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品性那麼差,爲什麼會有一羣有能力的人輔佐他?

納蘭軒若

在劉邦的性格里,的確有那麼一些別人不喜歡的品性。

比如,他很好酒,沒錢就到處賒賬;好酒就罷了,還好色,還沒結婚時就出去跟別人家的女人廝混,生下了私生子劉肥。好色也就算了,竟然還愛吹牛,他明明是凡胎俗子卻硬要吹成了神龍之子,而且經常向別人炫耀他酷似龍顏的長相。吹牛也就罷了,還特喜歡炒作,就連逃亡碭山時,還故意使個小伎倆,將自己炒成了赤帝之子,後來又聯合呂雉將自己炒成了天命之子。

如果說吹牛炒作,喝酒好色都是小事情,那麼下面這個事情人人都不喜歡了。那就是劉邦特別不愛讀書,不愛讀書也就罷了,還特愛侮辱讀書人。當時的讀書人都喜歡戴著帽子,而他看到讀書人就喜歡將人家的帽子摘下來往裡面撒尿。

可問題來了,一個貌似無賴行為的劉邦,為什麼屬下竟有那麼多人才?難道是因為他說話好聽才吸引別人去的?

當然不是。

人這一生,誰沒有幾個小缺點?如果因為劉邦身上有些小缺點,就否定他的光輝性格,那就是犯了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一巴掌打死一堆人的錯誤了。

事實上,劉邦有能耐得很。他之所以那麼受歡迎,讓很多人都願意輔佐他,那是因為他有幾個過人之處。


首先,劉邦心胸廣大,海納百川,志在天下。

劉邦年輕的時候因為遊歷過天下,所以心胸極廣,三教九流,什麼人都交。他這種性格可能跟他早年遊歷的時候受過他的偶像信陵君的影響,因為心胸寬廣,很多人也喜歡跟劉邦交往,比如樊噲,屠狗的;比如周勃,替死人吹笛的;比如灌嬰,販布的;比如夏侯嬰,替縣裡駕車的,還有蕭何,還是縣裡主吏,照樣喜歡劉邦。

等到劉邦打天下時,很多人也紛紛向他投奔而來。比如陳平,曾經在項羽那裡混得好好的,後來犯了點事,怕項羽追責就跑來投靠劉邦,劉邦也不在乎,就將他提拔。後來劉邦身邊那些朋友周勃等人說,陳平這個人行為不檢點,愛貪汙,但是他不在乎地還是將他提拔。

更經典的是,高陽酒徒酈食其明知劉邦不喜歡讀書人,卻還是別老鄉向劉邦引薦。當劉邦見到酈食其時,果然有些傲慢,然而酈食其一開口說你以這個態度對長者,還想取天下麼?劉邦立即改變態度,叫人擺上酒宴熱情招待酈食其。後來,酈食其也認真輔佐他,替他建功立業。


其次,劉邦有團結協作精神,充分調動每一個團隊成員的積極性。

劉邦屬下將相輩出,但是每個人都幹著自己善長的工作,從來沒有給團隊造成什麼大麻煩。比如蕭何,蕭何是個愛管事能管事的人,劉邦就讓他主管後方大事。每當劉邦征戰在外,被項羽打得糧兵盡散之時,蕭何就像個救火隊長一樣,馬上就給他送糧送兵,從來都沒誤過劉邦的事。

還有張良,劉邦起義時,張良本來想去投奔項梁的,後來跟劉邦談了一席話,發現劉邦儘管沒讀多少書,但悟性極高,講的什麼兵法他通通聽得懂,於是張良就決定跟隨劉邦。而劉邦也沒讓張良失望,凡是張良出的計謀,他通通聽從並認真貫徹。還有陳平,陳平也是劉邦身邊的謀士,但是陳平從來不會跟張良爭風吃醋,因為他們倆都有各自的分工。陳平就愛搞離間計,劉邦就撥了一大筆錢,讓他去離間項羽和范增,還有項羽跟英布等人。陳平是怎麼花錢的,他也從不計較,從不追問,你看看,多好的領導呀。


再次,劉邦寬仁大量,能屈能伸,能夠接受屬下意見,也敢提拔人。

劉邦這一生當中做得很驕傲的一件事就是,他率兵進入咸陽城的時候,卻秋毫不犯,等他與關中百姓約法三章時,百姓都夾道歡送,個個都想讓他來當秦王。可那時候哪由得劉邦呀,後來項羽進入咸陽,結果呢,一把火就將咸陽城燒了個三月不熄,慘忍呀。劉邦因為寬仁大量,於是得了民心,他反秦功勞甚大,卻被項羽封了個漢王,分到最差的漢中之地,當時他屬下都忍不住要跟項羽開打了,但是他還是忍住了,帶領大家進入漢中。忍辱一段時間後,他在蕭何的建議下大膽起用默默無聞的韓信,他竟然聽了蕭何的話,也聽了韓信的話,採取了暗渡陳倉之計東出與項羽爭霸天下。

你想想,如果你是漢朝人,你碰到這樣的王霸之氣的人,還不願意跟隨他打江山麼?


月望看歷史

曾經我也曾疑惑過,認為劉邦的品性很差(這不得不說影視劇勞苦功高,誤人子弟程度非常厲害)不過看過史書以下記載,就會發現,劉邦的品性真的不差,以及為什麼如此多的人才,願意追隨年過不惑的劉邦,輔助劉邦成帝就業



蕭何,沛人也。高祖為布衣時,數以吏事護高祖。高祖為亭長,常佑之。高祖以吏繇咸陽,吏皆送奉錢三,何獨以五

蕭何在劉邦還是平民的時候,在劉邦犯事,就多次袒護劉邦,劉邦當亭長的時候,蕭何經常幫助劉邦,劉邦去咸陽,同事給三百錢,而蕭何給五百錢


汝陰侯夏侯嬰,沛人也。為沛廄司御。每送使客還,過沛泗上亭,與高祖語,未嘗不移日也,嬰已而試補縣吏,與高祖相愛。高祖戲而傷嬰,人有告高祖。高祖時為亭長,重坐傷人,告故不傷嬰,嬰證之。後獄覆,嬰坐高祖系歲餘,掠笞數百,終以是脫高祖

夏侯嬰是縣令的馬伕,每次送客人的時候,路過泗上亭和劉邦聊天,而夏侯嬰成為縣裡的候補縣吏和劉邦關係很好,一次被劉邦打傷,被縣裡知道,夏侯嬰作證說沒有的事,後來事發夏侯嬰被鞭打了幾百下,只為了不供出劉邦


任敖者,故沛獄吏。高祖嘗闢吏,吏系呂后,遇之不謹。任敖素善高祖,怒,擊傷主呂后吏。及高祖初起,敖以客從為御史,守豐二歲

任敖是沛縣的獄卒,劉邦在押送人力去當苦力的時候,失期就釋放了鄉親,不去做苦力落草為寇,被通緝,呂雉是劉邦妻子,被關在監獄裡,呂后在監獄被調戲,任敖是劉邦小弟,不要獄卒這個職位,怒打了欺負呂后的人,當然這裡特意說明,只是調戲呂后,不然以任敖對劉邦的崇拜和性格,如果嚴重就直接殺了對方,而不是打傷了


及漢王之還攻項籍,陵乃以兵屬漢。項羽取陵母置軍中,陵使至,則東鄉坐陵母,欲以招陵。陵母既私送使者,泣曰:“為老妾語陵,謹事漢王。漢王,長者也,無以老妾故,持二心。妾以死送使者。”遂伏劍而死。項王怒,烹陵母。

王陵當初猶豫歸順劉邦還是項籍,項籍用王陵的母親威脅王陵,王陵的母親寧願自殺,也讓兒子歸順劉邦


漢將紀信說漢王曰:“事已急矣,請為王誑楚為王,王可以間出。”於是漢王夜出女子滎陽東門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擊之。紀信乘黃屋車,傅左纛,曰:“城中食盡,漢王降。”楚軍皆呼萬歲。漢王亦與數十騎從城西門出,走成皋。項王見紀信,問:“漢王安在?”曰:“漢王已出矣。”項王燒殺紀信

紀信願意讓自己假扮劉邦,讓劉邦逃出去,自己被項籍活活燒死


楚圍漢王滎陽急,漢王遁出,去,而使周苛守滎陽城。楚破滎陽城,欲令周苛將。苛罵曰:“若趣降漢王!不然,今為虜矣!”項羽怒,烹周苛。

周苛守衛滎陽,城破了,為什麼不背叛劉邦呢,還罵項籍導致自己被項籍活活煮死


《史記•項羽本紀》載:“楚下滎陽城,生得周苛。項王謂周苛曰:‘為我將,我以公為上將軍,封三萬戶。’周苛罵曰:‘若不趣降漢,漢今虜若,若非漢敵也。’項王怒,烹周苛,並殺樅公。

樅公也一樣,為什麼不背叛呢


懷王諸老將皆曰:“項羽為人僄悍猾賊。項羽嘗攻襄城,襄城無遺類,皆坑之,諸所過無不殘滅。且楚數進取,前陳王、項梁皆敗。不如更遣長者扶義而西,告諭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誠得長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項羽僄悍,今不可遣。獨沛公素寬大長者,可遣。”卒不許項羽,而遣沛公西略地,收陳王、項梁散卒。

為什麼楚懷王和手下都說劉邦寬厚長者呢

曹參、周昌、樊噲、周勃、灌嬰、周紲、酈商等將士為什麼在劉邦“軍乍利乍不利,終無離上之心”?


淮陰侯聞酈生伏軾下(說降)齊七十餘城,乃夜度兵平原襲齊。齊王田廣聞漢兵至,以為酈生賣己,乃曰:“汝能止漢軍,我活汝;不然,我將烹汝!”酈生曰:“舉大事不細謹,盛德不辭讓。而公不為若更言!”齊王遂亨酈生,引兵東走。

酈食其為什麼不怕被活煮,也要幫劉邦呢


張良、陳平、酈食其、陸賈、張昌、叔孫通、隨何、轅生、鄭忠等為什麼心甘情願、死心踏地給劉邦出謀劃策?

。良欲往從之,道遇沛公。沛公將數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屬焉。沛公拜良為廄將。良數以《太公兵法》說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從之,不去見景駒。

沛公入秦宮,宮室帷帳狗馬重寶婦女以千數,意欲留居之。樊噲諫沛公出舍。沛公不聽。良曰:“夫秦為無道,故沛公得至此。夫為天下除殘賊,宜縞素為資。今始入秦,即安其樂,此所謂‘助桀為虐’。且‘忠言逆耳利於行 ,毒藥苦口利於病’,願沛公聽樊噲言。”沛公乃還軍霸上。

和張良一見如故,有共同話題,而且還能聽得勸,張良當然對劉邦盡心盡力了


:絳侯、灌嬰等鹹讒陳平曰:「平雖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臣聞平居家時,盜其嫂;事魏不容,亡歸楚;歸楚不中,又亡歸漢。今日大王尊官之,令護軍。臣聞平受諸將金,金多者得善 處,金少者得惡處。平,反覆亂臣也,原王察之。」漢王疑之,召讓魏無知。無知曰:「臣所言 者,能也;陛下所問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己之行而無益處於勝負之數,陛下何暇用之乎?楚漢 相距,臣進奇謀之士,顧其計誠足以利國家不耳。且盜嫂受金又何足疑乎?」

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說,故去事項王。項王不能信人,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聞漢王之能用人,故歸大王。臣裸身來,不受金無以為資。誠臣計畫有可採者,願大王用之;使無可用者,金具在,請封輸官,得請骸骨。”漢王乃謝,厚賜,拜為護軍中尉,盡護諸將。諸將乃不敢復言。

大王誠能出捐數萬斤金,行反間,間其君臣,以疑其心,項王為人意忌信讒,必內相誅。漢因舉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漢王以為然,乃出黃金四萬斤,與陳平,恣所為,不問其出入。

有人詆譭陳平,而劉邦沒有聽從錯誤意見,知道陳平貪汙,陳平說自己身無分文只能貪汙,劉邦反而加官進爵厚賞陳平,陳平獻策說離間項籍和手下,需要錢,給陳平四萬金,隨便陳平怎麼用,不問這錢的出入,對陳平非常信任,陳平當然會為劉邦盡心竭力


及陳勝、項梁等起,諸將徇地過高陽者數十人,食其聞其將皆握齪。好荷禮自用,不能聽大度之言,乃深自藏匿。後聞沛公略地陳留郊,沛公麾下騎士適食其裡中子,沛公時時問邑中賢豪。騎士歸,食其見,謂曰:“吾聞沛公嫚易人,有大略,此真吾所願從遊,莫為我先。若見沛公,謂曰‘臣裡中有酈生,年六十餘,長八尺,人皆謂之狂生,自謂我非狂。’”騎士曰:“沛公不喜儒,諸客冠儒冠來者,沛公輒解其冠,溺其中。與人言,常大罵。未可以儒生說也。”食其曰:“第言之。”騎士從容言食其所戒者。

沛公至高陽傳舍,使人召食其。食其至,入謁,沛公方踞床令兩女子洗,而見食其。食其入,即長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諸侯乎?欲率諸侯破秦乎?”沛公罵曰:“豎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諸侯相率攻秦,何謂助秦?”食其曰:“必欲聚徒合義兵誅無道秦,不宜倨見長者。”於是沛公輟洗,起攝衣,延食其上坐,謝之。

食其因言六國從衡時,沛公喜,賜食其食,問曰:“計安出?”食其曰:“足下起瓦合之卒,收散亂之兵,不滿萬人,欲以徑人強秦,此所謂探虎口者也。夫陳留,天下之衝,四通五達之郊也,今其城中又多積粟,臣善其令,請得使之,下之。即不聽,足下舉兵攻之,臣為內應。”於是遣食其往,沛公引兵隨之,遂下陳留。號食其為廣野君。

劉邦一開始非常倨傲,認為酈食其只會是個誇誇其談的儒生,然而知道酈食其的才能之後,對酈食其反而非常尊重,能馬上起來,收拾衣服,賜酈食其座位,並且賜食物和酈食其一起吃飯,並且聽得計謀,有果斷,這樣的君主,酈食其當然喜歡,並且會盡忠職守了


靈常、呂青、陳嬰、周嬰、利已等一大批項羽手下的高級將士為什麼皆投靠劉邦、甚至項伯、項佗、項襄等項氏最終也投奔劉邦?

漢王劉邦起兵平定三秦,楚將龍且與魏相項他同漢將灌嬰在定陶之南交戰失敗。後於彭城為劉邦部下灌嬰所俘。

漢七年十月,受封平皋侯。

“以客從,漢王二年從起定陶,以大謁者擊布,侯,千戶。為淮陰守。項氏親也,賜姓。

漢王二年,項襄在定陶戰役中被著名漢將灌嬰擊敗,歸順劉邦,此後便一直默默無聞。等到項籍被劉邦消滅後,項襄和其餘項氏宗族被賜為劉氏。直至高帝十一年,淮南王黥布反叛,劉襄才以大謁者的身份跟從劉邦平叛。叛亂平定後,劉襄擔任淮南太守。不對項氏開殺戒,反而重用,項氏當然感動,並且真心歸順了


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美鬚髯,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

這裡說明劉邦長相英俊帥氣,並且非對人非常好,也非常大度

高祖因狎侮諸客,遂坐上坐,無所詘。酒闌

高祖以亭長為縣送徒酈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豐西澤中,止飲,夜乃解縱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徒中壯士願從者十餘人。

這裡可以看出劉邦,不願意將逃走的鄉親抓回來,順勢的釋放了大家,自己則可能會被抓到殺死,所以自己也跑到山裡去,而還有十幾個人願意跟隨劉邦,這裡可以看出劉邦的仁義和仗義

劉季曰:“天下方擾,諸侯並起,今置將不善,壹敗塗地。吾非敢自愛,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願更相推擇可者。”蕭、曹等皆文吏,自愛,恐事不就,後秦種族其家,儘讓劉季。

這裡可以看出蕭何,曹參並可以敢爭天下的決心,而劉邦願意成為大哥,說明有擔當

楚漢相距於京索間六年,身被大創十二,矢石通中過者有四’。言漢王病創也

劉邦在五十多歲的高齡,還和士兵作戰在一線,並沒有在後方安全地段躲著


從史書可以看見,劉邦是個實實在在的人,生性灑脫,一生過得太有趣了。他風趣幽默,圓滑敏銳,放蕩無羈,好酒及色,愛說大話,豪俠仗義,胸襟開闊,廣交朋友,仁慈喜施,沒有遮掩顧忌,不計利害成敗。當亭長後敢在縣長酒宴上白吃白喝,狎侮官吏;當沛公、碭郡長後也不喜歡文縐縐、酸溜溜的儒生,敢於揪下儒生的帽子撒尿,當著客人令小妹洗腳;為帝后性情依然,喜歡罵人,面對大臣擁抱戚姬親熱,騎在副總理周昌頸項上開玩笑。有人根據這些認定劉邦是粗人、小人、無賴、流氓。我認為看歷史人物,只管往大節處看。劉邦是一個有血有肉、有稜有角的人,他的剋制能力很強,在大事大非問題上不糊塗,在大的方面很注重禮法。


當時沛縣人民(如王陵母親)、楚懷王諸老將、有見解的儒生(如酈食其)都認為劉邦是寬大長者;關中百姓認為劉邦是君子;司馬遷總結歷史認為劉邦是不但是聖人,而且是大聖人。他們的評價是有事實依據的。如:劉邦在蕭何、曹參等幫助下智取沛縣縣城,被父老鄉親立為沛公,祠黃帝,祭蚩尤於沛庭,這是團結東方諸侯和楚人的政治行動。劉邦率仁義之師西行,打著為天下興利除暴的旗號,一路攻撫兼施,特別是進入秦地後對百姓秋毫無犯,深得民心,入關後不殺秦王子嬰,封秦重寶財物府庫,還軍霸上,立即廢除秦苛法,與民約法三章,秦人大喜,爭持牛羊酒食獻饗軍士。沛公又讓不受,曰:“倉粟多,非乏,不欲費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為秦王。聽新城三老董公遮說,為義帝發喪,號召諸侯討伐項羽的大逆不道。項羽死,劉邦以魯公禮葬,並親自發哀。諸項氏枝屬皆不誅,封項伯、項襄、項佗為侯,賜姓劉。劉邦下詔書尊太公為太上皇,要求兒女見張良、蕭何等長輩要下拜,提倡漢朝以孝治國。重用叔孫通整理朝綱、制禮儀。劉邦特意去曲阜隆重祭典孔子,開中國歷史上皇帝祭孔子的先河;主張“清靜無為”的黃老學說。置秦皇楚王陳勝等守冢詔,派專人、撥專款保護他們的陵墓。看了劉邦下的一道道詔書,像“罷兵賜復詔”、“定口賦詔”、“求賢詔”、“佈告天下詔”、“手敕太子詔”、“下令恤軍士死者”、“下令赦天下”、“封爵誓”、“丹書鐵券”等等,我就知道為什麼歷史上認定劉邦是一個大仁大義、有禮有節的明君。看了這些記載我就知道為什麼劉邦是大哥,為什麼有人願意跟隨劉邦,哪怕再困難也從未有二心,面對死亡,也不曾背叛劉邦,這就是劉邦的魅力,也可以說劉邦是天生的帝王

這是劉邦成為帝王前的行為


漢七年,韓王信反,高帝自往擊之。至晉陽,聞信與匈奴欲共擊漢,上大怒,使人使匈奴。匈奴匿其壯士肥牛馬,但見老弱及羸畜。使者十輩來,皆言匈奴可擊。上使劉敬復往使匈奴,還報曰:“兩國相擊,此宜誇矜見所長。今臣往,徒見羸瘠老弱,此必欲見短,伏奇兵以爭利。愚以為匈奴不可擊也。”是時漢兵已逾句注,二十餘萬兵已業行。上怒,罵劉敬曰:“齊虜!以口舌得官,今乃妄言沮吾軍。”械繫敬廣武。遂往,至平城,匈奴果出奇兵圍高帝白登,七日然後得解。高帝至廣武,赦敬,曰:“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吾皆已斬前使十輩言可擊者矣。”乃封敬二千戶,為關內侯,號為建信侯

在劉邦成為帝王后,不曾聽婁敬的勸說,一意孤行導致了自己被圍困,周勃到來解圍後,劉邦立刻向婁敬賠禮道歉,這就是劉邦的胸懷,並且重用和聽從婁敬

劉邦本從微末崛起,所以用人不問出身,只要有能力,就不怕不被重用,就如漢初功臣大多數是布衣,在劉邦成為帝王后,也和以往一樣,婁敬就是其中的幸運兒,劉邦明確的知道自己需要如何做


漢七年,高祖過趙,趙王張敖自持案進食,禮恭甚,高祖箕踞罵之。是時趙相趙午等數十人皆怒,謂趙王曰:“王事上禮備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請為亂。”趙王齧指出血,曰:“先人失國,微陛下,臣等當蟲出。公等奈何言是!毋復出口矣!”於是貫高等曰:“王長者,不倍德。”卒私相與謀弒上。會事發覺,漢下詔捕趙王及群臣反者。於是趙午等皆自殺,唯貫高就係。是時漢下詔書:“趙有敢隨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餘人赭衣自髡鉗,稱王家奴。貫高事明白,趙王敖得出,廢出宣平侯,乃進言田叔等十餘人。上盡召見,與語,漢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說,盡拜為郡守、諸侯相。叔為漢中守十餘年。

在劉邦成為帝王后的一件事情,劉邦曾路過趙王張敖的領地,因為對張敖過於輕慢,被其門客看眼裡,主辱臣死,門客要刺殺劉邦,後來劉邦幸運避過,但知道門客要刺殺自己,大怒逮捕了趙王,之後清楚是門客擅自做主,和趙王沒關係,又放過趙王,並且門客的表現,讓劉邦非常滿意,不但放過門客,還重用門客,這些門客大部分的官職,都做到了兩千旦

劉邦所有一切決定,都是在帝王的立場所做,無論恩怨,只要不違放自己帝王的立場,劉邦可以格外的通情達理,這就是劉邦,無論是這些趙王門客,還是欒布以及季布,劉邦都可以放過,甚至重用


世人都知道劉邦貪生怕死,卻很少人知道這一段

楚漢相距於京索間六年,身被大創十二,矢石通中過者有四’。言漢王病創也”就是這位貪生怕死的帝王,在楚漢戰爭期間劉邦受重傷十二次,被箭射中4次,代表著多次親臨一線

高祖擊黥布時,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呂后迎良醫。醫人見,高祖問醫。醫曰:“病可治。”於是高祖慢罵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遂不使治病,賜金五十斤罷之。

就是這位帝王,明知自己時日不多,卻不曾恐懼,並沒有勞師動眾的折騰百姓


都知道劉邦好及酒色,卻很少人知道伏波將軍馬援對劉邦後面的評價,無可無不可

而劉邦的嬪妃,以及有關係的女人,根據記載,也僅有八位


很多人認為劉邦軍事能力差,卻很少人知道劉邦的軍事能力有多強,在楚漢間,英才雲集,其中以項籍,韓信最為耀眼,但劉邦的軍事能力卻僅僅只在項籍,韓信之下

布之初反,謂其將曰:“上老矣,厭兵,必不能來。使諸將,諸將獨患淮陰、彭越,今皆已死,餘不足畏也。”故遂反。

就連有天下猛將之稱的英布,對於劉邦的軍事才能也是極為畏懼

張良初遇劉邦,就對於劉邦的軍事才能,驚為天人


他能貪生怕死,他能在死亡來臨,卻臨危不懼

他能好酒,好色,然而卻能無可無不可,並不在乎

他能胸襟開闊,卻能對於家人之事,斤斤計較

他能對人輕慢,卻又能禮賢下士

他所作所為,從不掩飾,將最為真實的自己,呈現給後人,功過,對錯,都由後人評價


筱談天下

首先需要反問一句:誰說劉邦品性差?

只要看懂漢朝開國史就明白,漢高祖劉邦的成功,首先就來自他那足以吸引天下英雄的好品性。

比如下面這幾個,劉邦奮鬥人生裡的奇葩表現,就縮影了劉邦的品性裡,那些足以幫助他打造強大團隊,開創四百年漢室江山的強大素質。

奇葩表現1:邊罵邊扛

劉邦日常一大招厭品性,就是粗暴的罵人,只要上來脾氣,粗話張口就來。比如《史記》裡好些被選入教科書的“劉邦橋段”,常見各色“秦漢粗口”,鬧得語文老師講課時都尷尬。但奇特的是,那些被他罵得狗血淋頭的部下們,卻是頂著滿頭狗血,繼續忠心耿耿扛活——因為愛罵人的劉邦,卻是邊罵邊扛鍋。

這事最有發言權的,就是挨他捱到非常慘的一位:謀士酈食其。這位老先生自從加入劉邦陣營後,主要從事出使工作,卻在劉邦項羽血戰滎陽時,湊熱鬧出了個餿主意:“您不如把戰國六國的貴族後裔全封王,叫他們拉隊伍來助戰。”真叫著急上火的劉邦動了心,連封王的印信都快速準備好了。倘若不是智囊張良攔住,劉邦暈乎乎這麼辦了,中原大地四分五裂不說,劉邦的部隊,也得分分鐘窩裡反。

驚出一頭汗的劉邦,當然盯著出餿主意的酈食其眼睛噴火,立刻怒噴一句“豎儒幾敗而公事”——你這個書呆子差點誤我大事。後人說劉邦脾氣不好,經常就拿這事舉例!

但怒罵背後的事,卻才真重要:捱過罵後的酈食其,是被劉邦拖出去打了還是剁了?啥都沒有,還是該做什麼做什麼,繼續從事他擅長的出使工作。爆過粗口的劉邦呢?只是罵罵咧咧的把準備冊封六國貴族的大印銷燬了而以。這鍋,我自己扛。

這樣一位壞脾氣的領導,每次粗暴的罵人,但罵過後更霸氣的攬責,犯了錯的部下。只要你是認真做事,就依然用你做擅長的事。如此“粗暴”,只要長心的部下,哪個又敢不盡心。就如捱過罵後的酈食其,繼續辛苦奔走遊說,最後在齊王暴怒的刀鋒下慷慨就義。以死相報的壯烈,正來自劉邦豁達的信任。

奇葩表現2:打臉式改錯

劉邦之所以被野史吐槽“品性差”,也確因犯錯多到奇葩,帶領反秦義軍進咸陽時,當場就花了眼,窩進宮裡吃喝玩樂。帶反項聯軍端了彭城時,也是進了城就腦袋犯暈,喝酒飲宴樂個不停。帶三十萬大軍去打匈奴,更是看了對方老弱殘兵後就放輕鬆,傻乎乎往人家白登山包圍圈裡撞。但另一個優秀素質,卻比他犯錯還奇葩——改錯比翻書快。

比如在咸陽城裡被樊噲張良指著鼻子一頓罵,立刻就從紙醉金迷變義正辭嚴,站在咸陽大街上公佈約法三章,輕鬆贏得滿堂喝彩。曾因不識戰神韓信才華,氣的韓信差點負氣出走,被蕭何當面一頓罵後,轉眼就舉辦隆重典禮,熱熱鬧鬧拜韓信為大將軍。改錯?哥就是這麼認真。

更多時候,劉邦的改錯,認真到自打臉的地步。比如北伐匈奴的戰爭,開打前謀士劉敬就潑冷水,高呼匈奴有陷阱,卻被劉邦一怒下了牢獄。後來果如劉敬所言,撞進白登山的劉邦,被匈奴人圍住揍了個慘,靠著漢軍浴血奮戰加外交攻勢,這才僥倖殺出重圍。換成後世幾位“梟雄”“聖君”,回來後肯定先把劉敬從監獄裡拖出來砍了:不殺你?朕的臉往哪裡放?

可是劉邦呢?卻是心急火燎把劉敬從牢房裡拖出來,然後心悅誠服的道歉,對劉敬說了一大通後悔不迭的好話,接著果斷給劉敬加官進爵,委派他赴匈奴和談,咬牙與匈奴談定“和親”條款——只要能給新生漢王朝贏得休養生息時間,就是打臉啪啪,朕也認了。

這奇葩“打臉式改錯”,見證了一位以堅韌忍耐力,支撐漢王朝步入正軌的鐵腕帝王。

奇葩表現3:說你行你就行

劉邦能夠從草根奮鬥為帝王,一大成功因素,就是善於用人。其中一個奇葩風格,也是十分重要:說你行你就行。

被劉邦這奇葩風格砸中的,首推西漢名相陳平,這位漢代風雲人物,早年只是項羽麾下隨從,投奔劉邦的路上,財物衣服都被劫匪搶精光。好不容易在劉邦麾下謀了個職務,又鬧出“黑錢”的醜聞,這下把劉邦惹得暴怒,本想將這小子惡治,誰知叫過來談了一通,劉邦卻瞬間被陳平的口才征服。“黑錢”的事不追究了,給你小子個任務,去造項羽謀士范增的謠,需要多少錢就從我這裡隨便拿,只要能叫項羽那邊窩裡反。沒信心?我就認為你行。

於是,在劉邦這甩手風格下,窮了大半輩子的陳平,這下給點陽光就燦爛。一番秘密活動,終於叫范增跳起黃河也洗不清,連氣帶怒長了毒瘡病倒。霸王項羽麾下最強大的智囊,就這樣稀裡糊塗落了馬。堪稱劉邦項羽爭天下時,決勝的一環。

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病榻上的漢高祖劉邦,“說你行你就行”的風格依然不停,面對皇后呂雉的詢問,大漢朝該怎麼休養生息,陳平周勃這些大臣該怎麼用,樁樁件件劉邦都交代的清楚,特別是對陳平周勃王陵幾位重臣的能力與未來表現,更是句句點評,全被接下來的歷史應驗:劉邦去世後,關鍵時刻挽救漢王朝的,恰是劉邦寄予厚望的大臣周勃。他開創漢王朝的偉業,就在於這精準的看人能力。

綜合上面幾樣來說,看似“品性差”的劉邦,卻是一個擁有精準眼光與豁達管理手腕的堅強領導。這樣的卓越人物,無論放在各行各業,都足以吸引業界最優秀人才,為他死心塌地去戰鬥!

我們愛歷史

皎皎者易汙,剛強者易折!漢高祖劉邦私德雖差,但是大節不虧,知人善用,捨得封賞,所以各路英雄豪傑都來劉邦這裡建功立業,功成名就!

劉邦作為秦朝一個低級小吏,並沒有如秦人那樣勤儉持家,奉公守法,他在家裡遊手好閒,好吃懶做,經常到大嫂家裡蹭飯吃,還帶著一幫狐朋狗友。呂雉嫁給劉邦後,地裡農活都是呂雉在幹,有了孩子後還帶著孩子在地裡幹活,劉邦依然到處吃喝嫖賭。從家庭角度看,劉邦不是一個好兒子,好丈夫,好父親。



天下群雄反秦,劉邦作為秦朝官吏私放役夫,然後落草為寇,後來由主動反秦;投靠項楚而成事,但後來又反叛了楚國。從這點看,劉邦作為臣子不忠,是一個貳臣!

劉邦作為軍隊統帥,經常棄師全身。彭城之戰中,劉邦五國聯軍56萬被項羽擊潰。劉邦不是聚兵奮戰,而是拋棄全軍逃命,沿途不僅不聚兵,還把兩個孩子推下車三次。因此從這點看,劉邦不是一個合格的統帥!


但是劉邦有帝王的優點,就是知人善用,捨得放權,捨得封賞,也承認別人的能力,殺伐果斷,大仁不仁,有啥錯誤也能及時改正,能屈能伸,能文能武!相比對手項羽的剛愎自用,多情小仁,劉邦更具有帝王優勢!


大秦鐵鷹劍士

首先劉邦這個人很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即使是這個意見,讓他很反感,他也會聽下去。就比如說當初韓信拿下齊國以後,曾經大搖大擺的向劉邦說我要當一個齊國的假王,當時劉邦跟項羽的楚漢戰爭進入到了白熱化的階段。劉邦當時一聽這事兒是很氣的,你說我跟人打成這種樣子,你小子不來幫忙也就算了,還在我心口上插了一刀。當時就想罵人,結果當時陳平踩了一下他的腳,劉邦立刻聽進去了,那個時候罵韓信不等於把韓信往項羽那個方向推嗎?因此,立刻封了韓信作齊王,真正的齊王。但是項羽在這一點上也不如劉邦,項羽雖然力拔山兮氣蓋世,但是就連他最信任的亞父范增,他都不相信。最後逼得範曾直接出逃了。這點上來講,劉邦比項羽做的要好。

第二件事,也就是從第一件事裡面,我們可以推斷出來。劉邦這個人在奮鬥階段,很樂意把自己的東西分享給自己的部下。而項羽這一點恰恰做的不好,向宇如果想分上某一個部下的話,他分上給部下的那個印章,就算是在他手裡給摸園了,他都不願意把這個印章給別人。但是劉邦願意把東西給其他的人。當時他被項羽打的是哭天喊地的時候,劉邦坐在馬上就說,函谷關以東的土地我不要了,誰能幫我打敗項羽,我把這土地直接分給誰?然後當時在馬下一個牽馬的人就說好,有你這句話就足夠了。接著他把土地說你分給三個人,一個韓信,一個彭越,還有一個英布,劉邦確實在楚漢戰爭,七年的時間裡面做到了這一個承諾。比如說九江王英布,這個人原來是項羽的手下,但是後來劉邦許給他重利,最後英布投降了劉邦。項羽在這地方的小家子氣,就體現了出來。

第三條,項羽這個人能力強,有人說這不是搞笑嘛,誰不願意跟著一個領導能力比較強的人走啊。但是無論是韓信,張良還是蕭何,這都是歷史上難得一見的大才他們願意寄居人籬下嗎?聽別人瞎指揮嗎?他們內心都有自己的傲氣,這時候選擇一個比較平庸的主子。就更加能夠顯示他們的才能。而劉邦在與項羽打仗的時候更是全心全意相信這一些能夠幫助他奪得天下的人。韓信曾經說過自己領導是冰的話多多益善,但是劉邦這個人只能率領10萬左右的人。但與他不同的是,劉邦更善於帶領著自己的將領。雖然是一句奉承,但是不得不說劉邦在帶領人才的能力上比項羽真的強得多。

還有一條,就是劉邦這個人比較有親和力,劉邦原先就是一個市井無賴混社會的,跟自己的兄弟如何相處這一點,他在清楚不過,但是項羽這個人不同向宇出生於楚國的貴族,他整個人十分高傲,對於很多一些事情,他都看不上眼,對於很多的人,他都是認為不屑與他做朋友。有的時候打成一片比酒肉朋友,要管用的多。

還有就是劉邦手底下有專門處理人際關係的人才。我說一個大才,那就是陳平,這個人在楚漢戰爭,期間雖然才能略顯平庸。但是此人在後期證明人際關係處理,就連張良都沒辦法與他相比。劉邦有這樣的人才在說,何愁不能夠與其他人打好關係。


漩渦鳴人yy

我覺得,劉邦品性遠沒有很多人想的、或《史記》裡暗示的那麼差。想想看,蕭何、曹參都是人精,更非草莽之徒,他們都是當時極其稀罕的知識分子,在沛縣也混得比劉邦好,基層官吏,在農民眼裡就是父母官了,是地方農村有頭有臉的人物,他們能一致擁戴劉邦當大哥,如果劉邦真的品性不堪,他們感覺不出來?首先,劉邦是很大氣很豪爽之人,貪享受好色不假,但絕不吝嗇,一個例子,英布投奔他,他讓兩個女人給自己洗腳接見英布,把英布氣得要死,但回頭一看,劉邦給自己的物質待遇和劉邦自己一個樣,英布一下子就服了。還有,蕭何一再推薦韓信,劉邦本不信,但鬧了一出月下追蕭何,劉邦相信蕭何是靠譜之人,他能這樣執著,就直接拜韓信為大將,再跟韓信一聊,發現韓信果然有才,就對韓信言聽計從,放手讓他幹,一舉當了軍中一哥,把樊噲啥的都超越了。對比一下韓信在項羽那邊的遭遇,就知道劉邦用人格局有多大。還有張良,韓國丞相世家之後,妥妥的學霸精英,富二代貴二代,本來想追隨韓王,半途與劉邦這個文盲、草莽邂逅,一番暢談,就下了追隨之心。能讓張良這個超世人傑,一番暢談之後傾心服之,劉邦之胸襟、格局、談吐和人格魅力,該是多麼的不凡,只是他的這些閃光點,都掩藏在他大大咧咧、好色貪玩、豪爽粗俗的外表舉止之表象下面,很多人難以發現到。


沉默鷹飛

劉邦這個人,給人的普遍印象是不學無術,“好酒及色”,所以很多人認為項羽最後輸給這麼一個人物很不值。這裡我不打算講什麼大道理來論證劉邦得天下的必然性,只是想通過幾個細節來側面反映一下劉邦的情況。


第一個細節是來自盧綰的傳記。盧綰這個人是什麼人?劉邦的發小,如果劉邦幹壞事,那麼知道的最清楚的一定是盧綰。盧綰的傳記裡寫了什麼?寫了兩家的小孩差不多同時出生,又一起去學習。什麼情況?劉邦不是不學無術嗎?怎麼他還上過學?特別是有一句流傳很廣的描述秦皇焚書的詩句:“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怎麼竟會是錯的?

事實上,劉邦出生的時候,戰國還沒有結束。即使秦始皇把天下的書都燒了,也管不到劉邦上學的那個時代。另一方面,當時想要學點知識可不容易,這也只有大戶人家才能做到。項羽當然也有機會讀書,不過這傢伙看書沒有個常性,兵書翻了幾回就不看了,彷彿是覺得書上說的都是廢話。

所以,劉邦首先在學問上要碾壓一大堆底層人民的,這不僅僅是指識字的多少,而是在一個人傳記裡提出這個人上過學的意義。古人,特別是幾千年前的古人,上學不是為了考試的,而是為了學習某一個人的學說。比如漢代的五經博士,就是指對儒家某一本經典特別有研究的人。這和後來的八股文乃至題海戰術比起來,不可同日而語。


第二個細節在張耳的傳記裡有所體現。張耳是戰國大網紅信陵君的門客。戰國貴族大多喜歡養門客,誰的門客多了,出門黑壓壓一片,誰就特別有面子。而作為滿足了貴族面子的報酬,這些門客可以直接跟這些貴族要吃要喝的。戰國養士最突出的是四個人,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齊國的孟嘗君田文,楚國的春申君黃歇。若論其中的佼佼者,當以信陵君為首。信陵君的事蹟比較出名,有興趣的可以自行了解,這裡不做延伸。

張耳是信陵君的門生,這和劉邦有什麼關係?有關係,因為劉邦曾經跟著張耳交遊過一段時間,也就是說,他幾乎就是張耳的門客。原來劉邦早年離戰國的風雲人物那麼近。所以劉邦對於當時的社會是有著一定深度的認識的。放在今天,那至少要對省一級的官場有所瞭解,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第三個細節其實不算什麼秘密,就是劉邦對自己手底下的人特別瞭解。除了最出名的對張良、蕭何和韓信的評價,還有他臨終的遺言。劉邦要死的時候,呂后問他以後用哪些人為相,他把曹參、陳平、周勃等人的特點一一向呂后分析,這真的很厲害。如果你不能理解這到底有多厲害,可以自己問一下,看看平時和你一起玩的人都是什麼樣的性格,適合做什麼事,然後看看你的猜測最終有多少能應驗。

所以,劉邦這個人雖然表現出各種無賴行為,但是絕對是一個合格的領導。酈食其見他,他可以叫倆美女給自己洗腳,但是一旦發覺酈食其這個人有本事,立馬就向他道歉,聽取他的意見。要是同樣的事情放在項羽頭上,絕對會是兩個人各自抹不開面子,最後說客被項羽一刀咔嚓的結局。具體事件,可參考成語“沐猴而冠”的背景故事。


不過劉邦的不凡,早在張良剛剛認識他的時候就被手下眾將見識到了。同樣經歷了一場戰鬥,張良用兵法一總結一分析,劉邦就秒懂,而其他將領覺得高深莫測。所以劉邦可以折服那麼多英才,這和他本身的特質是分不開的。


山河依舊

劉邦品性那麼差,為什麼會有一群有能力的人輔佐他?

誰告訴你劉邦品性差?哪裡看出劉邦品性差?

不要被一些歷史調侃書給騙了。我們劉邦可是四好青年。大家看史記: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及壯,試為吏,為泗水亭長,廷中吏無所不狎侮,好酒及色。

看到沒有,人家仁而愛人,而且好施捨,為人也開朗。之所以說他人品差,可能就是不事生產吧。這一點也被他爹批評過。

可是,人家是創業型的人啊,不事生產,這不是很正常嗎?馬雲要種田可能娶媳婦都困難,馬化騰要事生產,還搞什麼QQ。

所以,不要有人認為劉邦是流氓,就真的以為劉邦是流氓,至少人家不是現在通常的那種,沒事泡網吧,沒錢了出去摸點錢,沒事調戲婦女的那種流氓。這種人,流氓是主業,人家流氓是副業。

退一萬步,人家可是有正經工作的,人家是亭長。

而且人家其實是有理想的,比如他到咸陽出差,看到秦始皇,就說了一句:唉,大丈夫就應該象這樣!

真正的流氓是什麼樣的,可能就是:我靠,真牛,我給秦始皇提提鞋,人家會不會給我點小錢呢?

在年輕的時候,劉邦就是一個義士,可以說是反秦鐵桿人士,他曾經跟反秦組織的張耳有過交遊,因為秦朝限制人員正常流動,他才回了老家。

最後說一下,為什麼那麼多人願意輔佐劉邦。

多的就不說了,只說三點。一是,劉邦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他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什麼意思呢?就是我雖然是老闆,但我也有不如你們的,你們跟著我,可以發揮所長,這一點,很多老闆就做不到,很多老闆賺了點錢,就特別飄,以為自己是天才了,會開店就會打太極了,事事都要包辦,人家劉邦沒這麼幹,大家跟著他,有發揮的餘地。這是其一。

另外,當然就是有福同享,別的不說,只看一個記錄,以前劉邦曾經去大嫂家蹭飯吃。大嫂不樂意,不但沒餃子吃,還把鍋颳得丁當響。表示沒飯了。這裡要注意一個細節,就是劉邦不是一個人去的,而是組團去的,自己沒飯吃,去蹭飯,還要帶著兄弟,這就是有福同享嘛,那種發達了,從手指漏一點不算,這種自己沒有,還想著眾兄弟,就是要飯也一起上,這才是夠義氣。

最後,別人對他死心塌地,他對別人也是死心塌地,比如蕭何追回韓信,說這個人可以用,那就用唄,還要大用,當大將軍。這在所有的創業團伙,也就劉邦幹得出來吧,再親信的人,推薦一個人,也沒有說直接當CEO的,總得觀察一陣子吧,但蕭何說當大將軍,劉邦就準了,他就是無底線的信任蕭何。

最後的最後,不要說劉邦是流氓了。


腦洞歷史觀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嗎?其實很簡單啊!幹嘛要引經據典,擺事實 、講道理、舉例子呢?

去睜開你的鈦合金24K狗眼,看看你周圍,你就會明白、方正君子是沒朋友的、純小人也是沒朋友的、只有劉邦這種、整天吹牛叉、正事不幹、天天小酒局混著的人才有朋友!

為什麼?因為這樣的人就靠成為人與人鏈接的“節點”生存.

他們不像君子學者專心向“道”

他們也不像匹夫小人一樣向義向利.

他們就懂一樣、成為人群的節點與紐帶.

用今天的話說他們在“經營人群”

有人做企業賣產品 、有人做市場賣企業、有人做人群賣市場、

劉邦這類人 就是做人群 賣市場的典型


蕼無忌憚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不少強大統一的王朝。中華民族大都以漢族為主,我們也大都稱自己為漢人,那為什麼我們稱自己是漢人,而不是秦人,唐人?

原因就只有一個。

說到劉邦大家似乎都有一種錯覺,覺得他的江山是靠他的一幫兄弟扶持的,劉邦本人沒什麼本事。你想想看,如果他真的胸無大志,是一個混混,像張良,蕭何,韓信等人中精品怎麼會追隨於他,他肯定以自身獨特的人格魅力才讓那麼多人追隨。

那我們就來說說世人對劉邦的誤解:

1:太史公《史記》對劉邦有一些偏見,主要還是與他自己的經歷有關,這裡我們不做分析。

《史記》中寫到 “ 劉,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及壯,試為吏,為泗水亭長,廷中吏無所不狎侮,好酒及色。

分析一下劉邦的性格,劉邦少時是一個胸有大志,為人豁達,樂善好施,他不想像普通人一樣整日在田間勞作,平靜的過一輩子,又苦於自己不得志。壯年時,生活漸漸地磨平了他的稜角,無奈自己又得生活,一跺腳,一咬牙,來了人生中的第一筆投資,他把自己所有的積蓄買了一個亭長職位(相當於村長),主要職責是押送勞壯力去修阿房,自己又可以免於做苦力,又可以和縣衙打交道。長期的不得志,自己行為舉止開始表現怪誕,酗酒嫖客,恐怕自己都覺得自己的一生就會這樣度過。

2:彭城之戰中失敗後,因擔心馬車過重,竟然拋妻棄子,獨自逃跑,他似乎忘記了自己是一名丈夫,一名父親。這是出現在電視劇《楚漢傳奇》裡的情節,正史中沒有記載。我本人也對此持有懷疑,在項羽軍隊追殺中,劉邦還能來來回回推幾次自己的孩子下車,暫且不論人性是非,這麼折騰時間來的及嘛?

3:鴻溝對峙時,項羽一方為逼迫劉邦投降,要把劉邦的老父親給烹殺了。此時劉邦表現的很無情,竟說出了我和你曾是結拜兄弟,我父親就是你父親,你若殺他也分我一杯羹。或許劉邦摸清了項羽的品性,算準了他不會這麼做,但哪怕概率極小,作為一個人還是不應該把自己家人的性命做賭注,或許這就是帝王心術學,咱們作為常人心真沒他寬。

但你別忘了,他的無情是對自己的家人,即使他的部下看出來劉邦是個不近人情之人,相比於項羽,連他的亞父范增都不受到重用。如果你一個謀士,想為自己的未來規劃,你肯定也會選擇劉邦。再說,在天下未平定時,劉邦先進入咸陽,與秦地百姓約法三章,井水不犯河水,項羽又幹啥了,燒阿房,殺秦嗣,屠戮關中。劉邦擁有的是民心,他又善待部下,知人善任,注意納諫,能充分發揮部下的才能,有著不一般的馭人之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