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有破腹產,那些遇到不能自然分娩的婦女時該怎麼辦?

被申請人

古代是有剖腹產的。

早在兩千多年前,中國已經出現剖腹產。《史記·卷四十·楚世家第十》記載:“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人,坼剖而產焉。”可見,春秋戰國時,古代就有了剖腹產手術。據推測,古代最早的剖腹產手術,應該是在已經死亡的孕婦身上進行的。

當然了,那時候還不具備現代完善的醫學條件,也沒有什麼麻醉手段,直到東漢末年,華佗發明最早的麻藥“麻沸散”,產婦才算好過一點。但是,其他如大出血、消毒、縫合等問題,還是隨時要了產婦的命。

不過事實上,中國也好,外國也罷,由於這樣的外科手術曾被視為“巫蠱之術”,在中外都曾遭到強力禁止,醫學著作記載也都存在著斷檔,因此不排除古代還有什麼現代人不知道的“黑科技”,用來挽救產婦和嬰兒的性命。


純鈞LHGR

這個事情要分成兩部分說,大致來看,魏晉南北朝是一個比較涇渭分明的分割點(全文較長,畢竟涉及整個中國史,先說聲抱歉。如可能,不妨收藏後慢慢閱讀)。


先說剖腹產。首先,剖(pou)腹產在中國古代一直都是玄之又玄地被記載的,並非沒有見述。像我們熟知的“大禹治水”,在《山海經》中就說是“帝令祝融殺鯀(gun)於羽郊。鯀復生禹……”繼而衍變成“鯀死後,屍體三年不腐,祝融用吳刀剖開其身體後,禹得以誕生”的民間傳說故事。但是在《吳越春秋》、《竹書記年》中,都曾記載禹的剖腹產出生過程,原文見下:

  • 修己背剖,而生禹於石紐。——《竹書記年》

  • 鯀娶於有莘氏之女,名曰女嬉。年壯未孳。嬉於砥山得薏苡而吞之,意若為人所感,因而妊孕,剖脅而產高密。家於西羌,地曰石紐。石紐在蜀西川也——《吳越春秋》

《竹書記年》記載了大禹的母親(修己)用“背剖”方式,在名為石紐的地方生下了禹。之所以這樣推測,倒也不是無的放矢。因為早在《史記三家注》中,裴松之子裴駰就注有《搜神記》作者幹寶的一段話,大致敘述了自古被記載的一些剖腹產案例(原文見下,較長,可略)。

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人,坼剖而產焉。【集解】:幹寶曰:“先儒學士多疑此事。譙允南通才達學,精核數理者也,作古史考,以為作者妄記,廢而不論。餘亦尤其生之異也。然按六子之世,子孫有國,升降六代,數千年間,迭至霸王,天將興之,必有尤物乎?若夫前志所傳,修己背坼而生禹,簡狄焜剖而生契,歷代久遠,莫足相證。近魏黃初五年,汝南屈雍妻王氏生男兒從右胳下水腹上出,而平和自若,數月創合,母子無恙,斯蓋近事之信也。以今況古,固知註記者之不妄也。天地云為,陰陽變化,安可守之一端,概以常理乎?詩云‘不坼不副,無災無害’。原詩人之旨,明古之婦人嘗有坼副而產者矣。又有因產而遇災害者,故美其無害也。”

吳回生陸終,其生六子的“坼剖而產”與“修己背坼而生禹,簡狄焜剖而生契”這三件事在當時都被儒家學者認為是值得質疑的事情,可是東晉時期的幹寶舉例了汝南人屈雍的妻子王氏,在生一男孩時的剖腹產方式(右胳下水腹上出)。而且還描述這個王氏的面部表情是“平和自若”,傷口是“數月創合”。因此幹寶才以此例駁斥儒生,認為他們眼界不寬,不知以今況古。而且這次記錄,在今日看來也是較為可信的。


《吳越春秋》就更詳細了,只是鯀的妻子換了個名字,叫女嬉,還是大戶人家(有莘氏)的女兒,“年壯未孳”就是正值生育的年齡但還沒有生育的意思(大禹是頭胎)。懷孕過程比較玄學,是在砥山吞食了薏苡之後……就有了身孕。而後也是從肋下剖開,生下了高密。對比這兩句後,可以推測鯀妻有兩個名字或乾脆有兩個鯀妻?但應該是剖腹產沒跑了。另注:“意若為人所感”這句可以理解為某人打了個冷戰……這也是我認為玄之又玄的地方,因為它不是第一次出現了(依舊《吳越春秋》,所述為黃帝的曾孫媳婦姜嫄與大腳印……)


若唐長孫後懷高宗,將產,數日不能分娩。詔醫博士李洞玄候脈,奏雲:"緣子以手執母心,所以不產。"太宗問:"當何如?"洞玄曰:"留子母不全,母全子必死。"後曰:"留子,帝業永昌。"遂隔腹針之,透心至手,後崩,太子即誕。後至天陰,手中有瘢。龐安常視孕婦難產者,亦曰:"兒雖已出胞,而手執母腸胃,不復脫衣。"即捫兒手所在,針其虎口,兒既痛,即縮手而生,及觀兒虎口,果有針痕。近世屠光遠亦以此法治番陽酒官之妻。

這段內容大致記述的是李世民的妻子長孫皇后生李治時難產,醫博士李洞玄就說保大保小選一個吧(電視劇即視感)。長孫皇后說留小的,於是李洞玄用針透過腹部扎李治的小手手,而後長孫皇后死,李治出生。類似的案例在當時還有龐安常所言原理,和宋代屠光遠與番陽酒館妻。至明代也有《明史·凌雲傳》所記載的“吳江婦臨產”。那麼在清代的《冷廬醫話·質正》中,就對此事以及《揚州府志·記殷矩》、《嘉興府志·記孫浦》所記載的“產婦死後,辯血開棺、隔腹針之而復生”表示質疑(孫思邈一針兩命之典故便應在孫浦此處)。


扎胎兒的小手手就能順利生產,並且龐安常稱之為“孩子捨不得出老孃肚皮,抓著胞衣不撒手”……說實話我對此也表示嚴重質疑。可新生兒易攥拳確實是很常見的事情,所以說……然而還是唐代,於《產書》中首次提到了“交骨難產”的問題。該書還提到,產婦“最忌食乳餅”,因為吃餅太多胎兒就會長大個,導致產道異常引發難產。但今日我們都知道,孕婦進補過度後胖的只是肉,甚至於過度肥胖的女性是無法懷孕的。


另外在重慶的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中,我們又可見到“立式生產法”,如圖:

這一方法,自唐見著,而後於宋代有所沿襲。唐代的《外臺秘要方》中,提到著者讀《巒公調氣方》中,發現“其一妹二女,並皆產死,有兒婦臨月,情用憂慮,入山尋餘,請覓滑胎方”一事,便由此想到動物少有聽聞難產而死,淫女賤婢(私奔偷情者)也如是,而當時所聽聞的大多都是富貴人家,聚居之時發生的難產而死。


最終作者以此為鋪墊,描述了其兒媳臨產過程是“懸繩系木作衡,度高下,令得蹲當腋,得憑當衡,下敷慢氈……令產者入位,語之坐臥任意”。與今日臨產前讓孕婦隨意走動有相通之處,後提到“五更將末(兒婦)便自產……產者自若,安穩不異,雲小小痛來,便放體長吐氣,痛即止”,溜溜達達的就把孩子生下來了,而且吐口氣就不疼了……真好。


此後於宋代,我們便看到了上圖中這種比書籍還真實的石刻。但不止如此,涉及分娩的研究在宋代也有長足的再發展,如《十產論》中便已明確提到胎位問題,像“橫產、倒產、偏產、礙產、坐產”等異常表現,都有相應的糾正方法。甚至於當時就確定了“

今富貴之家,往往保惜產母,惟恐運動,故羞出入,專坐臥”,以及“婦人妊娠六、七月,胎形已具,而世人不知禁忌,恣情交合……使敗精、淤血聚於胞中,致令子大母小,臨產必難”等問題。可以說這都是對此前研究更進一步的生育經驗總結。……白話說出來倒也簡單,就是胎位異常會難產,久坐不動會難產,哪怕沒有顧忌地啪啪啪,也會導致難產。這還是我們印象中的古中醫嗎?畢竟其所述問題,於今世也多有所見。


而後再說一個早期電視劇出現過(或者現在也有)的生產方法,各位此後可以拿來吐槽劇組導演了。明代《景嶽全書》中提到“令產婦以自己髮梢含於口中,令其噁心作嘔,即下”,類似記載也有刺激鼻孔,以打噴嚏或氣味催嘔的方法,讓產婦腹肌用力‘拉’出孩子……此法一直延續至清末民國。


大致來說,或者由於此前(上古至魏晉)所留下來的剖腹產記載寥寥,讓古人認為這種生產方式是有較高風險的,因此才放棄了剖腹產的再發展(畢竟消毒、麻醉、愈後都是問題),繼而思考如何以更溫和的方式去解決難產,並一直延續、發展至近代。而這種發展,其實對比西方的千年生育史來看,是較為先進的。因為時至19世紀中葉,也即公元1864年為止,巴黎的產科病房仍被描述的幾如中世紀,所述為“像英式的馬廄一般,通風幾乎是不可能的。”(具體可見2007年英國彼得林·布朗所著的《夏娃:母親走過的歷史(EVE—Sex, Childbirth and Motherhood through the Ages)》一書)。另外在19世紀後期時,棺中生子問題被重點了一波,大致認為是當時發展的防腐技術,使得防腐劑和消毒劑的化合物(如甲醛)在沖洗死者身體後與細菌發生了作用,繼而產生了足以讓胎兒娩出的氣體。這也得以側證,當時西方女性難產而死的情況是較多見的。


毅而三思吳六奇

婦女產子是大事,俗話說是過鬼門關,是女人都要過這一關的,除非你絕育。說到古人破腹產,不翻書還真說不出多少道道來,古書上說華陀是外科手術大師,有過破腹的記載,準備給曹操破腦袋之時被殺掉了。華陀還有用麻藥的記錄,可見,三國的外科手術也近成熟了。後來的記載則不多,晚明有西洋傳教士利瑪竇據說把國外先進的外科手術傳了進來,但缺少佐證。清朝康熙,乾隆的時候,有大量傳教士進入皇宮,大量西方先進思想被帶進來了,也沒見記載皇宮裡有用西洋手術生孩子,難產破腹而生的。晚清則有西醫診所,但侷限於大中城市,廣大鄉村還是老辦法接生。過去在農村有接生婆,專門負責接生的。一盆熱水,一塊毛巾,一把剪子,就是全部接生的工具了。用過過火的剪子剪斷臍帶,不論是橫空出世的還是順順利利來到人間的,大帕子一包,一聲啼哭,母子算平安了。也有特殊情況,胎死腹中或生下來就是死嬰的,據說藕葉煮水服用可以催生,也可抓中藥來服用,效果都不錯。衣包不下,也用同樣辦法。農村女人沒那麼嬌貴,天天下地爬山什麼的,難產的事很少,有死嬰的大樹丫包好放進去(用紅布,俗稱紅孩子),也有的死嬰丟在塔裡,讓他們早日超生。最可怕的難產是大出血,凶兆,服用大量人參紅糖水無效的,請中醫診脈抓藥,中醫迴天乏力的,只能聽天由命了。過去農村生下孩子,要休息一個月,叫坐月子,每天煮紅糖雞蛋吃,吃不出雞屎味的,就得擔心落下月子病了,月子病很難根治,往往伴隨一生。總之,欠發達的古人會有很多辦法傳宗接代的,不然還會有我們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