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ak Softly
新爱乐交响乐团 - 奥斯卡金像奖交响乐全集6
7月4日,美国国庆日,有爱好美国电影的同学在后台留言,说想聊一聊《教父》。
理由是,这部影片隐射着美国脱欧独立的精神历史。
好吧,今天,我们就来解读下这部影片。
自1972年上映以来,无数的专家和学者都对《教父》做了深入的解读和分析。
无论是从电影的文本语言,还是从它所具备的深远的社会影响来看,《教父》都确实值得我们花上大量的时间反复观看和研读。
没有一个观众会认为柯里昂和他的家族是十恶不赦的大坏蛋。
从影片的第一个镜头开始,观众没有看到任何弱势群体被黑手党欺负、伤害或是屠杀的场景,相反,老百姓们不约而同地寻求黑手党的保护,保护他们的家人和爱人不会再遭受不公正的待遇。
而影片中好不容易出现的警察,这个原本应该是正义化身的符号,却是收受了贿赂的腐败分子。
当教父坐在那个幽闭的暗黑的办公室里,一边无限柔情地抚摸着手中的小猫,一边要求殡仪馆老板对他表示尊重的时候,观众在一个封闭的世界里寻求到了一个道德的标尺。
那个标尺是马龙白兰度所饰演的老教父言传身教所定的。
当公正被腐败的社会主流群体践踏的时候,教父,哪怕这是个率领家族成员从事赌博等投机生意的黑手党领袖,他成为了正义的化身。
这种非道德化的立场,让影片有了一种超乎寻常的宽容度。
这种非道德化当然与美国文化本身有着相当的关系,也就是美国的个人主义传统,它将个人权利作为所有权力序列的顶端。
防止个人权利受到侵害是美国文化的重中之重;也因为这种观念,让他们对所有权力集团充满了警惕,所以好莱坞电影里充满着大量的对政府、对大公司的敌视。
在好莱坞电影中,他们总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去猜测政府和大公司,《谍影重重》系列、《银翼杀手2049》无不如此。
而美国宪法修正案中的公民持枪权,则是现实中对于个人权利最为坚决的保护。
黑手党则兼具双重性。
当它成为对抗不义政府的力量时,它是个人权利得以伸张的渠道之一,所以具有某种合法性;但它本身又是一个相当独裁的权力组织,与政府具有某种同构性,天然地具有某种邪恶的基因。所以天然地具有多义性。
很多女人都承认,她永远无法理解男人为什么喜欢《教父》,正如很多男人永远无法理解女人为什么能看17遍《穿普拉达的女魔头》。
这一点不是中国的特例,《电子情书》里的梅格·瑞恩也遇到过同样的困扰。
对此汤姆·汉克斯是这样回答的:“它就是我们男人的圣经,那里面包含了所有的智慧。”
这是一个让人汗不敢出的答案,特别适用于男人向女人耍酷,但事实上,有些真像,电影永远不会告诉你。
很多人喜欢《教父》是因为它很酷。
里面的人物个个衣冠楚楚,行事作派更是温文尔雅,即使是玩起暴力来也是豪气干云,充满诗意。
然而,真正的意大利和意大利黑帮是什么样子的呢?
《美国种族简史》中这样描述:“职业性的犯罪活动在南部意大利已是一门高度发达的艺术,大多数从事有组织犯罪的意大利家庭,都来自西西里,现在仍然如此。”
而西西里人之所以走上黑帮道路,跟意大利的地区性贵贱秩序有很大关系。
在意大利,托斯卡纳人在最上层,西西里人在最下层。
身居意大利中部的那不勒斯人蔑视北方弟兄们向他们摆出的那副屈尊俯就的面孔,但一提起南方的同胞,他们马上就会表现出不屑一顾的神色,甚至在到达美国之后,西西里人仍遭到其他意大利人的排斥。
现在你该明白为什么《教父》开头,棺材店老板为什么不愿意跟维托·考利昂来往了吧?
在现实中,大多数意大利移民并不参与这类活动。
作为一个移民种族,意大利人的犯罪率是偏低的,而且他们所犯的罪一般都属赌博、斗殴之类,而非盗窃、诈骗或武装抢劫一类的职业犯罪活动。
即使是在美国历史上最无法无天的禁酒令时代,美籍意大利人作为一个种族,总体上的犯罪率仍比其他美国人偏低。
事实上,在美国历史上,真正大杀四方的是爱尔兰人,全美各大城市的爱尔兰居民区,个个都是社会治安的难点。
在纽约,爱尔兰人聚居的第六区曾是大名鼎鼎的“血腥六区”,马丁·斯科塞斯的《纽约黑帮》,就是根据这段历史改编的。
直到现在,爱尔兰聚居地依然名声在外,比如波士顿的查尔斯城就是有名的银行抢劫案高发地带,本·阿尔弗莱克打扮成特雷萨修女抢银行的那部《城中大盗》,说的就是这一地区的故事。
虽然意大利黑帮并不出众,但关于意大利黑帮的电影却多如牛毛。
《好家伙》《铁面无私》《美国往事》《疤面煞星》……这一切的起源,一方面是阿尔·卡彭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犯罪天才”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
正如东北人的战斗力无法达到谁瞅就削谁的地步,但“长江以北的大案要案全是我们东北人干的”(罗永浩语)以致于形成了民风彪悍的错觉;另一方面,这部《教父》功不可没。
《教父》之于意大利,正如《古惑仔》之于铜锣湾。
黑帮电影的泛滥,让意大利成了黑手党的代名词,就连意大利语都给人一种黑帮切口的感觉。
黑帮电影的魅力在于越是禁忌的地方越有戏剧冲突。
跟任何一个长盛不衰的电影题材一样,黑帮电影给了人们想象和代入的空间。
不管是维托·考利昂的白手起家终成霸业,还是迈克尔·考利昂的力挽狂澜家族中兴,都给了男性无限的“大丈夫当如是也”“彼可取而代之”的万丈雄心。
很多影迷有把任何电影看成励志电影的观影模式,因此《教父》一不小心变成了男版《甄嬛传》,宫斗、黑帮乱斗和职场之道无缝切换。
而越是崇尚丛林法则的地方,《教父》就越流行,那种阴谋与背叛、短平快的粗暴解决之道,给人一种和平时期的战争的感觉。
而在这过程中胜出的教父式人物,则俨然一种君临天下的味道,所以披教父皮做皇帝梦,才是部分影迷的真实想法。
正如,《教父》里马龙·白兰度怀抱小猫的镜头让人印象深刻。
其实,那只小猫是不小心闯进片场的,马龙·白兰度随手拎起它来抚摸,导演保留了这个神来之笔,于是教父的经典形象就此诞生。
閱讀更多 歲月鎏馨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