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发现之旅——走进大洪山风景区长岗镇熊氏祠村

随州发现之旅——走进大洪山风景区长岗镇熊氏祠村

巍巍大洪山,一个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地方。

在大洪山北麓,有一个叫熊氏祠村的地方,这里面临大洪山,地形复杂起伏多变,山川河水纵横交错,洞穴奇观星罗棋布,历史传说俯拾即来,红色遗迹令人起敬。5月下旬,随州文明网、领秀随州《发现》栏目组深入到熊氏祠村进行了一次探访。

随州发现之旅——走进大洪山风景区长岗镇熊氏祠村

白云寺传奇

白云寺,位于随州大洪山风景区长岗镇熊氏祠村北部的白果树塆。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山上有一座山洞,这座山洞非人力可开,要想进入洞里,需要农民种的瓠子靠近洞口,洞门才能打开。洞门打开后,走进洞里,里面又是一番天地,如同世外桃源,里面有集市,有商铺。尤其是洞里面用牛碾出来的米不同寻常,有一次有一个人走进洞里,顺手在碾子旁抓了一把米带回家,发现他带回来的米全部是金米。等他再返回去的时候,洞口已经完全封闭,再也不能进去了。至于这个洞在什么方位,有多大,有多深,是个什么形状,至今无人知晓。

随州发现之旅——走进大洪山风景区长岗镇熊氏祠村

登上白云寺山并非易事,栏目组的同事在当地镇村领导的带领下,先是开车来到山脚,然后弃车登山。虽然有一条小径直达山顶,但因为常年没有人行走,整条小道被淹没在丛生的杂草中间。大家一边小心登山,一遍观看沿路风景。走到半山腰的时候,随行人员指着路旁的几块大石头告诉我们:这几块石头就是当年的第一道寨门。

随州发现之旅——走进大洪山风景区长岗镇熊氏祠村

经过差不多半个多小时的穿荆棘、走刺林,我们才接近山顶。突然,一条蜿蜒在树林中的寨墙和寨门出现在我们眼前。“这些都是1939--1940年随枣会战时期,中国军队第39军561师在这里痛击日寇时修筑的防御军事设施。整个设施均用石块围绕白云寺山顶堆砌而成,形成一个南北长200米,宽50米的长方形军事防御区,门向南,由两个石跺成碉堡状,门宽1.8米,附属设施有指挥所。”随行人员介绍说。

随州发现之旅——走进大洪山风景区长岗镇熊氏祠村

这是一个面积仅有千余平方米的小山头,山上,几乎没有水源,我们空着两手上山就显得困难,当年那些勇士们是靠什么将这些石头运上山顶砌成寨墙和防御工事的?当我们踏进寨墙里面的时候,当年修筑的工事和防御系统仍然历历在目,回想当年中国勇士在此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抗击日寇,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

随州发现之旅——走进大洪山风景区长岗镇熊氏祠村

白马洞的传说

话说过去当地有一家姓俞的在山脚下面种了一块小麦,每年小麦还没有成熟的时候,不知是什么动物将这块田里的麦苗给偷吃了,当时这个姓俞的先是怀疑是周边的人干的,但通过了解,周边的人和他无冤无仇,不会敢这样的缺德事。于是,有一年估摸又到了麦苗被吃的时候,这个姓俞的就躲在麦田一侧偷看抓“贼”,没想到“贼”没抓到,却发现从半山腰一个山洞里飞跃下来一匹白马,然后落在他的麦田里啃吃他家的麦苗,他当即解开缠在腰上长达一丈二的腰带,将这匹白马给逮住了。

随州发现之旅——走进大洪山风景区长岗镇熊氏祠村

姓俞的逮住白马后,高兴地想牵回家喂养,没存想刚走到村口的时候,村口有几只狗对着白马狂吠,白马受到惊吓,挣脱腰带,一跃而起,再次躲进洞里,从那以后,人们再也没有见到过这匹白马了,因此,当地人便把这座山洞取名“白马洞。”最具神奇的,白马洞里还有马蹄印,而且清晰可见。

为了见证白马洞以及马蹄印,栏目组决定亲自前去一探究竟。

随州发现之旅——走进大洪山风景区长岗镇熊氏祠村

去白马洞的路并不好走,要趟过河水,穿过丛林,还要爬二十余米的悬崖,好在有当地农民大哥拿着镰刀给我们开路,否则要想登上白马洞那真的是非常困难。

我们手脚并用沿着河边的悬崖朝着白马洞的方向爬去,沿途到处都可以看到野猪拱食草根的新鲜痕迹。到达洞口的时候,才有几棵树让大家可以站立。待向导大哥砍开洞口的树枝时,一个高约3米的洞口便出现在我们面前。

进得洞来,发现这座洞里小外大,整个洞底铺满羊粪,据向导说这是当地人放羊的时候羊在里面躲避大雨所留。洞并不是很深,最深仅有四米左右,在洞口有七八个深约6—8厘米、直径15—20厘米、形同马蹄的小坑。

随州发现之旅——走进大洪山风景区长岗镇熊氏祠村

在白马洞的正对面,距离白马洞约一公里的地方的山顶上,有一座白马寺,据说修建这座白马寺是为了镇住对面白马洞里的白马,防止它逃跑或再次出来危害百姓。

观音洞的故事

观音洞位于白果树塆正北约3公里的地方,座东朝西,悬在半山腰,洞的前面有一颗百年白果树,洞的左下方有一土地庙,供奉着各种菩萨。

随州发现之旅——走进大洪山风景区长岗镇熊氏祠村

走过小河,沿一条小路蜿蜒之上,大约经过200米左右,就到了观音洞。观音洞高宽深大约在五米左右,整个观音洞呈正方体,洞顶是一块硕大的石板,平整而又光滑,洞的正中供奉着一尊观音像,观音像的头顶有钟乳石,洞的左下角有一小洞,传说这口小洞常年有水,而且深不可测,过去可以左右女人生儿育女止功能——有了孩子的人会做一双童鞋放在洞内水中,生男孩放男童鞋,生女孩放女童鞋。附近刚结婚的夫妇在婚后还没怀孕之前,就会来到观音洞里面的小洞里摸童鞋,如果摸到男童鞋,就会生儿子,如果摸到女童鞋,就会生女孩,而且只有一次机会,不准挑选。

随州发现之旅——走进大洪山风景区长岗镇熊氏祠村

1947年之前,观音洞前有一栋三层结构的庙房,庙房为石木结构,墙体全部用石条砌成,里面供奉的有一尊石质观音像,1947年观音像被人为破坏,后来庙房因为缺乏管理,逐渐被损坏,当地人将石条拿去修建水利设施和农田设施。目前,当年的庙房残存的墙体仍然清晰可见。

大柳树的前世今生

在熊氏祠村大柳树湾,有一棵三四人合抱的大柳树,树龄在百年以上,这棵生长的村口河边的大柳树形如伞盖,树冠直径近20米,属实罕见。

随州发现之旅——走进大洪山风景区长岗镇熊氏祠村

在这棵大柳树之前,还有一颗比这棵大柳树更古老的大柳树,据说这棵大柳树只是那棵古老的大柳树之“子”——古柳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被一场大火烧死。

据当地老人介绍,之前的古柳比这棵柳树不知要大多少,当时古柳在世的时候,周边不少百姓都会来这里烧香,除此之外,大柳树湾所有的村民不管做任何事都非常顺利,极少遇到阻碍,不管是当干部的、当老师的还是普通百姓,几乎是人人向善,从来就没有人做一件违法乱纪的事,几乎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自从大柳树被烧死后,大柳树湾经历了“十年动乱”,那十年,整个湾里人心向背,矛盾层出不穷,左邻右舍不和睦的现象经常发生,后来随着古柳之“子”逐渐长大,湾子里的人又恢复了往日的和睦。

神秘的卧人寺

随州发现之旅——走进大洪山风景区长岗镇熊氏祠村

卧人寺位于白云寺东北约3公里的地方,山高路陡。据传当年卧人寺建有近百间庙房,周边百十里的信众都到这里来上香,香火极盛。宋朝年间,寺庙换了一个叫无道的住持,这里就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前去烧香的女香客是只见进来不见出来,后来有人发现,这个名叫无道的和尚把她们关在寺庙的隐蔽处,靠杀牛吃牛肉为生。

此事后来反映到包公那里,包公得知情况后顿时震怒了,亲自扮演货郎到卧人寺来暗访,发现寺庙里的确藏了不少的女人,包公当即升堂开审,用皮鞭鞭打无道和尚让其伏法。从那以后,因为卧人寺的名声不好,逐渐衰败了。

金牛与双胞胎竹子

在熊氏祠村,还有一个流传很久的传说,这个传说故事的主角是一根双胞胎竹子。

随州发现之旅——走进大洪山风景区长岗镇熊氏祠村

据说在卧人寺的山间有一对黑色金牛,这对金牛很少露面,除非用附近山上的双胞胎竹子才能引诱这对黑金牛出现,有一个非常贪心的人得知消息后,就在附近山上到处寻找双胞胎竹子。

突然有一天,他发现当地农户的门口长着一根双胞胎竹子,这根双胞胎竹子长到大约一尺高的时候就开始从中间分叉,当时这根竹子已经有一丈二高。得到这个消息后,贪心的人就去找这个农户,想把这根竹子买下来,其目的是不言而喻的,竹子的主人说什么也不愿意买,后来那个贪心的人想方设法把这根竹子偷走了。

随州发现之旅——走进大洪山风景区长岗镇熊氏祠村

竹子头走后,竹子的主人突然意外滴在生长竹子的那个地方发现了那对黑金牛,结果因为没有双胞胎竹子,这对黑金牛被他给吓跑了,从此后就再也没有人见过这对黑金牛。

1989年,有人在传说长双胞胎竹子的地方又发现了一根双胞胎竹子,这根竹子在一尺一寸的地方分叉,分叉后的两根竹子高矮粗细几乎一模一样,当时有不少人建议把这根竹子保护起来,但最后还是被到卧人寺烧香的人给偷走了。

竹子被偷走后,在柱子旁边的那块青石板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有人挖蜈蚣时挖开这块青石板,在里面发现了一块金砖,后来他把这块金砖以八块钱的价格卖给了一个和尚。

小青龙寨

小青龙寨离白马洞仅有一步之遥,因为时间关系,栏目组没能亲自到寨上一睹小青龙寨的风采,有点遗憾,但通过航拍,小青龙寨在我们眼中一览无余。

随州发现之旅——走进大洪山风景区长岗镇熊氏祠村

小青龙寨始建于什么年代,说法不一,最有可能是建于清朝——当地人为了躲避土匪而建,据说上面可以容纳5000人,可见这座寨子在当年保护当地百姓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这座寨子东边是近百米高的悬崖,西边边是缓坡,易守难攻。上面建有寨墙,有南北两个寨门。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前,寨墙还保存完好,后来因为修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当地人把寨墙上的石头都用来修建堰堤和田埂了。

红色遗迹照千秋

熊氏祠村除了有大量的传说故事之外,这里还是一个有着红色传奇经历和红色文化底蕴非常浓厚的的地方,据大洪山风景区以及长岗镇有关资料显示,熊氏祠村除了白云寺抗日遗址以外,还有中共鄂中区委员会旧址、鄂中区党委党员干部训练班旧址和陶铸被扣押处旧址等等。

随州发现之旅——走进大洪山风景区长岗镇熊氏祠村

中共鄂中区委员会旧旧址。位于熊氏祠村的熊氏祠堂。1938年11月12日,中共鄂中区委员会于长岗店熊氏祠正式成立。钱瑛任区党委书记,陶铸任统战部长,隶属中共中央中原局。13日在此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1938年11月14日,第五战区豫鄂边区抗日游击军政干部训练班于熊氏祠开学,陶铸主持实际工作,有学员200余人多系鄂中地区青年知识分子。

随州发现之旅——走进大洪山风景区长岗镇熊氏祠村

1939年2月12日,李先念来此参加鄂中区党委第二次会议,传达刘少奇指示。

随州发现之旅——走进大洪山风景区长岗镇熊氏祠村

鄂中区党委党员干部训练班旧址。位于长岗镇熊氏祠村罗家台子。1939年2月,鄂中区党委党员在长岗罗家台子举办干部训练班,由陶铸、杨学诚,夏忠武等主持,有50余名党员参加,随县有10余人参加学习。1939年3月12日,鄂中区党委在此召开扩大会议。会议决定将我党抗日武装编为应抗四支队。不久,五战区下令撤销第五战区豫鄂边区抗敌工作委员会。陶铸率领大批干部安全撤离长岗店,前往京山八字门。

随州发现之旅——走进大洪山风景区长岗镇熊氏祠村

陶铸被扣押处旧址。位于长岗镇熊氏祠村北坡湾。1939年5月,鄂三专专员石毓灵与国民党39军军长刘和鼎策划,在长岗北坡湾扣押陶铸、孙耀华。郑绍文以22集团军政治部名义出面交涉,在此营救陶铸、孙耀华脱险。

(说明:本节材料由大洪山风景区宣传文化局提供。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随州发现之旅——走进大洪山风景区长岗镇熊氏祠村

熊氏祠村远远不止这些传说和故事,因为这次采访时间关系,有关熊氏祠村的故事和传说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挖掘、去发现。文中有不对或不足之处,还请各位多提宝贵意见,便于我们进一步完善。谢谢!

——随州文明网、领秀随州《发现》栏目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