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大學時家長每個月該給孩子多少生活費?這是一門學問

再過兩個月不到的時間又到了新生入學的時候了,這時候,有一個問題又會再一次的被提起,那就是大學時生活費的問題。

讀大學時家長每個月該給孩子多少生活費?這是一門學問

每當到了這個時候,家長們總是會在給孩子多少生活費上感到糾結。給多了麼,怕孩子不懂得節約,亂花錢,甚至無心學習;給少了麼,又怕孩子在外面學習過的不好。

在生活費多少的這個問題上,我們應該立足兩點來看。一是自身家庭條件,二是孩子讀書所在城市消費水平。

在給孩子生活費時一定要結合自身家庭條件,不要打腫臉充胖子,這樣反而會使孩子不懂得感恩家長。而家庭條件比較好的家庭,也不要給孩子太多的生活費,首先孩子一人在外,過多的錢財會引起很多麻煩,其次,孩子會在那麼一種生活中學會依賴。我個人認為,一個孩子真正獨自接觸社會是從他認識到錢的重要性開始。這樣說雖然比較俗,但大部分人在社會上打拼都是為了賺錢,來過上更高品質的生活。在孩子大學生活期間,通過生活費來讓孩子適應社會的生活還是很有必要的。

讀大學時家長每個月該給孩子多少生活費?這是一門學問

如果孩子在一線城市讀大學,每個月生活費大概從1500~2500,這是一個比較合適的範圍,

如果孩子在二三線城市讀書,每個月生活費大致從1200~2000,

如果孩子在四五線城市讀大學,那麼每個月生活費從1000~1500就足夠了。

這些數據是適合孩子讀大一、大二時的費用,到了大三、大四,家長們應該適當減少孩子每月的生活費,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

現在社會發展的很快,孩子從小的生活水平也普遍較高。但那都是家長們賺來的,沒有人能夠保證在家長們無法承擔孩子以後的生活後,孩子們是否會過的比以前在家長庇護下來的好。所以讓孩子提早學會為以後的生活做打算是很有必要的。

讀大學時家長每個月該給孩子多少生活費?這是一門學問

有一個很普遍的現象,那就是孩子們總覺得錢不夠用。其實,上面給出的建議中都只是經濟學中的生存資料消費,但滿足了日常生活中的吃、穿、用,如果想要享受資料消費,可以,自己去賺。兼職在現在大學生群體中也是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在課餘時間,通過兼職來賺錢來換取自己想要的,同時也可以鍛鍊自己的能力。並不是說要靠兼職賺多少錢,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能夠體會賺錢的不易以及感受一下競爭激烈的社會生活。

大學時不僅是學習知識的階段,更是一個積累社會經驗的時期,這需要自己努力地去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