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院,禅意满满

禅从不追求以美艳示人,而是力求渗入自然深处,表现出纯洁和简朴,表现出一种平淡、含蓄、单纯和空灵之美。禅意用物质上的"少",去寻求精神上的"多",将人引入寂静的禅宗境界,让人的精神可以自由徜徉,负重的灵魂便可以得到放松。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每一个自然之物都深有禅意。最美乡村禅意空间,与空间自然之物安静地对话。

禅之水

乡村小院,禅意满满​如心,静,悟,无瑕清澈见底,如镜。林间流淌,滴下。如心,静,悟,无瑕。我们的心原本可朴素如此,灵动为水,宽厚如林。孔子曰"智者乐水",老子曰"上善若水",禅语曰:"善心如水"。学水能潜、能涌、能流、能奔、能升、能降、灵活,适境而生。佛理如水性,以水喻佛,彰明佛理;以水修佛,参水悟心。

禅之竹

乡村小院,禅意满满​ 空性高洁,修身养性最佳虽然万物皆是法,但至净至秽,则是禅的显处。竹心方得禅,竹外斩思源。心意怎生得,在竹一瞬间。竹和莲有相似特质,难以受外物污染,属于至净之物。至净则无挂无碍,取住之意。竹子内空,取空性之意。竹高洁,生命力顽强,有君子之风,取正道之意。竹林处,皆是静所,取修身养性之意。

禅之石

乡村小院,禅意满满​ 石尤近于禅石头,是宇宙天体中的另一种"生命体",是蕴蓄着自然生命的"聚像物",无论是陨石、化石,还是丑石、美石,都是自然界的"大美而不言"的美的化身。有一种说法叫 "石尤近于禅",其实是一种禅学思想。在古代,人们认为石中有禅,赏石能悟禅,重视其素淡、沉静、稳重,崇尚其和谐、宁静、自然。如何来认识和评判禅石呢?有人认为,禅石是"素面清新"之石;也有人认为,禅石是蕴蓄着"幽深、淡雅、宁静、稳重"的一种意味。其实上述种种共识,都可称为"禅石"。禅石的美,离不开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离不开安定平衡,和谐自然;离不开简朴流畅,寂静对称……"片石孤峰窥色相,清池皓月照禅心。"

禅之木


乡村小院,禅意满满​石尤近于禅当佛祖释迦牟尼顿悟成佛于菩提树下,圆寂于索罗双树下之时,佛与植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不同的植物也被赋予了不同的禅意。释伽牟尼于菩提树下得道成佛,使此树笼罩了神性的光辉,成为智慧和"如日开朗的彻悟境界"的化身。大青树被南方百姓奉为"神灵之树",象征着吉祥和生生不息。朝花夕谢的无忧花虽然花期短暂,但次日又会繁花满树,生生不息,正应了"禅意"的身界红尘外,生死视如常。

禅之莲

出污泥而不染,四大皆空禅宗讲究"明心见性,直指本心",有"花开见佛性"之说,这里的花即指莲花,也就是莲的智慧和境界。人有了莲的心境,就出现了佛性。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圣洁性,象征佛与菩萨超脱红尘,四大皆空。佛教八宝中,莲花地位最高。佛经中更把佛国称为"莲界",把袈裟称为"莲服",把和尚行法手印称为"莲蕖华合掌",甚至把佛祖释迦牟尼称为"莲花王子"。莲也是百花中唯一能花、果(藕)、种子(莲子)并存的。象征佛"法身、报身、应身""三身"同驻。可以说,禅的标志便是"莲",莲性而至洁至圣。

禅之舍

乡村小院,禅意满满​ 悟,成了自然的人生悲悯人,出世入世,其实并不重要,安守自己内心的平和,听到风的婆娑,阳光的快乐,小蚂蚁的欢快,庭院,是小小的生物世界。感受生机的同时,我们接近了自己的灵魂。舍即建议居所,居所中的禅意即意味着平衡、和谐和自然放松的精神状态,代表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朴素、纯净。具象化到客厅、餐厅,形形色色的家具和摆件,变幻成千言万语去解读每个人心目中截然不同的禅意。或是一个简单的摆件、或是一盆不经意的盆景、或是敞开的一扇窗、或是一幅诗意的山水画、或是……,一切都在自然、平衡和不经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