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選舉的朴槿惠,爲何執政時一敗塗地?

阿佩呀

朴槿惠是一個無法跨越的話題。

失去雙親後的朴槿惠蟄伏隱忍18年,為何要走出來參與政治?

1998年,在亞洲金融危機衝擊下,韓國陷入高失業率及高物價的混亂中。此時的韓國百姓開始懷念獨裁統治時期的朴正熙,理所應當地將朴槿惠推向了韓國政壇。

就這樣,本就為政治而生的朴槿惠戴著父親的光環結束了避世不言的生活,正式走向了政治舞臺。

此時,朴槿惠以“為父親未競事業盡一點力”的口號,先後5次高票當選國會議員,獲得“選舉女王”稱號。

而真正感動無數人的卻是朴槿惠競選韓國總統時的宣言:“我沒有父母,沒有丈夫,沒有子女,嫁給了國家,國家是我唯一服務對象!


2012年12月19日,在揭曉的韓國第18屆總統選舉中,朴槿惠以51.6%的得票率擊敗了48%選票的文在寅。

就這樣,這位60歲的“三無”女人,戴著父親的光環,帶著她的競選口號及“選舉女王”稱號,走上了韓國政壇的巔峰,成為了韓國有史以來的第一位女總統。

應該這樣說,因為朴槿惠戴有父親朴正熙的光環,而被推向政治舞臺;因為是“三無”女人,而獲得了對她的同情;因為感人的競選口號,而充滿了對她的希望。

所以,朴槿惠一句“三無女嫁給了國家”,而獲得的“選舉女王”稱號及大把選票不足為奇!

那麼,會選舉的朴槿惠,上臺執政後為何一敗塗地?
緣由一場“閨蜜門”案,朴槿惠忍辱負重砥礪前行半生換來的輝煌,只維持了四年,便被毀於一旦。

“選舉女王”的支持率只剩下了2%,可謂一敗塗地。

客觀地講,朴槿惠當選總統是帶有歷史的痕跡以及特殊性。倘若將這些反饋到她的執政能力上,就會有明顯差異,有的地方甚至是“失能”。


其實,不僅朴槿惠,世界上大多數政客都是如此。比如,希拉里、奧巴馬等等。

強勢的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競選總統時的那句著名震撼的話,至今難以忘記,“給我二十年,還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如今是普京的第四個任期,那麼,俄羅斯強大了麼?


現在有人在美國中期選舉的競選口號中,居然喊出,“我很特朗普”,“我比特朗普還特朗普”。

所以,政客的競選口號,往往帶有煽動與挑戰性,多是朗朗上口的語言,只是競選的一種宣傳造勢而已。

無論怎樣,朴槿惠確實是“三無”女人,想“嫁給”國家,但最終未能如願。倘若說,競選總統成功的朴槿惠沒有政績可言,那也只是表達了韓國民眾對朴槿惠“閨蜜干政門”案的失望與憤怒而已。

那麼,會選舉的朴槿惠,為何執政時一敗塗地?

在這裡,我只是想說,倘若有來世,任憑歲月蹉跎,只願不生在帝王之家!


寧靜感悟

十九世紀末,法國社會學家勒龐出了一本叫《烏合之眾》的書,他在書中指出,隨著工業化的發展,民眾時代已經開啟,民眾越來越多的參與到社會之中。在政治領域,政治家們不得不更多的考慮民眾的意願,貴族專制體制越來越無法維持。事實上,隨著兩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專制政權紛紛解體,民主政治已經成為人類社會的主流。民主政治中,民眾的訴求得到了表達。但是勒龐提出了警告,民眾是沒有理性的,他們很容易被煽動,被暗示。民眾的這一特點,使得二戰之後,尤其是冷戰結束後,民粹主義開始盛行。在這種大形勢下,那些政治人物更多的會在選舉時迎合民眾,取悅民眾,而不管執政的實際情況。朴槿惠其實就是這類政治人物中的其中之一。

一、選舉的技巧

勒龐在《烏合之眾》裡總結了民眾的一些特點,無理性、易被煽動、易受到暗示。因為這些特質,政治人物在選舉時很容易操控民眾。拿破崙說“只要不斷的重複民眾想聽的口號就可以抓住民心”,簡單來說,就是用簡單易懂的口號進行宣傳。當然了,這個口號必須符合民眾的心理訴求,而且是最大的訴求,這樣才能引起共鳴。比如解放前的“打土豪,分田地”這種口號,簡單易懂,非常容易引起民眾的共鳴。特朗普的“美國人優先”口號也是如此,剛好符合了美國很多人對全球化和移民的不滿。

朴槿惠是朴正熙的女兒,從政後又擔任過多年的國會議員,自然深諳此道。她打出的競選口號是以國民幸福為先,要幫助國民實現夢想。當時的韓國經濟增長率低於4%,受到歐債危機影響,經濟發展很困難,通貨膨脹和失業率居高。人們開始懷念朴正熙創造“漢江奇蹟”的時期。朴槿惠身為朴正熙的女兒,她的身份和口號非常符合當時民眾的這一心理訴求。

(中間是朴槿惠,時年11歲,坐著的男人是她父親朴正熙,女人是她的母親,父母先後遇刺)

為了讓這個身份和口號深入人心,朴槿惠的競選團隊用了多種方法去煽動和影響民眾。閨蜜干政門爆發之後,韓國情報機構承認,2012年大選時,他們曾在網上誤導輿論,干預大選,協助朴槿惠當選。網軍機構曾組織30個團隊進行了超過兩年的操作,聘用熟悉互聯網的平民,在門戶網站和推特上發文動搖選民的意見。最終,2012年韓國總統大選中,朴槿惠得票率51.56%,險勝得票率48.02%的文在寅。韓聯社也表示根據錄音證據顯示,時任國情院長元世勳曾下令發帖干預選情,國情院發動的“網絡水軍”賬號數量也將公佈。國情院涉嫌在第18屆韓國總統選舉前夕,動員心理戰團職員在網上誹謗左翼在野黨的文在寅,力挺右翼執政黨派的朴槿惠。

二、性別的優勢

在選舉的時候,無論政治人物是男還是女,都有自身的性別優勢。對於男性來說,他如果表現得更像一個父親和一個男人,會更加容易得到選民的青睞。而對於女性來說,她如果表現得更像一個女人和一個母親,也同樣容易得到選民的青睞。

尤其是一個國家處於困境的時候,民眾就像小孩子一樣,更加需要一個父親或者母親。韓國各界對朴槿惠的評價是,既有韓國女性溫柔細膩和沉穩耐心的美德,又有果斷的熱情和鋼鐵般堅強的意志。這個評價剛好體現了朴槿惠的一種母親角色。而相比之下,朴槿惠的最大競爭對手文在寅,在個人氣質上缺少了一點父親般的剛毅。

我們如果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在選舉中,這種現象比較常見。比如特朗普身上就有很強的男性氣息和一種父親氣質,而希拉里看起來卻不像一個女人,更像一個男人。英國首相特蕾莎梅也是充滿了女性氣息和一種母親的特質。

三、妥協的藝術

朴槿惠贏了選舉,但是她在執政方面的經驗不足。她之前一直擔任的是國會議員,沒有具體執政的經驗。在執政後,民主體制下,當政者要推行自己的施政綱領,必須獲得在野黨支持。也就是說,她必須跟在野黨達成某種交易。肯尼迪當時被認為是最有魅力的總統,就是因為他非常善於跟各種勢力達成交易,甚至是自己的敵人。肯尼斯非常清楚,自己首先必須保證在下一次選舉中獲勝,這樣才有機會在下次繼續推行自己的政策。一旦連選舉都失敗了,那就意味著沒有任何機會。朴槿惠顯然缺乏這種經驗,她太剛直了。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她提請金秉準擔任總理,結果遭到在野黨強烈反對,最終導致提名失敗。

現代民主政治的通病就是,候選人通過巧妙的手段煽動民眾,贏得了選舉,卻因為經驗不足,不懂妥協,在執政中失敗,最終導致競選時的政策無法實施,隨後就會引發雪崩似的災難,無理性的民眾會認為候選人欺騙了他們,然後一面倒的口誅筆伐。


dr迷蝶夢

朴槿惠身邊沒有知己更沒有某事,全是奸臣。韓國曆代男尊女卑不可能接納女總統,更不會聽她的話,表面上是聽,但所有大臣心裡都有算盤,結果可想而知總統身邊只有平民政客,崔順實 。她最終毀了朴槿惠。歷史悲劇永不復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