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接觸電子產品怎樣才算合理?

崔中鶴

多數爸媽都會擔心電子產品使用不當,對孩子產生不好的影響,但其實,我們自己對於電子產品對嬰幼兒影響,也有一些常見的誤解,比如:

一、電子產品對年幼孩子的早期學習一定有害

確實,對孩子來說,親身探索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但事實上,在這個時代我們並不能完全避免孩子接觸電子產品,而且,孩子也確實是可以從電子產品中學習到一些生活經驗。

關鍵的問題是:

1、孩子接觸到的內容一定要適齡。

2、限制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

3、父母會在孩子一起使用電子產品的時候,陪伴孩子,並一起參與,幫助孩子把屏幕中展示的內容和現實世界結合起來。

二、孩子又沒在電視,自己玩別的,電視開著當背景聲也沒啥影響。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電視背景聲會干擾孩子的玩耍和學習。

讓孩子處於不適齡、不是專為孩子設計的電視節目中,哪怕只是作為背景聲,也會給孩子的語言、認知、執行能力的發展帶來負面的影響。

三、讓孩子看電視,看著看著就睡了,可以催眠。

事實上,要是讓孩子睡前看2小時電視,孩子就越來越難以入睡了。而且,這也使得孩子更難學會自己入睡。

此外,年幼的孩子需要與家長共享的睡前時間(故事,搖籃曲等)帶來的愛和安全感,絕不能讓電視代替了這個角色。

四、電子書的互動元素越多,對孩子越有利

一項關於電子書的研究顯示:電子書的互動元素越多,反而越打擾了孩子,使得孩子沒法把注意力放在主要的故事線上。

當然,電子書還是可以給孩子使用的,只是,爸爸媽媽需要幫助孩子更關注故事本身,而不是被一些技術操作給帶偏了。

五、父母只要不玩手機,只是打電話,對孩子的行為就不會有影響

事實上,已經有研究表明,爸爸媽媽當著孩子的面使用手機打電話,時間越長,孩子表現出不良情緒和行為的頻率越高。

那麼,爸爸媽媽如何才能正確引導孩子使用電子產品呢?

首先來說說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建議時間。

從出生到2歲:

建議避免所有電子產品,包括電視、電腦遊戲,平板電腦、手機。(和遠方的親人視頻通話是可以的)

最近也有新的觀點,主張0-18個月避免所有的電子產品,但18個月到2歲這個期間,如果有父母陪伴,並幫助孩子理解他們所觀看的內容,那麼可以適當地和父母一起觀看一些專門為孩子設計的節目。

2歲-5歲:

建議每天1小時為兒童設計的高質量節目。並且爸爸媽媽需要幫助孩子把從屏幕上看到的內容和現實生活結合起來。

如何使用電子產品幫助孩子學習?

一、孩子從現實世界的經歷中學到的是始終是最多的。

孩子需要通過探索,使用全身的感官來學習。比如真實地觸摸到一片枯葉,踩在枯葉上,聽到真實的沙沙聲……這些比屏幕上看到的物體,更便於孩子理解和記憶。

所以,我們可以把電子產品作為孩子學習的輔助,幫孩子把她在屏幕上看到的內容與現實世界中看到的內容聯繫起來。

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幫助孩子在現實中找一找那些在電視,手機或平板電腦上看到的現實生活中的物品。

二、孩子和爸爸媽媽的互動,是最好的學習方式

孩子和爸爸媽媽之間的對話,比任何APP的教學效果都好。所以,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和孩子一起談論他感興趣的東西、描述孩子今天的經歷、今日發生的有趣的事情,這些對話,都是非常自然,同時也是非常好的為孩子的“學習”而設計的對話。

和孩子一起看電視,或者使用任何電子產品的時候,也可以和孩子用這樣的方式談論,描述一下你們倆正在做的事情。

這種“和爸爸媽媽一起發現世界”的感覺,能夠讓孩子體會到被愛和被支持。

三、選擇適合孩子的高質量的節目,比如:

1、電視人物偶爾會直接對孩子說話;

2、電視人物要求孩子以某種方式參與節目(例如,重複一個詞彙);

3、具有強烈故事情節和故事書結構(開始,中間,結束)的兒童節目。

四、節目結束後,關閉電視

電視會發出閃爍的燈光和噪音,幼小的孩子需要有選擇地理解這些信息。

如果沒有電視,那麼孩子更容易專注。

所以,在孩子玩耍、閱讀、吃飯等沒有人看電視的時候,最好關掉電視。


Carrie萌育兒研習社

目前來說,0-3歲的孩子不建議過多的接觸電子產品,不僅對孩子的視力是一個保護,也有助於建立親子關係。然而現在很多家長,自己都是電子產品的奴隸,一時半刻也無法離開手機,所以想要孩子合理節制的使用電子產品,大人要先學會控制電子產品的使用。

在3-6歲的階段,是父母培養孩子好壞習慣的重要階段,這時候孩子開始有自控能力了,但是很多家長為了圖省事,把手機或者IPAD塞給孩子,孩子是不哭不鬧了,但是父母才是孩子快樂的源泉而非電子產品!!本階段的孩子要開始有時間觀念,要會為家庭承擔一點家務,要有親密關係,而不是每天抱著電子產品,完全不理外界事務。

當孩子大一些的時候,不可避免的會接觸到電子產品,這個時候,如果駕馭電子產品?如何篩選和把關電子產品內容?是父母需要關注的。 其實家長是孩子身、心、靈最初的營養師,你給予孩子什麼習慣、思想和行為,孩子就會吸收什麼習慣、思想和行為。父母往往關注孩子的健康、智力而忽略了比健康更重要的思想。

打個比方,父母不會允許孩子隨意走進一家餐廳,隨意點選垃圾食品來吃的吧?但是現實中很多家長,卻把手機隨意交給孩子,完全不管孩子下載了大量的“垃圾食品”,有的孩子甚至拿父母手機裡的錢去充值遊戲,這是很可悲的事情。把關孩子的“大腦食物”是我們在為人父母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課。

電子產品提供的內容有被動型內容與主動姓內容之分。被動型內容只是為了防孩子打發時間,無法給孩子帶來有用的知識與引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而互動性內容,促使孩子進行參與與思考,啟發孩子的好奇心從而激起孩子的學習興趣。

在電子產品內容的選擇上,家長應該當一回“博物館館長”的角色,博物館館長是在某個藝術領域的資深專家,他會將各個領域傑出的作品挑選出來進行陳列,引發人們的興趣。我們家長,要挑選好的書、音樂、電影、遊戲,也是此類道理。

試問家長,孩子現在看的書,玩的遊戲,你有接觸過嗎?還是任由孩子自己選擇?好的家長,應該挑選你看過的,接觸過的內容,從中挑選高品質的內容讓孩子接觸學習。而不是一股腦的把手機和iPad丟給孩子就完事,你是省事了,可是孩子的身心靈發展,也成為你懶惰的代價之一。


蘆屋瑞希•Luna

孩子合理的接觸電子產品有一下幾種方式,可以借鑑:

1,網上授課以後是個趨勢,可以通過上網學習,利用課後時間,通過補差,學習課堂上的知識,彎道超越,實現成績突破,或者參加其他興趣培訓;

2,拓展視野,可以觀看科普類視頻,拓寬知識面;電子產品,也有很多開發智力的遊戲,可以適當玩,而不是沉迷;

3,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手機,ipad平板,筆記本,不可避免的出現在孩子生活中,首先父母應該以身作則,少用電子產品玩遊戲,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

未來的世界,Ai人工智能等一系列的電子產品,會逐漸的出現在人類的生活中。應運而生的網咖,桌遊,VR等時刻誘惑著孩子們。

家長們擔憂電子產品影響孩子學習,有情可原。不過,堵不如疏,與其禁止,不如引導,家長充分發揮人生導師的作用,可以引導孩把電子產品,當成工具使用,適當的陪孩子玩電子產品,不僅可以放鬆心情,還可以增進感情!


紫羅蘭色的月光下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電子產品進入千家萬戶,上到幾十歲的無人,下到幾歲的娃娃,都成了電子產品的“俘虜”。電子產品開闊了人們的視野,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但也帶來了許多負面的影響,人們的視力聽力不斷下降,孩子們沉迷於網絡世界荒廢了學業,有的

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學齡前的孩子應該在家長的合理安排下,限時觀看有益於孩子身心健康的電視節目或電腦視頻,手機視頻最好少用,因為孩子的視力發育不成熟,電子產品嚴重影響其視力發育。

中小學生也應在家長的監管下限時上網,網絡給孩子們的學習生活帶來許多便利,查找資料很方便,玩遊戲也要適量適當,規避不良遊戲傷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同時避免長時上網引發網癮,荒廢了學業,身體也受到損害。家長要以身作則,在孩子面前自覺做好表率,充分利用電子產品的積極向上的一面,規避網絡的消極影響,掌握分寸和時間,這樣才能既讓電子產品豐富了孩子的文娛生活,又避免了它的不良影響。


梅子1456011

首先不可能禁止,因為電子產品已是生活必需,肯定要接觸使用的,現在不接觸將來吸引力更大。不如直接給孩子定規距,定時間,讓他們知道電子產品並不神秘,將來可以以更好的心態對待它們。當然作家長的絕不應該毫無節制的在孩子面前玩,樹立非常不好的榜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