解的教育》,文中谈到他当初退学的事情,韩寒说:“你觉得学校束缚了的发展,在完成基础教育之后,你可以选择离开学校,但前提是你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学习,并承受代价。”

的确,如果孩子不上高中不上大学,也有取得成功混得不错的例子,无一例外都是在某方面有一定的天赋和才能,而这背后付出的是十倍的辛苦!(当然排除那种拼爹拼妈的,然鹅,人家有爹有妈还努力的孩子也很多···)

楼下张阿姨家的女儿,小学的时候成绩还行,但到初中以后成绩直线下滑,家里人愁得没办法,想说要不送去读职高,她女儿不愿意,因为身高家里遗传的关系,刚上初中已经1.65了,还在长,有老师告诉她,要不你走体育特长生的路子,家里商量决定练了排球,因为学得晚,每天训练6、7个小时,手腕脚踝受过的伤不少,张阿姨时常在小区问活血化瘀的方子,最后考上了一个二本的体育院校,毕业以后,在我们市的一所小学当体育老师,兼职当私人健身教练。

提这件事只想说,年轻人不要轻易冲动的凭一腔热血不上高中大学,虽然人生处处是学问,但学校是获得知识最容易最廉价的地方。

龙应台有句话已经用烂了但非常经典,“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


甜甜圈伐木累

当然应该让孩子坚持完成学业。

孩子真的不是学习的料,这句话本来就不正确。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深有体会,当你走入社会之后才发现,没有比学习更简单的事了。学习固然存在天分,但是我们也有选择权啊。

你的理科思维不好,可以选择文科,文理都学不好,学一门艺术、手艺总可以吧?没有一个人生下来就是一无是处的,只是很多人都没有经过正确的引导,掌握正确的方法罢了。

况且学习这件事本身就不是由天分决定的,除了少数天才之外,普通人的智商水平不会存在太大的差距。那么学习成绩的高低,基本上取决于正确的方法和不懈的努力,而且后者更重要。失去方法,事倍功半,失去努力,一切全无。

现在家长仍然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孩子不是学习的料,也许混社会的能力很强呢?这种想法属于一种自我欺骗行为。这种家长也许是看过一些鸡汤文、励志文,觉得一些很早去混社会的孩子最终靠着努力成了大老板,而曾经班里的尖子生却为这些差生打工。且不说这件事是否为真,即使是真的,概率也极低,我们看到的普遍现象是:努力学习的孩子,即使没有成为成功人士,过得也不会太差,而放弃学业的孩子,大部分都沦为了社会的底层。

生存在这个社会上,你首先要明白你立足的根本是什么?那些你花了十几年时间学习的文化、知识,才是你立足的根本,更准确的说,它是一个门槛,失去这个门槛,你们甚至很难成为一个阶层的人。

所以,即使你的孩子不爱学习、不会学习,让不要让他放弃。现在的放弃,会用将来加倍的时间与经历弥补回来,更残酷的是,大部分人一辈子也无法弥补了。


小宝贝大学问

首先,我是认可有的孩子不是学习的料这样的说法的,其实学习和别的事情一样,有人擅长,有人不擅长,很多时候孩子也很努力了,但就是无法取代理想的成绩,还真不是孩子的错。对于这样的情况,作为家长,理性地思考和选择是值得赞许的。


其次,如今这个社会,知识和学历已经是几乎所有行业求职,升职的必须了,当然,也还存在凭借力气和勤奋可以谋生的路子,也存在没有学历逆袭人生的例子,但总是个案,而且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少。所以即便是不读高中和大学,也不应该直接去社会上打工,而是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家庭情况选择去学一些手艺。如果孩子成绩只是比较差,自己又有继续学习的意愿,那我建议至少应该读完高中,相比知识本身,学习的技巧和习惯更为重要,因为将来出去工作了,总还是要不断学习提升的,没有基本的学习能力,和基础的知识,困难重重。


作为家长,要看得远一些,也许初中毕业的孩子就去打工,可以获得短期的回报,一来不用支付学习费用了,孩子还能挣钱,甚至能反哺家庭。但是一个初中毕业的孩子在这个社会上能从事什么工作?一定是劳动密集型的辛苦行当,收入不高,很辛苦,更重要的是几乎没有上升空间,从长远看这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也许一个孩子,在别人读书的年纪就可以每个月挣2000块钱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但如果十年之后,他还是在相同的岗位拿着几乎没有变动的报酬,那就不是一件好事了。而且未来,这些岗位很可能会逐步消失,技术的进步一定会优先淘汰掉那些不需要太多技能和知识,单纯地人力重复性的工作岗位。


所以,孩子可以不读高中和大学,但必须学习,学一门手艺,靠手艺吃饭,而不是力气和辛劳。而且这门手艺还得能持续打磨和提升,借以增加自己的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