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记得你的好


没有人记得你的好

看过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党实行惨绝人寰的种族灭绝计划。一位犹太籍银行家自知在劫难逃,为了保住两个儿子的性命,把大儿子托付给曾经有恩于自己的一个可靠的朋友,小儿子则托付给自己曾有恩于他的一个可信的朋友。

但是,最后的结局是,有恩于他的朋友不负重托,冒死保住了他的大儿子,而自己曾对其有恩的朋友,却为了保全自己,出卖了他的小儿子。

在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无法理解其中的缘由。我一直以为,人是会知恩图报的,以为真心一定可以换取真心,以为只要你对别人好,别人就一定会记得你的好。所以,我看不明白,为什么对银行家有恩的朋友会不负重托,反倒是银行家对其有恩的朋友会忘恩负义。

磕磕碰碰走到现在,我才渐渐悟出其中的道理。

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为了保全一己之私利,会不惜以牺牲他人为代价,哪怕被牺牲者曾经有恩于自己,哪怕对方对自己有千般的好。但人性又有极其矛盾的一面,那就是对自己的执念痴爱,会不惜代价,不求回报,毫无保留地付出。

这就形成了一个怪圈,我们总是忽略无视那些对我们好的人,却对我们所看重所珍爱的人倾其所有。也就是说,我们一边辜负着深爱我们的人,一边又被我们所爱的人辜负。

这就使得在危难时刻,可以依托的从来不是我们对他有恩的人,而是有恩于我们的人。

还有一个故事,同样发生在纳粹横行时期的德国,也许更能让我们看懂人性。

维尔茨堡的两位犹太银行家,奥赫斯和罗斯柴尔德,为了躲过纳粹党的迫害,期望通过获得市民的同情与帮助,来保全自己以及家人,不惜推出超值的金融业务,来取悦全城市民。

奥赫斯推出限额的低息贷款,以极低的利息放贷给市民,对纳粹官员则采取放大限额的无息贷款。罗斯尔德正好相反,他向市民大量发售债券,以极高的利率吸纳市民的存款。

在那个经济萧条的时期,人们从奥赫斯手中获得低息贷款,再存入罗斯尔德的银行,从而赚取其中的差价。两人都获得了市民的拥戴和热爱,包括纳粹分子也对他们彬彬有礼。

后来,纳粹党为了彻底清除犹太人,把两人列入了抓捕名单。不过,最终罗斯尔德一家活下来了,而奥赫斯一家却未能逃过这一劫。

同样是做慈善,结局为什么会大不同?

因为奥赫斯被抓,他放出的那些贷款就有可能一笔勾销,再也不用归还;而一旦罗斯尔德被抓,市民存在他手中的大量现金就会随着他的消失而从此杳无音讯。人性趋利避害和自我保全的自私心理,让市民选择了牺牲奥赫斯,保全罗斯尔德。

金钱,真的是人性最好的试金石。乱世出英雄,乱世也最易见人性的卑劣。没有人会记得你的好,人们只会敝帚自珍。

《红楼梦》里的贾雨村就是一个典范。当年甄士隐在他穷愁潦倒之际资助他赴京赶考,为官后的他却在明知英莲是甄士隐的女儿后,为了保住自己的升官之道,故意将英莲错判给薛蟠。


这就好比下象棋,为了保全老将,棋手们往往不惜牺牲车马兵象。不管这些棋子曾经怎样为自己出生入死杀敌无数,也不管这些棋子曾经立下多少赫赫战功,只要老将的位置不保,只要老将受到来自对手的威胁,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牺牲它们,来保全老将。

这个老将,就是我们的私心私利,就是我们的执念痴爱。棋盘上棋手的厮杀对垒过程,就是现实社会的真实再现。

棋如人生,人生如棋。

所以,当我们被倾力付出的人所辜负,真的不要抱怨什么,只怪自己不懂人性,自作多情。

无论对谁,在我们付出的那一刻,就不要指望回报,更不可奢望投之以李报之以桃。没有人会记得你的好,除非你与他利益攸关,除非你是他的老将。

尤其,当你遇到困难甚至跌入人生低谷的时候,更不要指望那些你曾经帮过的人。愿意对你伸出援手的人,永远是那些一直在帮助你而你并没有予以回报的人,那些把你视为老将视为执念痴爱的人。

回头想想,我自己是不是也辜负了许多对我好的人?

古人说,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逝人伤;唯以心相交,淡泊明志,友不失矣。

因为真心是无价的,一旦失去,就永远地失去了。被对手下黑手与被信任的朋友背弃,所受的伤害是不可等日而语的。被人背弃的痛,带来的不只是愤怒,更多的是愕然,惊诧,和无法接受。

这种伤害,会让你三观尽毁,不再敢爱;会让你不再相信这个世界,取而代之的是怀疑一切包括真心;会让你从此收回诚意,不再敢付出善意;会让你终日披盔佩剑,内心不再柔软。

而我们,都是这么走过来的。

所以,对于人情世故,一开始就要明白一点,我们对别人付出的所有的好,就像泼出的水,是不可能收回的。不求回报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无奈。

反过来,也要记住一点,永远都不要忘记别人对我们的好,那是这世间最美的真心,不可伤,不可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