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曾是千年的千里佛国,没有如今这么多的清真寺,还能恢复吗?

提示:自唐以后至晚清,伊斯兰教在新疆地区的发展,是基本没有受到中国中原王朝的干预的,相反,在这一区域的地方割据政权上层却通过手中的职权强力推行这一宗教。这给我们留给这样一个启示,即当年的推行者用地毯式铺开的办法将清真寺建在了佛塔之上,虽说使新疆民众失去了宗教多元的自由空间,但却没有让新疆民众全都改宗伊斯兰教。我们今天应该为这些还没有改宗伊斯兰教或者不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提供一定的宗教设施与场所,如此才有可能出现多种宗教共荣的局面,而不是让人们一味地在旅游途中去参观当年那些被破坏得千疮百孔的佛窟。

新疆曾是千年的千里佛国,没有如今这么多的清真寺,还能恢复吗?

公元前1世纪,佛教自克什米尔传入新疆,于阗便成了佛教传入中国的首站。这里是新疆西南最大的居民点,因此成为进入新疆向中国进一步传播的理想枢纽。在随后的时光里,佛教沿着丝绸之路不断传播,塔里木盆地周边的绿洲城市均皈依了佛教,不久后佛教跨过天山山脉,传入了北疆。在此后的1000多年的时间里,佛教在新疆盛极一时,各类佛洞与佛寺遍布天山南北,成为名副其实的千里佛国。然而,如今的新疆,却难觅当年佛寺与僧人的踪迹,取而代之的是无数拔地而起的清真寺,伊斯兰教早已在新疆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这让人不禁要问:当年那个千年的千里佛国,是如何覆灭的呢?

事实上,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新疆民众最早的宗教与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一样,都是信奉萨满教的,比如小河墓地出土的小河公主墓葬里就曾发现过麻黄草,学者们估计,其身份可能是萨满教的巫师,以麻黄草这种东西造成对身体的兴奋与刺激,达到“通灵”的效果。这在新疆其他一些地方的墓葬里也都有过发现。直到各种外来宗教先后传入之前,萨满教几乎独占了我国北方各民族的古老祭坛,它在我国北方古代各民族中间的影响根深蒂固。

新疆曾是千年的千里佛国,没有如今这么多的清真寺,还能恢复吗?

后来,在靠近中亚的一些地方,人们可能信仰祆教,它是流行于古代波斯(今伊朗)及中亚等地的宗教,中国史称祆教、火祆教、拜火教。其信奉多神特别是火神,并实行烦琐的祭祀仪式。我们看到,早期进入中国的“粟特人”就信仰这个宗教,安禄山和他的母亲同样信仰祆教。

佛教以低调、谦逊的姿态传入中国,因为理论与翻译体系的合理、完善,很快改变了中国的宗教状况。比如,在敦煌藏经洞中保存的汉语—于阗语、于阗语—梵语对照手册里,就是以如此简单的对话开始的:“你好吗?很好,谢谢!你好吗?你从哪儿来?我从于阗来。”美国当代学者韩森在《丝绸之路新史》(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9月)中,将其称为“和所有好的语言教科书一样”。也正是这个原因让于阗走出了无数佛教高僧,其中不乏如鸠摩罗什这样的译经大师。

新疆曾是千年的千里佛国,没有如今这么多的清真寺,还能恢复吗?

我们在以前的文章里介绍过,伊斯兰教在中国新疆的传播得益于两个地方割据政权的两个君主及其子孙。两个地方割据政权是喀喇汗王朝和蒙古东察合台汗国,两个君主是喀喇汗王朝的萨图克·布格拉汗和蒙古东察合台汗国的秃黑鲁帖木儿汗。

喀喇汗王朝的中心区位于中亚河中地区,它的西南方有着一个强大的波斯人政权——萨曼王朝。当时,伊斯兰教是萨曼王朝的国教,9世纪中叶以后,萨曼王朝不断发动对喀喇汗王朝的“圣战”,占领了喀喇汗王朝的大片领土。受其影响,伊斯兰教在河中地区得到快速传播。其后,便有了伊斯兰教在中国大地上的第一座大清真寺――阿图什大清真寺。自此,伊斯兰教开始在新疆生根传播,还让萨图克成了一位“秘密的穆斯林”。

新疆曾是千年的千里佛国,没有如今这么多的清真寺,还能恢复吗?

915年,萨图克在中亚穆斯林的支持和帮助下发动宫廷政变,登上了喀喇汗王朝的汗位。其后,他强制推行伊斯兰教,使当时的新疆南疆民众首先皈依了伊斯兰教。萨图克去世后,其子穆萨(巴依塔什)继位,称阿尔斯兰汗,驻喀什噶尔。萨图克的次子、木萨的弟弟苏莱曼治巴拉沙衮。在苏菲派教士的帮助下,穆萨实现了王朝的伊斯兰化。

公元960年,穆萨宣布伊斯兰教为国教,20万帐突厥人入教。从此,中国历史上开始正式有了第一个伊斯兰王朝的历史。穆萨统治时期,继续大力推行伊斯兰教法统治,在王朝各地普遍设立宗教法庭,建立清真寺、经文学校和麻扎,使伊斯兰教在中国新疆得到了迅速而惊人的发展。

新疆曾是千年的千里佛国,没有如今这么多的清真寺,还能恢复吗?

秃黑鲁帖木儿即位前也是秘密地成为穆斯林的,有一次,他在阿克苏行猎,偶然与当时伊斯兰教谢赫哲马鲁丁相遇,接受其秘密传教,表示愿意归信伊斯兰教,但许诺必须在取得统治权力之后才可宣布。他约于1354年正式宣布信仰伊斯兰教,其后说服其部王公、大臣归信伊斯兰教,并下令其臣民改宗,如有违抗,即处死刑。当时,约有16万帐蒙古人集体宣誓改宗伊斯兰教。再后来,经过秃黑鲁帖木儿及其子孙的共同努力,在其后代在统治新疆的300年中,极力传播伊斯兰教,先后征占了吐鲁番、哈密,战胜佛教势力,确立了伊斯兰教在新疆的统治地位。

在喀喇汗王朝和蒙古东察合台汗国出现的西辽政权,虽然攻灭西喀喇汗王朝,并在河中地区击败西喀喇汗的宗主国——塞尔柱帝国,遏制了伊斯兰教在新疆和中亚的进一步传播。但这个政权因为处于中亚这一亚洲十字路口而常年战争不断,并没有多少精力将意识形态领域的东西渗透至社会的方方面面,只能采取宽松的民族宗教政策。其末代君主屈出律虽大力推行佛教、打压伊斯兰教,但因采取的方法与手段过于粗暴,引起不少社会矛盾,基本没有任何收效。至1218年,西辽已日暮西山,面对来势汹汹的蒙古军队只能投降。

新疆曾是千年的千里佛国,没有如今这么多的清真寺,还能恢复吗?

如今,我们在重述这段历史时,很多人都注重伊斯兰教在新疆传播的过程,很少提及其传播特点,而通过史料来分析,伊斯兰教在新疆之所以能得到大面积、地毯式的传播,主要得益于当时社会上层的“权力传播”,并在强行推行的过程中演变为“武力传播”。

萨图克和秃黑鲁帖木儿如果没有做上王汗,伊斯兰教在新疆的传播速度也许不会那么快速,更谈不上取得新疆民众宗教的尊主地位。萨图克和秃黑鲁帖木儿都是利用了手中的权力,并动用武力才使当年新疆那个千年的千里佛国得以覆灭。比如:

新疆曾是千年的千里佛国,没有如今这么多的清真寺,还能恢复吗?

喀喇汗王朝在灭亡于阗王国后不久,就发动了对高昌回鹘的“圣战”。艾哈迈德汗御驾亲征,率军从八拉沙衮出发,越过伊犁河,攻入高昌回鹘境内。最先高昌回鹘击败了他们,但不久艾哈迈德就卷土重来再次攻入高昌回鹘境内。对自己的同胞高昌回鹘同胞进行了残酷的杀戮,同时对佛教文化进行了大肆毁灭。马哈茂德·喀什噶里在他的《突厥语词典》中记述了他们当时的行径:“我们进行夜袭,我们四周包围,我们斩去其额发,我们砍杀孟拉克(高昌回鹘地名)人”;“我们如潮水而至,攻陷了大小城池,佛像庙宇全捣毁,给菩萨拉屎撒尿”。

同样,秃黑鲁帖木儿强迫佛教徒改宗伊斯兰教的同时,对抗拒者则大肆屠杀。他命令军队拆毁佛教寺院,捣毁佛像,焚烧佛教经典,使新疆于阗、库车等地的佛教文化几乎被破坏殆尽。他的幼子黑的儿火者汗在执政后不久,就发动了对吐鲁番的“圣战”。在攻占吐鲁番后,狂其士兵进行了疯狂的杀戮,对当地的佛教文化进行了彻底的破坏。

新疆曾是千年的千里佛国,没有如今这么多的清真寺,还能恢复吗?

分明地,这种推行宗教的方式带有血淋淋的强迫性质的,不是不顾下层民众感受,违背宗教信仰自由原则的。但伊斯兰教为什么直到现在依然在新疆能够根深蒂固呢?这中间有一个被我们很容易忽视的客观原因,自晚唐丢掉西域后,宋、明两代的实力基本没法触及至这一区域,元代虽然是达到了、占据了,但秃黑鲁帖木儿们却违背了蒙古人早期信仰自由的“祖训”,反而使伊斯兰教在新疆占据了尊主的地位。至清左宗棠收复新疆千年时光,都是伊斯兰教在新疆发展壮大绝佳时光。也就是说,由于中原王朝的无暇顾及,伊斯兰教才在在新疆民众的宗教领域取得了统治地位。比如:

喀喇汗王朝和佛教王国于阗之间曾经展开过长大一个世纪的战争,战争初期,于阗由于得到信仰佛教的高昌回鹘和吐蕃的支持,占据了优势。于阗军队曾占领了喀什,还曾经遣使分头向宋朝和沙州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报告获胜消息,还送上了缴获的部分战利品。

新疆曾是千年的千里佛国,没有如今这么多的清真寺,还能恢复吗?

《宋史》记载:开宝四年(西元971年),“其国(于阗)僧吉祥以其国王书来上,自言破疏勒国得舞象一,欲以为贡,诏许之”。于阗这么做,一方面是例行公事,另一方面是想得到宋的更多帮助。但当时的宋朝并没有能力顾及西域,最终使1006年喀喇汗王朝攻陷和阗城,灭亡于阗王国,伊斯兰教在新疆得到更为广阔的传播。而宋若是像汉、唐一样的朝代,喀喇汗王朝分明很难做到这一点。

也就是说,自唐以后至晚清,伊斯兰教在新疆地区的发展,是基本没有受到中国中原王朝的干预的,相反,在这一区域的地方割据政权上层却通过手中的职权强力推行这一宗教。这给我们留给这样一个启示,即当年的推行者用地毯式铺开的办法将清真寺建在了佛塔之上,虽说使新疆民众失去了宗教多元的自由空间,但却没有让新疆民众全都改宗伊斯兰教。我们今天应该为这些还没有改宗伊斯兰教或者不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提供一定的宗教设施与场所,如此才有可能出现多种宗教共荣的局面,而不是让人们一味地在旅游途中去参观当年那些被破坏得千疮百孔的佛窟。

新疆曾是千年的千里佛国,没有如今这么多的清真寺,还能恢复吗?

如此,才能让更多的人看到当年那个千年的千里佛国本来面目,认清我们的新疆的历史。(文/路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