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资治通鉴札记595 司马相如开辟西南的必由之路:零关古道

是时,邛、筰之君长【按:邛,邛都,今天西昌;笮都,古部族名。又称笮都夷。笮又写作(上“竹”,下“作”)。主要分布于今 雅安和凉山地区。秦并蜀于笮地,设吏治理。汉武帝时置定笮县(今盐源县)。汉元鼎 六年(前111年),汉兵杀邛、笮等部首领 ,于笮都设沈黎郡(今汉源县)。】闻南夷与汉通,得赏赐多,多欲愿为内臣妾,请吏比南夷【

按:外交就是这么办的。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唯一道理就是利益,就是好处。民族融合也是在利益的前提下才可以成功的。】。天子问相如,相如曰:"邛、筰、冉駹者近蜀,道亦易通;〔师古曰:今开州、夔州等首领多姓冉者,本皆冉种也。后汉书,冉駹,其山有六夷、七羌、九蛮,各有部落。括地志:蜀西徼外羌,茂州、冉州本冉駹国。康曰:其人依山居士,累石为室至十余丈。駹,音厖。易,以豉翻。〕【按:冉駹:古部落的名字,汉武帝时在其地置汶山郡,在今四川茂县、汶川、理县一带。】秦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按:这叫有历史基础。】。今诚复通,为置郡县,愈于南夷。"〔张揖曰:愈,差也;又云:愈,犹胜也。晋灼曰:南夷,谓牂柯、犍为,西夷,谓越巂、益州也。为置之为,于伪翻。〕【按:司马相如的建议。注意,胡注这里指出了西夷和南夷还不一样。南夷,谓牂柯、犍为,西夷,谓越巂、益州也。】天子以为然,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及副使王然于等乘传,因巴、蜀吏币物以赂西夷【按:有钱办外交,活就好干。
】;邛、筰、冉駹、斯榆之君〔康曰:本叶榆泽,其君长因以立号,后随畜移于徙。师古曰:徙,音斯,故又号为徙榆。使,疏吏翻。传,张恋翻。〕皆请为内臣【按:斯榆,又作“斯褕”、“徙榆”。古代西南民族。汉代时活动于蜀郡徙县(今四川天全)。这相当于是四个大部落的民族归顺了汉朝。】。除边关;关益斥,西至沬、若水,〔斥,开广也。张揖曰:沬水出蜀广平徼外,与青衣水合。若水出旄牛徼外,至僰道入江。华阳国志:汉嘉县有沬水。李文子曰:若水南至大作入绳水。师古曰:沬,音妹。〕【按:沫水,古水名,隋、唐以后改名大渡河。若水,即今雅砻江】南至牂柯为徼,通零关道,〔班志,零关属越巂郡。张揖曰:凿灵山为道。寰宇记:灵关山在雅州卢山县北二十里,灵关镇在卢山县北八十二里。零、灵通用。徼,吉吊翻。〕【按:零关古道,古称5尺道,是古"南方丝绸之路"的一个组成段,纵贯凉山州越西县境南北,故越西县曾有"一线通南北"之称。零关古道北由大渡河畔的甘洛县境入境,南至小相岭出境,全长350千米,宽1余米,路面全由石坂铺垫而成,也有少数段为土路连接。古道只能通行背脚、挑夫、驮马。整条古道蜿蜒曲折,地势险要。有的关口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历为兵家争夺之要冲,沿道现尚存有哨所遗迹。是蜀人司马相如受命出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时史书所载"通灵关,桥孙水,以通邛都"即指此处。
】桥孙水〔张揖曰:孙水出台登县,南至会无,入若水。康曰:一名白沙江。李文子曰:孙水,本名长河水。〕【按:安宁河,汉代称为孙水,晋代称白沙江,唐代称长江水,其北源称长河。因元代有泸沽治所,故又名泸沽水,明代称宁远河,清代始名安宁河。安宁河,凉山的母亲河,是雅砻江下游左岸最大支流,清代始名安宁河,河长326公里,流域面积11150平方公里。发源于四川省冕宁县东小相岭记牌山,流经凉山州的冕宁、西昌、德昌三县市后,入攀枝花市境内,流经米易县,后成为米易县与盐边县部分界限,最后于米易县得石镇(盐边县桐子林镇火车站以北2公里)汇入雅砻江。】以通邛都,为置一都尉、十余县,属蜀。〔为,于伪翻。〕天子大说。〔说,读曰悦。〕【按:总的看司马相如从成都出发,向南过大渡河,开通零关道,在孙水河上架起桥梁,道路一直通达邛都。零关道因零关县而得名,零关道在汉代是指零关县境内的道路。后来,人们把从大渡河南岸通向西昌平原的这段古道称零关道。现代学者又把从成都经邛崃、雅安、汉源、越西、西昌、攀枝花、大姚、大理这一段古道扩展为零关古道,称“南方丝绸古道”西线段。零关古道在云南大理与“南方丝绸古道”东线段(又叫五尺道,即从成都出发,经宜宾、昭通、曲靖、昆明,到大理)交汇后,再通往保山、腾冲,进入缅甸、泰国,最后到达印度和中东。成都到云南、缅甸、印度及欧洲的这条国际商道现代史学家称之为“南方丝绸之路”。古道纵贯越西县南北,在县境内全长近150公里。零关道在不同时期,叫法不同,公元前4世纪的战国时期,秦献公时称“牦牛道”。汉代设置零关县,“牦牛道”由此更名“零关道”。唐贞元十五年(799年)在境内设清溪关,零关道更名清溪道。唐后又复称零关道。蒙古铁骑正面进攻受阻,边取道西南,万里迂回包超,成了南宋王朝命运的终结者。零关道是其进军路线之一。明初傅友德沐英受命平滇,蓝玉平定月鲁帖木儿叛乱,进军之路包含了清溪道和灵关道 孙水关“西南形胜”是有出处的,来自元代诗人泰普华的七律《送述律元帅开阃越嶲诗》: 西南形胜自天开,付托还须上将才。 邛僰几年来蒟酱,渥洼今日得龙媒。 云边小队旌旗发,花底元戎号令催。 归去弓刀悬画戟,好将诗句佐春杯。冕宁泸沽镇历来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孙水关是其独一无二的门户。因此,北临孙水河南倚伏头山的孙水关,便控扼着灵关古道上的这一咽喉之处,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果说南方丝绸之路进出古蜀之地,其北大门剑门关有一夫当关之雄,其南大门孙水关则有“丸泥封关”之奇。
据《读史方舆纪要》载:“泸沽关,即泸沽峡,两山壁立,峡深百余丈,阔不盈寻,孙水流其中,淙淙有声,人行东山岭上,俯视魂摇。”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长征来到凉山,礼州会议决定分兵进击。主力从泸沽走冕宁彝海、大桥、拖乌到安顺场;左权、刘亚楼、张爱萍等率第二先遣团走灵关道,取道道泸沽峡孙水关、登相营、越西到大树堡。英勇的红军最终战胜了敌人的围追堵截,从胜利走向胜利。今天孙水关潮 今天孙水关潮音寺内,立有记载红军问道孙水关,北上抗日的碑记。1950年3月, 西昌战役的胜利摧毁了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一个军事基地。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南北进军,投入两个师的兵力,北线为184师,南线为44师。184师一部即经灵关道过越西、小相岭、泸沽峡孙水关,挺进西昌。(资料来自于《红军先遣队,问道孙水关》http://sh.ccwqtv.com/sc/rdzz/news225288.htm《零关古道,还在吟唱的浪漫歌谣(一) https://www.sohu.com/a/197597507_797261遗憾的是,因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修筑泸沽至越西的公路,挡道的孙水关被拆掉。如今孙水关遗址上,坐落着一尊高约两米、正面约呈四方形、造型简单的纪念碑。而与它近在咫尺的,是一尊比它高出许多的新塑的普贤菩萨像。曾经肩负历史使命的孙水关让贤了,让位于人们认为更能够带来平安和好运的神仙;《泸沽峡乾隆梦游孙水关》
http://www.cdrb.com.cn/html/2016-09/05/content_46657.htm】

读资治通鉴札记595 司马相如开辟西南的必由之路:零关古道

凉州刺史部

读资治通鉴札记595 司马相如开辟西南的必由之路:零关古道

零关道

读资治通鉴札记595 司马相如开辟西南的必由之路:零关古道

零关道

读资治通鉴札记595 司马相如开辟西南的必由之路:零关古道

零关石刻

读资治通鉴札记595 司马相如开辟西南的必由之路:零关古道

零关古道清溪段

读资治通鉴札记595 司马相如开辟西南的必由之路:零关古道

孙水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