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中的淡淡背影——即將消失的騰衝油紙傘

油紙傘的製作在中國至少有千年以上的歷史。現如今,隨著工業化生產的摺疊傘、自動傘相繼問世,它逐漸退出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但油紙傘的新“身份”——工藝美術品,卻為這門老手藝帶來了新生機。

風雨中的淡淡背影——即將消失的騰衝油紙傘

圖說:鄭家朝老人制作的直徑三米的油紙傘

騰衝市固東鎮的滎陽村,距離騰衝城區50多公里,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小村子。這個小村子以出產精美獨特的油紙傘聞名。滎陽村過去曾有一片沼澤地,長年生長著許多蘆葦和毛竹,世居在這裡的村民就利用蘆葦和毛竹編制紙傘、藤編、竹編等生產、生活用品,併到集市上出售。

風雨中的淡淡背影——即將消失的騰衝油紙傘

圖說:鄭家朝老人家的牆上掛滿制傘工具

過去,滎陽村裡80%的村民都會做紙傘及其他竹編制品。這門手藝成了村子裡的祖傳絕活兒。滎陽村村民製作的花紙傘做工精細,色彩鮮豔,式樣美觀,質量好。曾一度熱銷保山、大理、昆明等地。

風雨中的淡淡背影——即將消失的騰衝油紙傘

圖說:鄭家朝在製作傘頭

在當地人的傳統習俗裡,油紙傘除了有遮雨的作用,更是吉祥的象徵。由於繁體字“傘”的字形裡有四個人字。在當地人眼裡,這代表著房子裡多子多孫的意思。因而油紙傘備受人們的喜愛。舊時結婚娶親,女子的嫁妝中一定會有兩把油紙傘,有早生貴子的意思;“過門儀式上,新娘下轎後也要有人為她撐傘,據說亦是為求“百子千孫”。

風雨中的淡淡背影——即將消失的騰衝油紙傘

圖說:加工成型的紙傘

鄭家朝老人是滎陽村一位油紙傘製作匠人,他製作的紙傘號稱越打越亮、不會滲水。

手工油紙傘的製作過程十分講究,共分為削傘骨、繞邊線、裱紙、上柿子水、收傘、曬傘、繪畫、裝傘柄、上桐油、釘布頭、纏柄、穿內線等十幾個步驟。

風雨中的淡淡背影——即將消失的騰衝油紙傘

圖說:繪製紙傘的染料

所有步驟中最難的是削傘骨。因為一把紙傘有短骨和長骨,不但要先把竹子一根根剖開削好,還要再一枝枝鑽洞,相當耗工。

風雨中的淡淡背影——即將消失的騰衝油紙傘

圖說:半成品紙傘

待用竹子做傘把、傘骨做好後,再用界頭鄉買來的構皮紙蒙上,做成傘面。

構皮紙是剝下構樹皮,完全按照東漢時蔡倫造紙術那樣做出來。

風雨中的淡淡背影——即將消失的騰衝油紙傘

圖說:鄭家朝專心致志地繪傘面

繪製傘面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意思的步驟。老人在傘面上印上彩花,刷上清漆。一把油紙傘就做好了。

風雨中的淡淡背影——即將消失的騰衝油紙傘

圖說:傘面圖案清新雅緻

現在,在鄭老漢家,時常有遊客慕名而來,觀看制傘的過程,然後順便買下幾把作為收藏。繪傘面步驟也成為吸引遊客體驗的一個環節。因為可以讓人自由發揮,使每一把傘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

風雨中的淡淡背影——即將消失的騰衝油紙傘

圖說:完工的油紙傘

鄭家朝老人說他們家中已有十幾代人以做紙傘為生。

傳到他手上,幾十道工藝彙集了祖祖輩輩的心得,可是現在兒孫不願意繼承。原因是一方面現在油紙傘沒有了市場,另一方面做紙傘費工費時,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已經延續300年曆史,傳承了9代人的滎陽村制傘工藝,由於工序複雜、製作費力、賣價低廉,正面臨失傳。

風雨中的淡淡背影——即將消失的騰衝油紙傘

圖說:鄭家朝和他的油紙傘

本文原載於《今日民族》2013年6月

風雨中的淡淡背影——即將消失的騰衝油紙傘

從前,油紙傘在風雨之中,為有情人守護起一方小天地;而今,它則代表著一份時光中逐漸消逝的文化氤氳,正略帶憂愁卻又優雅地從國人的日常生活中悄然退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