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一對農村夫婦的勵志之路(圖)

從瀕臨下崗到跨界商人

——一對農村夫婦的勵志之路

唐山:一对农村夫妇的励志之路(图)

於志傑和尉美慧眼中對未來充滿期待。錢琨 攝

環渤海新聞網專稿 (錢琨 楊柳青)因家庭貧困早早離開校園打工賺錢,一年後紡織廠不景氣瀕臨下崗,心想只有一技傍身才能在社會立足,便去學習摩托車修理,修車鋪生意日漸紅火開始代理摩托車品牌,直至跨界飲食行業……遵化市建明鎮的於志傑和妻子尉美慧,用自己的青春年華和辛勤汗水譜寫了農村人的勵志之路。

今年38歲的於志傑,上學時成績名列前茅,但因家庭條件不好,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初中畢業便前往一家紡織廠打工。不成想一年後開始有很多工人下崗,他看到形勢不佳,覺得唯有一技傍身才能真正立足。當時摩托車是大部分人的出行工具,他決定學習摩托車修理,半年後學成歸來,1997年7月2日修車鋪正式開業。他逐漸用真心與誠信,贏得了很多客戶。隨著客戶越來越多,他開始代理摩托車、三輪車、電動車品牌。

由於人實在,修車鋪生意越來越好,他招收了10餘個學徒,還僱了四五個師傅。到了2003年,他們代理了2個摩托車品牌,做起了售賣摩托車的生意。2007年開始代理錢江等大品牌摩托,因業績突出,還做了大運品牌冀北地區總代理。當時於志傑一年大多時間都在外拓市場、跑業務。談及緣何如此努力,夫妻二人笑道:“我們兩口子總覺得幹買賣不是為了賺多少錢,而是應該將時間充分利用,創造更多價值。”這個“價值”包含著利他之舉,剛開始修摩托兩人本著讓大家花最少的錢,只要手工能做到的就絕不讓顧客花錢。

隨著電商平臺的興起,電動車、摩托車從網上就能買,實體店受到很大沖擊,越來越沒有價格優勢。於志傑夫妻開始考慮跨界、轉行,喜好美食的於志傑將眼光投至餐飲業。“民以食為天,飯店不易受電商影響。”於志傑這樣解釋自己的跨界選擇。2015年,他們加盟一家餃子連鎖店,在遷西縣開了第一家飯店。次年著手研究自己的飯店品牌,確定其定位。2017年,其飯店品牌在遵化市正式開始運營,5個月後,他們將手中的摩托車店全部轉讓給有實力的經銷商。這期間二人都不斷學習充電,收穫了許多,更讓他們覺得把錢投資在學習上是最值得的。

於志傑覺得既然接觸、從事餐飲業,就要儘可能做好。因為虛心好學、心善實誠,2017年,於志傑被滿漢全席金勺擂主劉泉大師收為徒弟,師爺為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舌尖上的中國3》總顧問高炳義大師。他不僅跟隨名師學習廚藝及企業管理,瞭解品牌定位、產品策劃、產品定位、人力資源等,更重要的是學習怎麼做人。“師父經常教導我們,人做好了,事也就做好了。尤其餐飲業,銷售的是入口的食物,更需良心與誠信。”於志傑說。

夫妻二人希望能繼續攜手前行,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路,而非盲目擴張。他們已做好了五年規劃,計劃今年將事業夯實,穩步發展,將企業管理和人員管理落實到位,明年在遷西縣再開一家飯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