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问题多:兴森科技被疑内幕交易,停牌前夕高管增持6万股

停牌前夕高管增持6万股 兴森科技被疑内幕交易

兴森科技停牌给持续下跌的股价按下暂停键。

今年以来,兴森科技股价跌跌不休,控股股东邱醒亚不得不持续补充质押,质押比例一路上升到93.67%。继续补充质押的危机在6月14日得到缓解,这一天,兴森科技宣布进行重大收购,当天上午开市起停牌。但随之而来的,是市场对高管停牌前夕增持的质疑。公告显示,6月11日及13日,兴森科技副总经理宫立军累计增持公司股票6万股。

上市公司问题多:兴森科技被疑内幕交易,停牌前夕高管增持6万股

增持的高管是否是内幕信息知情人?增持时间是否属于价格敏感期?都决定着兴森科技高管是否进行内幕交易。

高管停牌前夕增持

6月14日,兴森科技发布停牌公告,拟收购参股公司深圳市锐骏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65.16%的股权,交易成交金额范围为6亿元至7亿元之间。引起市场注意的是,就在公司停牌前夕,多位高管入场增持。

数据显示,兴森科技停牌当月,就有两位高管有增持动作。6月11日及13日,公司副总经理宫立军累计增持公司股票6万股,增持总市值约26.5万元。6月1日,公司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凡孝金增持公司股票5.8万股,总市值约26.85万元。时间再往前,自今年2月份发布增持公告后,兴森科技三位董事陈岚、李志东、刘新华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持。

此外,高管增持是否处于价格敏感期,也是判定是否存在内幕交易的重要依据。宫立军最晚在6月13日仍有增持,公司则在6月14日发布停牌公告,二者相距时间极短。6月13日该内幕消息是否开始形成,成为问题关键。

不过,公司发布的停牌公告显示,兴森科技此次收购已初具雏形。6月14日,交易双方已签署《股份购买意向书》,并约定以现金加发行股份的形式进行交易,预计成交金额为6亿元至7亿元。此外,公司已初步确认中介机构,拟聘请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为本次事项的独立财务顾问、北京观韬中茂(深圳)律师事务所为本次事项的法律顾问。

“这么重大的事项,应该是已经策划了一段时间的。”张军表示。

上市公司问题多:兴森科技被疑内幕交易,停牌前夕高管增持6万股

次新股现"成交停摆" 新经典10分钟内无交易

随着A股市场各大指数持续下挫,一些个股的成交额也出现罕见地量特征。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部分个股虽然没有停牌,但是连续十多分钟没有任何成交;第二,股价在没有涨停、跌停的情况下,一些个股成交量和成交规模还不如B股活跃;第三,成交“停摆”的个股不断扩容,从此前的ST股、绩差股向次新股等蔓延。

由于一些个股成交量的大幅下降,尤其是长时间成交停摆现象的出现,不仅容易导致闪崩,也容易导致资金恐慌出逃。

次新股也“成交停摆”

昨日上午9∶41到9∶52的10分钟内,一只正常交易的股票没有任何成交,这种罕见停摆的情况就发生在新经典(603096)身上。

公司股票在9∶41分以85.60元卖出1手之后,便连续没有任何成交,直到9∶52分才以85.72元的价格再度成交1手,中间的成交断档期超过10分钟。

实际上,个股出现“成交停摆”也并非A股近期才出现,早在2017年,当大批的投资者将目光聚焦在白马股、行业龙头等板块的时候,A股就陆续有一大批“僵尸股”不断涌现。

不过,今年上半年的成交低迷股大幅增多。以今年6月5日为例,ST山水当天仅成交了129手,在交易软件上可以看到,当天ST山水的分时成交明细只有半屏,其中多次出现几分钟没有买卖。此外,还有ST仰帆、ST宏盛等个股当天成交也不足200手,其中ST仰帆当天仅成交了124手。在此前后,包括ST仰帆、ST山水在内的个股,还出现过在非涨跌停情况下,日成交额不足100万元的情况。

新经典作为一个次新股,如此低迷的成交比较罕见。少数次新股也成为“僵尸股”与三方面原因有关:

第一,部分次新股虽然业绩增长情况不错,但是所在产业一般,想象空间有限,在增量资金难以入场的情况下,不会成为被青睐对象。以新经典为例,虽然公司在图书批发、零售环节日前再次获得增值税免征的优惠条件,有利于未来公司利润的释放,但是也面临大众图书市场后续增长乏力、互联网等新媒体娱乐形式对阅读时间的挤占、公司精品图书销量下滑等风险。投资者便“多看少动”,不敢轻易探险。

第二,不少次新股机构投资者较多,不会频繁买入卖出,这也使部分个股在相当周期内多是散户在交易,达成撮合交易的时间有所延长。例如,新经典前十大流通股东全部为基金,且部分为一季度新进。

第三,监管层日前严查“高送转”,多数业绩增长的次新股只是实现了分红,而没有配股,因此股价高高在上,流通股本却依然很小,这在客观上也容易出现成交量很小的情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