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成语“愚不可及”原来是褒义词!

从小到大,“愚不可及”这个成语经常听到看到,一直认为是贬义词,形容一个人实在太愚蠢,愚蠢到无人可比的地步了。读了《论语》后才明白,原来这句话是夸奖人的,没有一点贬义的意思。这句成语原来是出自《论语.公冶长》: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你知道吗?——成语“愚不可及”原来是褒义词!

宁武子是春秋时期人,卫国一个很有名的大夫,姓宁,名俞,谥号武子,山东菏泽人。当时卫国比较动荡混乱,由卫文公到卫成公,这两个朝代完全不同,却安让无恙的做了两朝的元老。

“邦有道则知”,“邦”就是国家的意思,“知”是智慧才能。国家政治开明,社会稳定,这个时候,他的智慧才能就发挥出来了,是个管理有方、非常优秀的大夫。可到后来卫成公的时候,政治昏暗、社会混乱,情况很糟糕,他还在做大夫,参与政治管理,但已经属于“邦无道”的时候了,宁武子就表现的很愚蠢,很笨,很无知,这就是“则愚”。

你知道吗?——成语“愚不可及”原来是褒义词!

其实宁武子并不笨,只是懂得明哲保身,识时务者为俊杰而已。表面上虽然碌碌无为,什么也不干,很笨很傻,其实背地里也做不了不少实事,为挽救这个国家而努力,只不过低调处世,韬光养晦,不漏锋芒罢了。

历来改朝换代,新皇帝都会任用一批新人,培养自己信得过的手下。前朝的遗老,一般都会被排挤,不会被重用,毕竟前朝的人,新皇帝用着也不放心。而宁武子在卫文公时期表现的那么出色,到了卫文公的时候,又表现的那么无所作为,装傻充愣,这点把戏不可能没有人看的出来,但竟然没有人排挤他、仇恨他,看来他这装傻的本事,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你知道吗?——成语“愚不可及”原来是褒义词!

人在得意的时候,往往锋芒外露,喜欢争强好胜,聪明才智很容易显露出来。古往今来,从来就不乏聪明之人,所以孔子说“其知可及也”,像他的这种聪明才智,很多人都能做的到。

但是,能伪装成碌碌无为、韬光养晦、老老实实、非常无能的样子,尤其是开始非常聪明,后来突然变的很笨的这种,“其愚不可及也”,宁武子这种装傻的本事,一般人就做不到了。

你知道吗?——成语“愚不可及”原来是褒义词!

郑板桥说过一句名言“难得糊涂”,人要聪明不易,但装糊涂更难呀!尤其由一个聪明人转变为一个糊涂人,这就非常难了。当然不是真糊涂,只是收敛锋芒,明哲保身。像汉朝的萧何,可以说是刘邦的左膀右臂,威望很高,刘邦对他不放心,他就装傻贱价强买农民的土地,自讨坏名声,这才让刘邦放心。

“其愚不可及也”这句话是孔子对宁武子很高的评价,是在赞扬他的智慧,没有一点贬低他的意思。也不知怎么地,渐渐这个成语被人误解成贬义词了,所以,如果有人说你“愚不可及”,你可别着急,没准他是想夸你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