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黑于魁智?

fujunda

于魁智的水平怎么样,自有公论,不是几个钢丝就能决定得了的。只有那些不知道天高地厚,接触京剧就是从郭德纲开始的人,才会把于魁智和郭德纲放在一个层面上评论。只要是听京剧时间久了的老戏迷,都不至于如此无聊。

以前姜昆批评郭德纲的相声三俗,希望他能改掉这些之后再接纳进入主流相声界,结果这些年姜昆就被黑得什么都不是了,不仅是姜昆,连带着连几十年来的主流相声也都一锅端否定了,甚至冯巩也躺枪了。

在这之后,在钢丝眼里,主流就成了个贬义词,只要郭德纲干什么,原来的圈子不肯接纳,就要被打成他们口中所谓的主流,就要各种黑。这几年郭德纲到处唱京剧,就又开始黑于魁智了。

如果说论相声的水平,郭德纲有自己的特点,还可以和主流相声界叫板,在京剧这个行当里,郭德纲要和于魁智叫板,那可就太不自量力了。就算是黑了于魁智,郭德纲的京剧水平也还是那样,也高不了。

其实相声界有不少老先生也是学过京剧的,而且有些人水平也不错,但他们从来没有说因为主流京剧界不接受他们,就要把主流相声界完全否定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还是知道天高地厚的,知道自己虽然也喜欢唱京剧,但毕竟和人家专业的京剧演员不是一个层次。

郭德纲本人虽然也希望能在京剧上有所作为,但恐怕他本人也不会认为自己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于魁智的水平。反而是郭德纲的粉丝们又从攻击主流相声界转移战场,现在转到了攻击主流京剧界,真是莫名其妙。

其实我相信,很多原来喜欢听于魁智的戏的老戏迷,也不一定就反感郭德纲的相声,也未必就不愿意听郭德纲唱戏。但是现在钢丝们非要把于魁智树立为郭德纲的对立面,这就很糟糕了,等于给郭德纲人为制造对立面。

君子爱人以德,如果是郭德纲的真爱粉,还是多给他说点好的,别这样到处给他招黑。


历史顶个球

为什么这么多人黑于魁智?这段时间我也看到了一些言论,说什么于魁智唱的杨不像杨、谭不像谭,似乎任意一个老生演员拉过来都能暴虐于魁智,但事实真的是这样么?并不然!

正所谓,人红是非多,作为当今中国京剧院的头牌老生,自然话题很多,总有人眼红他的成绩,说一些酸里酸气的话,而人们又喜欢人云亦云,这样一来,就有不少自以为是的“网络专家”门,跳出来黑于魁智了。

而让那些人说出黑于魁智的理由,他们又说不出来个所以然来,往往是一阵语塞,然后半天憋出个他唱的是京歌,不是京剧。往往说出这样话的人,就基本能够判定此人不过是跟风罢了。

很多人都说,当年要不是言兴朋远走美国,关栋天去了香港,再加上于魁智有人捧,当今头牌老生也轮不到他。但是换个思路想想,戏曲界从来不会因为谁被捧了就能红,还是要靠本身实力的。

有人说,以前梅兰芳,功夫不如尚小云,表演不如荀慧生,唱腔又不如自己的徒弟程砚秋,但是他在四大名旦中就是排行第一,乃至在整个梨园届都是无可替代。为什么?因为他综合素质好,中规中矩,符合大众口味。

于魁智也是一样综合素质好,扮相好,功夫过硬,唱的虽然很朴素,没有太多花腔花调门,但是也挑不出什么大毛病。学的也中规中矩,老生第一理所当然。

其实当年言兴朋即使不出国,言派也只是一个特色流派,京剧老生主要还是谭余杨,而且言兴朋的嗓子太过纯净,唱老生反而有些不正对。关栋天也是一样的问题,他的嗓音一流,但嗓子也是太亮太纯净。

而于魁智的嗓音纯正宽亮又不失韵味,新老观众都能接受,所以我觉得于魁智的优势更明显一些,而且他在北京,在中国京剧院的机会会更多一些,他的唱法也比较适合晚会,因为不懂京剧的人听于魁智唱的也会觉得不错。


戏曲说

要知道,这年头有句话叫,依靠骂人来提高自己。很多人认为,骂于魁智就代表自己跟真懂京剧似的,其实骂完了你该不懂的还是不懂,光骂街代表不了什么。而且还有很多骂人的话,都是打别人嘴里听来的,骂完了也未必能真正理解什么意思。所以有这么一部分人,不是爱戏,是爱逞能,一定要表现的自己比内行还内行,才能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当然,也不乏有些朋友是真懂戏,真爱戏的,他们关切着京剧成长,唯恐哪天京剧跑偏了。从剧情到音乐到脸谱到扮相,都很有研究,对于同一出戏,每个流派的不同处理,细微之处都能说出考究来,这些位是真懂戏,值得内外行尊敬


但是有些位天天听着于魁智成长起来的,突然有一天长大了回过头来再骂于魁智,就有点不厚道了。就好像不骂他就显得自己不内行似的,骂完了再细聊,你不更棒槌嘛?

艺术需要变革,只有不断的改革才有发展。每一个从艺人对于艺术的理解和处理不同,不喜欢可以不看,看自己喜欢的去,但是一边看着在边骂街就没劲了,更何况他还是把你领进门的人!最后我想说,在京剧的今天,每一个肯为京剧推广和变革牺牲的人,都是值得尊重的人


古木戏苑

于魁智,当今最红的老生演员。中国京剧院副院长,也已年近60了。

说到于魁智的表演,那还是在90年代初在天津中国大戏院看过他的戏,那时还是二路演员,冯志效上演全本《群、借、华》,于魁智为其挎刀配演《华容道》里的关羽,嗓音很是清脆高亢。后来逐渐成名但很少来津演出,除了电视上以外再没看过他的戏。

至于说有很多人黑于魁智,这我到没太觉得。大概是人红是非多吧。单从艺术角度来讲,头顶第一老生的于魁智相比于前辈名家,差距确实很大。

最红的不一定最好。

对于魁智的表演说一点自己看法:

第一:于的嗓子条件很好,高、脆、亮,非常干净。但老话讲“响堂的嗓子不挂味”,于魁智的唱腔在韵味上确实一般。只是唱而已,用唱腔塑造人物方面差的太远,扮演谁都是“一道汤”。面无表情站的笔直。脸上没戏,身上没戏。

第二:于魁智艺宗余、杨、谭,但学成了“三不像”。没有余派的空灵,没有杨派的醇厚,没有谭派的古朴。说他是“于派”似乎又不够分量。

第三:于魁智演唱风格尺寸偏紧,总是“赶赶落落”,显得紧张局促,小家子气,听起来少了大家风范的从容不迫。

第四:于成名后,除了晚会上唱开场“京歌”以外,似乎很少贴戏登台,远离了舞台,远离了观众,估计是“自珍羽毛”吧。还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对自己艺术心虚了就不得而知了。

第五:早期的于魁智在艺术上下了很大功夫,成名后这些年功力似乎停滞不前,水平没有更进一步的提高。现在唱起来和他自己20年前的比起来,并没有显得更加老道,还那样。大概是当领导忙于政务,练功少了。

再有就是于魁智和俩任琴师李亦平、赵建华都发生了不愉快,内情外人不得而知,也许是有什么不和谐因素被人诟病吧。

那些黑于魁智的人不知道是怎么黑的?我想大概也就这几方面吧?

艺术评价,见仁见智。不喜欢于魁智也很正常,谈不上什么黑不黑。

总之,于魁智还是很不错的老生演员。


明扬51

喜欢郭德纲的,不喜欢姜昆等主流相声演员,认为姜昆说的相声是垃圾,这是对的。姜昆的相声水平只要不是傻子哑巴,学上几个月就能赶上。但郭德纲呢?学他的人恐怕有的一辈子也学不会。于魁智似乎也被人挂上主流京剧演员之名,但是那些说三道四的人去学于呢?恐怕也是一辈子也学不来。天才的早就很大一部分是与生俱来的。据我观察,很多一部分人说于不好,是因为流派问题,喜欢言的不喜欢于。其次就是自以为懂的多,是资深戏迷票友,批判他人的同时抬高自己的理论欣赏水平,很有快感,这个时代最不缺乏的就是喷子。


Mr-养乐多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故事会17

不是黑于,他没有所说的这么好,好不假,只是一般,11频道别搞这个赛,那个赛了,放全国各地方的剧团的演出,比于水平高的多得去了,没有钱,没有人赛不进来,所以京剧就是现在的低水平,过去什么四大须生和四大,四小名旦,都演戏,观众评的,不是现在那样炒的,宁听老录音,不看现代人演的戏。


用户7601400646535

我外行人说几句; 京剧老生各流派的祖师爷当属余叔岩,俗称余派,乃至随后各具特色的扬、馬、谭、习四大须生等等,无不由余派发展而来,但是,真正继承余派的又非李少春莫属,电影“野猪林”中的林冲真可谓是余派正宗,我们论艺术就说艺术,于魁智足可称为余派传人,



滏水漁家

京剧的受众是最复杂的,每个流派都有铁杆拥趸,票房林立,也有很多保守派。他们眼光专业,挑剔守旧,也爱跟着权威起哄,谁在最耀眼处就挑剔谁。如果当年的戏曲革新不是江青,而是某个艺术大家,就要被口水淹死。所以能在中国戏剧领域有大动作,必须位高权重,这也是国情。


吴名堂

我只想说,那些嘴里说于魁智的,您们上台试试,同样玩嘴,人家是唱,你们是说,这么年了,难道您们还要印证把国人害的的不轻的神曲,曲目为“说的比唱的好听”吗,人家实在传承,而你们却总不忘“初心”的诋毁,国家不能没有根,名族不能没有魂儿,别把我们这个国家的所有根和魂都丢了,省省吧,留点劲儿,用您们那自以为是知识面去喷世界的艺术,那多牛逼,何必总是伤害长着同样面孔的自己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