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入园一年却只敢在家“拉屎”,真相让人心疼,妈妈们都要看啊

群里有一位妈妈说,她家孩子不肯在幼儿园拉粑粑,有次都走到校门口了,说起来想拉屎还得开车回家,拉完了再上幼儿园,足足折腾了一小时,幸好她是全职妈妈呀,要不然得被这“屎”孩子折腾死。

出人意料的是,许多妈妈都说自己的孩子也有同样的问题。许多都不肯在幼儿园拉粑粑,憋都要憋到家里解决,有的实在憋不住甚至选择拉在裤子里,也不肯去坐小马桶,有的家长说,她家孩子一个班只有一个孩子在学校拉了粑粑,为何孩子们普遍都有这个问题呢?

孩子入园一年却只敢在家“拉屎”,真相让人心疼,妈妈们都要看啊

孩子的本能,需要大人的呵护和尊重

第一,拉粑粑是一件非常需要安全感的事情

记得樊登老师有一次讲到,拉粑粑很需要安全感这件事情,其实写入了人类的基因。因为在原始人的时代,人类随时都要注意提防被野兽攻击,而拉粑粑的时候是你完全没有能力对抗的时候,也意味着最危险的时候,所以,就必须在很安全的地方才可以进行。

无法得知是否因为基因中带有这样的密码,但是,孩子对于拉粑粑确实非常需要安全感。对于他们不够信任的人,或者环境,他们大都情愿选择不拉粑粑。

孩子入园一年却只敢在家“拉屎”,真相让人心疼,妈妈们都要看啊

拉粑粑是一件非常需要安全的事情

第二,许多大人的态度让孩子觉得拉粑粑是一件糟糕的事情

因为小朋友多半都还不能自己擦屁股,有的甚至没有办法自己冲厕所,于是拉粑粑这件事情总需要成年人的帮忙。可是,如果成年人对待粑粑的态度是厌恶,那就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比如,许多幼儿园的老师会不经意间,跟孩子说,看你的臭粑粑,好恶心呀,好脏呀。万一孩子不小心把粑粑弄在裤子上,在处理的时候老师很可能表现出更多厌恶的情绪,甚至斥责孩子等等,这种种的行为都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做错了事情,于是拉粑粑这件糟糕事情就不可以在幼儿园再做。

孩子入园一年却只敢在家“拉屎”,真相让人心疼,妈妈们都要看啊

如何帮助不肯在幼儿园拉粑粑的小朋友?

有一位转园到我们园的小朋友,就是一位典型的“粑粑困难症”孩子。妈妈说,大概3岁半的时候,她有一次在幼儿园拉肚子,不小心拉到裤子上,老师给她换了,但是老师嫌脏,没好好给她洗干净,只拿纸擦了擦。那一天园里老师和孩子们都在笑话她是个臭孩子。从那之后,这个小朋友就很恐惧拉粑粑,经常在幼儿园憋好几天才肯拉,而家人不懂,一开始家里大人就总指责她为何不告诉老师要拉粑粑,因为憋久了的粑粑都变成黑色的硬疙瘩,小屁股痛得孩子根本不敢拉,如此恶性循环。到我们园孩子都3-5天才拉一次,而每一次,都是家人逼着去的。

其实,这样的孩子不仅不能用指责的方式,反而,大人应该给她更多的帮助,因为她自己已经无力面对和解决这样的问题了。

老师先和家长沟通,问题的形成不是一天,所以也不能指望有什么招数一下子就搞定孩子,选择适当的方法,再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老师主要和家长沟通了几个步骤:

1、在家里不要再催促、强迫孩子去上厕所,不要过分干预,全家淡化上厕所的问题

2、在幼儿园里也不提醒孩子要上厕所

3、在孩子表现出要上厕所的时候,只帮她擦屁股,不要有任何评价

4、在孩子自己上完厕所之后,平和地对孩子说:你今天自己去上厕所了,妈妈觉得很高兴。

其实,就这样说简单又不简单的4个步骤,孩子2个多月之后,拉粑粑就和普通孩子一样基本一天一次了。

孩子入园一年却只敢在家“拉屎”,真相让人心疼,妈妈们都要看啊

拉粑粑是天性,不需要大人过分的干预

每个孩子在家人面前都是世界中心,但是,到了幼儿园,其实别说中心,可能连稍微的关注都不容易得到。所以,家长不能把孩子送去幼儿园就完事了,而是要在整个幼儿园的过程中,观察孩子,提供孩子需要的帮助,协助他们解决问题,孩子才能真正健康地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