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證據表明,可能有生命曾在古代的火星上生存

新的證據表明,可能有生命曾在古代的火星上生存

好奇號的低角度自拍照。其所在的位置是夏普山的低處,好奇號在這裡的一塊石頭上鑽了個洞。NASA / JPL-加州理工學院 / MSSS

美國宇航局昨日宣佈,好奇號火星車在火星的岩石中發現了新的證據,表明可能有生命曾在古代的火星上生存。與此同時在火星大氣中發現的新跡象,有助於人們探明這些生命今天是否依然存在。

這些新發現包括隱藏在火星地表附近沉積岩內的有機分子,以及火星大氣中甲烷含量的季節性變化。

有機分子通常與生命有關,但非生物過程同樣也能製造有機分子,因此單憑這一點,尚不足以證明火星上有生命。但無論它是來自古代生命,是生命的食物,還是與生命無關,火星上存在有機物這一點,無疑包含了與這個行星氣候及演變有關的許多線索。

今天的火星表面對生命並不友好,但有清晰的證據表明,在遙遠的過去,火星的氣候足以使液態水這種生命的基本要素在火星表面蓄積。好奇號的探測結果表明,幾十億年前,在蓋爾隕坑內部,曾經有一個湖泊,那裡存在生命所需的所有要素,包括化學要素和能量。

今天的火星表面暴露在空間輻射中,有機物在那裡分被分解。存在於岩層頂端5釐米下的古代有機分子,是從曾經宜居的古代火星那裡倖存下來的。未來的火星探測任務會鑽得更深,我們應該有機會更多地瞭解與火星有機分子有關的往事。

好奇號為了探測火星土壤內的有機物,在蓋爾隕坑內的四個地點,鑽入了一種被稱為泥岩的沉積岩。泥岩由古代湖泊的底沙,經歷幾十億年的漫長歲月,逐漸轉化而來的。通過對被磨成粉狀的岩石進行加熱,好奇號檢測到了從中釋放出來的有機分子。

在分析了泥岩樣本後好奇號發現,某些岩石碎片含硫。與此同時,有機碳的濃度數量級在百萬分之十以上,與火星隕石中的有機碳濃度相近,且是此前在火星表面測得濃度的100倍左右。這些分子包括噻吩、苯、甲苯和小碳鏈,如丙烷或丁烯。

2013年,好奇號曾在隕坑最深處發現過氯。

新的證據表明,可能有生命曾在古代的火星上生存

好奇號還發現,火星大氣中的甲烷含量會在為期近3個火星年,相當於6個地球年的週期內發生季節性波動。

甲烷可由水-巖化學反應生成,但科學家也無法排除生物起因的可能。過去,人們曾在火星大氣的大型偶發羽冠中檢測到甲烷。而新的研究結果顯示,蓋爾隕坑內的低濃度甲烷會在每年夏季氣候溫暖時達到峰值,並在冬季下跌。

這是科學家首次發現火星甲烷含量變化的重複性規律。這得益於好奇號的長期觀測,甲烷的季節性波動模式才得以顯現。

新的證據表明,可能有生命曾在古代的火星上生存

雖然到目前為止我們還不知道這一系列發現,是否就表明火星上有或有過生命,但是照此方向繼續走下去,應該是沒錯的。

參考:https://www.nasa.gov/press-release/nasa-finds-ancient-organic-material-mysterious-methane-on-mar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