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稅降低稅率,原來價格真的可以降低!

5月1日開始,增值稅執行新的稅率,從過去的徵稅率17%,全國範圍降低到16%。

增值稅降低稅率,原來價格真的可以降低!

為什麼過去用17%而不是15%或者18%,如今已經不可考,但是,真的降低一個點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變化卻實實在在感受到了。

首先是汽油價格出現下降,雖然降的不多,但是,敲黑板,注意啊,這段時間國際油價正大幅上揚。在上揚的同時還能有機會下降,中石油說了,這是因為降低了增值稅的原因;

第二個好消息,蘋果公司中國宣佈所有的蘋果手機銷售價格下降,這在蘋果歷史上可以說非常罕見,不是淘汰的型號,根本不可能從正規渠道得到有折扣的手機。而這次,蘋果公司宣佈降價的同時,找到的理由也是因為降低了增值稅,企業有降價的空間和幅度了。

這次這兩個產品降價,多少還是有些出乎意料。從產品本身來說,汽油以及蘋果手機和產品的需求彈性不大。要用的必然用,不用的(沒車的,用其他品牌手機的)就是不會用。

我們都知道增值稅是價外稅,理論上不會給企業帶來相應的負擔,只會轉嫁,而且最終轉嫁給消費者。但是理論一直這麼說,沒有見過實例。而這兩天分別宣佈降價消息的這幾家企業,讓我們真切感受因為降稅率給消費者帶來的直接性的好處。我們通過這次降稅,的確可以感受到增值稅對終端消費品的直接影響和價格構成成分。


增值稅降低稅率,原來價格真的可以降低!

這次1%的增值稅稅率的下調,能給我們最終環節帶來多少稅收減免呢?

舉個例子:某公司採購的商品不含稅價格是90000,不含稅銷售價格是100000。那麼降稅和不降稅的差別是多少?

降稅前

銷項:100000*17%=17000,進項:90000*17%=15300

應交增值稅為:17000-15300=1700

降稅後:

銷項:100000*16%=16000,進項:90000*16%=14400

應交增值稅為:16000-14400=1600

因此,根據這個案例,降低1%的增值稅率給企業實際帶來的降稅效果是:1700-1600=100元(不是100000*1%=1000元),就銷售價格看,綜合稅率降低了千分之一;就過去的應繳增值稅相比,降低了:5.88%。而且結論是:價差越大(增值越大),降稅的效果越大。

要注意,這個100並不是說你的價格就可以降低一百,而是說價差算出來的應繳稅金少繳,之所以少繳,是因為對接下來的環節代繳的少了,一環扣一環,最終到了零售端,轉移給消費者的就少了。

增值稅降低稅率,原來價格真的可以降低!

那麼是不是所有的零售終端企業都會選擇降價呢?這個應該不會。

首先形成價格因素很多,比如費用,成本,品牌地位等,不能將價格的因素簡單歸於增值稅,特別是上中游企業

其次,如果價格不調整,帶來的就是利潤的變化。根據稅務總局的測算,影響利潤的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此次降稅有望推動製造業利潤總額彈升11.2%。受利潤基數影響,上、中、下游分別彈升約15.7%、11.2%、8.8%。

因此,到現在為止,只有兩家企業大張旗鼓說降點價格。雖然不多,蒼蠅肉也是肉啊!

增值稅降低稅率,原來價格真的可以降低!

這次,增值稅調整稅率的時間恰逢美國挑起貿易爭端,以及美國大幅度減稅。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下,及時降稅,對刺激企業生產,刺激內需,改變預期都有非常重大的作用。可以預見,如果增值稅還能有下調的空間,恐怕可以調價格的企業就多了,據測算,如果降到13%,企業的淨利潤會提升44%。企業要麼佔有這部分利潤,要麼降價讓利給消費者,佔領市場。

下降1%遠遠不夠,我們看到一季度,國家綜合財稅收入又較同比增加了17%以上。在降稅的前提下,綜合稅收提升究竟是什麼原因?是不是稅收減負還沒有真正落實或者給企業帶來好處?或者真的是企業效益大大的好了?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