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为何没有对故宫下手?

寻觅\\错过


壮图山人

故宫是中国皇权的象征。一向被一衣带水的小日本视为高不可攀的神殿。但是,侵华日军放过故宫,不是他们良心发现,是他们尚未丧心病狂到不买各种势力的面子,不计各种后果。总之,故宫未遭掳掠是各种力量博弈的结果。但是,历史形成的这个结果,到底是哪一种因素是主因,哪一种因素是偶然,也只有“历史老人”自己最清楚了。



第一种原因是,日军侵占之前,民国政府已经将主要文物转移。换句话说,掳掠的话,失大于得。他们怕失去什么呢?


第二种原因,顾忌到国际组织、国际舆论的影响。侵华日军虽是侵略中国,但是在国际上却以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为口号,他们会顾忌到国际上的影响。哪里有去人家皇宫里抢珠宝来共荣的呢。他们还是有这点常识的。

第三种原因,明抢不好,他们想通过渗透、蚕食等方式掌管故宫。有史料记载,1937年日军占领北平后,曾下令各个政府机关单位必须有至少一名日本人充当最高顾问。故宫被他们盯上。在这种危局中,张庭济积极争取,最终以"故宫不属于国家机关"为由避免了日本人插手故宫事务。


进驻被拒绝后,日本人意图通过拉拢像单士元等一批故宫的工作人员以达到里应外合、实际掌控的目的。像当时中国的有识之士:马衡、单士元、张庭济、朱启钤、叶公绰、陈垣等人都为故宫做过不懈努力。

第四种原因,他们的狼子野心,是为自己的天皇准备。当时,中国贫弱至极,日本如入无人之境,一路烧杀抢掠,他们觉得中国甚至已成囊中之物。所以,故宫既然没有宝物,留一个完整的建筑群,留一个完全的中国的皇宫,在各方面都是得大于失的。


至于,其他原因,如顾忌到溥仪末代皇帝及其影响力,也是通观全局的考虑。总之,种种因素制约之下,故宫就神奇般地逃过了日寇的魔爪。

冥冥中自有天意,多行不义必自毙。1945年,日本战败,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1945年10月10日,华北战区受降仪式在故宫太和殿广场举行。这次北平受降仪式是中国战区16个受降仪式中规模最盛大隆重的,远远超过9月9日在南京中国陆军总部礼堂举行的日军投降签字仪式。




今日故宫


老照片

故宫是我国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世界上保存至今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木质结构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精华。1937年7月7日,日寇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爆发,29日,日寇便占领了北京,当时不少人都担心日本人会破坏故宫建筑,但令人吃惊的是,长达八年的时间里,日寇没有破坏包括故宫在内的北京名胜古迹。日寇之所以没有选择在北京城内大肆破坏,我以为原因有很多种,但最可能的还是下面这几个。


其一,末代皇帝溥仪的态度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时候就选择在东北地区扶持溥仪建立伪满洲国,虽然实际上溥仪并没有什么作用,但毕竟还是名义上的皇帝,日本人选择和他合作,当然要考虑到他的态度。故宫作为清朝历代皇帝的居所,更是溥仪从小长大的地方,溥仪肯定不答应日寇对故宫进行破坏。

其二,为了日本的“冠冕堂皇”

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喊的最响的口号就是“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为了亚洲强大而战斗。虽说大家都知道日本是在说假话,但毕竟日本还弄了这块“遮羞布”,日本如果真的对故宫大肆破坏,那么就是连这块“遮羞布”也不愿意要了,日本人可以不要遮羞布,但不至于为了故宫就真的连脸都不要了,这不符合日本侵占中国的长远利益和目标。

其三,国际社会的舆论压力。

正如开头所说的那样,故宫是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宫,也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在当时的世界上知名度也是挺高的,无缘无故的破坏故宫,世界上其他的国家怎么看这个效法西方的“蕞尔小邦”,这是关系日本脸面的事情,日本是不愿意被西方认为还是以前那样的“蛮夷国家”。

而且破坏故宫对它侵略中国没有任何有效作用,只会加强中国军民对日军的抵抗。

1946年日寇投降时就是在北京故宫的太和殿举行的,据说选在太和殿也是有原因的。太和殿是明清时代皇帝祭祀告天的地方,受降于此,大概也是为了告慰抗战中英勇捐躯的先烈们!


一树梅花一放翁

如果以个人观点来分析侵华日军为何没有破坏故宫,肯定会引起不少人的不满。

故宫是我国明清两朝的皇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护最为完整的古建筑群。



我们知道日本侵略军于1937年7月29日占领北京,到抗战胜利,前后历经八年。



这期间故宫文物没有被掠夺和破坏,北京城名胜古迹也没有被破坏。综合来看,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1、侵华日军盲目自大,自己天真的认为必然能占领全中国,甚至永远统治。所以已经视故宫为自己的财产,自己的财产自然是不会破坏的。



据说日本还妄图未来迁都北京,把故宫当做日本天皇未来的皇宫。

2、怕破坏故宫会引发全中国人民的反抗

故宫是明清统治天下的中心,是皇权的象征,已经成为中国的象征。在中国人心里地位非同一般,如果大肆破坏和掠夺怕引发全中国的反抗,不利于侵华日军对占领区的统治,也会为继续南侵带来消极影响。



3、故宫重要文物已经转移

日本侵略军占领北京前,大批重要文物已经被国民政府提前转移到重庆等地。因此破坏掠夺故宫意义不大。



3、顾及末代皇帝溥仪的态度

日本侵华时,日本已经扶持溥仪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此时的溥仪虽说没有什么权利,但是毕竟身份特殊。故宫也是溥仪生活和居住的地方,也是溥仪登基称帝的地方,地位超然。此时的溥仪对侵华日军还有着很大的利用价值,因此也会顾及溥仪的态度,不敢对故宫有所破坏。

4、日本文化源于中国,受到的影响太大

日本文化源自中国,中国文化已经融入日本,因此对中国文化很是喜爱。要知道,日本可是完整保存了以法隆寺为代表的几处唐代的木结构建筑,实属难得,可见中国文化对日本影响之深。



这也是侵华日军没有破坏故宫的一个因素。毕竟故宫代表了中国建筑、文化、历史、宗教的最高水平,因此日本对故宫和其承载的文化历史价值极其尊重。

5、顾及国际社会的压力

故宫是中国极其重要的历史建筑群,是明清两朝的皇宫,世界影响巨大。如果有所破坏,会引发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不利于日本的利益。

以上原因就是日本没有对故宫破坏和掠夺的几点原因。如果网友有其他看法和观点,欢迎补充。

日本投降后,受降仪式就是在故宫太和殿举行,日军投降代表团低头躬身,向中国人民谢罪。



在故宫举行日本受降仪式也有着很大的象征意义。


河洛源

没有对故宫下手,我认为原因有四!分别是日本方面的原因两条!中国方面的原因两条。那么就先说说日本方面有什么原因!

第一:日本目的很明确,我要的是你整个中国不是你一个北平,也不只是你一个故宫,所以对于在外征战的日本人来说,与其我花代价抢来的东西不仅带不走,反而对于拿下整个中国没有好处,所以没必要这么做!

第二:日本人的旗号是大东亚共荣,所以抢故宫这样的大事件一定是被国际组织关注的,所以日本人还是很奸诈的,如果影响不好,那必然也是一个麻烦事情。

那么中国方面的原因呢?

第一:当时的北平已经全部沦陷,但是唯独故宫没受到日本人的蹂躏,为何?因为在这国难当头还是有很多的国家志士站出来,宁可丢了性命都要保全故宫的安危。

第二:故宫是溥仪的家,如果故宫无故被日本人破坏,无论是溥仪还是当时的奋战力量都是会奋力抵抗的,那时候日本就更加艰难。


感谢!最后欢迎留言讨论!


一个看历史的小矮人

古语言:覆巢之下 复有完卵乎!而北平沦陷后的故宫似乎是覆巢下为数不多的幸运儿。

七七事变发生后不久,北平就被日本人完全占领!当时的国民政府已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根本无暇顾及这块中华文明的瑰宝。

不过,就在国民政府各个机构争相逃离北平的时候(部分珍贵藏品已转运至南京),故宫博物院前院长马衡先生却一再嘱托当时的总务处处长张庭济务必极力挽救故宫。当时,日本人进驻北平后,为了加强自己的控制,要求各个政府机关单位必须有至少一名日本人充当最高顾问。在这种危局中,张庭济积极争取,最终以"故宫不属于国家机关"为由避免了日本人插手故宫事物。

尽管日本人没能如愿掌权故宫,但其狼子之心却从未改变。进驻被拒绝后,日本人意图通过拉拢一批故宫的工作人员以达到里应外合的诡计。比如当时的故宫研究院单士元,但单先生宁愿丢掉饭碗也没答应日本人。不过,那个年代并不缺少卑躬屈膝的汉奸!1944年,北平的一帮乌合之众成立了所谓的"献铜委员会",目的就是搜刮北平的铜器敬献给日本人,故宫也在它们的搜刮范围内。当时的故宫主管祝书源听闻后极力阻挠并拖延时间,最后虽然未能避免部分铜器被掳走,但相对而言损失不大!

其实,如果当时日本人决心要抢故宫,想必谁也阻止不了,但当时的日军气焰嚣张,在中国也是鲜有对手,所以它们认为占领中国是迟早的事,到时候这里的一切都将会是大日本帝国的囊中之物!另外,日本对于中国有着自己长远的战略计划,故宫作为中国封建王权的象征,肆意破坏不利于日后的统治。

最后,也希望大家能记住一大批当年为了保护故宫免受伤害而作出努力的有识之士:马衡、单士元、张庭济、朱启钤、叶公绰、陈垣等。

我是军武最前哨!


军武最前哨

侵夺故宫,对于日本人来说,有害无益,得不偿失,所以日本人没有侵夺故宫财物。

日军占领北京之前,国民党政府已经把故宫的主要财物转移到了大后方。

早在九一八事变后,南京政府有开启了故宫博物院文物的转移工程,当时,故宫博物院把文物装箱打包,分多批转运南下,1933年2月到5月,共转运了13427箱另64包,同时雍和宫和颐和园的文物也一起转运。

故宫文物的转运中,各地军阀付出不少努力,为了绕开北方日军的老巢天津,文物专列走平汉、陇海再转向京沪线,大费周章。在土匪猖獗的地区,各地军队在专列两侧部署骑兵接力,一路保护文物专列。

文物先送至上海,又送至南京,南京失陷前四天,故宫文物再次西迁。被存放在重庆、四川、贵州、陕西等地。解放后,这些文物也没有回到故宫,而是存放在南京,蒋介石兵败后,故宫文物又被送到了台湾。

故宫文物大部分被转移,可是抢劫故宫依旧是一个有利益的买卖。

故宫是几百年的古都,日本不敢公开抢劫故宫,原因在于:

1,故宫是曾是溥仪的家,溥仪现在做了日本人走狗,当了伪满洲国皇帝,如果日本抢劫故宫,伪满洲国会失去满清遗老遗少的支持。

2,保护故宫是周作人等汉奸投敌卖国的借口,如果日本执意抢劫故宫,会激起这些人的反感。

3,故宫是举世闻名的文物宝地,日本抢劫故宫,会激起国际社会的反感,他的“大东亚共荣圈”理论就不能用来骗人了。

相对而言,日本更倾向于去抢劫铁路、矿藏、人口、粮食等战略资源。

日本人如果抢得大量故宫文物,很难给他变现,不变现就无法转化为战争资源,这对于日本支持起世界大战的巨大消耗,没有任何用处。

日军每到一地,会侵占当地的核心资源,比如煤矿、铁矿、油田等,有了这些矿藏资源,让日本“以战养战”的战略得以实施。

日军每到一地,还会掠夺当地人口,有的被编入伪军,帮助日本维持当地治安,甚至参与前线战争;有点被无偿当做奴工,为日本人挖战壕,挖铁矿;甚至有的人被卖到国外,最后累死饿死也不能回乡。这就日本人的“以华制华”战略。

事实上,日本小国寡民根本不足以发动世界大战,日本发动战争所需要的资源87%都来自对中国的掠夺,也就是说,日本不掠夺故宫,只是当完婊子立的牌坊而已。日本从我国掠夺的资源,远超过故宫文物的价值。

据统计,日本在我国掠夺到的东西有这么多

  1. 粮食,大约3亿吨,中国大部分产粮区都被日本侵占,因此抗战14年,超过一半的粮食产量都被掠夺。

  2. 黄金,大约2千万吨,仅南京一地就抢到黄金6000吨,连死人的金牙也不放过。

  3. 文物,360万件,目前日本1000度博物馆里,有中国文物200万件,大部分来自于抗战期间的掠夺。

  4. 资源,6.4亿吨煤炭,7亿立方木材,稀土2亿吨,铜矿5亿吨,这些资源被日本无偿占有,最后我们却免掉了日本的战争赔款!


时刻提防东方的恶邻,这是目前最务实的选择!


历史知事

这是一个完全错误的问题!不要为日本人洗白!因为故宫里绝大多数有价值文物都被大规模南迁运走了,没留下太多古董,日军只是没有大规模掠夺而已,并非没有下手,否则以日本人的德性,一定会明目张胆地劫掠!

晚清政府腐败无能,被西方列强任意欺凌,伴随着无数文物被疯狂掠夺。据统计,中国至少有164万件国宝级文物被世界上47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博物馆收藏,还有一些通过民间流散到海外的文物更是数不胜数。

那么是谁最先带头劫掠我国文物的呢?不是火烧圆明园的英法,而是一衣带水的日本!

日本了解文物的价值,因此文物成为他们洗劫中国的重要对象,尤其是侵华战争期间,日军抢夺的文物量极其惊人。1946年3月,国民政府曾搞过一次长达四个多月的全国文物损失调查,初步损失报告显示,被日本抢掠的各类文物多达3607074件又1870箱!这还只是初步统计,真实的数量根本无法统计。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伴随日军侵略的脚步,日本开始对我国有计划、大规模、秘密的文物洗劫,他们甚至专门成立一支负责抢掠文物的部队,所到之处,上至官方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下至民间机构、个人收藏,无不惨遭洗劫。据粗略统计,1937年南京大屠杀期间,南京城共损失各级文物26584件、珍贵字画7720幅、书籍459579册!

现在有些自媒体为日军洗白,说什么日本高层下令不准动故宫文物,说什么溥仪保护故宫,完全就是毫无凭据的造谣!最主要的原因是国民政府组织了大量人力物力对故宫文物进行了南迁!

1933年1月31日,山海关失陷,北平受到严重威胁。为确保故宫文物安全,国民政府故宫博物院理事会从2月5日夜开始至5月15日,分5批运走文物共13427箱又64包。其中,书画9000余幅,瓷器7000余件,铜器、铜镜、铜印2600余件,玉器无数,文献3773箱,以及清政府的各部档案,明清两朝帝王实录、起居注,以及太平天国的档案史料等重要文献。

这些珍贵的文物在当时的战乱下,先被运至南京,后又运至西南,分南、中、北三路辗转流离,跨越两万余里、十四年时光、旷日持久的全面战争,最后重返故宫时再次清点,几乎无一损毁、遗失,避免落入日军之手!这些参与文物南迁的人们做出何其巨大的贡献!

那么剩余的故宫文物是不是就真的被“仁慈”的日军放过了呢?不是的。据有关资料统计,没有来得及南迁的故宫文物损失如下:

古物陈列所113箱,古文物馆191箱,文献馆和秘书处2560箱,颐和园(故宫代管)89箱,总计2953箱。到了1944年,日军由于资源匮乏,疯狂劫掠铜器,还掠走了故宫铜缸66口、铜炮3尊、铜灯亭91座,连避暑山庄的宗镜阁铜亭也被日军掠走熔毁,1万多册珍贵古籍也被日军洗劫一空。”

亲爱的朋友们,看过上述资料,你还相信侵华日军没有对故宫下手的说法吗?


狄飞惊

自己家的东西为何要破坏?

写这个心情沉重啊,大家都别提什么文物转移,什么据理力争保护故宫啦。根本原因就是日本人吧故宫已经当自己家东西啦,破坏对自己没好处。

其实整个抗战时期,不光是故宫,就连整个东北的古迹文物日本都没破坏?想过为什么吗?因为大东亚共荣圈啊!!!



以下难以接受但是就是事实。

战争只是只是政治的手段,最终目的是在为政治服务。日本的最终政治目的是什么?征服整个中国,像蒙元满清一样入住中原。他们民族多年以来的最大梦想就是,跳出岛国,入驻东亚大陆,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

无数次的战争证明啦这一点。

  1. 盛唐时期: 中日白江口之战(公元663年8月27日至8月28日)

  2. 明朝时期:万历朝鲜战争(1592年4月—1598年12月
  3. 清朝时期: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7月25日—1895年4月17日)
  4. 民国时期:抗日战争(1931年9月18日-1945年8月15日)


关于日本的野心看看著名的田中奏折一目了然

“惟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倘中国完全可被我国征服,则其他如小中亚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是世界知东亚为我国之东亚,永不敢向我侵犯。”

这是日本的战略目标,目的是征服不是绝对的破坏。

从侵略者角度说,征服一个国家,一个城市,除非遇到顽强抵抗,不得不破坏城池,一般不会干随意破坏的事情。目的是节约后期维护和统治成本。以华制华,伪满和汪伪政权都因此建立


具体到北京城,就更不同,从元代开始,北京和故宫就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不光战略地位重要,更是沉淀了太多历史和人文。完整拿下北京城,能给中华民族心灵以沉重打击。有利于后期的持续侵略战争。

而且日本一直有迁都北京入住中原的计划。实现统治本土化,入驻北京是基础,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北京是重要城市,保存完好无损的北京利大于弊。

再加上北京城被占领可谓兵不血刃,就没有交过火,更没破坏的可能。

算啦算啦,这篇文章写的心里不爽。故宫保存完好。仅仅因为是自己家东西而已。

悲哀愤恨同样多。。。。


阿斗不傻

日军就像是一个无耻的强盗一样,在主人家里放肆的杀人,放火,抢东西。南京的惨案,三光政策,体现了日军凶残而又贪婪的本性。



日军对于中国文物的掠夺,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要知道,日本是列强中第一个掠夺中国文物的国家。

据不完全统计,被日本掠夺的文化财产共1879箱,360万件,破坏的古迹达到741处。目前日本东京的一家公立博物馆内,藏有1万多件来自中国的文物。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北京的故宫确实算得上比较幸运,没有被日军的炮火摧毁。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可不是什么日军良心发现,也不是日军对于故宫有着极高的敬意。而是另有别的原因。



第一、故宫曾是溥仪的老巢

日军在东北建立伪满政权,扶持溥仪当傀儡,这说明日军还需要用到溥仪或者说溥仪的影响力。

而故宫曾是溥仪生活的地方,日军没有摧毁故宫,也是有安抚溥仪的考虑。



第二、日军的目的是彻底占领中国

日军是火山多发的岛国,资源贫瘠,对于富饶的中华大地早就是垂涎三尺。

日本为了侵略中国,还制定了大陆计划,要建立什么“大东亚共荣圈”。也就是日本侵略中国,是为了彻底占领中国,而不是简单的掠夺资源。甚至还有些资料上说日军占领中国后,准备把首都迁在北京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日军当然不愿意摧毁故宫,因为在它们心中,故宫已经属于它们了。而且,摧毁故宫很容易激起反抗。


第三、故宫的文物大多数已经被运走

从1933年日军侵占热河开始,南京政府就开始有计划转移走了故宫的大部分文物,1933年6月2日首批故宫文物离开北平。

当日军占领北平时,故宫差不多已经是空楼了。



以上三个原因,应该是故宫免遭破坏的主要原因。至于有些文章上说的日军侵华将领对于故宫的崇拜,纯粹是无稽之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