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清單,評估所在行業的價值

1、如何感知變化

每一次的行業變化都是一次財富的重新分配,這個作用力常常大於個人的努力。

2016年的時候,領英根據1700萬中國會員的檔案數據,找出了八年前幾乎不存在但現在卻熱門的10大工作頭銜。

那麼,我們要如何去應對呢?

那麼,不預測趨勢還能做什麼?

你需要做的是,當趨勢來的時候,你能感知到。比如,你是做媒體的,沒在2012年預測到自媒體會起來,但如果你在2013年、2014年看到了,那還是有很多機會的。

所以,今天我要分享的,其實是如何比別人更早地感知變化並且應對變化,而不是教你預測變化,因為誰也預測不了確切的行業變化。

怎麼感知和應對呢?這裡面有三個點:

第一,要感知變化,你得先看到相關信息,比如自媒體起來,你都沒看到自媒體,那當然感知不到這個行業變化;

第二,基於這些信息,你需要能夠評估自己目前所處的行業狀況;

第三,看到變化之後,怎麼抓住這些機會。

2、破除信息繭房

信息繭房的存在讓我們只關注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信息,久而久之,將自身桎梏於像蠶繭一般的“繭房”中。

而感知趨勢的前提是你能夠看到某些透露未來趨勢的信息,信息繭房阻礙了我們看到更多的信息和趨勢。

所以你首先要做的是從信息繭房裡面出來。

一、跳出圈外

問個問題:你們知道竊格瓦拉嗎?

一張清單,評估所在行業的價值

其實我們的圈子非常同質化。弱聯繫的理論你肯定聽過,意思就是:我們的朋友跟我們背景、經歷都很相似,接觸的信息都差不多,價值觀也差不多,彼此會互相加強彼此的信念。

所以我的第一個建議是跳出圈外。

怎麼跳?我一個投資人朋友的方法特別好。他是讓朋友的朋友推薦,他自己是70後、高學歷、高職位、一線城市。所以他讓朋友推薦的朋友都是年輕人、學歷一般、職位一般、城市下沉。

這個方法我自己也試過,而且受益匪淺,我之前應該說過,圈外之所以叫圈外,其實也是因為我的經歷。我原先給B端客戶做人才發展的諮詢,那時候覺得諮詢沒意思了,而且是看到這個行業比之前的發展差很多。

所以,如果你不知道竊格瓦拉,可以去朋友圈找個知道的,然後跟他聊聊,可能會發現一些新東西。

二、體驗你從未用過的App

再問個問題:你手機裡面有多少App?

平均來說,一個人裝40個,一天大概用到9個。如果你的手機還能承受,可以下載一些自己之前不會用的App。比如抖音的目標人群不是我,但我試著下載並且玩兒過一陣,看看大家都在上面幹嘛。

還有,我春節回家把親戚手機一個個拿來看,看他們手裡的App,會發現另一個世界。還有,你檢查一下自己的信息來源,嘗試去做一些調整。比如,你總是用知乎,那你可以看看豆瓣。

所以,要跳出圈外,你還可以體驗一個排行榜上靠前的但是你沒用過的App,這是第二個建議。

三、看到新事物先假設存在即合理

第三個建議,看到新事物,哪怕跟自己相沖,也要先假設它是對的,然後思考為什麼是對的。

舉個例子:

拼多多爆紅的時候,很多人的反應是“我身邊都沒人用,用戶量肯定有水分”;

區塊鏈滿天飛的時候,很多人說“都是騙子”;

自媒體起來的時候,很多人說“傳統媒體才是正統”。

如果面對新事物的時候,我們都是挑剔如何不靠譜,當然是很難感知到變化的。

好的做法是先假設存在即合理,然後思考為什麼合理,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好了,現在你接觸到了有用的信息、圈外的信息,那麼接下來呢?還得看看對自己的影響。

首先我們來說說,一個行業變化,跟自己工作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3、評估自己目前所處的行業狀況

首先,崗位是建立在行業發展基礎上的。

段子手哪裡來的?微博起來之後來的。

諮詢顧問哪裡來的?工業化時代專業化分工之後來的。

專業化分工的趨勢讓公司有了規模效應,所以產生了大公司,公司大了就有管理方面的問題,如果都是小作坊,就沒諮詢公司什麼事兒了。

而崗位價值是什麼呢?是建立在價值鏈基礎上的。

舉個例子來說:

快消公司裡,市場部是掌握最多資源的;

騰訊做社交和遊戲,所以產品團隊是最牛的;

而在O2O行業,可能銷售推廣就是最牛的。

那麼我們如何能夠評估所處的行業是不是正在向上發展、所處的崗位很有價值呢?

1)這裡給個清單,可以用來評估行業和你的崗位

1、這個行業的人才素質,相比以往如何?你自己感覺,或者看招聘薪資。

2、這個崗位轉行或跳槽出去的人,身價漲跌如何?自己去關心。

3、行業是否存在人才短缺?在哪個細分領域?問獵頭,問HR。

4、哪個細分子行業的增長最迅速?看一些行業報告和數據。

5、行業有什麼新技術產生?這種新技術會如何影響它?跟行業投資人、高管聊。

6、這個行業的主要增值發生在價值鏈的哪一環,近期是否有變化?畫出行業價值鏈圖。

2)另外,你也可以聽一些前線的人來講,不需要自己評估

雖然很少有人能夠預測某個趨勢在什麼時候發生,但是大方向其實是可以把握的。

比如YC在2014年出了一個“Requests for Startups”清單,裡面提到22個趨勢,每年會做維護,做增補,2018年的3月份也發佈了25個趨勢。(後臺回覆“YC”即可獲得最全RFS清單哦)

舉個例子來說,它在2014年其實就提到了好萊塢2.0,雖然不是針對中國,但跟我們現在看到的變化差不多。

他們當時說,未來的明星不需要天才經紀人,內容消費是在網上而不是劇院,明星跟粉絲有直接關係,明星用新的方式發佈作品,你們現在看是不是這樣。未來偶像、明星、網紅等等角色都會不一樣。

剛才我們講到如何理解和感知行業變化。但是請注意,趨勢是對的,但你不知道什麼時候爆發。你需要做的,是記著這些趨勢,然後對照你所處行業的觀察,這樣真正變化發生的時候你能夠想到。

4、抓住時代發展的機遇

講完信息,講完行業,接下來是說,我們如何把握機會。如果你只是看到了很多、想到了很多,但是不行動,其實也沒用。

但是,我不是說你需要一下子跳進去嘗試。沒有必要。你可以斜槓,也可以自由職業。

據Edelman Intelligence於2017年9月的調查研究結果表明,2017年同比2014年,全球自由職業者的數量增長了一倍以上。EdelmanIntelligence推斷,在2027年,美國境內自由職業者的數量將初次超過傳統職場人士。

1、專家自由職業者:2017年,67%各領域裡的專家,已經開始選擇脫離企業獨立工作,同比增長11%。

2、“47%的自由職業者年齡在18-34歲之間”,不是我們以為的資歷很深了才出來。

1)有些想法不確定,可以兼職做做看,成為斜槓青年,用業餘時間嘗試

比如我們的同事笑笑就是在社群裡面起來的,她是兼職管社群,但社群運營沒有成熟人才,做了很多年運營的人在這塊也不會,她有學習潛力,所以用了她。

很多新職業會出現,這些職業出現的時候,剛開始只有很少的人進去,因為大家都不知道而且也不屑,急缺人才所以特別貴,等過段時間各類培訓機構起來,增加了供給,後面人進來已經沒什麼機會了。

我一些朋友就會在業餘時間幫身邊創業的朋友做一些事情,來給自己多一點機會。我用這個理由忽悠了不少免費勞動力了。

2)如果你實在不知道做什麼,做一些怎麼變都有用的事情

YC的那篇文章提到,人類跟機器分工是有道理的,我們很擅長某些機器表現不好的領域,機器也有我們不具備的優勢。

而什麼樣的功能是機器短期內暫時還無法代替的?創新、溝通,思考等等這些軟技能。之前萬維鋼等等都表達了同樣的觀點,未來的大部分工作一定是軟技能導向。

實際上,如果我們從各大諮詢公司每年發佈的薪資報告來看,要麼是稀缺硬技能的薪資在增長,要麼就是軟技能崗位的薪資在增長,而不稀缺的硬技能崗位幾乎是停滯甚至下降的。

好了,最後我們來總結一下:

1、想要感知並應對變化,先要通過跳出自己的小圈子、用一些沒用過的產品以及假設存在即合理來破除信息繭房;

2、定期用一個問題清單來審視自己的行業變化,同時去看看那些站在未來的人所說的趨勢,對照自己的行業;

3、看到一些機會可以去嘗試斜槓,以及,如果沒有看到機會,先做一些怎麼變都有用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