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大力实施旅游项目助推全域旅游发展

武威市大力实施旅游项目助推全域旅游发展

图为武威白塔寺

今年以来,武威市按照“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建设经济强市、生态大市、文化旅游名市,全力打造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和谐武威”的思路,努力探索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把重点旅游项目建设作为全市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突破口,狠抓有效投资这一“牛鼻子”,着力扩量、提质、增效,形成了既有“顶天立地”的大项目、又有“铺天盖地”的小项目的良好发展局面。2018年,全市计划实施重点旅游项目62项,年度计划投资50.42亿元,1—5月已开工建设39项,完成投资6.28亿元。

一是科学谋划旅游项目。抢抓国家、省上支持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前谋划储备和推介了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切合武威文化旅游发展实际的大项目,完善了2018年旅游项目库,编制了武威房车露营地建设项目、莲花山生态旅游区开发项目等16个项目策划或预可研。大力引导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谋划储备了武威市大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武威市沙漠旅游项目等12个以PPP为主要模式的文化旅游项目,向省政府推荐武威雷台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纳入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旅游PPP项目库。

 二是完善项目建设推进机制。为全面推动旅游项目投资建设,出台了《武威市2018年重大建设项目“五个一”包抓工作方案》,武威文庙、古钟楼、罗什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项目及武威方特动漫主题园、武威雷台文化旅游综合体等8个重大旅游项目由市级领导包抓,建立了“一个项目、一个责任领导、一支工作队伍、一套工作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通过现场办公、召开调度会等方式,及时解决制约项目建设的前期手续办理和用地、用电、用水、融资等实际困难,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制定了《武威市2018年全市旅游项目分工方案》,将2018年计划实施的62个重点旅游项目分解到每一个干部头上,建立起了各县级领导负总责、各包抓干部和县区旅游局责任人具体抓、建设单位责任人推动实施的三级责任体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投产。

三是加大扶持奖励力度。出台了《武威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给予全方位政策资金支持。扶持奖励办法包括资金支持、融资、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人才培育、文化旅游体制机制改革等6个方面、40项具体奖励措施,单项奖励最高达到1000万元。在奖励扶持措施的撬动下,武威温泉度假村、卓尔雅都市农业休闲产业园、古浪大漠绿洲生态旅游文化影视基地等一批由民间资本投资的旅游项目加快推进。

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针对全市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薄弱,旅游参与性、体验性、互动性不足,未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产品,缺乏综合带动力强的龙头项目的实际,积极主动引进战略资本开发特色旅游景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与深圳华强方特集团合作开发建设武威方特动漫主题公园项目,总投资30亿元,目前已完成项目必要性、可行性、合规性论证,制定了《武威方特动漫主题公园项目融资方案》;与省公航旅合作建设雷台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总投资55亿元,目前已注册甘肃公航旅雷台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与保利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开发建设文庙、古钟楼和罗什寺历史文化街区,项目总投资52亿元,目前正在有序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同时,结合开展“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相关部门和县区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

五是强化项目督查统计。将2018年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情况作为年度督查重点,在年度目标任务中加大对各县区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情况的考核赋分,按照项目建设进度,紧盯项目前期手续办理等关键节点,重点督促资金到位、形象进度、投资完成、配套政策落实等情况,从程序是否到位、管理是否规范、质量是否达标、进度是否赶上、安全措施是否落实等方面,跟踪协调服务和督办,限时办结。市、县区旅游部门确定专人负责项目统计、填报和汇总工作,实行“旬统计、月通报”制度,做到新开工项目应统尽统,确保旅游项目在数量和质量上“双增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