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戒毒會不會VR成癮

VR戒毒會不會VR成癮

新技術為上海市戒毒人員帶來了全新戒毒體驗。

當夾在他們左手上的心電設備和生理設備顯示生理指標平穩時,VR眼鏡裡便會切到下一個視頻。

這是一個家居環境,一男一女坐在沙發上,前面的桌子放著一個自制“冰壺”,“冰壺”上插了兩個長長的吸管。畫面中的女人吸了一口冰壺裡的東西,彷彿變得飄飄欲仙,緊接著畫面中的男人也吸上了一口,吸管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吸食者的嘴裡冒出了煙霧。此時,頭戴VR眼鏡的一位戒毒人員喉嚨動了一下,他下意識地吞了吞口水。

“要評估毒癮,首先要誘發渴求,我們的虛擬場景包括‘溜冰’和‘散冰’兩個場景。”青東所民警張朝敬介紹。在上述“溜冰”場景,有的戒毒者覺得很震撼,很嗨,特別想吸,他們往往用“嗨”來形容這種興奮。

緊接著,戒毒者將看到下一個虛擬現實場景:有兩個人拿出冰毒,繼續吸食;另外兩個人則沒有吸毒,而是在插花。“這一階段,紅外眼動儀可捕捉戒毒人員目光停留情況和時長。”張朝敬解釋。電腦上將生成眼動熱點圖、眼動軌跡圖以及興趣去和非興趣區對比圖,以評估戒毒人員對毒品的敏感度。

VR視頻開始之前和結束之後,VR眼鏡裡都會出現一個自我評價的量表測試,戒毒人員手握VR手柄,可完成此項測試。最終,電腦將根據戒毒人員的上述反應,生成一份毒癮程度評估報告,顯示戒毒人員對毒品依賴程度是高還是低。

五項技術中VR技術最具代表性。VR技術又稱虛擬現實技術,上海市戒毒局通過拍攝仿真吸毒場景和3D數字建模,再現吸毒場景。戒毒人員頭戴VR眼鏡置身於虛擬現實場景中,一旦被誘發毒癮渴求,就會被記錄下目光軌跡和生理參數,由系統自動生成毒癮程度報告。

有意思的是,上述五項新技術大部分可通過遊戲方式呈現。“新技術的出現極大改變了強制隔離戒毒所的功能定位。”被同事尊稱為戒毒“大師”的上海市戒毒管理局副調研員徐定6月25日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說,“其核心在於去勞教化,現在的戒毒方式更注重運用科學的手段,更注重戒毒的規律。”

VR戒毒會不會VR成癮

6月26日,戒毒人員正在進行VR毒癮評估。上海市青東強制隔離戒毒所供圖

新型毒品流行趨勢下的戒毒挑戰

從毒品流行的時間來看,毒品可分為傳統毒品和新型毒品。傳統毒品一般指鴉片、海洛因等流行較早的阿片類毒品,新型毒品是指近年來流行的冰毒、搖頭丸等人工化學合成的致幻劑、興奮劑類毒品。

國家禁毒辦6月25日發佈的《2017年中國毒品形勢報告》顯示,毒品濫用問題總體仍呈蔓延之勢,從毒品濫用種類看,仍以冰毒、氯胺酮等新型毒品為主。其中,濫用冰毒144萬名,佔56.4%,濫用氯胺酮8.5萬名,佔3.3%。

強制隔離戒毒所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這些人經常打架,有衝動行為,對戒毒所的管理增加了難度,而且他們往往有幻聽、妄想等精神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徐定說。

吸毒成癮是一種複雜、慢性、反覆發作的腦疾病。與傳統毒品作用於阿片受體不同,冰毒等合成毒品作用於以多巴胺為代表的興奮類神經遞質。但時至今日,世界範圍內仍未研究出專門作用於多巴胺的替代藥用於合成毒品成癮者的戒毒康復。

2017年10月,上海市青東強制隔離戒毒所心理健康指導中心一樓建立了認知神經康復平臺,該平臺已係統使用五項技術成果,為1000餘名戒毒人員提供評估和診療康復服務。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如果一個人對毒品的注視時長超過97秒,此人極有可能是一名吸毒者。

上海市戒毒局將紅外視覺跟蹤系統引入VR系統,即在VR眼鏡上安裝攝影機以捕捉戒毒人員眼球運動特點,包括目光移動軌跡和停留時間等。“如果他把目光停留在一個地方比較久,說明他對這個物體比較感興趣。”

研發團隊採集了上千例樣本,對戒毒人員和大學生進行了數據對比。數據顯示,戒毒人員對毒品的注視時長最長,為97秒,對非物品的注視時長為58秒,對非毒品的注視時長為24秒。大學生對毒品的注視時長僅39秒,對非物品注視最久,為123秒,對非毒品的注視時長為17秒。

紅外視覺跟蹤系統與VR的結合為全國首創,該項設備申請註冊了三項專利。

厭惡療法是採用條件反射的方法,把需要戒除的目標行為與不愉快的或者懲罰性的刺激結合起來,通過厭惡性條件反射,以消退目標行為對患者的吸引力,使症狀消退。“就像你本來喜歡吃蘋果,但一口咬下去看到了一隻蟲子,如果每次都咬到蟲子,你就不喜歡吃蘋果了。”張朝敬如此理解。

“沒有想念毒品的感覺了。”今年9月即將出所的戒毒人員錢某做過一次VR脫敏訓練,“戴上眼鏡看到的畫面有點虛擬世界的感覺,真不真,假不假,對我來說沒有特別之處。畢竟我已經強制戒毒兩年了,毒癮已經慢慢過去,就停掉吸毒的想法了。”

VR戒毒會不會VR成癮

6月26日,戒毒人員正在進行腦波認知訓練。上海市青東強制隔離戒毒所供圖

用遊戲方式修復心理認知

6月26日,在青東所心理健康指導中心的腦波認知訓練室,10位身穿綠色上衣的戒毒人員坐在電腦前,正在進行認知訓練。他們頭戴一個黑色頭箍,這是一個皮電監測設備,該設備與電腦旁邊的白色感應球相連接。如果戒毒人員注意力集中,感應球將變成綠色,如果注意力分散,感應球將變成紅色。

一位戒毒人員的電腦上出現了10*10的數字矩陣,戒毒人員必須圈出同一行中3和7的所有偶數。另一位戒毒人員的電腦上出現了字母R,他需要通過調整字母R的角度,畫出正確的字母R鏡像圖像。還有一位戒毒人員正在進行情緒訓練,他需要從兩組人像的圖片上判斷,兩人的情緒是否匹配。一位戒毒人員則在玩打地鼠的遊戲,但感應球顯示他的注意力並不集中,地鼠溜走了好幾次。

據其介紹,吸毒者的注意力不集中,且往往會發生偏向,對類似毒品性狀的物體更感興趣。人們的現實感知覺包括時間感和空間感,在同等時間和空間範圍內,吸毒者對時間和空間的判斷比一般人的判斷誤差更大。吸毒也導致戒毒人員自控能力較差,易怒,常常控制不知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吸毒人員的記憶力也會減退,記性變差。

“吸食新型毒品的人很容易鑽牛角尖,很偏執。”徐定發現,“比如我們從一個話題轉到另一個話題,是很自然的事情,吸食傳統毒品的戒毒人員很容易接受,但吸食新型毒品的戒毒人員很難轉過彎來,他們會停留於上一個話題出不來。”

上海市戒毒局研發的腦波認知干預技術,通過計算機化的認知康復遊戲訓練和同步監測大腦活動,進行注意力、空間認知、決策判斷、信息加工、情緒調控和記憶能力六大訓練,通過燈光、綜合數據判斷,提示認知康復效果。

同時,腦波認知干預系統通過認知功能的評估,建立苯丙胺類合成毒品成癮者認知功能常模,並提出判斷標準和參考值範圍,這將有助於研判戒毒人員的成癮程度和康復進展,為有針對性的提出干預措施,進行有針對性的管理和戒治提高效果評價和科學依據。

與腦波認知訓練室相鄰的是智能心理矯治室,裡面放了兩套智能心理矯治訓練儀,每套訓練儀由雙手協調儀、動作穩定儀、邏輯思維儀、手指靈活儀和綜合反應時測試儀組成。智能心理矯治通過上述儀器的精細化操作訓練,刺激大腦皮層,增強戒毒人員情緒穩定性和職業心理機能。

邏輯思維儀即河內塔和葉克斯選擇器。河內塔是一個常見的益智玩具,儀器上有三個立柱,第一根柱子上放著三個圓盤,大的在下面,小的在上面。戒毒人員需要把第一根柱子上的圓盤移到第三根柱子,每次只能移動任何一個柱子上的一個圓盤,但大的圓盤不能放在小的圓盤上。

智能雙手協調儀上有一個環形軌道,軌道上有一個小紅點,軌道下方分別是控制上下和左右方向的兩個手柄,戒毒人員需要控制手柄讓小紅點順利繞場一週。

每個儀器在開始之前都會記錄戒毒人員信息,測試結束之後將生成測試結果。研發團隊通過對近2000名戒毒人員的操作數據收集,已建立智能心理健康常模,為戒毒人員職業技能分類,開展情緒管理提供依據。

VR戒毒會不會VR成癮

戒毒人員正在使用智能心理矯治儀器。上海市戒毒管理局供圖。

引入精神科理療“神器”

據上海市戒毒局介紹,rTMS用給電容器充放電產生磁場技術原理,通過特殊設計的感應線圈,對戒毒人員腦部相關部位進行非介入、無創傷的磁刺激,調節腦功能和神經環路,實現腦部相關部位(靶點)的準確刺激,其作用機制與調節大腦皮層的興奮性、突觸結構及神經元可塑性、局部腦功能及不同腦區的功能連接等有關,可達到精準戒毒目的。

今年27歲的錢某3年前在朋友介紹下第一次吸食冰毒。“玩了不想睡覺,在外面亂玩。吸了幾次,家裡人叫我不要吸,但我跟著魔一樣,不想回家,天天‘溜冰’,開車玩。”2016年9月,他進入青東戒毒所接受強制隔離戒毒。

生理脫毒後,他感到整個人神經崩得很緊,晚上睡不著覺,情緒憂鬱。民警根據他的毒癮程度和情緒等方面的評估結果,建議他進行rTMS理療。

在戒毒所中,運動是最為常見的日常訓練方式。上海市戒毒局運用自主開發的“步態平衡訓練儀”、“太極康復操”、“花式跳繩”等運動,增強戒毒人員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刺激大腦獎賞環路,以提高內源性戒毒動機。

“普通的健身是強身健體,增加肌肉,減少脂肪,而我們的健心康復操、太極康復操是針對提高空間感知覺、穩定性和協調性等自主開發的運動。”徐定說,“在日常訓練中,民警和戒毒人員都反映太極康復操太難了,因為太極沒有節拍只有音樂,而且腳步要前後移動,要走四方步,還有單腿站立等動作,打完之後他們常常回不到原點。”

上海體育學院教授朱東在2017年對女子戒毒所參加實驗的80名戒毒人員進行出所後兩年復吸率跟蹤回訪,數據顯示,參加運動抑癮訓練的戒毒人員兩年復吸率只有接受常規教育人員的一半,戒毒效果十分明顯。

徐定認為,與以往“硬戒”的方式相比,新技術讓戒毒工作更具科學性。“以前吸毒者被認為是違法者,現在吸毒者被定義為違法者、病人、受害者三重身份,戒毒理念更加科學,戒毒流程和方式方法也更加綜合科學有效。”

乖乖,戒毒,為什麼要吸毒呢?

但新技術並不能完全解決戒毒問題。王東晟強調,戒毒是一項很專業的工作,同時也是社會系統工程,不能靠單打獨鬥成功,對戒毒人員應全程照管,終身關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