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門覆盆子成脫貧致富「聚寶盆」

祁门覆盆子成脱贫致富“聚宝盆”

“種一畝地的覆盆子,能收入上萬元,是種植普通農作物的好幾倍,咱山區農民種這個有了一定的規模就能儘早地脫貧致富。”祁門縣大坦鄉種植戶張引送說道。覆盆子青果可入藥,熟果可食用,是一種藥食兩用的特色植物,張引送和其他種植戶引種覆盆子,看好的就是它的藥物價值。

祁门覆盆子成脱贫致富“聚宝盆”

網絡圖片(圖文無關)

張引送從前年開始,先後流轉了35畝拋荒地種植覆盆子,今年有15畝覆盆子掛果,5月初開始僱請勞力採摘,每天可以採三四百斤,收益八九千元,今年他家15畝首次掛果的覆盆子毛收入近十萬元,摘掉貧困帽子已是板上釘釘子。據大坦鄉林業站負責人介紹,目前大坦鄉覆盆子種植面積120畝左右,鄉林業和農業技術部門在指導種植戶做好田間管理的同時,還將組織農戶成立專業合作社,以此促進全鄉覆盆子產業快速健康發展,使之成為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一條有效途徑。

近年來,祁門縣充分發揮山地特色資源優勢,穩步推進覆盆子產業規模化種植,使之成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扶貧開發的重點項目。據初步統計,今年全縣覆盆子新栽植面積約1256畝,其中貧困村(貧困戶)種植了467畝。

在推廣、引導種植過程中,祁門縣注重加強技術培訓,選派部分重點鄉鎮林業站站長、貧困戶、種植大戶參加全市覆盆子生產栽培技術培訓,通過實地參觀學習,提高經營管理水平。與此同時,在縣內新型農民培訓項目中,專門開設覆盆子生產栽培技術培訓班,對貧困村農戶進行專業系統的培訓,提高他們種植覆盆子技術。目前全縣建立覆盆子高效種植示範基地5個(其中貧困村4個),每個示範基地安排一名技術人員負責,現場指導,全程服務,把好苗木關、栽植關和管護關,確保示範基地建設有成效。並以此點帶面,典型推動。

從2018年開始,祁門縣財政、農林、扶貧等部門每年預算及整合安排資金用於重點支持覆盆子高效示範基地建設、野生資源保護、龍頭企業培育以及品牌培育專項獎勵等。今年第一批中央財政扶貧資金安排77萬元用於覆盆子基地建設。此外加大政策引導和項目支持力度,努力爭取上級部門各類政策性項目資金、以及涉農金融部門的政策性貸款貼息項目,搭建好政、銀、企融資平臺,扶持全縣覆盆子產業發展壯大。

加入我們

祁门覆盆子成脱贫致富“聚宝盆”

長按指紋 > 識別圖中二維碼 > 添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