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重樓、黃精……種植中藥材選什麼品種?

很多種植中藥材的農戶都會煩惱種什麼,種的這個中藥材品種是不是有前景。其實,這是因為你沒有選對品種,沒有看準市場,盲目種植只能憑運氣靠天吃飯。下面就給大家講講種植中藥材的品種選擇和價格趨勢的判斷。

白芨、重樓、黃精……種植中藥材選什麼品種?

那麼從這眾多品種中,選擇什麼藥材品種種植呢?一般有以下幾個因素:

中草藥種植的收益

很多種植戶一上來就問,這個收購多少錢?

市場價格確實種植中草藥首要關心的問題。除了這些,還需要考慮種植成本、栽培技術、市場價格趨勢。

一、種植成本有哪些?

白芨、重樓、黃精……種植中藥材選什麼品種?

中草藥種植成本由種子種苗費、肥料費、農藥費、管理費等組成。只要是種過地的種植戶都知道。

種苗的價格和其中藥材的價格波動相同,但稍滯後。因為種子先於中草藥收穫,如果中草藥產新價格不錯,則種子的價格會迅速上漲。這個時間差短的十幾二十天,長的幾個月。

因此,看好某種中草藥需要發展種植,必須及早購買種源

二、如何判斷市場趨勢

白芨、重樓、黃精……種植中藥材選什麼品種?

按照歷史的資料分析,有些中草藥歷年價格變化呈現一定的趨勢:

人工栽培有幾十年甚至百年以上,他們的價格呈現週期性波動規律:

如人參、太子參、黃連、當歸、麥冬、紅花、山茱萸、天麻、百合、枸杞等中草藥。

如人參一般5 ~ 6年收穫,價格達到頂峰的年頭到收穫年份就會下跌。天麻的價格變化週期3~5年,紅花太子參的變化週期則為2~3年。

白芨、重樓、黃精……種植中藥材選什麼品種?

對於這些中草藥,在價格跌入低谷或其後1~2年發展種植,收穫時能趕上較高價格。在價格很高時不宜種植,否則收穫時正好趕上價格降低的時候。

人工栽培尚未完全成功的,從歷史到現在,還未形成規律,以及將來或長或短時間內價格基本呈上升趨勢。

這些中草藥根據生產情況種植風險會小些,但必須及時瞭解全國的發展情況。

需求量的增長趕不上供應量的增長的,如西洋參、杜仲、銀杏葉等,價格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 。在目前階段不宜再擴大種植面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