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一幅畫爛成渣要價30萬,大藏家馬未都想買還買不到

收藏:一幅畫爛成渣要價30萬,大藏家馬未都想買還買不到

那年冬天,馬未都和一群書畫界的朋友聚在一起吃肥牛火鍋。這時馬未都的一個朋友帶來一個陌生人,手裡抱著一件東西,說馬先生您給看看。剛好那天書畫界的高手差不多都在,而書畫鑑定恰恰不是馬未都的長項。來人把東西展開一看,是《陶冶圖》,老馬當時心跳就急速加快了,國之重寶啊。

收藏:一幅畫爛成渣要價30萬,大藏家馬未都想買還買不到

但是品相相當差,保存得很不好,上面有特別嚴重的水漬,就像被尿炕後床單形成的印記,而且周邊都開始爛了,東西都拿都拿不起來。馬未都問多少錢,那人說30萬。今天看來30萬不算太多,在北京好房子只能買兩三個平米,但在30年前30萬在北京能買30個院子。馬未都激動的不行,肥牛火鍋也不想吃了,就在那貪婪的看著《陶冶圖》。但在場的書畫界的朋友沒一個人動心,因為這些搞書畫鑑定的都知道,畫損壞到這個情況基本就不值錢了。但馬未都很想要。來人說你能出多少錢啊,馬未都說我拼了命能給你三分之一,10萬塊,來人搖頭說10萬不賣,買賣沒談成,來人就走了。

走了以後馬未都再也無心吃飯,就直接回家了,回家以後想來想去睡不著。就給朋友打電話,說我讓一步,再加5萬,結果朋友說不行,人家少了30萬不賣,這一下就徹底把老馬弄涼了,再加上當時在場所有書畫界的朋友都在潑冷水,還把馬未都拉到一邊苦口婆心勸他別買,國寶就這樣失之交臂。後來老馬回憶說聽人勸可以,但別聽人瞎勸。

收藏:一幅畫爛成渣要價30萬,大藏家馬未都想買還買不到

第二年春天,馬未都到香港去,進拍賣行,一下就看到要上拍的《陶冶圖》,心裡咯噔一下。原來,《陶冶圖》重裱重裝了,不知當時被誰買下讓高手修復了,裝得十分漂亮,和之前的爛樣子天壤之別。最後佳士得一拍賣,老馬就只能乾瞪眼了,那時候老馬還沒有實力去和國際買家拼殺。結果當場賣了200港幣,加上佣金220萬,被臺北元大投信的老闆買走了。馬未都就這樣眼睜睜看著國寶從自己面前溜走,這事一晃就是30多年了。等下一次《陶冶圖》再出江湖時,不知會掀起怎樣的血雨腥風。

收藏:一幅畫爛成渣要價30萬,大藏家馬未都想買還買不到

《陶冶圖說》是研究中國特別是清代官窯陶瓷科技工藝的重要文獻。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將清乾隆官窯瓷的原料產地、生產工藝娓娓道出。圖由宮廷畫家孫祜、周鯤、丁觀鵬手繪,文字由清雍正至乾隆時期的著名的督窯官唐英撰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