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明白5
全民医疗保障体系
印度的高端医疗水平确实比较高,有近80%的医疗服务,是由私人机构和慈善机构提供,这一比例超过美国、法国、日本和英国,高居大国之首。
据统计,印度新生儿夭折率高达22%,全世界新生儿死亡总数当中,印度占据五分之一,每年印度有200万五岁以下儿童死于营养不良亡。印度政府投入到免费医疗费用仅占GDP的1%,剩下的不足部分则有万千神灵保佑了。
如此的缺口,需要强有力措施来补救,这就催生了印度的仿制药品市场,政治家们为了自己的选票和利益,对于印度的专利法修正案进行了抵制,尽管印度是WTO的成员国。按照印度现行法律,国外的新药无法在印度获得专利申请,那么就造成了仿制药品横行的局面。
仿制药品不用投入大资金用于科研研发,不用进行耗时耗力的临床实验,不用承担失败巨大风险,只需要到市场买到新出品药品,然后进行研究分析,最后只要达到其99%的药效,保证吃不死人就好。此类药品上不了各国的医药手册,没有通过海关进口资质认证,无法纳入国家社保体系,因此无法进行合法的流通。
一切都必须依法治国!
与此同时,徐峥主演的电影我不是药神里,正规品牌的革列宁定价为8万人民币,那是天价,老百姓买不起,可以生命更等不起,该怎么处理呢?有人说奸商,为什么不能平民价格销售了呢?要知道影片里的瑞士药业巨头诺元公司是真实存在的,为了研发革列宁等新药投入800多亿,最终成功的只是凤毛麟角的几种,巨额的投入,当然是为了暴利。
那么,印度可以根据国情作出相应的保护机制,我们为什么不行呢?
我国自1995年启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申请,接着进行一系列的双边协定谈判,最终在2001年获得认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了更好适应国际贸易组织规则,我国对于配套的专利法规进行修订,让国内专利保护法律与世界接轨,充分保障创新和发明创造价值。
同时,我国建立了一套循序渐进的医疗改革方案,从农村的新农合作医疗,到统筹城乡医保一体化,鼓励在职及退休主治医生多点执业,完善国民医疗需求等。天价药品事件发生率大为降低,保命的药品列入医保药品体系,让国民享受改革红利,活得更有尊严。
良好的专利保护机制和完善的医疗改革方案,为我国带来了更高质量的技术引进和科技服务流通,带动了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同时国际资本也更亲睐中国的法治市场环境。相比印度政治家为了团体利益而保护仿制药,不从本国医疗体制的核心短板入手解决问题,管中窥豹,导致世界三大主权信用评级机构给印度评级都是垃圾级,印度需要付出数倍于国际平均融资成本来获取发展的投资。
综合而言,不谋一域者,不足于谋全局,短期的利益造成国家战略的发展困难,这是划不来的。
唐俊龙55398571
最近,由徐峥导演执导的电影《我不是药神》火了,在让观众收获感动的同时,也让观众认识到印度仿制药的发达。业内有一句话说,印度的仿制药,是穷人的福音,跨国药企的死敌。
印度被称为“世界的药房”,也是全球主要的药物出国国之一,全球有大约五分之一的仿制药出自印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点,印度的制药业比较发达,制药企业的研发能力比较强,这是印度药物仿制的基本功。
第二点,相关政策比较宽松,甚至不惜颁发强制许可证书,给国内的仿制药亮绿灯。说白了就是,这个药太贵,我不强制许可国内的企业生产仿制药,大多数印度人无法承担高昂的医药费。
第三点,为了适应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印度修改了《专利法》,早在2005年就生效。《专利法》规定,在药物领域,只对1995年以后发明的新药或经改进后能大幅度提高疗效的药物提供保护,不支持衍生药物专利。而格列卫,就被印度视为衍生药物,所以不受专利保护,印度国内的药企就可以仿制,也正因为此,印度产的格列卫价格非常便宜。
第四,为了让国内药企仿制一些药物,印度政府还对一些药物实施“强制许可”,从而给国内一些药企生产仿制药拿掉了专利的紧箍咒,提供了保护伞。而也正因为此,印度政府时而遭到一些跨国药企的批评、指责和起诉,被视为是跨国药企的头号敌人。
小哥哥打算盘
印度所谓的仿制药,其实就是印度政府支持下的合法盗版药品,这个跟假药还是要区分开。
这事儿其实很简单,主要就是两个国家法制环境的差异。药品毕竟是人命关天的大事,这一点上中国还是管理比较严格的。而且中国药品也没那么贵(不是非要去进口欧美昂贵的高价药),相对来说市场空白没有印度这么大。再加上印度人出名的爱便宜的性格,价格只有正版十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的仿制药就大受欢迎了。
印度仿制药的起源,还是从英属印度时期严格的专利法制度过渡到独立后的宽松政策开始的。独立之初,印度的医药市场被跨国公司药厂控制了80%以上,99%的专利药掌握在这些公司手中。在上世纪60年代,印度市场上的药价之高也曾闻名于世。为了让印度人能享受到平价药,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1970年在总理英迪拉·甘地主导下对《专利法》的修订。修订后的《专利法》规定,对食品、药品只授予工艺专利,不授予产品专利,这意味着印度放弃了对药品化合物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上的宽松使得本国企业能够获得大量仿制药生产许可,从而为印度仿制药提供了快速扩张的空间。
2014年,印度的药监局老大辛格先生对媒体讲了一句实话,“如果我们要仿照美国的标准查处药企的话,印度国内几乎所有药企明天就得关门”。印度不仅专利法废弛,而且政府在产业政策上甚至有意保护本地仿制药生产商的利益。
印度的仿制药甚至还能出口,据统计,全世界75%的盗版仿制药出产自印度。
印度的仿制药产业崛起,一定程度上和印度IT业发展有异曲同工的道理。印度是一个人口庞大的英语国家,经济相当落后,人家GDP为中国的五分之一左右。这意味着:1.印度有充足的底层劳动力 2.讲英语更方便与世界接轨,科技人员能看懂英文说明书,很多中国教授业务很强,但英文不一定够用 3. 庞大的人口基数中,很容易诞生一定数量的技术人员。这样的人口和经济结构,决定了印度非常适合掌握高科技行业中下层的产业链,无论IT还是制药都是这个道理。
至于整顿问题,印度健康部长曾经对华盛顿邮报诉过苦,“今天关了一条生产线,明天再开两条,根本打击不完。”
印度药企很多都有国际背景,这样利益受损的欧美被仿制药企也“投鼠忌器”。况且人口众多,法律保护较差的印度本身就是药品实验的主要地点,未来印度的市场也是各大国际企业看重的。
每日经济新闻
首席投资官评论员门宁:
印度的仿制药产业之所以发达,是由于其实施了专利强制许可,即企业可以不经过专利权人的同意强行仿制专利药品,让更多患者能购买到便宜的药品。
虽然发达国家和国外药厂对此也有意见,但是印度人民经济实力差,没有办法承受正版药的高价。如果不让印度生产、销售仿制药,印度很多患者的可能真要等死。
而在我国,对专利药品有比较严格的保护,因此国内药企在药品专利期内无法进行仿制。而且我们的新药审批流程也比较长,很多新药及时有钱也买不到。
中国要不要实行专利强制许可,真的需要辩证去看,并不是说强制仿制了人家的药,咱们的医疗水平就会有长足提高。
一款抗癌新药,研发时间可能需要十余年,前前后后投入数十亿,中途还有研发失败的可能。所以一款新药出来,其价格一定是非常高的,不然根本无法覆盖前期投入。
如果这个专利不能得到保护,企业花了几十亿研发了新药出来,被别人随便就仿制生产销售了,那企业还有动力去研发吗?
印度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企业们都去做仿制药了,而缺乏自己的创新药,那么印度的医疗水平将始终受限于西方的现有成果。
我们拥有14亿人的市场,对于各种药品(原研药、仿制药、新药)拥有极大的需求,我觉着我们政府最应该做的是利用市场优势与国外企业谈判尽量降低原研药的价格。
乳腺癌靶向药赫赛汀的价格就被成功从2万一支谈到了7600元,还纳入了医保,在今年5月时直接被国内患者买断货。大家真的需要好药,救命药呀!
首席投资官
简单概括一下,社长认为印度仿制药产业的发展就是走“我穷我有理”路线。
下面让社长给大家简单解释一下这两个杀器是什么意思。
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
我们可以看一下印度出口到第三世界国家的仿制药有多少:
甚至在发达国家也有印度出口的仿制药:
但是印度的这种方式,只能是在市场不大,欧美医药巨头懒得费劲的阶段行得通,一旦市场发展起来,欧美国家不可能放任的。另一方面,这种没底线的仿制行为,对本国的医疗创新也是很大的打击。目前看来,印度仿制药已经过了最迅速发展的阶段,随着印度融入全球化,这些仿制药公司必然会受到原始研发机构的限制,社长提醒一句:出来混的,迟早要还的。
关注我,第一时间知道为什么丁磊爱养猪、刘强东是村长。
AI财经社
印度仿制药的起飞,源自于上个世纪70年代印度进行的一系列制度改革。
可以说,印度仿制药的大发展是建立在制度优势基础上的,制度的强力支持,让印度仿制药在全球范围内都取得了强大的竞争优势。
推动印度仿制药发展的制度因素包括:专利制度、价格管制制度、外国投资制度。
1970年之前,印度沿用了殖民地时期的专利管理办法,对医药产品给予较强的保护,其时,印度的医药市场主要由跨国公司控制。
1970年,印度颁布了《专利法》,取消了医药产品专利,使得印度的企业可以合法仿制跨国医药企业的专利药品。
而伴随专利法的放开,印度又进一步限制了跨国医药企业的活动半径:1973年印度颁布外汇管制法案,要求在印的企业中外资占股份不得超过40%。这一政策颁布,让大量在印度医药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跨国企业迁移出印度。
而价格管制制度则是:1970年,印度颁布了药品价格控制法令,规定企业医药业务的税前利润不得超过药品售价的15%。
在70年代,印度的本土医药企业逐渐建立起优势,因为较弱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让原本占据主导地位的跨国医药企业受到了极大冲击。从1973年-1985年,印度跨国医药企业的子公司数目从10个下降到2个,外国自己占股权50%以上的企业从21个下降到14个,跨国公司所占市场份额也从1970年的68%,下降到了1980年的50%。
而随着跨国企业的撤退,则是印度本土制药企业的逐渐成长,这些企业从跨国企业引入新的医药产品后,即利用新的生产方法仿制。20世纪80年代,印度成为世界上药品价格最低的国家。
戴西南
仿制药是指拥有专利的药品在其专利保护期结束之后,其他制药企业仿制生产的具有相同疗效的药品,但均价只有专利药的20%-40%,甚至有个别品种相差10倍以上。
琳琅满目的印度仿制药
但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有规定,只有在活性成分、给药途径、剂型剂量、使用条件和生物等效性上都和原研药一致,才是合格的仿制药。
1.仿制药质量和药效有差距
印度生产的通过各种国际认证的药品非常多,并且有135个获得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认证的药厂,是美国境外拥有最多FDA认证药厂的国家,并且有650家印度制药企业获得FDA准许可以向美国出口药品和有关原材料,印度仿制药都是严格按照FDA标准,并且是直接仿制原研药生产的仿制药。
可是在中国,可以出口美国的中国企业只有300家,并且一些仿制药企业选用了已有的国产仿制药进行仿制,使得仿制出来的药品药效更差。
2.印度政府大力扶持仿制药
印度药企都有国家政府法律保护,印度政府为了降低药价,能顺利制造仿制药,只支持1995年后的药品专利,不支持现有药物混合或者衍生药物申请专利,这是为了避免一些药企通过略微调整药物来延长专利保护期限,诺华的格列卫就面临类似的问题。
格列卫(左:诺华公司生产 右:印度仿制药)
而在国内,格列卫是有专利保护的,所以国内所有的制药企业都不能生产格列卫的仿制药,所以可进行仿制的仿制药品种就会少了很多。
3.专利强制许可的使用
反观国内,《专利法》颁布至今30年,也有类似于印度的“专利强制许可”制度,但却未曾实施过一例“专利强制许可”。
看到这里,印度的仿制药产业为什么能这么发达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仿制药品质量达标,价格又低廉,并且有政府法律保驾护航,只要不犯什么错,印度的仿制药霸主地位是毫无疑问的了。而国内制药行业也早在2015年就已经开始整顿了,但是整顿不能依靠一阵风或者疾风暴雨似的改革,而是要制定长久的、连贯的、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与规范,如此方是正道。
金十数据
《我不是药神》自点映以来便迅速发展成为爆款,里面讲述了很多白血病患者因为难以承担国内进口药“格列宁”的高昂药价,而只能购买价格低廉的印度仿制药来续命。因此很多人都有疑问,为什么印度能生产仿制药而我国不能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我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比印度早了十多年。
世界贸易组织(WTO)有一项协议叫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协议),其大致意思就是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而药品作为专利的一种自然受到该协议的保护。一般来说,
我国在上世纪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因此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遇上重重阻碍。为了成功入世,我国对国内法律几经修改,在1993年生效的专利法中删除了对药品不授予专利权的规定。可以这样说,早在入世以前,我国法律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就已经达到了国际标准。
得益于法律体系的完善,我国于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签署了《trips 协议》。 因此,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和《trips协议》,格列宁作为药品专利是受到保护的,所以我国不能随便仿制。另外,该药品价格高昂是因为其中包含了研发费用等成本,而不是某些药厂坐地起价。
而印度则不一样,他们虽然于1995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签署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但却利用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得到了10年的过渡期,在这10年里可以不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由于没有专利保护,本国药企可以低成本仿制欧美高价原研药,药价便宜上百倍,很快成为“第三世界药房”。因此,印度能够仿制出更加便宜的“格列宁”。
当然,现在印度的十年过渡期已经结束了,他们再也不能随便仿制药品了。
冰焰
首先讲一下答案,下面再来详细解说一下:
1、发达国家、各大制药企业,对印度的仿制药,经常提出批评,并且长期处于打过官司状态,印度政府为了“捍卫本国的仿制药业”,以法律的形式与西方制药巨头抗衡。
2、因为印度政府想尽办法钻空子,坚定不移的站在国内仿制药企阵营;中国严格遵从专利保护(听起来有点讽刺,但是对于药物,我们国家要求就是这样的。),还有就是国内仿制药形式太复杂了,涉及到很多部门的利益。
什么是仿制药?
仿制药是指与商品名药在剂量、安全性和效力(strength)(不管如何服用)、质量、作用(performance)以及适应症(intended use)上相同的一种仿制品(copy)。
我的理解,仿制药就是药品专利期过期后,对药物进行工艺上的仿制的药物,在剂量、安全性、效力、作用、质量以及适应症上完全相同,但是价格只有原研药的10~40%。
印度“仿制药”就要提到一个人——
巴伊·莫汉·辛格,和他的“兰博西实验室公司”(简称“兰博西”)。该公司最早仿制过瑞士罗氏公司的一种镇静剂“苯甲二氮”,又仿制了全球制药业老大辉瑞公司的专利产品“立普妥”。就是这样兰博西带来巨额利润,奠定了他仿制药物巨头的地位,从此之后印度政府就尝到了仿制药的甜头,一发不可收拾。
1970年印度《专利法》,允许印度制药公司仿制生产任意一种药品,只要生产工艺上和其他药厂专利注册的生产工艺有区别就行,这样仿制药就在印度泛滥。
正常来说,一款药物从研发到美国FDA审批上市,至少8年的时间,这其中还有不少药物“胎死腹中”,无法上市。但是,在印度只需要仅3个月,就能在印度市场上看到其仿制药。
1995年,印度加入WTO,修改了《专利法》,授予了药品“产品专利”。虽然看起来与“国际接轨”,但是印度政府想了个新办法:药品的“专利强制许可制度”。印度专利局可以通过签发“强制许可”,允许药企生产仿制药。
仿制药的好处
由于没有药品专利保护,印度药品价格为全球最低。对于不幸罹患癌症等花费巨大、极难治愈的重大疾病的穷人而言,意义重大。如果一味强调创新药的专利,势必会间接造成“杀死穷人”的局面。
据印度政府统计,2008~2009年,印度药品及制药工业服务出口总值达83亿美元。FDA已准许650家印度制药企业向美国出口药品和有关原材料,而允许出口美国的中国企业只有300家。
仿制药的坏处
制药公司研发新药,需要巨额资金的支持,所有对于专利的保护,可以增加制药公司研究新药的动力。一个逻辑上的矛盾之处在于,仿制药可使得更多的穷人获得救助,但对制药巨头产生的冲击如果足够大,则会影响创新药的研发和生产,其中的坏影响又会反过来作用到穷人身上。
我国的仿制药
国际专利法允许一国在特殊情况下实行专利强制许可,对这种药品进行仿制。所有我国也是允许生产仿制药物的。但是中国仿制药和印度相比无论是在规模还是质量上,都有着极大的差距。
我国颁布的:《涉及公共健康问题的专利实施强制许可办法》(2005年),和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相关条款修改。《专利法》第六章具体的实施细则也已生效。但我国的仿制药还是不太兴旺,主要还是社会这太复杂了,涉及到很多部门的利益。
药药切克闹
中国和印度的医药市场在过去十年中一直在经历如此迅速的增长,被公认为是全球最具活力的两个新兴市场。因此,他们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许多制药公司。
同样,这两个国家的制药业近年来也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当地公司的技术能力,生产技能和监管知识也相应地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达到了全球公司的可接受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这些特点加上其服务和/或产品的成本仍然较低,这使得这两个国家成为全球制药公司采购原材料,成品或外包制造业的主要选择。
但是,尽管中国与印度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但两国在制药领域的差异仍然较大。每个国家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对某些采购/外包项目的利弊成为关键的区别。然而,许多采购/外包公司仍然不清楚这些差异。
我们最近对中国和印度的制药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我们的研究集中在每个国家的200家大型制药公司的成长和发展历史。研究揭示了一些有趣的结果,如在能力,能力,市场规模,成本结构,优势和缺点方面的异同。研究还表明了未来的发展潜力,以及这两个国家跨国公司的战略。本文总结了我们的结果。
中印医药产业综合比较
中印在很多方面非常相似。这两个国家都位于亚洲,人口相似,都属于经济快速增长的新兴市场国家。这两个国家对于很多行业的大多数工人来说工资也很低。
不过,这两个国家也有很大的差别。例如,总的来说,中国的工业基础设施比印度要好,因为中国政府在过去二十年中投入了巨大的努力和投资。中国的物流服务也比印度更好,更便宜。这些优势使得中国对寻找一个做生意相对容易的国家的外国公司具有吸引力。
不过,印度也有其优势。信息技术(IT)基础设施比中国有更好的基础设施,这在IT技术在数据管理,生物信息学和临床试验中发挥重要作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大多数印度公司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文化比西方传统更接近西方传统。这使得印度公司更容易与西方合作伙伴进行谈判并达成商业交易。
进一步分析,中国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生命科学相关领域的教育体系有所改善,总的来说,中国的生物技术产业比印度更好。但是,印度比中国早就注意推动制药业了。这直接导致了印度制药业比中国更强大。例如,印度目前拥有相当数量的关键人物,其能力足以在国际市场上全面竞争; 而到目前为止,中国制药企业还没有达到同样的水平,甚至还没有接近。
目前,在全球制药企业中,中国和印度在所有新兴国家中,成本与产品/服务质量的比例最高。然而,印度制药业目前的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一般比中国高出25%至30%。这一事实使中国在采购散装材料或外包长期大型制造项目时比制药公司更有吸引力。
比较中国和印度的API制造业
与中国同行不同,大多数印度制药公司从简单的剂型开始,然后逐渐转向新型和/或复杂的药物输送系统,后来决定扩大其业务范围,包括原料药。这种发展模式通常被称为逆向工程。这种发展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印度原料药的短缺。目前,印度制药行业所需的原料药只有70%左右是国内生产的。其余的从其他国家进口,大部分来自中国。因此,许多印度制药公司已经从中国采购API多年。
与印度同行相比,在全球医药制造业中,中国已被公认为世界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商。例如,在全球市场上的大约2000个API中,中国可以接近1600个。相比之下,印度制药行业目前能够制造大约400个API。但目前大部分中国API制造商仍然没有足够好的技术或研发能力。他们大多只从事低技术制造。
原料药也是所有在海外销售的中国制药相关产品中最大的一类产品。中国目前有大约1000家API生产商在国际市场上销售他们的产品。中国制造的原料药在2011年的出口额达到了22亿美元,约占所有中国制造相关产品出口总值的49%。从2005年到2011年,这家中国制药行业成功保持了13%左右的复合年增长率。相比之下,印度在海外销售的原料药目前的出口值仅为6.7亿美元。从2007年到2011年,这家印度制药行业成功保持了约15%的复合年增长率。
目前,约有150家中国原料药生产企业向国际监管机构注册了多种原料药,其中约30家拥有经受监管国家cGMP认证的原料药生产设施。相比之下,共有120多家印度药厂通过了FDA的cGMP检查。印度800多个制造单位也符合世卫组织的标准。
药物制剂与制剂的比较
多年来,中国在全球市场上以营销原料药闻名于世,但对于其中任何一种制剂药都没有得到认可。虽然大量的中国公司也生产剂型,但是目前只有少数中国公司能够在规范的市场上销售有限数量的成品。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制药在国际市场上的低端地位和全球药品供应的长期价值链。
中国制药业总共可以生产60多种剂型,总共约5000种药物。在所有剂型中,注射用粉剂是最大的组,其次是口服固体。相比之下,印度目前能够制造几乎所有类型的药物,共有6万多种药物。许多印度公司甚至已经获得难以制造形式(包括注射剂和软凝胶)的制剂和制造能力。吸引了他们的制定能力,一些大型制药公司已经与印度公司合作仿制药品的开发或授予销售权。
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制药公司正在积极改进生产设施,并希望获得受管制国家的认证。与中国同行相比,更多的印度制药公司拥有大型生产设备,已经通过了监管国家的认证。
目前,中国市场已经在17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完成了药品。但是最大的市场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目前制剂的出口总值仅略高于2美元。中国制成品在发达国家的销售约占40%,大部分由跨国制药公司的中国部门销售。相比之下,目前印度成品药物的出口总值约为11亿美元。大约有一半的印度制成品药品在规管良好的市场上销售,大部分是由印度公司自己进行销售的。
哪里来源或什么外包
印度在全球医药制造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寻求合作伙伴进行合作开发和/或联合合作时,其在制剂开发,成品药制造和产品市场营销方面的公认的能力使其成为全球制药公司的可靠来源。
中国目前的优势在于其更好的工业基础设施,大规模的原材料制造能力以及相对较低的劳动力和材料成本。印度目前的优势包括其在工艺开发,药物制剂,剂型制造和市场管理方面更强大的能力。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目前印度公司是制剂开发,制造和销售剂型药物的较好选择。相比之下,中国企业更适合上游工作,如先进的制药中间体和原料药的合同制造(和采购)。而且,中国公司的收费比同类服务/产品的印度同行少,从而提供更好的成本降低收益。
另一方面,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尽管中国和印度目前是全球制药业的温床,但它们的作用仍远不如发达国家,特别是在高端领域如特殊配方技术以及仍然受专利保护的原料药和成品药的生产。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两个国家在医药行业低R&D投入的内在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