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吃降壓藥對身體有副作用嗎?

公門志榮


1.降壓藥的分類

血壓控制受很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選擇藥物。降壓藥一般分為6類,包括利尿劑、抗腎上腺素藥、血管擴張劑、鈣通道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和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


2.不同降壓藥的副作用

①血管擴張劑

這種藥物可以迅速放鬆動脈幫助降壓,可能的副作用包括頭疼、無力、身體發紅和噁心。此外,還會引發毛髮生長、液體瀦留和高血糖。


②利尿劑

利尿劑可以幫助腎臟將鈉和水分排出體外,減少血容量,降低心臟供血負擔,最終降低血壓。利尿劑會耗盡體內的鉀,但另一種保鉀利尿劑可能會造成鉀含量危險升高。


③抗腎上腺素藥

抗腎上腺素藥可以限制去甲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素的功能,從而幫助放鬆血管、減緩心臟收縮的速度和壓力。


④鈣通道阻滯劑

減緩鈣進入血管和心臟平滑肌的速度,減弱心肌收縮和血管擴張,從而降低血壓。


⑤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

防止腎臟保留鈉和水,幫助降低血壓。


⑥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

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可以抑制受體介導的血管收縮以及水鈉吸收,從而幫助降低血壓。


3.如何應對副作用?

降壓藥物雖然有副作用,但出現幾率並不高,而且還和個體因素有關。先從最小建議劑量開始服用,然後再逐漸增加,如果出現副作用,再看是否需要調整劑量或換藥。


小貼士:高血壓患者不能因為害怕副作用就不服藥,不受控制的高血壓會危及生命健康。





抗高血壓藥物也不例外,也會引起副作用。但一般較輕,可以通過聯合用藥或換藥避免。比如硝苯地平控釋片可引起踝部水腫,但聯用利尿劑如氫氯噻嗪或吲達帕胺可減輕或避免。聯用普利類或沙坦類也可緩解水腫症狀。


普利類如依那普利、貝那普利常常會引起乾咳,中國人群發生率明顯高於其他國家,特別是更常見於女性,患者不能耐受時,可選擇沙坦類,比如纈沙坦、替米沙坦等,咳嗽的發生率明顯少用普利類。


再有,有些降壓藥的副作用常發生於用藥初期,隨著用藥時間的延長,機體便可耐受,不用停藥或換藥。比如地平類降壓藥,如非洛地平用藥早期,可能會引起頭痛、面部潮紅等不適症狀,但應用一段時間後,不適症狀緩解。


總之,不要因為擔心降壓藥的不良反應而不用藥,不能因噎廢食。否則,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疾病,得不償失。


劉藥師話用藥

高血壓作為一個需要終身服藥的疾病,患者在服藥控制病情進展的同時,長期應用降壓藥是不可避免的對機體產生一系列副作用。接下來簡要介紹下臨床上最常用的4大類降壓藥物的副作用。

第一類:利尿劑。常用的有氫氯噻嗪,此類降壓藥起效平穩緩慢,在作用於腎小管鈉氯離子同向轉運泵的同時,由於鈉排出增多,導致遠曲小管促進鈉鉀交換增加,排鉀增加。所以第一個副作用:也就是低鉀血癥、低氯性代謝性鹼中毒等。輕者僅有乏力,重者可有心率失常、腎損害;第二個副作用是因為其引起胰島素抵抗,導致糖脂代謝紊亂;第三個是因為干擾腎小管排洩尿酸,引起高尿酸血癥。

第二類:β受體拮抗劑。常用的有美託洛爾,此類降壓藥起效快而強,在抑制RAAS系統以及交感神經系統的同時,對於心血管引起心臟負性作用,從而導致排血減少而致乏力,房室傳導阻滯引起心律失常;對於呼吸系統引起哮喘加重;對於內分泌系統,增加胰島素抵抗。

第三類:鈣通道阻滯劑。常用的有氨氯地平,此類降壓藥起效快而強,在拮抗鈣進入肌肉或心臟細胞的同時,可能引起血管快速擴張而致的頭痛、顏面潮紅、下肢水腫等。

最後一大類:RAAS抑制劑。主要包括ACEI和ARB。常用的有卡託普利和厄貝沙坦,此類降壓藥起效平穩緩慢,在抑制RAAS系統同時,對於ACEI抑制緩激肽的失活,引起刺激性乾咳和血管神經性水腫;ARB由於作用在RAAS系統下游,所以無此副作用。ACEI和ARB均使得醛固酮減少,引起高鉀血癥。並且此兩類藥解除了腎出球小動脈的收縮,使得腎功能受損。

以上就是常見降壓藥物的副作用。

本期答主:王逸程,醫學碩士


生命召集令

這個問題應該這樣看待,首先不只是降壓藥,所有的化學藥、中藥、中成藥等都有一定的副作用。但不是每個人服用後都會產生藥物的副作用,還有個概率和個體差異問題。

高血壓藥物的常見副作用

1、 皮疹、胃腸道反應。這是降血壓藥共有的副作用,但發生率並不高,發生後調整藥物即可。

2、 咳嗽。這種副作用很常見,主要表現為乾咳,無痰,伴有咽部發乾,多在夜間或平臥位時加重。這種情況基本都是發生在服用依那普利、貝那普利、福辛普利等ACEI降壓藥的患者,多出現在服藥後 1 周左右出現。ACEI類降壓藥引起咳嗽的概率較高,可達5%~25%左右,處理是換成ARB或其他降壓藥。但少數服用纈沙坦、替米沙坦等ARB降壓藥的患者也可出現咳嗽,不過發生率非常低。

3、 踝部水腫。這種情況也比較常見,主要發生在服用氨氯地平等鈣離子拮抗劑的高血壓患者。處理是可以調整為左旋氨氯地平或其他降壓藥物。

4、 電解質紊亂。有些降壓藥物可能會對電解質有影響,如洛丁新、蒙諾等ACEI藥物及代文等ARB藥物有一定保鉀作用,如果合用聯用螺內酯及其他補鉀藥物,特別是合併腎功能異常的老年人應注意下。而壽比山或雙氫克尿賽等藥物有一定排鉀作用,長期應用注意有無低鉀血癥的情況。

5、 面部潮紅。服用一些氨氯地平、硝苯地平和非洛地平等鈣離子拮抗劑可能會出現面部潮紅、發燙的感覺。

6、 對血糖、尿酸的影響。常見於利尿劑。

7、 對心率、心律的影響。常見於倍他洛克、比索洛爾等β受體阻滯劑。

8、 大便乾結。可見於鈣離子拮抗劑的降壓藥。

9、男性性功能減低。可見於β受體阻滯劑。

總之,降壓藥有一定副作用,但也不能因噎廢食因此而不吃,不控制好血壓對身體危害更大,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根據自己身體的情況,在心血管醫生的指導下,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降壓藥。


醫患家

大家都把降壓藥的副作用想得過於嚴重了。

醫生常說「每種降壓藥都有副作用」。大家就解讀為「降壓藥對身體有損害」,有點不合適。

不良反應是少數人才發生的

說明書上列出的不良反應,是在藥物的安全性試驗中,還有臨床上長期觀察發現的各種不良反應的總結,不是說一個人身上會出現所有的不良反應,也不是吃了這個藥肯定出現上面說的不良反應。

有些寫了「常見」的不良反應,其實只在 1%~10% 的人中會出現。

任何一種藥物,在應用到病人身上之前,都是要經過嚴格的安全性檢驗的,如果這個藥用了反而對身體有害,根本不可能通過審批,也不可能在市場上出現。

一些嚴重的不良反應,只有在特定條件下才會發生。

比如:所有的 β 受體阻滯劑(比如美託洛爾、比索洛爾等)的說明書上都寫了「哮喘患者禁用」,是因為它可能會導致患哮喘的人哮喘急性發作,並不是說這個藥會讓人得哮喘。

副作用不是永久的

降壓藥的不良反應多數是可逆的,意思是停藥之後,這些不良反應可逐漸消失。

比如依那普利、卡託普利等以「XX 普利」結尾的 ACEI 類藥物,可能會引起乾咳,這種不良反應在換用纈沙坦、替米沙坦等以「XX 沙坦」結尾的 ARB 類藥物後,一般就逐漸好了。

有些降壓藥的不良反應還可以通過聯合用藥來抵消。

比如硝苯地平等鈣拮抗劑可能會出現腳踝水腫,但聯合使用小劑量的 ACEI 或者 ARB 藥物之後,即可消除水腫,還能增強降壓作用。

在合理用藥的情況下,降壓藥引起的不良反應絕大多數都是很輕微的,且發生率也很低,只要血壓控制良好,長期應用降壓藥一般也安全。

相比於高血壓不控制所帶來的危害,規範用藥的益處非常明顯,希望大家能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用藥。


除了服藥,還要注意什麼?

1.定期檢查血壓

2.適當運動

適當的有氧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對於血壓的調節有很好的幫助。不過高血壓患者不宜做過於激烈的運動。

3.低脂低鹽飲食控制血壓

高血壓患者要遵循低脂低鹽的飲食原則,這樣才能降低心臟的負擔,同時也有助於控制血壓。所以在飲食上,儘量選擇清淡的食物。當然,清淡飲食並不是說只能吃素,為了讓營養更均衡,應該適當多樣化一點,只要控制好量即可,這樣既能控制血壓,又能保持身體獲得獲得所需的營養。

4.每天喝杯天然硒野蘭蕎茶

天然硒野蘭蕎茶口感香醇,是高血壓患者日常保健的好選擇。這個茶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硒,長期飲用可以幫助人體補硒。而硒是對人體很重要的物質,它可以維持體內器官的正常運轉,改善血管的健康狀況。更重要的是,天然硒野蘭蕎茶含有豐富的生物類黃酮,能夠幫助軟化血管,從而提升血管的通暢度。加上它的分子量比較小,能更好的被人體吸收,幫助降低血液的甘油三酯,減少血液垃圾形成,從而輔助調節血壓和血脂。


易興亞法

本人從醫20餘年,常遇見患者擔心降壓藥有副作用,傷肝傷腎,不敢長期服藥,自行停藥。也有的患者,停服西藥,盲目相信中藥而改服中藥,絕大多數最終弄得血壓大幅度波動回頭再來找我們重新調藥。這種事情在臨床十分常見,也常有患者,天天拿著藥物說明書,逐字逐句的研究,越看越不敢吃藥了。其實這個問題,我們得從以下幾點分析。

第一,降壓藥是否有副作用,首先肯定一點的說,有副作用。任何藥物包括中藥都有副作用,沒有任何一種沒有副作用的藥物,就算我們常吃的大米白麵等食物,甚至還有過敏、胃腸道反應的情況發生,藥物同樣不例外。

第二,中藥比西藥好,沒有副作用嗎?答案是否定的。中國自古就有‘’是藥三分毒‘’的說法,古時只有中藥,在此也提醒盲目相信中藥的朋友,大家想想古代沒有西藥,那說的難道不是中藥嗎?早些年龍膽瀉肝丸導致腎衰竭曾轟動一時,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查。在此並非貶低祖國醫學,兩種醫學各有千秋,各有擅長領域。但在高血壓領域,中成藥作用有限,只適合輕度高血壓,具體可參閱本人回答的‘’高血壓,怎麼才能長期降血壓?‘’。絕大部分高血壓是需要西藥才能控制達標的。

第三,既然降壓藥物都有副作用,那我們是否還要吃呢?答案是肯定要吃的。因為市面上常用的降壓藥物是久經臨床考驗的,都是經過嚴格的四期臨床試驗的,需要經過實驗室、動物實驗、人體實驗等多個環節,歷經5-8年才能到臨床應用,其有哪些不良反應都是很清楚的,適合那類人群都有要求。有嚴重副作用的藥物在上市前及上市後都好會被淘汰的。所以常用的降壓藥物一般來說掌握好了適應徵,還是十分安全的。我們在臨床上常見的肝腎損害基本都是高血壓長期控制不良導致的,而非降壓藥導致的。需要說明的一點,越是正規的藥,其副作用越是列舉的詳盡。所以,長期服用降壓藥物,控制血壓達標,其利益是遠遠大於弊端的。下次,我會詳盡的談談降壓藥物的常見的副作用。


是藥三分毒,沒錯,任何藥都有副作用,包括中藥、補藥;更何況降壓藥。

但高血壓患者吃藥,都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因為如果不吃藥,不好好控制血壓,肯定會帶來更大的危害,這在前面已經提到,不再贅述。

常見降壓藥常見副作用:xx地平類,可引起下肢浮腫;xx普利類,可引起乾咳;xx洛爾(倍他樂克),可引起男性功能障礙;利尿劑可引起電解質紊亂或短時間耐受……

所以是藥確是三分毒,不過這些副作用比起高血壓直接帶了的危害微乎其微!而且也不是每個人都有副作用。

所以是選擇明確的100個好,還是擔心有1個潛在的不確定的副作用,而放棄肯定的100個好?

您怎麼選!


心血管王醫生

長期吃降壓藥對身體有副作用,主要表現為出現肝腎的慢性損傷,但與之相比,不服降壓藥,讓身體長期處於一種失控的狀態,久而久之,總有那麼一天,血壓超過了臨界點,腦血管爆破,腦溢血,救治都來不及,死了。運氣好一點的,半身不遂,失去行動自由,生不如死,生存質量直線下降,這時,你再後悔,來不及了,有錢難買後悔藥,自食惡果。綜上所述,一旦確診得了高血壓,一定要按時服藥,防患於未然....



觀賞魚俱樂部

這個問題問的好,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擔憂,其實,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如今的降壓藥以西藥為主,當你打開任何一份藥品說明書,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包括很大一部分的不良反應,上面一般都列舉了各種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對於每個人再加個體差異,肯定是有損害的,但是要看損害的程度,即使這種不良反應發生率統計為1%.,但是如果你吃了藥💊後出現這種不良反應,發生在你身上,那對你來說就是100%,說明書所列舉的各種不良反應都是經過大數據臨床證實的,眾所周知的是,肝臟是人體的解毒器官,腎臟是人體的排毒器官,藥物多半是肝腎雙通道代謝的,要說一點副作用沒有,那是不肯能,要說很大或者是很強烈的副作用,比較罕見。



我覺得對於這個問題,我們要權衡利弊,當你在吃降壓藥的時候,肯定也考慮到了它的不良反應,但是綜合考慮,是利弊權衡後,利>弊,才會用這種藥💊。

如果說,當然如果你吃降壓藥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那就證明你不適合吃這種降壓藥,建議換用其它類型的降壓藥來調節血壓,臨床上的6大類降壓藥,各有利弊,分別對應不同的情況哦。


杏仁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