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中將,先後搭檔虎將王必成宋時輪,金門炮擊戰的前線指揮者

開國中將,先後搭檔虎將王必成宋時輪,金門炮擊戰的前線指揮者

文/宋鳳英

劉培善,1912年9月4日生於湖南省茶陵縣一戶貧苦農民家庭。1929年參加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團、旅、縱隊政治委員,兵團、福建軍區副政治委員,福州軍區政治委員等職。先後參加湘贛蘇區反“圍剿”、南方三年游擊戰爭、創建以蘇南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率部參加黃橋、蘇中、沙土集、孟良崮、豫東、濟南、淮海、福州、漳廈等戰役戰鬥,參與指揮炮擊金門作戰。新中國成立後,帶領部隊在福建進行剿匪作戰,全身心地投入部隊建設和邊海防建設,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優秀的軍事指揮員和政治工作領導者。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是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含冤去世。

三年游擊戰爭

1927年15歲的劉培善受到湖南農民運動的影響,參加家鄉的農民協會,擔任少先隊隊長。1929年參加紅軍,同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8月,湘贛蘇區紅軍主力紅6軍團突圍西征後,時任湘贛軍區獨立第3團政治委員的劉培善和團長劉啟明,指揮部隊留在原地,堅持游擊戰爭,掩護紅軍主力突圍。

10月下旬,劉培善等轉戰至泰山區,使之成為湘贛邊區僅存的一小塊根據地。中共湘贛省委、湘贛軍區機關及其率領的獨立第5團31日轉戰至此。這時,中共湘贛省委、軍區所能指揮的武裝力量僅包括獨立第3團、第5團和蓮(花)安(福)萍(鄉)中心縣委的游擊隊。11月上旬,劉培善指揮獨立第3團等部隊取得袁家村伏擊戰的勝利,極大地提振了邊區軍民的士氣,但是也暴露了湘贛邊游擊區實力,不得不進行轉移。1935年2月8日,湘贛邊區政治部主任賀振芳叛變,帶敵偷襲中共湘贛省委駐地,游擊區唯一一部電臺被打掉,中共湘贛省委、軍區至此與中共中央、紅6軍團失去了聯繫。

獨立第3團生活異常困苦,劉培善和戰士們一起過著“野人”生活。他奉中共湘贛省委命令,將獨立第3團組成省委挺進隊,籌糧籌款。

期間,中共湘贛省委書記、湘贛軍區政治委員陳洪時投敵叛變。他曾把劉培善叫到省委,要劉培善帶領部隊跟其到白區去,被劉培善一口回絕。陳洪時氣急,惡狠狠地說:“省委已經定下來了,你不去就把槍拿下來。”說著陳洪時身邊的人就要下劉培善的槍。劉培善迅即掏出槍來,大聲喝道:“我劉培善頭可斷,血可流,活著是革命的人,死了是革命的鬼。你陳洪時叫我跟你去白區工作,等於去送死,絕對辦不到!”陳洪時被劉培善的浩然正氣震住,一時目瞪口呆,只好讓他離開省委,本來要拿下他槍的其中4個人也跟著他一起來到挺進隊。陳洪時叛變後,天天帶著國民黨軍圍山搜山。劉培善領導紅軍游擊隊,一次次化解敵軍的瘋狂“清剿”。劉培善多次收到國民黨的勸降信,他不為所動,對此嗤之以鼻。

開國中將,先後搭檔虎將王必成宋時輪,金門炮擊戰的前線指揮者

6月底,時任湘贛省蘇維埃政府主席的譚餘保從湖南返回武功山地區,找到中共茶(陵)攸(縣)蓮(花)縣委機關。7月譚餘保在蓮花縣棋盤山主持召開幹部緊急會議,決定成立中共湘贛邊臨時省委,將湘贛邊的紅軍游擊隊統一改編為第2、3、4大隊和1個教導隊。劉培善任臨時省委常委、第4大隊大隊長兼政治委員,他毫不猶豫地將節省下來的300餘元錢全部交給省委,並向臨時省委提出反“清剿”建議:不能老蹲在山裡打圈子,要轉到敵佔區去。意見被採納後,劉培善首先襲擊湖南茶陵高隴國民黨守軍。他身先士卒,把兩顆手榴彈扔進國民黨軍營房裡。1936年初,湘贛遊擊司令部將失散在各地回來的游擊隊員組編為新的第4大隊。此前,原第4大隊已改編成第1大隊,湘贛遊擊司令部參謀長段煥競兼大隊長,劉培善兼政治委員。5月,劉培善率第1大隊進至安福羅家屋等地開展遊擊鬥爭,建立起根據地。1937年3月8日,處決了作惡多端的國民黨安福縣縣長朱孟珍。

在堅持三年游擊戰爭的艱苦歲月中,劉培善組織大家學習政治理論,根據地不斷擴大,既有效牽制和打擊了國民黨軍,又有力地配合了主力紅軍長征及其他游擊區的活動。對此,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對南方各游擊區的決議中指出:“他們的長期艱苦鬥爭精神與堅決為解放中國人民的意志,是全黨的模範。”作為在湘贛邊游擊區堅持鬥爭的紅軍游擊隊指揮員之一的劉培善,對這一評價當之無愧。回顧這段戰鬥經歷,劉培善在自傳中寫道:“土地革命時期是決定我革命到底的關鍵……當時我認為主力紅軍是不會被完全消滅的……只有堅持鬥爭,才有出路。因此,我仍然在黨的領導下,不顧一切犧牲,征服一切困難,堅持湘贛地區三年游擊戰爭,保持了有生力量。經過這一嚴重鬥爭考驗,確立了我革命到底的人生觀。”

蘇南蘇北抗戰

1937年7月全面抗戰爆發後,中共中央8月1日發出關於南方各游擊區域工作的指示,號召各游擊區的紅軍游擊隊在保證黨的絕對領導的情況下,可與當地國民黨駐軍或地方當局進行談判。中共湘贛臨時省委和紅軍游擊隊,由於早已失去和中共中央的聯繫,長年處於深山老林之中,對全國形勢的變化和中共中央的主張全然不知。11月中旬,陳毅打扮成紳士和商人的模樣,帶著項英的親筆信和《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及其他有關國共合作的文件抵達九隴山,向湘贛邊紅軍游擊隊傳達中共中央指示。由於鬥爭形勢的錯綜複雜,劉培善一度懷疑陳毅的身份和宣傳,經過一番甄別後,確信時局發生了變化。

開國中將,先後搭檔虎將王必成宋時輪,金門炮擊戰的前線指揮者

◆1939年,劉培善(左四)與王必成(左二)、張銍秀(左三)等人合影。

1938年1月,湘贛紅色獨立團改編為新四軍第1支隊第2團第1營,劉培善任第2團副團長,團長張正坤,參謀長王必成。3月開抵皖南巖寺集中,5月向蘇南敵後挺進,6月8日在溧水新橋地區與新四軍先遣支隊會師。11日,接到國民黨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的命令,要求破壞鎮江至南京之間的鐵路,牽制日軍進攻武漢。在先遣支隊司令員粟裕的指揮下,劉培善率部經過3個雨夜急行軍,到達南京與鎮江之間的下蜀車站附近,4個半小時的時間裡將一段約40米的鐵路和通訊設施統統破壞,寧滬鐵路交通中斷數小時。6月28日,劉培善指揮第2團第2營在鎮江西南竹子崗地區伏擊日軍車隊,俘獲日本華中特務機關部經理官明弦政南。9月10日,駐鎮江日軍向以寶堰為中心的新四軍第1支隊直屬機關駐地進行五路“掃蕩”。劉培善等指揮部隊,以劣勢裝備與日軍苦戰近5個小時,日軍終未能越雷池一步。11月12日襲擊句容縣北的四擺渡日軍據點,俘獲日本士兵香河正男等。在新四軍的感召下,香河正男和其他4名日軍士兵加入了新四軍行列。

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新四軍第1、2支隊認真貫徹中共六屆六中全會提出的“發展華中”方針,在蘇南敵後主動出擊日偽軍。1939年2月8日,劉培善、王必成指揮第2團趁夜拔除寧杭公路間的日軍東灣據點,頻遭重創的日軍不得不承認“新四軍真能打仗”。4月上旬,奉陳毅命令,第2團一部配合管文蔚領導的丹陽遊擊縱隊一舉攻克揚中縣城,控制長江北岸揚州以東的仙女廟等地區,為新四軍主力北渡長江、實施向北發展戰略鋪設了一塊“跳板”。

開國中將,先後搭檔虎將王必成宋時輪,金門炮擊戰的前線指揮者

◆1940年春,曾山(前排左起)、陳毅、廖海濤、羅忠毅,葉飛(後排左一)、鍾期光(左二)、何克希(左五)、劉培善(左六)、粟裕(右三)在江蘇溧陽水西村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合影。

按照中共中央開闢華北、發展華中的指示,1940年6月28日,劉培善、王必成在陳毅、粟裕指揮下,率部渡江北上,越過層層封鎖線,7月8日到達江北江都縣吳家橋地區,與先行過江的江南人民抗日義勇軍挺進縱隊葉飛等部勝利會合。7月12日,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改稱蘇北指揮部,陳毅任指揮,所屬部隊為挺進縱隊、第2團、新編第6團、“江抗”第2團以及新四軍蘇皖支隊等部共7000餘人,統一改編為3個縱隊9個團。劉培善任第2縱隊政治委員,王必成擔任第2縱隊司令員,下轄第2、第6、第9團。

每次戰鬥前,劉培善總是和王必成細緻商議。9月,陳毅決定以兩個縱隊攻佔姜堰,消滅國民黨頑軍、國民黨江蘇省政府主席兼魯蘇戰區副總司令韓德勤部的保安第9旅,開闢新四軍蘇北部隊的糧源,第2縱隊擔任主攻任務。戰前劉培善偵察到姜堰有重兵把守,提出從第2團中挑選優秀幹部戰士組成“勇敢隊”,突破頑軍防守,王必成接受他的意見。戰鬥進行不到兩天,第2團攻克姜堰。新四軍攻佔姜堰、打開糧源後又宣佈退出姜堰,表明了新四軍不改停止內戰、團結抗日的初衷,但是韓德勤仍向新四軍駐地黃橋發起攻擊。新四軍蘇北指揮部堅持有理有利有節的自衛立場,第3縱隊堅守黃橋,10月5日頑軍不支。當日夜半,劉培善、王必成指揮第2縱隊抓住戰機,切入頑軍第89軍背後,頑軍各部都被新四軍包圍於黃橋以北地區。6日凌晨,頑軍第33師潮水般猛撲第2縱隊陣地,劉培善和王必成果斷指揮阻擊,全殲該師,活捉師長孫啟人。第2縱隊又協助第1、3縱隊全殲頑軍第89軍軍部和第349旅,新四軍進一步鞏固和擴大了以黃橋為中心的蘇北抗日根據地。

皖南事變後,中共中央軍委宣佈重建新四軍軍部,蘇北指揮部第2縱隊整編為第1師第2旅,劉培善、王必成分別任政治委員和旅長。1941年4月13日,2旅打退頑軍韓德勤部的進攻,同月在蘇中興化縣蘆洲地區伏擊日軍汽艇。7月,和兄弟部隊一起對抗日偽軍的“掃蕩”,8月15日拔除蘇北日偽軍據點裕華鎮。

開國中將,先後搭檔虎將王必成宋時輪,金門炮擊戰的前線指揮者

◆1943年,新四軍第1師領導人(前排左起):張震東、劉先勝、王集成、王必成、姬鵬飛;(後排左起)陶勇、劉培善、鍾期光在華中黨校合影。

1943年,日軍加緊對蘇南的“清鄉”,劉培善和王必成率領第2旅主力第4團等部渡江南下。1944年3月,劉培善和第2旅副旅長段煥競、第3旅政治部主任盧勝等人,一起奔赴延安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途經漣水地區時,遭日軍包圍。劉培善指揮大家衝出包圍圈,可是盧勝和段煥競的愛人卻未能衝出。劉培善命令大家趕快轉移,自己冒著生命危險殺進日軍包圍圈尋找他們,但是卻一無所獲。直到第二天當地幹部將負傷落隊躲藏在老鄉家的二人送回,劉培善一顆懸著的心才放下。

因中共七大延期召開,10月,劉培善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並參加整風運動,政治思想水平有了很大飛躍,中共中央黨校第一部第三支部也對他作出了實事求是的評價:“湘贛紅軍離開蘇區後,當地的軍事上失敗,黨的活動困難,處於嚴重的白色恐怖時期,劉培善始終沒有失掉黨的組織關係,堅持該區三年游擊戰爭,保持了革命據點和陣地,這都說明他的歷史清白和對黨的忠心。他在工作中表現政治堅定,堅決勇敢,工作積極,吃苦耐勞,在整風中有深刻的反省和長足的進步,又都表現了他是有發展前途的青年幹部。”期間,劉培善與來自上海的知識分子幹部左英結識相戀。一天,陳毅帶領劉培善、段煥競等10多位原堅持在湘贛邊區鬥爭的新四軍旅以上幹部來到毛澤東的居住地棗園,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

江淮鏖戰

1946年5月,劉培善任新組建的華中野戰軍第10縱隊政治委員,謝祥軍任縱隊司令員。6月,劉培善兼任新四軍蘇北軍區政治委員。1946年6月,國民黨發動全面內戰。7月13日起,劉培善、謝祥軍率部參加蘇中戰役,七戰七捷。8月23日,國民黨整編第25師師長黃百韜所部向邵伯進犯。邵伯是中共華中局駐地淮陰的南部門戶,華中野戰軍指定由劉培善和謝祥軍領導剛剛由地方武裝升級成的第10縱隊和第二軍分區部隊共6個團共同防禦。劉培善、謝祥軍率部予以沉重打擊,創造瞭解放戰爭初期華中戰場陣地防禦戰的範例。9月底,國民黨軍整編第74師向漣水、益林地區進犯,企圖切斷解放軍淮海與蘇中地區的聯繫。10月25日,劉培善率部在漣水城下及漣水大堤一線與國民黨軍展開反覆爭奪,國民黨軍在付出慘敗後被迫退回兩淮。

1947年1月下旬,山東野戰軍、華中野戰軍和山東軍區主力組成華東野戰軍,原華中野戰軍第10縱隊改編為華東野戰軍第12縱隊。劉培善調任華東野戰軍第10縱隊副政治委員,宋時輪任司令員。華東野戰軍決心發起泰(安)蒙(陰)戰役,第10縱隊擔負殲滅泰安國民黨守軍的任務。宋時輪、劉培善率部經五晝夜行軍到達泰安城東的祝陽一帶。泰安守軍國民黨軍整編第72師原系川軍精銳,針對敵眾我寡的情況,宋時輪、劉培善研究戰法。4月22日晚,在第3縱隊第8師協同下10縱向守敵發起總攻,拿下泰安城,活捉了第72師師長袁文泉。

此時,國民黨調集重兵對我山東解放軍實施重點進攻已有一個多月,華東野戰軍積極尋找戰機,但是國民黨軍吸取了以往屢遭殲滅的教訓,改變了戰法。華東野戰軍根據中央軍委指示,調整部署,將兵力後撤於萊蕪、新泰以東地區隱蔽待機。國民黨軍誤認為華東野戰軍攻勢疲憊,遂命令三個兵團“跟蹤追剿”。國民黨軍第1兵團司令湯恩伯求功心切,不等友鄰兵團統一行動就以整編第74師為骨幹,企圖佔領沂水至蒙陰公路。整編第74師依仗裝備精良甚為張狂,華東野戰軍發起孟良崮戰役。宋時輪、劉培善指揮第10縱隊擔負鉗制萊蕪國民黨軍第5軍等部南援第74師的任務,他們利用野戰工事頑強阻擊,阻敵國民黨軍第5軍於萊蕪地區,為全殲整編第74師贏得了寶貴時間。國民黨軍第5軍始終動彈不得,眼望著“自家兄弟”化為灰燼。

開國中將,先後搭檔虎將王必成宋時輪,金門炮擊戰的前線指揮者

◆劉培善(中)

1948年6月,劉培善任第10縱隊政治委員。接到進入到平漢鐵路東上蔡以北地區進行佈防的任務後,10縱立即行動。他們抗擊胡璉兵團的瘋狂進攻,協同兄弟部隊保障了第3、第8縱隊攻取開封。劉培善、宋時輪率部進至杞縣西南地區,與第3、第8、兩廣縱隊組成阻援兵團,阻斷國民黨軍邱清泉兵團和區壽年兵團,阻止邱清泉兵團東援,保障突擊集團在睢杞地區圍殲區壽年兵團。10縱連續擊退邱清泉兵團在飛機大炮支援下的輪番進攻。在桃林崗阻擊戰中,10縱83團更是發揮近戰夜戰特長,積累了平原地阻擊國民黨軍在空軍支援下坦克、炮兵、步兵聯合進攻的經驗,戰後新華社播發了桃林崗阻擊戰勝利的消息。10縱從此贏得了“排炮不動,必是10縱”的美譽。

11月6日,淮海戰役開始。在戰役的第一階段,為保障華東野戰軍主力圍攻黃百韜兵團,劉培善、宋時輪等指揮第10縱隊向臨城、韓莊攻擊。8日上午,中共地下黨員、國民黨軍第三綏靖區副司令官何基灃、張克俠率部在賈汪等地宣佈起義。劉培善、宋時輪立即指揮部隊直逼徐州,切斷了黃百韜兵團西退徐州的道路。他們在徐州以東侯集至大許家之間沿隴海路兩側組織防禦,11天時間裡阻擊了敵人多次猛攻,使邱清泉、李彌兩個兵團在付出傷亡萬餘人的代價後仍前進不足20餘公里,眼睜睜地看著黃百韜兵團被最後殲滅。

徐東阻擊戰後,淮海戰役進入第二階段,劉培善、宋時輪又揮師轉入配合中原野戰軍圍殲國民黨軍黃維兵團的戰鬥。11月27日,他們奉命向任橋集、固鎮方向的國民黨軍李延年兵團實施追擊。30日,國民黨杜聿明集團開始撤離徐州,企圖經蕭縣、永城南下蒙城,與黃維兵團靠攏。華東野戰軍以11個縱隊又2個旅,展開了淮海戰役中最大規模的阻擊堵截作戰。劉培善和宋時輪率第10縱隊冒著國民黨軍飛機的轟炸,窮追猛堵。12月4日,佔領百善集一帶陣地,與其他部隊一起在永城西南地區完全堵住了企圖撤逃的杜聿明集團。

1949年1月6日,淮海戰役進入第三階段的總攻作戰。劉培善和宋時輪再次受命指揮由第3、第4、第10、渤海縱隊及冀魯豫軍區獨立第1、第3旅組成東集團,向杜聿明東部主要防禦地帶發動主要突擊。9日下午,杜聿明集團東側防禦陣地開始崩潰,10日凌晨2時,劉培善、宋時輪指揮第4、第10縱隊攻下李彌兵團部所在地黃莊戶。繼而又率領第4、第3、第10縱隊插入杜聿明、邱清泉之指揮中心陳官莊和陳莊。戰至10日16時,全殲國民黨軍杜聿明集團,邱清泉被擊斃,淮海戰役勝利結束。

南下福建

1949年2月,劉培善任第三野戰軍第10兵團政治部主任。他與葉飛、韋國清等兵團領導一起,繼續指揮兵團參加渡江、上海等戰役。6月中旬,劉培善組織兵團政治部制定了《關於繼續南進部隊的指導》《關於南進工作指示》等文件,要求部隊從思想上、組織上做好入閩準備,追擊盤踞福建的國民黨殘軍。7月2日,第10兵團所屬第28、29、31軍共13萬餘人,進軍福建。23日,福州戰役勝利結束。8月25日,福建軍區成立,葉飛兼軍區司令員,劉培善兼軍區政治部主任。緊接著,葉飛、劉培善等率兵團主力分路、海兩路南下,先後解放長泰、漳州等地,並對金(門)廈(門)敵軍形成三面包圍態勢。10月17日,廈門島全部解放。經第三野戰軍首長批准,第10兵團決定由第28軍、29軍兩個團擔負進攻金門島的任務。第28軍經過一週準備,24日夜搭乘近300條木船駛離大陸。25日凌晨部隊登臨金門島,但遭到數倍於己的國民黨守島部隊的圍攻,敵機不時轟炸。恰逢落潮,所有船隻擱淺無法返航,原本返回接運第二梯隊的計劃落空。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登島指戰員血戰至28日下午,彈盡糧絕,大部犧牲。攻擊金門的戰鬥失利,成為解放戰爭中人民解放軍的一次重大損失。10月29日,毛澤東親自起草了《關於攻擊金門島失利的教訓的通報》,對犧牲的指戰員表示痛惜並分析了失利原因。根據毛澤東的指示,劉培善深入部隊,一邊安撫部隊情緒,一邊組織認真總結經驗教訓。隨著朝鮮戰爭爆發等形勢的發展,上級取消了再次進攻金門的計劃,部隊轉入清剿福建境內匪特的鬥爭。到1953年底,基本根除了匪患。1955年5月,劉培善任福建軍區第二政治委員。9月,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1956年7月1日,根據國務院命令,福建軍區、江西軍區等部隊合併組建福州軍區兼福建省軍區,福州軍區領導指揮福建、江西兩省境內的所屬武裝力量。10月,劉培善任福州軍區副政治委員。他把主要精力投入到領導軍區部隊建設和保衛國家安全上,並組織部隊大力支援地方生產。他對前線情況瞭如指掌,福建的大小島嶼,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開國中將,先後搭檔虎將王必成宋時輪,金門炮擊戰的前線指揮者

◆1949年8月,三野10兵團政治部主任劉培善(左起)、政治委員韋國清、司令員葉飛、司令部副參謀長陳鐵君、兵團直屬政治部主任陳超寰在福州。

1958年8月,毛澤東親自點將,葉飛以福建前線陸海空三軍總指揮的身份指揮炮擊金門作戰。葉飛立即與軍區副司令員張翼翔、劉培善等商議備戰落實。20日,毛澤東在北戴河會議上作出炮擊金門的決定,21日,葉飛前往北戴河彙報作戰準備情況。福建前線的炮擊金門作戰,則由劉培善和張翼翔負責指揮。23日17時30分,前線各部隊數百門大炮同時開火,斃傷國民黨中將以下官兵600餘人。24日又進行第二次聯合打擊,金門島國民黨軍的工事、船隻均遭到嚴重破壞。至1959年1月7日,福建前線部隊進行了多次大中小規模的炮擊、空戰和海戰等。11月,劉培善任福州軍區第二政治委員。他領導部隊保持高度警惕,認真執行軍事打擊和政治爭取相結合的原則,取得了反對國民黨竄擾攪亂鬥爭的勝利。

劉培善經常深入連隊,發現對實際工作具有典型意義的先進連隊事例,進而在福州軍區部隊宣傳推廣。奉命由中原地區入閩作戰的某師第6連,是一個久負盛名的先進連隊。萬里徒步行軍中無一人掉隊,就餐時桌上桌下無一粒米粒。劉培善特地安排第6連為駐閩部隊進行彙報表演,該連後來也成為全軍聞名的“硬骨頭六連”。

開國中將,先後搭檔虎將王必成宋時輪,金門炮擊戰的前線指揮者

◆1951年,福建軍區副政委劉培善(左)、司令員葉飛(右)陪同陳毅視察福建部隊。

劉培善嘔心瀝血抓部隊思想建設,每年都要到離國民黨佔據的二擔島僅三公里的青嶼島上視察。1962年,他冒著國民黨軍反攻的危險,深入青嶼島檢查戰備。一上島,劉培善就向全連指戰員鞠了三個躬,意味深長地說:“你們為祖國站崗,辛苦了,我代表軍區黨委向大家致敬!”使全連官兵深受鼓舞。1964年7月,駐守青嶼島的某部4連指戰員,將餵養的一對白鵝下的10只鵝蛋,派人送給了劉培善。劉培善感激指戰員們的深情厚誼,但一個也沒留下,全都送到了軍區食堂。4連官兵發揚革命光榮傳統,工作出色,軍區黨委為該連記集體一等功,並授予“海島紅旗”的光榮稱號。1966年5月,劉培善帶領軍區宣傳、新聞部門工作人員踏上該島,寫出由他署名的長篇調查報告《關於青嶼四連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經驗》,並登載於《解放軍報》。1965年1月,劉培善任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

劉培善對人真誠熱情,他堅持學習,辦事講求實效,對子女管束嚴格,深受官兵群眾愛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劉培善受到迫害,1968年含冤去世,年僅56歲。

周恩來嚴肅批評此事並組織專人調查,指出劉培善為革命奉獻了畢生精力,是革命烈士,其家屬和子女享受革命烈士的一切待遇。1978年,在劉培善含冤去世10週年之際,經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批准,福州軍區黨委根據周恩來生前的指示精神,作出了《關於劉培善同志問題的結論》,指出他忠於黨,忠於人民,為加強部隊建設和共產主義建設貢獻了一生。他是我黨的優秀黨員,是我軍的優秀幹部。5月24日,福州軍區為劉培善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宣讀了這項結論,再次對劉培善的一生作出了高度評價。

◆新書推薦◆

《天下為公:中國社會主義與漫長的21世紀》

開國中將,先後搭檔虎將王必成宋時輪,金門炮擊戰的前線指揮者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再度推出思想力作

本書是暢銷60萬冊的《大道之行:中國共產黨與中國社會主義》的姊妹篇,由來自北京、上海、武漢、華盛頓的六位學者聯袂創作。本書創作採用了思想共同體的方式。

作者們以貫通中西的學術視野、真摯樸實的人民情懷、強烈的問題意識,從社會主義文明的核心品質、社會主義在世界各國的探索、21世紀社會主義新農村、中國社會主義的道統與政統、社會主義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虛擬化和信息化條件下資本主義發展的新特點等方面,探討了理論界和現實社會中的一些熱點問題,展望了社會主義運動在中國乃至世界的未來發展趨勢。

作者們相信,社會主義不是無關乎現實的意識形態宣傳,而是21世紀的歷史大勢,是每個人的切身關切,舉凡政治、經濟與社會問題,都必須讓對於社會主義的討論重新在場。

本書以正反兩面的實踐及清晰的邏輯有力地說明:社會主義不但有助於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而且也是國家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更有效率的組織方式。

!!!驚喜!!!

  • 感恩回饋
  • 黨史博採準備了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提供的
  • 《天下為公:中國社會主義與漫長的21世紀》一書
  • 贈予黨史博採的忠實粉絲。
  • 每天送出五本
  • 篩選五名優質留言粉絲
  • 贈送此書一冊
  • 想得到這本圖書很簡單
  • 請抓緊參與我們的活動吧。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