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如何才能避免死後全族被誅?

花捲默默

霍光是著名將領霍去病的同父異母的弟弟。後來霍去病發跡後,霍光也因為“裙帶關係”而發跡。

漢武帝時霍光是個有擔當的忠臣。霍去病因在對匈奴的戰場上封王封侯後,便將“小弟弟”霍光帶至京都長安,把他安置自己帳下任郎官,後升為諸曹侍中,參謀軍事。兩年後,霍去病去世,霍光做了漢武帝的奉車都尉,享受光祿大夫待遇,負責保衛漢武帝的安全。他工作盡職盡責,任勞任怨,漢武帝對其敬業極為讚賞。

同時霍光有智慧。霍光長期混跡官場,在錯綜複雜的宮廷鬥爭中得到了極大的鍛鍊,為他以後主持政務奠定了基礎。霍光在朝中為官二十餘年,他極為謹慎小心,沒有任何過失,受到漢武帝的極大信任。

也正是因為這樣,漢武帝晚年太子劉據死後,給六歲的劉弗陵找個託孤輔政大臣首先想到的就是霍光,為了試探其心,漢武帝命人畫了一幅畫送給霍光,畫的大致內容是:成王坐在周公的背上朝見天下諸侯。意思是太子劉弗陵年幼,你要承擔周公的責任,輔佐少主的事就交給你了。從此踏上了二十年的權力頂峰。歷經漢昭帝,昌邑王劉賀,漢宣帝三朝。期間朝綱獨斷(朝廷上事先過霍光再承於帝),剷除異己(同為輔政大臣的上官桀,桑弘羊被殺),妄自廢立(漢昭帝早亡立劉賀,劉賀做了28天被廢立劉洵)

漢宣帝是被殺太子劉據逃亡民間的兒子,繼位時年已十九,深有城府。眼看霍氏家族權勢滔天從不正面相接。甚至霍光繼室毒殺了許皇后他仍然又立霍光女兒為皇后,他在等待機會。沒有多少天霍光病逝,霍光家族隨後也被滅族。

有司馬光評價:孝宣十九即位,聰明剛毅,知民疾苦,而光久專大柄,不知避去,多置親黨,充塞朝廷,使人主蓄憤於上,吏民積怨於下,切齒側目,待時而發,其得免於身幸矣,況子孫以驕侈趣之哉!

但是霍光對漢朝始終是個忠臣,在權利滔天時從沒有“挾天子以令諸侯”雖妄自廢帝卻不敢稱帝。對歷史也是有功的,改革了法度制令,使武帝時窮兵黷武時代迎來了漢朝又一次中興。所以漢宣帝在霍光死後“以王禮葬之,陪葬皇陵。”晚年建麒麟閣記載有功之臣霍光依然排首位。





孤獨玖賤

一.自身方面 霍光,字子孟,漢武帝的託孤重臣之一,公元前80年,一舉澆滅上官桀等人與燕王劉旦的叛亂,從此以後獨攬大權,把持朝政,黨羽遍及朝野,主宰皇帝廢立,使皇帝成為傀儡,讓皇帝如芒在背,懷恨在心,想除之而後快,但當時漢宣帝還是知道霍光的勢力還是不好惹,所以在霍光生前,始終對他客客氣氣。


如果霍光想身後避免被滅族
1.那他要麼從一開始就不要從政,更別說獨攬大權.
2.改變心裡複雜的想法(既想忠於漢室,又貪戀權力),徹徹底底的的做一個“壞人”,自古歷史屬於勝利者,說不定又是一段“佳話”

二、家族方面 霍光一天忙於朝政,可能疏於治家,妻子霍顯不僅害死漢宣帝的許皇后,還教唆女兒毒害太子,兒子霍禹和一干人等,更是仗著霍光權勢胡作非為,使漢宣帝有了“秋後算賬”的打算。霍光死後,漢宣帝開始親政,慢慢把兵權掌握在自己手中,霍家不懂政治,沒有遠見,被“溫水煮青蛙”,架空了一切實權。最終,反叛與否,都難逃滅族。 如果想避免被滅族 1.從小從娃娃抓起,對兒子和家族後人言傳身教 2.看穿漢宣帝“示弱”的陰謀,或廢之,或使其成為“扶不起的阿斗” 最後,歡迎大家關注、補充、交流


閒擺歷史

無解!

首先,霍光當時權利已達巔峰,屬於尾大不掉之勢。

他扶宣帝上位時,皇帝已經成年,而且也嘗過人間疾苦,不是政治小白。

他親政後,必須把霍光集團的政治架構解體才能重建自己的政治格局。
不說霍家專橫跋扈,就說霍光涉嫌毒殺許後,宣帝也饒不了他們家。

除非他在世時退步抽身,早早歸隱,並且有自己的武裝力量……

現在說這些,不是馬後炮嗎?


李子哲01

霍光本人在輔政過程中逐步飛揚跋扈。

劉弗陵之死都是可疑的。更明確的是霍光妻霍顯毒殺宣帝元后許平君,這個罪無可赦免。而且霍顯後面又策劃廢宣帝,迎立外藩,這注定了就是霍光滅門。

霍光要麼廢黜宣帝,可惜那更加落實霍光專權跋扈的罪行,後面皇帝依舊會追究。

要麼就是大義滅親,自己追究霍顯,可惜這又涉及到霍顯的女兒,皇后霍成君。這個手無論如何都下不去。

所以,霍光放縱了家人,就無法自斬毒瘤,最終只能是身死族滅。


張勇達州

很簡單有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曹操。

霍光僭越已久,唯一能夠避免被誅殺全族的方法就是篡位,否則一定會被追究僭越之罪,這個罪可不是一般人承受的起,也不是什麼皇帝容忍的了的。自己篡位或者培養一位有能力的兒子持續把控中央權力。

只是從霍光的表現看仍然忠心於漢室,所以全族被誅殺的下場看上去也是註定的。

自古權臣的下場都不是很好,集權於一身亦是集怨於一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