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600家上市公司公告回购计划,谁是真回购谁是耍嘴炮?

超600家上市公司公告回购计划,谁是真回购谁是耍嘴炮?

作者 | 常山


一、股票回购的历史使命

A股从4月以来在内外部因素的双重影响下连续大跌,使得很多上市公司纷纷公布回购股份计划。据Choice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有620家上市公司(不统计在2017年发布股票回购计划但2018年已实施或实施中的上市公司数量)先后公布或已实施股票回购计划。

本轮的上市公司股票回购潮的客观情况是,在金融去杠杆的大背景下,资管新规大幅收窄企业的“非标”融资,导致不少上市公司实控人或大股东融资渠道收紧,甚至是关闭,进而引发资金链紧张,同时叠加股价连续下跌导致实控人或大股东的股票质押触及平仓线。

从操作流程看,相对业绩改善而言,股票回购计划是短期提振股价的最便捷的方式。实控人发起的股票回购计划或仅是其稳定股价的应对之策、权宜之计。

超600家上市公司公告回购计划,谁是真回购谁是耍嘴炮?

因此,股票回购计划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显得格外重要。

截止7月4日,美的集团以40亿元的回购上限暂列第一位,紧随其后的有30亿元回购上限的分众传媒,22亿元回购上限的均胜电子以及17亿元回购上限的中原高速。

此外,所公布的回购计划中,回购金额上限在10亿元的有7家上市公司,回购金额上限在5-10亿元区间的有19家公司。

回购金额上限的上市公司分布,如下图:

超600家上市公司公告回购计划,谁是真回购谁是耍嘴炮?

(说明:数据来源Choice,本数据不统计在2017年发布股票回购但2018年实施或实施中的上市公司

从上图可以非常清晰看出,股票回购金额上限在500万以内的上市公司占比近一半。

当然,有必要认识下已公告巨额股票回购计划的上市公司,回购金额上限在5亿元以上的上市公司见下图:

超600家上市公司公告回购计划,谁是真回购谁是耍嘴炮?

2017年以来,也有不少上市公司出现过喊口号的忽悠式增持,那么,这次的上市公司回购潮有多少家上市公司兑现其回购承诺还有待观察——2015年海通证券曾发布回购不超216亿元股票的预案,但最终不了了之。

股票回购,一般被看为是上市公司树立信心和市值管理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在市场短期大幅下跌期间,往往能提振投资者信心。但经历过几轮牛熊洗礼(主要是熊礼)的投资者也越来越理性,对上市公司的行为要“听其言、观其行”,即要看上市公司是否真正兑现其承诺。

二、判断上市公司股票回购的可能性

作为投资者在“听其言、观其行”时,还应该从相关的财务数据角度判断:1、上市公司是否有回购股票的实力;2、上市公司是否有股票回购的意愿;3、上市公司股价目前是否已经低估。下面风云君简单分享下这几个简单姿势:

上市公司是否有回购股票的实力。必须关注上市公司的货币资金。美的集团为例,最新一期的财务报告显示,美的集团有553.77亿元的货币资金,而它短期借款只有不到15亿元,因此,单纯从货币资金的角度看美的集团具备兑现40亿元股票回购计划的实力。

对回购金额上限1亿元以上的上市公司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有包括苏宁易购、华铁股份、鹏博士等十多家上市公司的货币资金是无法覆盖回购金额(上限)的,见下表:

超600家上市公司公告回购计划,谁是真回购谁是耍嘴炮?

当然,并不能简单地据此判断上市公司没有回购股份的实力,还需结合多个维度的财务数据进行考察。

上市公司是否有股票回购的意愿。

这个主要关注两个方面,其一,基于上市公司的历史行为轨迹判断,包括但不限于信息披露、业绩兑现、资产注入、解决同业竞争等事项;其二,上市公司实控人一贯的行为操守,也就是节操。

不难理解,一家经常出现信披违规、业绩承诺不兑现的上市公司即便公布了股票回购计划,那么,其行为惯性也就决定了该上市公司所兑现股票回购承诺的概率比较低。市值风云正在建立这类“耍嘴炮”上市公司的数据库。

另外一方面,如果上市公司实控人经常玩各位套路、讲各种故事,最终以减持为目的,那么,该实控人所控制的上市公司兑现股票回购承诺的概率也比较低。

上市公司目前是否已经低估。上市公司是否低估,在较大程度上与宏观环境、行业属性、行业周期以及上市公司自身质地有很大关系。股价短期下跌并不是低估的原因,更不应该成为投资者看到上市公司公布股票回购计划后跟风买入的决策依据。

上市公司的估值既要与历史数据比较,还要结合宏观政策、产业发展趋势等综合判断。

附表:2018年以来股票回购计划(含已实施)上限在1.5亿元以上的上市公司列表:

超600家上市公司公告回购计划,谁是真回购谁是耍嘴炮?
超600家上市公司公告回购计划,谁是真回购谁是耍嘴炮?
超600家上市公司公告回购计划,谁是真回购谁是耍嘴炮?
超600家上市公司公告回购计划,谁是真回购谁是耍嘴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