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很多人黑于魁智?

fujunda

於魁智的水平怎麼樣,自有公論,不是幾個鋼絲就能決定得了的。只有那些不知道天高地厚,接觸京劇就是從郭德綱開始的人,才會把於魁智和郭德綱放在一個層面上評論。只要是聽京劇時間久了的老戲迷,都不至於如此無聊。

以前姜昆批評郭德綱的相聲三俗,希望他能改掉這些之後再接納進入主流相聲界,結果這些年姜昆就被黑得什麼都不是了,不僅是姜昆,連帶著連幾十年來的主流相聲也都一鍋端否定了,甚至馮鞏也躺槍了。

在這之後,在鋼絲眼裡,主流就成了個貶義詞,只要郭德綱幹什麼,原來的圈子不肯接納,就要被打成他們口中所謂的主流,就要各種黑。這幾年郭德綱到處唱京劇,就又開始黑於魁智了。

如果說論相聲的水平,郭德綱有自己的特點,還可以和主流相聲界叫板,在京劇這個行當裡,郭德綱要和於魁智叫板,那可就太不自量力了。就算是黑了於魁智,郭德綱的京劇水平也還是那樣,也高不了。

其實相聲界有不少老先生也是學過京劇的,而且有些人水平也不錯,但他們從來沒有說因為主流京劇界不接受他們,就要把主流相聲界完全否定的。為什麼呢?因為他們還是知道天高地厚的,知道自己雖然也喜歡唱京劇,但畢竟和人家專業的京劇演員不是一個層次。

郭德綱本人雖然也希望能在京劇上有所作為,但恐怕他本人也不會認為自己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了於魁智的水平。反而是郭德綱的粉絲們又從攻擊主流相聲界轉移戰場,現在轉到了攻擊主流京劇界,真是莫名其妙。

其實我相信,很多原來喜歡聽於魁智的戲的老戲迷,也不一定就反感郭德綱的相聲,也未必就不願意聽郭德綱唱戲。但是現在鋼絲們非要把於魁智樹立為郭德綱的對立面,這就很糟糕了,等於給郭德綱人為製造對立面。

君子愛人以德,如果是郭德綱的真愛粉,還是多給他說點好的,別這樣到處給他招黑。


歷史頂個球

為什麼這麼多人黑於魁智?這段時間我也看到了一些言論,說什麼於魁智唱的楊不像楊、譚不像譚,似乎任意一個老生演員拉過來都能暴虐於魁智,但事實真的是這樣麼?並不然!

正所謂,人紅是非多,作為當今中國京劇院的頭牌老生,自然話題很多,總有人眼紅他的成績,說一些酸裡酸氣的話,而人們又喜歡人云亦云,這樣一來,就有不少自以為是的“網絡專家”門,跳出來黑於魁智了。

而讓那些人說出黑於魁智的理由,他們又說不出來個所以然來,往往是一陣語塞,然後半天憋出個他唱的是京歌,不是京劇。往往說出這樣話的人,就基本能夠判定此人不過是跟風罷了。

很多人都說,當年要不是言興朋遠走美國,關棟天去了香港,再加上於魁智有人捧,當今頭牌老生也輪不到他。但是換個思路想想,戲曲界從來不會因為誰被捧了就能紅,還是要靠本身實力的。

有人說,以前梅蘭芳,功夫不如尚小云,表演不如荀慧生,唱腔又不如自己的徒弟程硯秋,但是他在四大名旦中就是排行第一,乃至在整個梨園屆都是無可替代。為什麼?因為他綜合素質好,中規中矩,符合大眾口味。

於魁智也是一樣綜合素質好,扮相好,功夫過硬,唱的雖然很樸素,沒有太多花腔花調門,但是也挑不出什麼大毛病。學的也中規中矩,老生第一理所當然。

其實當年言興朋即使不出國,言派也只是一個特色流派,京劇老生主要還是譚餘楊,而且言興朋的嗓子太過純淨,唱老生反而有些不正對。關棟天也是一樣的問題,他的嗓音一流,但嗓子也是太亮太純淨。

而於魁智的嗓音純正寬亮又不失韻味,新老觀眾都能接受,所以我覺得於魁智的優勢更明顯一些,而且他在北京,在中國京劇院的機會會更多一些,他的唱法也比較適合晚會,因為不懂京劇的人聽於魁智唱的也會覺得不錯。


戲曲說

要知道,這年頭有句話叫,依靠罵人來提高自己。很多人認為,罵於魁智就代表自己跟真懂京劇似的,其實罵完了你該不懂的還是不懂,光罵街代表不了什麼。而且還有很多罵人的話,都是打別人嘴裡聽來的,罵完了也未必能真正理解什麼意思。所以有這麼一部分人,不是愛戲,是愛逞能,一定要表現的自己比內行還內行,才能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當然,也不乏有些朋友是真懂戲,真愛戲的,他們關切著京劇成長,唯恐哪天京劇跑偏了。從劇情到音樂到臉譜到扮相,都很有研究,對於同一出戏,每個流派的不同處理,細微之處都能說出考究來,這些位是真懂戲,值得內外行尊敬


但是有些位天天聽著於魁智成長起來的,突然有一天長大了回過頭來再罵於魁智,就有點不厚道了。就好像不罵他就顯得自己不內行似的,罵完了再細聊,你不更棒槌嘛?

藝術需要變革,只有不斷的改革才有發展。每一個從藝人對於藝術的理解和處理不同,不喜歡可以不看,看自己喜歡的去,但是一邊看著在邊罵街就沒勁了,更何況他還是把你領進門的人!最後我想說,在京劇的今天,每一個肯為京劇推廣和變革犧牲的人,都是值得尊重的人


古木戲苑

於魁智,當今最紅的老生演員。中國京劇院副院長,也已年近60了。

說到於魁智的表演,那還是在90年代初在天津中國大戲院看過他的戲,那時還是二路演員,馮志效上演全本《群、借、華》,於魁智為其挎刀配演《華容道》裡的關羽,嗓音很是清脆高亢。後來逐漸成名但很少來津演出,除了電視上以外再沒看過他的戲。

至於說有很多人黑於魁智,這我到沒太覺得。大概是人紅是非多吧。單從藝術角度來講,頭頂第一老生的於魁智相比於前輩名家,差距確實很大。

最紅的不一定最好。

對於魁智的表演說一點自己看法:

第一:於的嗓子條件很好,高、脆、亮,非常乾淨。但老話講“響堂的嗓子不掛味”,於魁智的唱腔在韻味上確實一般。只是唱而已,用唱腔塑造人物方面差的太遠,扮演誰都是“一道湯”。面無表情站的筆直。臉上沒戲,身上沒戲。

第二:於魁智藝宗餘、楊、譚,但學成了“三不像”。沒有餘派的空靈,沒有楊派的醇厚,沒有譚派的古樸。說他是“於派”似乎又不夠分量。

第三:於魁智演唱風格尺寸偏緊,總是“趕趕落落”,顯得緊張侷促,小家子氣,聽起來少了大家風範的從容不迫。

第四:於成名後,除了晚會上唱開場“京歌”以外,似乎很少貼戲登臺,遠離了舞臺,遠離了觀眾,估計是“自珍羽毛”吧。還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對自己藝術心虛了就不得而知了。

第五:早期的於魁智在藝術上下了很大功夫,成名後這些年功力似乎停滯不前,水平沒有更進一步的提高。現在唱起來和他自己20年前的比起來,並沒有顯得更加老道,還那樣。大概是當領導忙於政務,練功少了。

再有就是於魁智和倆任琴師李亦平、趙建華都發生了不愉快,內情外人不得而知,也許是有什麼不和諧因素被人詬病吧。

那些黑於魁智的人不知道是怎麼黑的?我想大概也就這幾方面吧?

藝術評價,見仁見智。不喜歡於魁智也很正常,談不上什麼黑不黑。

總之,於魁智還是很不錯的老生演員。


明揚51

喜歡郭德綱的,不喜歡姜昆等主流相聲演員,認為姜昆說的相聲是垃圾,這是對的。姜昆的相聲水平只要不是傻子啞巴,學上幾個月就能趕上。但郭德綱呢?學他的人恐怕有的一輩子也學不會。於魁智似乎也被人掛上主流京劇演員之名,但是那些說三道四的人去學於呢?恐怕也是一輩子也學不來。天才的早就很大一部分是與生俱來的。據我觀察,很多一部分人說於不好,是因為流派問題,喜歡言的不喜歡於。其次就是自以為懂的多,是資深戲迷票友,批判他人的同時抬高自己的理論欣賞水平,很有快感,這個時代最不缺乏的就是噴子。


Mr-養樂多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故事會17

不是黑於,他沒有所說的這麼好,好不假,只是一般,11頻道別搞這個賽,那個賽了,放全國各地方的劇團的演出,比於水平高的多得去了,沒有錢,沒有人賽不進來,所以京劇就是現在的低水平,過去什麼四大鬚生和四大,四小名旦,都演戲,觀眾評的,不是現在那樣炒的,寧聽老錄音,不看現代人演的戲。


用戶7601400646535

我外行人說幾句; 京劇老生各流派的祖師爺當屬餘叔巖,俗稱餘派,乃至隨後各具特色的揚、馬、譚、習四大鬚生等等,無不由余派發展而來,但是,真正繼承餘派的又非李少春莫屬,電影“野豬林”中的林沖真可謂是餘派正宗,我們論藝術就說藝術,於魁智足可稱為餘派傳人,



滏水漁家

京劇的受眾是最複雜的,每個流派都有鐵桿擁躉,票房林立,也有很多保守派。他們眼光專業,挑剔守舊,也愛跟著權威起鬨,誰在最耀眼處就挑剔誰。如果當年的戲曲革新不是江青,而是某個藝術大家,就要被口水淹死。所以能在中國戲劇領域有大動作,必須位高權重,這也是國情。


吳名堂

我只想說,那些嘴裡說於魁智的,您們上臺試試,同樣玩嘴,人家是唱,你們是說,這麼年了,難道您們還要印證把國人害的的不輕的神曲,曲目為“說的比唱的好聽”嗎,人家實在傳承,而你們卻總不忘“初心”的詆譭,國家不能沒有根,名族不能沒有魂兒,別把我們這個國家的所有根和魂都丟了,省省吧,留點勁兒,用您們那自以為是知識面去噴世界的藝術,那多牛逼,何必總是傷害長著同樣面孔的自己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