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吃降压药对身体有副作用吗?

公门志荣


1.降压药的分类

血压控制受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药物。降压药一般分为6类,包括利尿剂、抗肾上腺素药、血管扩张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2.不同降压药的副作用

①血管扩张剂

这种药物可以迅速放松动脉帮助降压,可能的副作用包括头疼、无力、身体发红和恶心。此外,还会引发毛发生长、液体潴留和高血糖。


②利尿剂

利尿剂可以帮助肾脏将钠和水分排出体外,减少血容量,降低心脏供血负担,最终降低血压。利尿剂会耗尽体内的钾,但另一种保钾利尿剂可能会造成钾含量危险升高。


③抗肾上腺素药

抗肾上腺素药可以限制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功能,从而帮助放松血管、减缓心脏收缩的速度和压力。


④钙通道阻滞剂

减缓钙进入血管和心脏平滑肌的速度,减弱心肌收缩和血管扩张,从而降低血压。


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防止肾脏保留钠和水,帮助降低血压。


⑥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可以抑制受体介导的血管收缩以及水钠吸收,从而帮助降低血压。


3.如何应对副作用?

降压药物虽然有副作用,但出现几率并不高,而且还和个体因素有关。先从最小建议剂量开始服用,然后再逐渐增加,如果出现副作用,再看是否需要调整剂量或换药。


小贴士:高血压患者不能因为害怕副作用就不服药,不受控制的高血压会危及生命健康。





抗高血压药物也不例外,也会引起副作用。但一般较轻,可以通过联合用药或换药避免。比如硝苯地平控释片可引起踝部水肿,但联用利尿剂如氢氯噻嗪或吲达帕胺可减轻或避免。联用普利类或沙坦类也可缓解水肿症状。


普利类如依那普利、贝那普利常常会引起干咳,中国人群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特别是更常见于女性,患者不能耐受时,可选择沙坦类,比如缬沙坦、替米沙坦等,咳嗽的发生率明显少用普利类。


再有,有些降压药的副作用常发生于用药初期,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机体便可耐受,不用停药或换药。比如地平类降压药,如非洛地平用药早期,可能会引起头痛、面部潮红等不适症状,但应用一段时间后,不适症状缓解。


总之,不要因为担心降压药的不良反应而不用药,不能因噎废食。否则,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得不偿失。


刘药师话用药

高血压作为一个需要终身服药的疾病,患者在服药控制病情进展的同时,长期应用降压药是不可避免的对机体产生一系列副作用。接下来简要介绍下临床上最常用的4大类降压药物的副作用。

第一类:利尿剂。常用的有氢氯噻嗪,此类降压药起效平稳缓慢,在作用于肾小管钠氯离子同向转运泵的同时,由于钠排出增多,导致远曲小管促进钠钾交换增加,排钾增加。所以第一个副作用:也就是低钾血症、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等。轻者仅有乏力,重者可有心率失常、肾损害;第二个副作用是因为其引起胰岛素抵抗,导致糖脂代谢紊乱;第三个是因为干扰肾小管排泄尿酸,引起高尿酸血症。

第二类:β受体拮抗剂。常用的有美托洛尔,此类降压药起效快而强,在抑制RAAS系统以及交感神经系统的同时,对于心血管引起心脏负性作用,从而导致排血减少而致乏力,房室传导阻滞引起心律失常;对于呼吸系统引起哮喘加重;对于内分泌系统,增加胰岛素抵抗。

第三类:钙通道阻滞剂。常用的有氨氯地平,此类降压药起效快而强,在拮抗钙进入肌肉或心脏细胞的同时,可能引起血管快速扩张而致的头痛、颜面潮红、下肢水肿等。

最后一大类:RAAS抑制剂。主要包括ACEI和ARB。常用的有卡托普利和厄贝沙坦,此类降压药起效平稳缓慢,在抑制RAAS系统同时,对于ACEI抑制缓激肽的失活,引起刺激性干咳和血管神经性水肿;ARB由于作用在RAAS系统下游,所以无此副作用。ACEI和ARB均使得醛固酮减少,引起高钾血症。并且此两类药解除了肾出球小动脉的收缩,使得肾功能受损。

以上就是常见降压药物的副作用。

本期答主:王逸程,医学硕士


生命召集令

这个问题应该这样看待,首先不只是降压药,所有的化学药、中药、中成药等都有一定的副作用。但不是每个人服用后都会产生药物的副作用,还有个概率和个体差异问题。

高血压药物的常见副作用

1、 皮疹、胃肠道反应。这是降血压药共有的副作用,但发生率并不高,发生后调整药物即可。

2、 咳嗽。这种副作用很常见,主要表现为干咳,无痰,伴有咽部发干,多在夜间或平卧位时加重。这种情况基本都是发生在服用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福辛普利等ACEI降压药的患者,多出现在服药后 1 周左右出现。ACEI类降压药引起咳嗽的概率较高,可达5%~25%左右,处理是换成ARB或其他降压药。但少数服用缬沙坦、替米沙坦等ARB降压药的患者也可出现咳嗽,不过发生率非常低。

3、 踝部水肿。这种情况也比较常见,主要发生在服用氨氯地平等钙离子拮抗剂的高血压患者。处理是可以调整为左旋氨氯地平或其他降压药物。

4、 电解质紊乱。有些降压药物可能会对电解质有影响,如洛丁新、蒙诺等ACEI药物及代文等ARB药物有一定保钾作用,如果合用联用螺内酯及其他补钾药物,特别是合并肾功能异常的老年人应注意下。而寿比山或双氢克尿赛等药物有一定排钾作用,长期应用注意有无低钾血症的情况。

5、 面部潮红。服用一些氨氯地平、硝苯地平和非洛地平等钙离子拮抗剂可能会出现面部潮红、发烫的感觉。

6、 对血糖、尿酸的影响。常见于利尿剂。

7、 对心率、心律的影响。常见于倍他洛克、比索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

8、 大便干结。可见于钙离子拮抗剂的降压药。

9、男性性功能减低。可见于β受体阻滞剂。

总之,降压药有一定副作用,但也不能因噎废食因此而不吃,不控制好血压对身体危害更大,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根据自己身体的情况,在心血管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降压药。


医患家

大家都把降压药的副作用想得过于严重了。

医生常说「每种降压药都有副作用」。大家就解读为「降压药对身体有损害」,有点不合适。

不良反应是少数人才发生的

说明书上列出的不良反应,是在药物的安全性试验中,还有临床上长期观察发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的总结,不是说一个人身上会出现所有的不良反应,也不是吃了这个药肯定出现上面说的不良反应。

有些写了「常见」的不良反应,其实只在 1%~10% 的人中会出现。

任何一种药物,在应用到病人身上之前,都是要经过严格的安全性检验的,如果这个药用了反而对身体有害,根本不可能通过审批,也不可能在市场上出现。

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会发生。

比如:所有的 β 受体阻滞剂(比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的说明书上都写了「哮喘患者禁用」,是因为它可能会导致患哮喘的人哮喘急性发作,并不是说这个药会让人得哮喘。

副作用不是永久的

降压药的不良反应多数是可逆的,意思是停药之后,这些不良反应可逐渐消失。

比如依那普利、卡托普利等以「XX 普利」结尾的 ACEI 类药物,可能会引起干咳,这种不良反应在换用缬沙坦、替米沙坦等以「XX 沙坦」结尾的 ARB 类药物后,一般就逐渐好了。

有些降压药的不良反应还可以通过联合用药来抵消。

比如硝苯地平等钙拮抗剂可能会出现脚踝水肿,但联合使用小剂量的 ACEI 或者 ARB 药物之后,即可消除水肿,还能增强降压作用。

在合理用药的情况下,降压药引起的不良反应绝大多数都是很轻微的,且发生率也很低,只要血压控制良好,长期应用降压药一般也安全。

相比于高血压不控制所带来的危害,规范用药的益处非常明显,希望大家能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除了服药,还要注意什么?

1.定期检查血压

2.适当运动

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对于血压的调节有很好的帮助。不过高血压患者不宜做过于激烈的运动。

3.低脂低盐饮食控制血压

高血压患者要遵循低脂低盐的饮食原则,这样才能降低心脏的负担,同时也有助于控制血压。所以在饮食上,尽量选择清淡的食物。当然,清淡饮食并不是说只能吃素,为了让营养更均衡,应该适当多样化一点,只要控制好量即可,这样既能控制血压,又能保持身体获得获得所需的营养。

4.每天喝杯天然硒野兰荞茶

天然硒野兰荞茶口感香醇,是高血压患者日常保健的好选择。这个茶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硒,长期饮用可以帮助人体补硒。而硒是对人体很重要的物质,它可以维持体内器官的正常运转,改善血管的健康状况。更重要的是,天然硒野兰荞茶含有丰富的生物类黄酮,能够帮助软化血管,从而提升血管的通畅度。加上它的分子量比较小,能更好的被人体吸收,帮助降低血液的甘油三酯,减少血液垃圾形成,从而辅助调节血压和血脂。


易兴亚法

本人从医20余年,常遇见患者担心降压药有副作用,伤肝伤肾,不敢长期服药,自行停药。也有的患者,停服西药,盲目相信中药而改服中药,绝大多数最终弄得血压大幅度波动回头再来找我们重新调药。这种事情在临床十分常见,也常有患者,天天拿着药物说明书,逐字逐句的研究,越看越不敢吃药了。其实这个问题,我们得从以下几点分析。

第一,降压药是否有副作用,首先肯定一点的说,有副作用。任何药物包括中药都有副作用,没有任何一种没有副作用的药物,就算我们常吃的大米白面等食物,甚至还有过敏、胃肠道反应的情况发生,药物同样不例外。

第二,中药比西药好,没有副作用吗?答案是否定的。中国自古就有‘’是药三分毒‘’的说法,古时只有中药,在此也提醒盲目相信中药的朋友,大家想想古代没有西药,那说的难道不是中药吗?早些年龙胆泻肝丸导致肾衰竭曾轰动一时,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查。在此并非贬低祖国医学,两种医学各有千秋,各有擅长领域。但在高血压领域,中成药作用有限,只适合轻度高血压,具体可参阅本人回答的‘’高血压,怎么才能长期降血压?‘’。绝大部分高血压是需要西药才能控制达标的。

第三,既然降压药物都有副作用,那我们是否还要吃呢?答案是肯定要吃的。因为市面上常用的降压药物是久经临床考验的,都是经过严格的四期临床试验的,需要经过实验室、动物实验、人体实验等多个环节,历经5-8年才能到临床应用,其有哪些不良反应都是很清楚的,适合那类人群都有要求。有严重副作用的药物在上市前及上市后都好会被淘汰的。所以常用的降压药物一般来说掌握好了适应征,还是十分安全的。我们在临床上常见的肝肾损害基本都是高血压长期控制不良导致的,而非降压药导致的。需要说明的一点,越是正规的药,其副作用越是列举的详尽。所以,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达标,其利益是远远大于弊端的。下次,我会详尽的谈谈降压药物的常见的副作用。


是药三分毒,没错,任何药都有副作用,包括中药、补药;更何况降压药。

但高血压患者吃药,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如果不吃药,不好好控制血压,肯定会带来更大的危害,这在前面已经提到,不再赘述。

常见降压药常见副作用:xx地平类,可引起下肢浮肿;xx普利类,可引起干咳;xx洛尔(倍他乐克),可引起男性功能障碍;利尿剂可引起电解质紊乱或短时间耐受……

所以是药确是三分毒,不过这些副作用比起高血压直接带了的危害微乎其微!而且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副作用。

所以是选择明确的100个好,还是担心有1个潜在的不确定的副作用,而放弃肯定的100个好?

您怎么选!


心血管王医生

长期吃降压药对身体有副作用,主要表现为出现肝肾的慢性损伤,但与之相比,不服降压药,让身体长期处于一种失控的状态,久而久之,总有那么一天,血压超过了临界点,脑血管爆破,脑溢血,救治都来不及,死了。运气好一点的,半身不遂,失去行动自由,生不如死,生存质量直线下降,这时,你再后悔,来不及了,有钱难买后悔药,自食恶果。综上所述,一旦确诊得了高血压,一定要按时服药,防患于未然....



观赏鱼俱乐部

这个问题问的好,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担忧,其实,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如今的降压药以西药为主,当你打开任何一份药品说明书,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包括很大一部分的不良反应,上面一般都列举了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于每个人再加个体差异,肯定是有损害的,但是要看损害的程度,即使这种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为1%.,但是如果你吃了药💊后出现这种不良反应,发生在你身上,那对你来说就是100%,说明书所列举的各种不良反应都是经过大数据临床证实的,众所周知的是,肝脏是人体的解毒器官,肾脏是人体的排毒器官,药物多半是肝肾双通道代谢的,要说一点副作用没有,那是不肯能,要说很大或者是很强烈的副作用,比较罕见。



我觉得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权衡利弊,当你在吃降压药的时候,肯定也考虑到了它的不良反应,但是综合考虑,是利弊权衡后,利>弊,才会用这种药💊。

如果说,当然如果你吃降压药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那就证明你不适合吃这种降压药,建议换用其它类型的降压药来调节血压,临床上的6大类降压药,各有利弊,分别对应不同的情况哦。


杏仁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