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雄据贺兰山200年的西夏帝国?他们为何从西藏跑到了离家万里的宁夏?

第六天711

西夏是党项人建立的,党项人是中国古代羌人的一支。提起羌人,很多人都会想到拖垮东汉帝国的那场持续百年的羌乱。这些叛乱的羌人生活的地方就是河湟谷地。河湟谷地通俗来说是湟水和黄河水冲刷出的河谷。它所包括的是湟水贯穿的民和县、乐都县、平安县、互助县、西宁市、大通县、湟中县、湟源县、海晏县,以及黄河流域贯穿的循化县、化隆县、尖扎县、贵德县。

(湟水贯穿的八个县和黄河水贯穿的四个县市分别可以看作是两个串串的糖葫芦,湟水和黄河水是木钎子,12个县市是糖葫芦)

河湟谷地示意图

虽然河湟谷地和关中平原一样都是3.6万平方公里,但是相比之下河湟谷地却没有那么平坦。但是河湟谷地却是夹持在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之间唯一仅有的一个农牧皆宜且气候宜人的居住地。对比第一地势阶梯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和第二地势阶梯黄土高原的干燥,处于二者海拔过度阶段的河湟谷地用一句话可以表述出它的重要,它的面积只有如今青海省的二十分之一,却养活了青海本省60%的人口,它的耕地面积亦占了青海省的55%。按照如今122.84万平方公里的西藏养活330万人比较,连西藏面积赶脚都算不上的河湟谷地竟然养活了357万人!

对于和中原之地终生无缘的羌人们来说,这么一块不让关中平原的风水宝地要是能拿下来就算和汉朝拼上老命也是值得的。但是党项羌却没有参与到东汉末年的大羌乱中,因为他们是在公元6世纪末期,也就是南北朝时代才进入到历史的记载中。而在党项羌进入历史记载之前,肥沃的河湟谷地被一个名为吐谷浑的强盛游牧帝国占据,吐谷浑占据河湟谷地后,开始以此地为中心向四周扩张,慢慢渗入到了青海柴达木盆地附近,并逐步进入了西域。此时的吐蕃还处于分裂与战乱,党项羌呢?

此时的党项羌只是处于婴儿的哺乳期,他们居住的地方离着河湟谷地不远也不近,大约在果洛藏族自治州境内。当时这部分党项羌有八大著名的姓氏,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利氏、房当氏、米擒氏和拓跋氏等八族。其中拓跋氏最为强盛,按照后来西夏帝国创始人李元昊的自述,他的祖先是拓跋鲜卑人,也就是建立北魏的拓跋一族。虽然关于李元昊说法的正确是否已经难以考证,但是此后拓跋部却一直处在党项羌部落的领导地位。

隋文帝杨坚登位后,党项羌在首领拓跋宁从的带领下请求归附隋朝。此事无疑可以证明大隋声威远播四海,隋文帝很高兴!于是,隋文帝封赐拓跋宁从为大将军,然后将这批党项羌安置在如今的临潭县境内。隋朝灭亡后,唐高祖与其子唐太宗与党项八族之中的七族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但是拓跋部的首领拓跋赤辞却帮助吐谷浑国主慕容伏允对抗唐朝。

公元634年,拓跋赤辞战败,归附了唐朝。唐朝封拓跋赤辞为都督,赐姓李,连同之前的七家党项羌人一起安置在今松潘、黑水、马尔康一带。此时西藏拉萨地区的吐蕃开始崛起,并逐步向河湟谷地发展,遭受隋唐两代打击的吐谷浑支持不住,残余的吐谷浑人和西来的吐蕃人又联合挤压了党项羌。党项羌为了自保,向唐朝发出内迁的请求。唐朝随即将党项人又安置在今甘肃省庆阳市、灵武市、盐池县。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紧急抽调西域以及河西走廊精锐部队平叛,吐蕃趁机夺取河西走廊以及陇山西部、陇山东部大部地区,党项羌开始直接暴露在吐蕃人的兵锋之下,因此他们和吐蕃的交流与接触开始变得频繁!让唐朝更头疼的是,此时吐蕃势力强大,开始居高临下地俯瞰唐朝关中之地,而唐朝暂时无力与之抗衡。为了防止吐蕃裹挟党项人攻击唐朝,于是唐朝政府又将庆阳的党项人迁到了陕西米脂县以北,靖边县以东的地方,也就是如今的鄂尔多斯大草原与陕北高原的结合部。

公元873年,党项人拓跋思恭擅自占据唐朝宥州(靖边县),自称刺史。唐朝此时已经名存实亡,无力征讨拓跋思恭。五年后,黄巢起义爆发。拓跋思恭亲自率领番、汉混合部队南下参加镇压黄巢起义。战后,唐僖宗为了奖赏拓跋思恭,不仅赐其姓李,还封其为夏州节度使(榆林市靖边县白城则村统万城遗址),并将夏州地区升格为定难军,拓跋思恭也得以统领夏、绥、银、宥四州。从此,党项李氏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当了名副其实的藩镇。公元907年,唐朝灭亡,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五代十国作为唐朝藩镇割据混战的延续,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朝自顾尚且不暇,无心亦无力控制边境地带,夏州李氏因此得以从容地休养生息了数十年,直到宋朝建立。


大福读史

李元昊自称是鲜卑人,是因为他们的祖先是吐谷浑,吐谷浑先被唐朝消灭,安史之乱后,又被吐蕃占领,成为吐蕃属地。党项自称是羌族后人,但实际上应该是羌族、吐蕃和吐谷浑混居形成的民族。李元昊的祖上是党项部落的首领。

吐蕃帝国在9世纪中后期崩溃之后,就进入了军阀割据混战的时代。党项部落的力量不大,所以被其它吐蕃部落攻击,被迫不断向东迁徙。到五代时期,党项部落就已经在现在的宁夏了,并且受封为节度使。

实际上,在安史之乱后,由于唐朝衰落,吐蕃势力不断向东扩张,今天的宁夏、甘肃、青海就都已经是吐蕃的领地了,吐蕃甚至攻入过长安。所以在吐蕃帝国崩溃后,在甘肃、宁夏和青海都留下了很多部落。比如北宋时期还在今天的青海和甘南一带的角厮罗政权,也是吐蕃的后裔。

从这个意义上说,党项是在唐朝中后期到五代时期就已经进入宁夏和陕北的,而且兼并了吐蕃原来留在当地的一些部落,形成了比较大的独立势力。而且,在吐蕃占领这些地区后,当地的汉人也被迫逐渐和吐蕃等少数民族融合,习俗和内地也不相同。

到北宋时期,因为承接五代战乱之后,所以北宋整体上比较倾向于保持政治稳定,原来的地方势力只要臣服于朝廷,起码是不挑战朝廷的权威,朝廷一般也都听之任之。所以,当时党项虽然保持着比较大的独立性,但仍然是比较恭顺的。

从宋真宗时期开始,党项的问题开始变得越来越突出,时叛时服,从李继迁、李继捧一直到李元昊,北宋和党项之间打打停停,停停打打。一直到李元昊时期,才公然称帝,和宋朝正式宣战,进入了长期的战争状态,一度迫使北宋想过放弃关中,退守潼关。

这之后,西夏又越过贺兰山,占领了河西走廊。凉州也就是现在的武威,和当时的兴庆府也就是现在的银川,是西夏两大地理板块的中心,持续了近两百年。到今天,武威和嘉峪关的博物馆还有西夏时期的记录和文物。

北宋后期曾对西夏发动过大规模的战争,一直进攻到今天的兰州和甘南一带,迫使西夏的势力和地盘大幅缩小。一直到蒙古兴起,才消灭了西夏。


萧武

党项人怎么会是西藏呢?党项人登上历史舞台是北朝末期,主要在甘肃、青海一带。

拓跋赤辞时期,唐和吐谷浑发生战争,党项人站在吐谷浑一边。吐谷浑被击败后,党项人臣服于唐朝,不过是羁縻形式的,而不是直接控制。此时党项人的主要活动地盘就是在甘肃青海交界地区。

此后一直作为夹在吐蕃和唐两大势力之间的部族左右逢源,哪边势头猛就倒向哪边。西藏当时是吐蕃人的地盘,党项人不可能在那边活动,会被打死打残的。突厥人归附唐朝后,赐地在陕北鄂尔多斯一带,但他们因为唐朝想进一步控制他们而造反,被镇压后,这块宝地主要是党项人控制了。

到了唐末,拓跋思恭勤王打黄巢,有功,获封定难军节度使,陕北那一大块地被正式赐给了拓跋家,赐姓李。西夏后来的合法性就来自唐朝的这次赏赐。

之后到了赵家建立宋,宋想直接统治这块地盘。李继捧迫于压力打算认了,李继迁不干,你赵家算老几,凭什么之前后唐、后晋、后周等都允许党项人自治,到你赵宋就要吞并?于是就在地斤泽开辟了抗宋根据地。经过两代人奋斗,到了李元昊时期,终于有了西夏国。

所以,不存在什么从西藏到宁夏,党项人在陕北宁夏一带生活好几百年了,之后才有的西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